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斧飛彈一用就是40年,你以為是太先進?美軍也是有苦說不出

2021-02-15 夜讀今日熱點資訊

自1983年服役以來,戰斧飛彈都是美軍的主力對地攻擊飛彈,多次戰爭使得這款飛彈名揚天下。然而到了今天,戰斧飛彈日益老舊,尤其是其亞音速突防的模式更是飽受詬病,要戰飛彈退出現役的呼聲不絕於耳。只不過現在看來,美軍不僅不想放棄戰斧,反而對這款老將非常執著,進一步升級版的戰斧將繼續服役下去,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美軍繼續服役這款略顯過時的武器呢?

首先我們先看戰斧飛彈的缺點,其最大的缺陷還是在於速度,亞音速的速度使其打擊目標需要耗費太長的時間,而且非常容易遭到攔截。此外,戰斧飛彈超低空突防的設計,到了今天已經顯得不夠,先進的反艦飛彈可以降低到距海面15米以下,鷹擊-18甚至末端距離海面僅僅5-7米,這是戰斧15米以上高度不能媲美的。這兩個缺陷,對於戰斧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拖累,這是最大的硬傷。

但是,戰斧飛彈的優點也很多。經過改進之後的戰斧飛彈,以戰斧V為例,優點總結起來主要是抗幹擾能力強、射程遠、精度高、智能程度高以及價格低廉。這些優勢綜合起來,得到的就是一款基本符合現代化戰爭要求的飛彈,新的戰斧V射程在1000英裡左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亞音速飛行節約燃料。相反,新的標準-6雖然也可以用於對海攻擊,且速度在3.5馬赫左右,但射程估計只有400公裡,而新的海軍打擊飛彈(NSM)乾脆就只有100英裡,因此戰斧飛彈改進之後,對於美軍的遠程反艦能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儘管如此,美軍也很清楚戰斧的突防性能不足,美國媒體防務新聞都指出,戰斧飛彈只是一系列飛彈攻擊的一部分,需要配合其他美軍飛彈一起行動。簡單說,就是光靠戰斧飛彈是靠不住的,需要結合其他飛彈一起上,才能有突破對手防空的能力。事實上,美軍繼續升級的戰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還是錢袋子方面的問題。要大規模裝備新的飛彈可不便宜,而即使是新改進的戰斧飛彈,在飛彈武器中也堪稱"白菜價"。

據估計,新的戰斧飛彈單價約為100萬美元,雖然看起來很貴,但國際上新的中遠程反艦飛彈中,基本找不出比這更便宜的型號了。一枚美軍標準-6飛彈,價格大約是400萬美元,而一枚高端的標準-3反導攔截彈,價格直接飛升到數千萬美元。粗略估計,我軍的東風-26飛彈,一枚也是一架三代機的價格,論單價是戰斧的幾十倍。顯然,對於美軍來說,繼續裝備便宜的戰斧飛彈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大幅度地增加美軍的飛彈數量。

(解放軍鷹擊-18突防性能極強)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這麼多年來,美軍反艦飛彈和對地攻擊的飛彈武器,都是偏重於數量突防,而非單發突防率。原因很簡單,美軍有足夠多的打擊火力,巔峰時期的美國海軍,據說即使往別國軍艦上扔水泥彈也能把世界各國的軍艦都弄沉。直到今天,美軍在公海上的打擊火力,仍然是無可匹敵的,依託價格優勢,用數量來獲取質量,這也是一招可用的招數。當然,如果美軍資金足夠,部署更多的先進的飛彈,無疑還是比繼續服役戰斧要好得多,今天的數據看,即使是20枚戰斧一起襲來,恐怕也打不破2艘055的防禦圈。

相關焦點

  • 已近40年:戰斧巡航飛彈為何還在用,美軍為何不發展後續型號
    ,不過至今服役已經近40年。已近40年:戰斧巡航飛彈為何還在用,美軍為何不發展後續型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多種先進裝備輪番露面,其實F-117隱身戰機非常搶眼,同時戰斧巡航飛彈的表現同樣出色,而且,衣阿華級戰列艦搭載32枚戰斧,更是成為了戰列艦參與戰爭的絕唱。
  • 「戰斧」吊打對手數十年,S400為何束手無策?一技術太落後
    就飛彈技術而言,戰斧屬於二流水平,但是全世界都束手無策幾十年在作戰的時候,戰斧名聲更響亮,原因就是數量多,用的勤,而且在2000年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雷達濾波技術都不太行,對於低空高速貼地飛行目標,發現能力極其有限,當年俄羅斯的
  • 戰斧飛彈命中概率達98%?原來這也是美軍的戰略忽悠!
    資訊時代的戰爭,應該將「勇」改為「智」,因為有勇無謀的指揮員將永遠不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如果我們說過去的戰爭是靠拼體力的話,那麼資訊時代的戰爭將是拼智力,因為信息戰其實就是智能戰和知識戰。凡戰必用謀。在用謀方面,資訊時代的戰爭和以前的戰爭相比有更多的便利條件和輔助手段。
  • 戰斧飛彈靠什麼橫行戰場40年?歷經四代改進,早已面目全非
    總體上來說,這是一款模塊化、多用途、可在多種平臺上發射的巡航飛彈。相同的彈體結構,配備不同的導引頭和彈頭,就可以執行不同的任務。通常來說,戰斧飛彈的彈頭有3種配置,自上而下:對地打擊常規彈頭、對地打擊核彈頭、常規反艦彈頭。第1代的戰斧飛彈,其打擊精度比較差,CEP為80米。
  • 反艦「戰斧」重出江湖,美軍又得殺手鐧
    如果這一意圖得以付諸實施,那麼無論是對美國海軍自身還是對潛在對手國家的海軍,反艦型「戰斧」巡航飛彈都可能造成不可小覷的影響。文︱現代兵器雜誌社資深編輯黃國志本文摘編自《澎湃》「講武談兵」欄目,圖片均來自網絡,作者觀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面對美軍戰斧飛彈 俄羅斯S-400為何底氣不足?
    近日,俄羅斯新型S-400「凱旋」防空飛彈系統亮相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紅場閱兵。俄羅斯媒體報導稱,S-400系統的作戰能力是世界上現有其他系統無可比擬的。有專家表示,這表明俄羅斯軍方對S-400系統寄予了厚望。但是,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上月美軍在地中海發射戰斧飛彈,襲擊敘利亞霍姆斯附近的政府空軍基地,而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離該基地不遠的S-400飛彈系統,卻在這次事件中不見動靜。
  • 戰斧飛彈:川普對敘利亞首戰使用的殺器
    另外,順便一提的是,在今天(2017年4月7日)早些時候,敘利亞當地時間2017年4月7日凌晨4點40分,美軍向敘利亞霍姆斯附近機場發射了飛彈。59枚戰斧飛彈從地中海的兩艘美國軍艦起飛,打擊目標為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空軍基地,打擊重點為機場內的飛機和機場跑道。(之後,已確認有23枚戰斧巡航飛彈命中了機場)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美軍在其命令下發動的第一次對外軍事行動。上圖為正在發射戰斧巡航飛彈的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羅斯號。
  • 中國巡航飛彈發展史,一億美元的飛彈美國要用二十億美元飛彈來擋
    一:中國的巡航飛彈的起源中國的巡航飛彈最早起源於1959年從蘇聯引進的544「上遊一號」艦艦飛彈,60年代中期,空軍就提出研製空射巡航飛彈,但受限於科技水平不高,上遊一號」艦艦飛彈使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射程不足,而又沒有小型渦噴動力發動機,這種巡航飛彈造岀來比「米格」17戰鬥機還大,飛不遠又打不準,項目很快陷入停滯並下馬,70年代後期,受「戰斧」巡航飛彈影響
  • 戰斧飛彈智能到這種程度,讓世界震驚不已,腦洞大開
    正男之死或許也是謎底之一,可怕的不是武器,而是這個原因!之所以把核試驗場放在中國附近,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半島有事,朝鮮以為美軍會忌憚離邊境線太近而誤炸到中國,引起爭端,中方會介入戰鬥,這個思維已經落50年了。不信,先來看4月6日敘利亞軍事基地被美軍戰斧飛彈轟炸後的場景:
  • 現代軍艦為何不取消艦炮,直接用飛彈呢?
    如果用飛彈,按照現在一枚戰斧148萬美元的採購價,恐怕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打不起。而使用艦炮來打擊地面目標成本就低多了,有幾枚打偏了,也不會心疼。,伊朗飛彈艇率先向美軍發射了一枚魚叉飛彈(還是從美國買來的),但被美軍幹擾後墜海。
  • S-400系統與「戰斧」飛彈的博弈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戰斧」巡航飛彈在美國發動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美軍實現戰場「零傷亡」構想的主力兵器之一。根據公開資料,「戰斧」巡航飛彈由通用動力公司在1970年研發,具有遠程、全天候、亞聲速等特點。
  • 戰斧飛彈違反《中導條約》嗎?
    「沙漠風暴」就是由發射「戰斧」飛彈來拉開海灣戰爭的序幕,美軍當時利用驅逐艦、戰列艦、巡洋艦、核潛艇和遠程轟炸機先發射了52枚「戰斧」巡航飛彈,破壞其指揮控制和防空網絡,為後續各型戰術飛機實施空襲提供條件,讓全世界從此見識了什麼是「戰斧踹門」的打擊套路。
  • S-400系統與「戰斧」飛彈的矛盾博弈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戰斧」巡航飛彈在美國發動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美軍實現戰場「零傷亡」構想的主力兵器之一。根據公開資料,「戰斧」巡航飛彈由通用動力公司在1970年研發,具有遠程、全天候、亞聲速等特點。
  • 號稱「彈無虛發」的美國,「戰斧」飛彈竟然被俄羅斯拿去研究了!
    俄羅斯接收到這兩枚巡航飛彈後,立即決定派專業人員來研究這些飛彈,說不定能夠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對於敘利亞將戰斧飛彈轉移給俄羅斯,美國可是非常氣憤。美聯社痛批敘利亞轉交飛彈的行為錯誤,還斥責俄羅斯無權處理這些飛彈,趕緊將飛彈還回來。有俄羅斯媒體表示,美聯社如此激動就是因為擔心美國的飛彈技術洩露。「戰斧」巡航飛彈可以從艦上或潛艇上發射,並且可以飛入1000英裡以外的嚴密防禦的空域,對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 直面戰斧巡航飛彈(2)—戰斧巡航飛彈任務規劃功能初探
    ● 典型編成以及指控關係在本期我們繼續戰術戰斧多重任務規劃能力之前,需要對藍方戰斧發射平臺的典型編成方式及其指揮控制關係進行大致的梳理。首先,我們需要更正大家一個小小的誤區,就是目前美軍認為美軍自己裝備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並不具備完善的對陸打擊能力。
  • 【裝備】「戰術戰斧」:了解一下第四代「戰斧」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美國海軍裝備第2000枚戰斧IV巡航飛彈)這一被當做巡航飛彈代名詞的武器,從來都是以一連串的各種數字和高精度植入了人們的記憶。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戰斧」巡航飛彈名聲大噪,甚至一度被媒體和公眾認為打響了第一槍。實際上,從1971年美國海軍開始研製新一代巡航飛彈開始,到1991年海灣戰爭「戰斧」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而到現在為止差不多又是一個20年過去了。
  • 「戰斧」飛彈的未來發展
    文章說,美國海軍正在執行一項增強戰術「戰斧」飛彈(TACTOM)的現代化計劃,就是要製造一款能夠在各種各樣的威脅環境中,打擊和摧毀快速移動的敵人艦艇和陸上目標的飛彈。舉例來說,如果與俄羅斯或者中國交戰,美國的各種飛彈和武器裝備就必須在更具挑戰性的環境中使用,例如在衛星以及GPS通信和導航系統都遭到摧毀的條件下使用。
  • 海上打擊全球第一但反艦飛彈落後 美軍同時推五種飛彈研製
    美軍在之前的50年裡只裝備了兩種反艦飛彈,那就是反艦型的「戰斧」和魚叉飛彈。但為了應對威脅,美軍僅僅在2018年就部署了5種新一代的反艦飛彈的研製任務,其中包括了兩款先進的隱身反艦飛彈,即先進的LRASM和JSM這兩款反艦飛彈,甚至還升級了新一代的魚叉和戰斧兩款飛彈,此外美軍還計劃在2022年以後部署兩款先進的高超音速打擊武器。
  • 美軍瘋狂計劃:武庫艦的飛彈密密麻麻
    其實,DDG-1000隻是原本整個未來水面艦艇計劃中的一型戰艦,在其之上或之前,還有能夠攜帶500枚巡航飛彈的「武庫艦」,有擁有海量防空飛彈的CG(X)/CGN(X)彈道飛彈防禦巡洋艦。而這些先進的戰艦設計思想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提出的SC-21計劃(21世紀未來水面艦艇計劃),意圖為美國海軍打造一支強大的未來水面艦艇部隊。
  • 裡根號航母重返大洋 從戰斧到標準飛彈 美國海軍超前全面升級武備
    略知太平洋戰爭歷史的朋友,都必然聽說過硫磺島,1945年2月19日-3月26日間,爆發了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有25,000多名美日兩國士兵喪生。二戰後很長時間,硫磺島都是美國的託管地,直到1970年,華盛頓才將硫磺島的主權交還給日本,但是仍然以租用方式,使用島上設施,主要就是做為航母飛行員的著艦練習場。硫磺島上的小型機場,有一部分設計成航空母艦的著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