美國眾議院白皮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美中關係

2021-02-13 俄州亞太聯盟
編者按:2019年12月5日,資深國會眾議員裡克·拉森(民主黨)發表改進美中關係的白皮書,認為川普政府的對抗性對華策略並沒有奏效。為此,他在教育、商業和軍事等四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中美印象網對這一涉及中國的重磅文件進行了獨家編譯,以饗讀者。目前,拉森與另外一位國會眾議員達林·拉胡德(共和黨)主持著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組(俗稱中國工作組)的工作。該工作組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與中國發展外交聯繫並通過與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商界,學術和政治領導人的會議和簡報會來為國會議員提供信息通報。工作組已成功完成了九次對中國的訪問,重點是全球經濟和貿易關係,消費產品安全,智慧財產權,軍事行動,禁毒,奧運會安全,能源合作和環境管理。工作組是第一個訪問酒泉載人航天發射中心的外國代表團,也是第一個登上和參觀解放軍海軍潛艇的美國民事代表團。

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美關係

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策略不奏效。現在是出臺新戰略的時候了。

川普政府把大國競爭範式化,在中國這個問題上,尤其如此。中國目前是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問題。儘管這個態勢似乎顯而易見且不可避免,但與中國競爭並不總是華盛頓的共識。許多人當年期望通過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而使得中國更加開放,具有改革意識,並更加的自由。(只是)這種希望並沒有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

據我觀察,美國國會中有三種「中國鷹派」:國家安全鷹派,主要是共和黨人,他們將中國視為和前蘇聯一樣的生存性威脅;經濟鷹派,主要是民主黨人,他們擔心中國的經濟政策導致美國人失業;人權鷹派,部分兩黨議員認為中國對少數民族,持不同政見者和弱勢群體的做法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過去,這些鷹派人士之間很少合作。但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目前的國會裡,他們代表了一個強大的聯盟,使得與中國的接觸變得更加複雜。

總之,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有關中國的共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隨著中國經濟與全球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中國不再是一個會持續開放的增長型大國。相反,中國是大國競爭的一個對手,美國政策的重點必須是雙重的:必要時進行競爭,或在可能時進行合作

在本文中,我將論證,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對抗性方法,儘管有合理的成分,即改變過去的錯誤評估,但無法實現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我將提出圍繞四項指導原則的替代戰略:承認存在衝突和競爭的現有領域;擴大既有戰略手法,即包括與中國競爭的進攻也包括防禦措施;確定符合兩國利益的合作領域;繼續整頓提高美國國內情況。這種方法將涵蓋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所有領域,包括教育,貿易和安全。

美中關係不僅僅像過去那樣具有雙邊或地區重要性,而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問題。

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主要大國,其不斷增長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活動將繼續影響美國的利益和全球治理。美中關係還將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已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全社會戰略和行動手冊,以促進其在亞太地區、歐亞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利益和價值觀。中國正在以堅定和耐心的態度,以雄厚的資本靈活地實施這一戰略。正如其他人所說的那樣,中國實施的是一個長期戰略

本白皮書初步概述了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以及具有主動性的對華戰略。由於外交政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該文件將隨著發展的需要而發展。

按問題領域劃分的四個支柱性戰略計劃

1、教育

2016年,中國出版的科學出版物數量超過了美國。中國擁有的超級計算機數量也超過了美國,並且在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的一些立法者和學者對中國先進科學的崛起表示震驚。為了應對中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新興科學領域的競爭,美國必須對勞動力進行進一步的教育和培訓,使其具有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除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加大對外國語言技能的聯邦投資也至關重要,美國對國際計劃的支持也越來越多,這些計劃旨在教育國際學生有關美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其他議員對孔子學院的興起感到震驚,同時又減少了美國外語課程的經費投入。國會不僅不應該關閉孔子學院,還應該在外語課程上投入更多的資金,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沒有親中國宣傳的情況下獲得漢語教學的機會。與五角大樓對孔子學院的關注相一致,國防部應提供部分資金,並探索鼓勵普通民眾和公職人員的漢語學習。

國會中的一些人呼籲限制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因為他們擔心有關敏感研究的間諜活動。全球最聰明的學生都想來美國大學接受教育,這在智力資本和使年輕人接觸美國社會方面讓我們具有巨大的戰略優勢。美國不應為國際學生設置障礙,而應採用「小範圍,嚴把關」的方法,以保護最敏感的研究,同時確保外國學生可以繼續來美國。

建議:

國會應該使才華橫溢的聰明學生更容易在美國學習。國會還應鼓勵高中和大學擴大對美國學生和國際學生的公民教育

國會應減少對國際學生和畢業生的籤證壁壘,使人才留在美國

增加並確保教育經費,特別是對社區學院和技術學校的支持。

 擴大工作培訓和高質量的學徒制,以增強美國勞動力的彈性,並確保隨著新技術改變行業,工人具有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的技能。

增加對人工智慧,國家量子計劃,納米技術(國家納米技術計劃),量子計算(情報高級研究項目活動)和超級計算機(能源百億分之一計算項目)等新興科學的資助

優先處理和提高智慧機器人的應用

修改當前禁止美國宇航局和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使用專項資金與中國進行科學合作的禁令,從而在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為與中國的聯合科學合作掃清障礙

進行一項研究,以了解國際學生申請數量下降的原因,並開展運動以促進美國的海外大學發展

在美國,外語教學滯後,這限制了美國人全球競爭的能力。國會應增加對「外國語言和地區研究計劃」,「博恩獎學金」和其他支持出國留學的計劃的資助。

國會應該支持和擴展更多計劃,例如Flex計劃和Yes計劃,並擴展類似的五角大樓計劃

鼓勵各州增加對公共學院和大學漢語課程的資金投入,例如在新罕布夏大學。

國會應要求國務院提供有關「學習英語」資助的信息。

國會還應定期收到有關EducationUSA中心的最新消息,以及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對該中心限制的信息。

2、美國商業,貿易和投資利益

美國政府應與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一道,進行一些政策上的改革,以激勵中國開放市場並確保其海外投資和金融活動的透明度。歐巴馬政府的關稅前瞻方法通過瞄準盟友和競爭對手而發揮作用。相反,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查德·布朗的分析,中國正在以牙還牙式的實施對等關稅。在「貿易戰」之前,所有向中國的進口平均面臨8%的關稅。到12月,美國進口商品將平均面臨25.9%的關稅,而對非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降低至6.7%

一些分析家和民選官員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對美國利益和在亞洲地位的威脅。美國應擴大目前的努力,以增加特定「帶路」項目(包括貸款條款)的透明度。但是,美國不應以危言聳聽的態度回應「一帶一路」倡議,而應將其置於促進貿易,投資,發展和經濟外交的現有計劃。這些計劃和機構包括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貿易和發展署。儘管美國可能無法與中國的投資規模相競爭,但美國具有幾個定性優勢。例如,美國可以而且應該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此外,通過採取一種戰略方針,將發展援助,對環境和工人權利的保護以及對善治和法治的支持相結合,美國可以成為對中國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泰德·尤霍和亞當·史密斯兩位議員提出的並經川普總統籤署成為法律的《建築法》可以是這些努力的良好開端。

最終,反對「一帶一路」不是戰略。美國必須領導志同道合的國家提供替代性的高質量發展機會

建議:

支持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並鼓勵多邊貿易協定的努力。

確保最近的CFIUS改革能夠與在美國投資並且也接受中國投資的德國和韓國等國家進行協調,以確保外國在美國的持續投資,並提出反對中國掠奪性投資的統一戰線

多邊努力向中國施壓,要求其開放更多的產業,並對國有企業施加限制。

通過減少「綠色貿易」壁壘,將美國定位為國際綠色技術的領導者,重點是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其他減少碳排放的產品。

恢復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並逆轉最近的決定,以削弱支持清潔水和空氣以及土地保護的法律。

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國會應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確定中國國有企業的扭曲性貿易慣例,並制定應對其反競爭影響的政策。」

支持促進美國商業和貿易的美國政府機構,包括進出口銀行和USTDA。

3、軍事

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令人震驚。中國在南中國海擴大有爭議的地貌的軍事化工作,大大擴大了該地區的反進入/區域拒絕能力。中國在造船,太空作戰和新興技術方面的投資對美國軍方進行現代作戰的方式構成了真正的挑戰。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和其他場合的報導正確地確定了中國對美國軍事至上的挑戰。但是對於美國的應對政策應該達成的共識遠未達到。美國不應單方面作出回應,而應繼續主導多邊合作

這項政府整體戰略的軍事部分旨在維護和增強美國主導的亞太地區安全架構,並阻止中國成為區域或全球霸主。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是與美國盟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加強對法治的國際支持,同時保留與解放軍開展合作以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的機會。這些軍事外交的目標應與對現代和未來戰爭至關重要的技術投資並駕齊驅。

建議:

投資用於亞太地區的強大美國軍事力量,重點是克服戰區中出現「鞭長莫及的暴政」。

投資先進的,可能具有破壞性的新軍事技術,包括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和量子計算,機器人技術和自動駕駛汽車,納米技術和定向能源。

開發,完善,提供資源並訓練作戰概念,以使美軍可以在有爭議的領空和對手的反進入/禁區範圍內行動

增加對情報高級研究計劃活動和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助。

增強購置權限並簡化購置程序,以促進新技術快速轉換為現場功能。

增加對Active,Guard和Reserve內部網絡安全的培訓和資金支持。並鼓勵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界之間就應對中國影響力和信息行動的努力進行協調。

4、雙邊關係

總體而言,該策略旨在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但這並不意味著美中雙邊關係應該純粹是對抗性的。為了追求美國的自身利益,雙邊關係有時會是合作的,有時是對抗的。但是,面對中國時,政策制定者應避免進行針鋒相對的敵對行動,而應採取長期的戰略方針。雙邊關係至關重要,不應該針對每一種不良行為都進行報復。

建議:

通過解決長期以來對中國反競爭經濟慣例的擔憂,完成一項降低關稅並提高美國消費者、納稅人和行業利益的貿易協議

與中國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包括尋找煤炭的替代品。

加強與中國的技術合作,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電力市場和電網運營,提高環境和能源數據的準確性,驗證性和透明度。

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利用國際協定和論壇來推動中國加強對環境的承諾。

促進各行各業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尤其是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並支持節能技術的發展。

繼續促進人權和文化多樣性,將其作為基本的外交政策價值,幫助提請注意維吾爾族等中國少數民族的地位。

大聲疾呼美國對民主的支持,並確保中國不會侵蝕香港的「一國兩制」

考慮重啟有關BIT的談判。

努力允許美國國務院進入西藏

繼續在共同關心的領域與中國合作,例如全球健康,阿富汗/巴基斯坦穩定,反恐,核不擴散,維持和平和包括芬太尼在內的禁毒。

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現在是出臺新戰略的時候了。

面對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決策者們採取了防禦措施。就像只有防守球員的足球隊一樣,這種策略從長遠來看註定會失敗。在教育,貿易,技術和外交方面,將美國與中國和世界隔離開來,有可能侵蝕美國繁榮的基礎。

這份《中國戰略白皮書》對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持清晰的眼光,其中既包含防禦性也有攻擊性的「玩法」,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和全球領導地位。該戰略的優勢在於,它更側重於技能,教育和多邊關係,它不僅增強了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而且還增強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為了在這場比賽中獲勝,美國必須首先打掃好自己的屋子。

作為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組的聯合主席,我撰寫了這份白皮書,以草擬另外一種戰略,來應對正在形成的孤立,脫鉤和對抗的共識。它僅代表我的觀點,但是這是我與學術界,智囊團,勞工,政府,國際關係和行業領導人的廣泛對話和交流的產物。

來源:中美印象網

編譯:張涓 

閱讀原文(英文連結):

https://larsen.house.gov/press-release/larsen-calls-changes-china-strategy

聲明:本平臺屬公益性信息傳播平臺,如侵犯相關版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場。所有圖片均由作者提供或來自網絡。如存在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更多精彩文章,請查看我們公眾號的主頁。歡迎大家積極投稿!

關於俄州亞太聯盟公眾號

俄州亞太聯盟公眾號是APAPA Ohio在俄亥俄華人協會(OCAA)的支持下辦的公眾號,旨在為俄亥俄的亞裔群體、尤其是華人群體提供一個分享、交流、互助的平臺,宣傳APAPA Ohio 、OCAA和其他亞裔團體的活動,促進亞裔社區對美國社會、政治、文化、體育、藝術、教育、法律等的了解。APAPA的全名是Asian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Public Affairs Association (美國亞太聯盟),是在美國聯邦政府註冊的501(c)(3)非營利組織。網址:APAPA.org

相關焦點

  • 美國眾議院發布改進中美關係白皮書
    12月5日,資深國會議員裡克·拉森發表改進中美關係的白皮書,認為川普政府的對抗性對華策略並沒有奏效。為此,他在教育、商業和軍事等四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中美印象對這一涉及中國的重磅文件進行了獨家編譯,以饗讀者。目前,拉森與另外一位國會議員達林·拉胡德主持著美國兩黨美中工作組(俗稱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 美對華強硬政策不奏效!眾議院發布白皮書:四個方面改進中美關係
    拉森: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中美關係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中美關係不僅僅像過去那樣具有雙邊或地區重要性,而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主要大國,其不斷增長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活動將繼續影響美國的利益和全球治理。中美關係還將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 拜登政府與美日韓三邊關係的新變化
    拜登政府欲鞏固同盟關係,並在現有同盟關係的基礎上建立更加廣泛的聯盟,以求在地緣戰略競爭中充分發揮盟友的作用。而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兩個傳統盟友,被拜登政府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勢必會給美日韓三邊關係和東北亞形勢帶來新的變化。拜登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27日就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進行了首次電話會談,之後又於2月4日與韓國總統文在寅電話會談。顯然,美國新政府將日韓兩國擺在很重要的位置。
  • 何思慎|一中框架下,臺日關係更堅實|海外看世界
    7月初,日本政府正式發行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並由防衛大臣岸信夫在內閣會議上匯報主要內容,引人關注的焦點仍在美、中的軍事對抗及其對印太區域安全的影響。今年的白皮書首度言及臺灣局勢的穩定,指出對於日本安全保障及國際社會的穩定而言,臺灣局勢的穩定相當重要,為此,日本將進一步保持警惕,密切關注臺灣局勢。
  • 美議員提「恢復美臺外交關係」
    6月20日,美國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在眾議院提出一項決議案,呼籲美國政府與臺灣恢復「外交關係」並揚棄一中政策!羅拉巴克稱,這項提案是以《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為美臺關係基礎的原則提出,並強調臺灣與美國的價值觀相同,不能忽視這個因素等等。  羅拉巴克此時公然挑釁中國提出這樣一個顛覆性的提案,其目的是什麼?該提案會否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會給當前乃至未來的中美關係帶來那些影響?中國相關機關該採取哪些對應的措施?
  • 美眾議院支持臺軍提升「不對稱戰力」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25日報導,美眾議院23日晚間表決通過「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明年度美國防支出總額達7780億美元,包含為美軍調薪
  • 評論:菅義偉深化日美同盟關係絕非易事
    據《讀賣新聞》1月21日報導,對於已宣誓就職的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日本首相菅義偉當天接受採訪時稱,將進一步深化日美同盟關係,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等。稍早前,菅義偉曾表示準備2月訪問美國,儘早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伴隨拜登的上臺,日美關係迎來新起點,但菅義偉能否成功深化日美同盟關係,至少從目前來看並不樂觀。
  • 南朝鮮新版「國防白皮書」繼續刪除「北朝鮮為主敵」表述 日本地位降級
    這是南朝鮮軍方首次將 朝鮮領導人表達「改善南北關係的意志」明確寫入「國防白皮書」。該白皮書將日本稱為「鄰國」,替代以往「夥伴」表述,並刪除南中「薩德」矛盾。白皮書中,南朝鮮軍部一邊強調北朝鮮的「軍事威脅」增大,但同時將過去在白皮書中提到的「主敵」或「敵人」等表述刪除。而「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對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威脅」一句跟兩年前一樣未做變更。
  • 「東亞鐵三角」現裂縫:日韓關係「降級」,韓國遠日近中令美焦慮
    韓國國防部2日發布的《2020國防白皮書》中,對日本的稱呼從「夥伴」降為「鄰國」。日本2日提出抗議,而韓方沒接受日方抗議。美國國防部2日也敲打兩位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合作必不可少」,「要繼續謀求擴大合作,攜手應對威脅」。設立在日本駐韓使館前的少女像近年來,由於慰安婦問題、獨島(日本稱竹島)之爭、二戰勞工賠償案等歷史問題,韓日關係本就跌入谷底。
  • 【第一軍情】美國參眾兩院為總統下套:川普會背上讓中美關係倒退的惡名嗎?
    否則,川普不但要背上讓中美關係嚴重倒退的惡名,還將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嚴重後果。繼美國眾議院7月14日通過「2018國防授權法案」鼓吹所謂「臺美軍艦互訪」後,美國參議院於兩個月後的9月19日也通過法案,要求評估「臺美軍艦互訪」的可能性。按照美國立法規則,參眾兩院最終要協調出一個相同的版本,移送白宮由美國總統籤字後,才會生效。
  • 一個重大變故:美國全球戰略全面升級,中國需高度警惕
    而在這項法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英霍夫稱:是時候採取行動了!這項計劃將面向中國發出最明確的信號:美國完全致力於捍衛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根據白皮書的內容,這筆預算將用於發展海陸空遠程打擊能力、採購隱形戰機、大型水面和常規潛艇的裝備。最為關鍵的是,新版國防戰略還首次提出,建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此舉標誌著澳大利亞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地位得到全面升級,它將成為美國首個獨立支撐起單一區域作戰能力的盟友!
  • 美眾議院通過議案限制川普政府對伊朗軍事行動
    當地時間9日下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民主黨人主導的涉戰爭權議案,要求限制川普政府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 兩岸視點盤點2016"520"以來臺美、臺日關係新動向
    蔡英文就任以來,其親美路線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將臺美關係置於兩岸關係之上,視臺美關係為最優先目標,一改馬英九「親美、友日、和陸」政策,推行所謂的「親美遠中」,甚至謀求所謂的「聯美制中」,並不斷向美表達其重視美國,將與美國展開全方位合作的誠意。二是展示與美強化軍事、經濟和「國際空間」議題合作的強烈願望。
  • 【美越關係】川普時期的美越關係 | 國政學人 第309期
    自1995年美越關係正常以來,兩國關係一直在共同利益和共同關切的指導下發展演變,川普時期的美越關係也不例外。歐巴馬時期美越關係實現了跨越式進步。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明確立場和態度使得美越兩國愈走愈近。奧馬巴政府的重返亞太政策及其牽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也為美越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 被拜登提名的坎貝爾提「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設想:各退一步,再...
    關於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能走向,香港中評社最新報導援引坎貝爾14日在出席亞洲協會舉辦的活動上提出的有關「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的設想稱:中美雙方應暫停針鋒相對,各自後退一步,再各自前進一步,發出建立可行的美中關係願望的信號。
  • 戴維-蘭普中:美關係的四個戰略挑戰
    中美關係的四個戰略挑戰  戴維·蘭普頓  美中關係從根本上講是穩定的,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仍將如此。但雙方關係在戰略上的四個相互不信任的來源,如果得不到華盛頓和北京的充分關注,就會像癌細胞一樣發生轉移。
  • 彈劾川普的美國眾議院,當年差點把「炸彈卡車」賣到對岸
    今天(12月19日)上午,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彈劾川普的兩項條款。而在50年前的12月10日,美國眾議院大會以175票對170票,涉險通過了向盤踞寶島的國民黨空軍提供5450萬美元,用於購買一個中隊的F-4D飛機的撥款案。
  • 「AI間諜」擾亂美國政壇,眾議院提出法案打擊Deepfake換臉技術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 Adam Schiff 在本周四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發出警告稱,由 Deepfake 生成的視頻可能會對 2020 年美國大選產生災難性影響。他建議國會強制社交網絡平臺「免於」230 條的規定:「目前對第 230 條的解釋,使得社交平臺沒有動力去解決具有破壞性的危險性內容。」通信規範法 230 條,可能會因為 Deepfake 而改變。與此同時也有議員提出法案建議所有 AI 生成的視頻必須打上標記。人工智慧為何讓美國議員如此恐懼,這件事還要從一個領英頁面說起。
  • 白玉廣:美國基督教錫安主義及其對美以關係的影響
    在它成立的一年半時間裡,全美國的福音組織都對它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全國各城市均開展「致意以色列之夜」的活動。2006年10月該組織舉行全國性活動,吸引了3500人參與並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11]   除了戰略利益和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念的考慮及美國猶太人因素之外,基督教錫安主義者對以色列的支持成為影響美以關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 川普被眾議院彈劾了,啥意思?
    美國東部時間18日晚,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投票,正式指控總統川普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川普成為第三位遭到眾議院彈劾的美國總統。眾議員具有「群眾基礎」,任期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