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策的重點必須是雙重的:必要時進行競爭,或在可能時進行合作。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是時候出臺新戰略了。」
12月5日,資深國會議員裡克·拉森發表改進中美關係的白皮書,認為川普政府的對抗性對華策略並沒有奏效。為此,他在教育、商業和軍事等四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中美印象對這一涉及中國的重磅文件進行了獨家編譯,以饗讀者。
目前,拉森與另外一位國會議員達林·拉胡德主持著美國兩黨美中工作組(俗稱中國工作組)的工作。該工作組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與中國發展外交聯繫並通過與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商界,學術和政治領導人的會議和簡報會來為國會議員提供信息通報。
工作組已成功完成了九次對中國的訪問,重點是全球經濟和貿易關係,消費產品安全,智慧財產權,軍事行動,禁毒,奧運會安全,能源合作和環境管理。工作組是第一個訪問酒泉載人航天發射中心的外國代表團,也是第一個登上和參觀解放軍海軍潛艇的美國民事代表團。
——編者按
拉森: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中美關係
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現在是出臺新戰略的時候了。
川普政府把大國競爭範式化,在中國這個問題上,尤其如此。中國目前是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問題。儘管這個態勢似乎顯而易見且不可避免,但與中國競爭並不總是華盛頓的共識。許多人當年期望通過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而使得中國更加開放,具有改革意識,並更加的自由。(只是)這種希望並沒有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
據我觀察,美國國會中有3種「中國鷹派」:國家安全鷹派,主要是共和黨人,他們將中國視為和前蘇聯一樣的生存性威脅。經濟鷹派,主要是民主黨人擔心中國的經濟政策導致美國失業;人權鷹派,部分兩黨議員認為中國對少數民族,持不同政見者和弱勢群體的做法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過去,這些鷹派人士之間很少合作。但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目前的國會裡,他們代表了一個強大的聯盟,使得與中國的接觸變得更加複雜。
總之,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有關中國的共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隨著中國經濟與全球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中國不再是一個會持續開放的增長型大國。相反,中國是大國競爭的一個對手,美國政策的重點必須是雙重的:必要時進行競爭,或在可能時進行合作。
在本文中,我將論證,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對抗性方法,儘管有合理的成分,即改變過去的錯誤評估,但無法實現扞衛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我將提出圍繞四項指導原則的替代戰略:承認存在衝突和競爭的現有領域;擴大既有戰略手法,即包括與中國競爭的進攻也包括防禦措施;確定符合兩國利益的合作領域;繼續整頓提高美國國內情況。這種方法將涵蓋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所有領域,包括教育,貿易和安全。
中美關係不僅僅像過去那樣具有雙邊或地區重要性,而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問題。
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主要大國,其不斷增長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活動將繼續影響美國的利益和全球治理。中美關係還將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已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全社會戰略和行動手冊,以促進其在亞太地區、歐亞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利益和價值觀。中國正在以堅定和耐心的態度,以雄厚的資本靈活地實施這一戰略。正如其他人所說的那樣,中國實施的是一個長期戰略。
本白皮書初步概述了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以及具有主動性的對華戰略。由於外交政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該文件將隨著發展的需要而發展。
按問題領域劃分的四個支柱性
戰略計劃
1、教育
2016年,中國出版的科學出版物數量超過了美國。中國擁有的超級計算機數量也超過了美國,並且在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的一些立法者和學者對中國先進科學的崛起表示震驚。為了應對中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新興科學領域的競爭,美國必須對勞動力進行進一步的教育和培訓,使其具有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除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加大對外國語言技能的聯邦投資也至關重要,美國對國際計劃的支持也越來越多,這些計劃旨在教育國際學生有關美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其他議員對孔子學院的興起感到震驚,同時又減少了美國外語課程的經費投入。國會不僅不應該關閉孔子學院,還應該在外語課程上投入更多的資金,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沒有親中國宣傳的情況下獲得漢語教學的機會。與五角大樓對孔子學院的關注相一致,國防部應提供部分資金,並探索鼓勵普通民眾和公職人員的漢語學習。
國會中的一些人呼籲限制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因為他們擔心有關敏感研究的間諜活動。全球最聰明的學生都想來美國大學接受教育,這在智力資本和使年輕人接觸美國社會方面讓我們具有巨大的戰略優勢。美國不應為國際學生設置障礙,而應採用「小範圍,嚴把關」的方法,以保護最敏感的研究,同時確保外國學生可以繼續來美國。
建議:
2、美國商業,貿易和投資利益
美國政府應與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一道,進行一些政策上的改革,以激勵中國開放市場並確保其海外投資和金融活動的透明度。歐巴馬政府的關稅前瞻方法通過瞄準盟友和競爭對手而發揮作用。相反,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查德·布朗的分析,中國正在以牙還牙式的實施對等關稅。在「貿易戰」之前,所有向中國的進口平均面臨8%的關稅。到12月,美國進口商品將平均面臨25.9%的關稅,而對非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降低至6.7%
一些分析家和民選官員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對美國利益和在亞洲地位的威脅。美國應擴大目前的努力,以增加特定「帶路」項目(包括貸款條款)的透明度。但是,美國不應以危言聳聽的態度回應「一帶一路」倡議,而應將其置於促進貿易,投資,發展和經濟外交的現有計劃。這些計劃和機構包括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貿易和發展署。儘管美國可能無法與中國的投資規模相競爭,但美國具有幾個定性優勢。例如,美國可以而且應該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此外,通過採取一種戰略方針,將發展援助,對環境和工人權利的保護以及對善治和法治的支持相結合,美國可以成為對中國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泰德·尤霍和亞當·史密斯兩位議員提出的並經川普總統籤署成為法律的《建築法》可以是這些努力的良好開端。
最終,反對「一帶一路」不是戰略。美國必須領導志同道合的國家提供替代性的高質量發展機會。
建議:
3、軍事
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令人震驚。中國在南中國海擴大有爭議的地貌的軍事化工作,大大擴大了該地區的反進入/區域拒絕能力。中國在造船,太空作戰和新興技術方面的投資對美國軍方進行現代作戰的方式構成了真正的挑戰。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和其他場合的報導正確地確定了中國對美國軍事至上的挑戰。但是對於美國的應對政策應該達成的共識遠未達到。美國不應單方面作出回應,而應繼續主導多邊合作。
這項政府整體戰略的軍事部分旨在維護和增強美國主導的亞太地區安全架構,並阻止中國成為區域或全球霸主。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是與美國盟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加強對法治的國際支持,同時保留與解放軍開展合作以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的機會。這些軍事外交的目標應與對現代和未來戰爭至關重要的技術投資並駕齊驅。
建議:
4、雙邊關係
總體而言,該策略旨在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雙邊關係應該純粹是對抗性的。為了追求美國的自身利益,雙邊關係有時會是合作的,有時是對抗的。但是,面對中國時,政策制定者應避免進行針鋒相對的敵對行動,而應採取長期的戰略方針。雙邊關係至關重要,不應該針對每一種不良行為都進行報復。
建議:
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現在是出臺新戰略的時候了。
面對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決策者們採取了防禦措施。就像只有防守球員的足球隊一樣,這種策略從長遠來看註定會失敗。在教育,貿易,技術和外交方面,將美國與中國和世界隔離開來,有可能侵蝕美國繁榮的基礎。
這份《中國戰略白皮書》對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持清晰的眼光,其中既包含防禦性也有攻擊性的「玩法」,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和全球領導地位。該戰略的優勢在於,它更側重於技能,教育和多邊關係,它不僅增強了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而且還增強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為了在這場比賽中獲勝,美國必須首先打掃好自己的屋子。
作為美國眾議院中美工作組的聯合主席,我撰寫了這份白皮書,以草擬另外一種戰略,來應對正在形成的孤立,脫鉤和對抗的共識。它僅代表我的觀點,但是這是我與學術界,智囊團,勞工,政府,國際關係和行業領導人的廣泛對話和交流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