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服役以來,戰斧飛彈都是美軍的主力對地攻擊飛彈,多次戰爭使得這款飛彈名揚天下。然而到了今天,戰斧飛彈日益老舊,尤其是其亞音速突防的模式更是飽受詬病,要戰飛彈退出現役的呼聲不絕於耳。只不過現在看來,美軍不僅不想放棄戰斧,反而對這款老將非常執著,進一步升級版的戰斧將繼續服役下去,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美軍繼續服役這款略顯過時的武器呢?
首先我們先看戰斧飛彈的缺點,其最大的缺陷還是在於速度,亞音速的速度使其打擊目標需要耗費太長的時間,而且非常容易遭到攔截。此外,戰斧飛彈超低空突防的設計,到了今天已經顯得不夠,先進的反艦飛彈可以降低到距海面15米以下,鷹擊-18甚至末端距離海面僅僅5-7米,這是戰斧15米以上高度不能媲美的。這兩個缺陷,對於戰斧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拖累,這是最大的硬傷。
但是,戰斧飛彈的優點也很多。經過改進之後的戰斧飛彈,以戰斧V為例,優點總結起來主要是抗幹擾能力強、射程遠、精度高、智能程度高以及價格低廉。這些優勢綜合起來,得到的就是一款基本符合現代化戰爭要求的飛彈,新的戰斧V射程在1000英裡左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亞音速飛行節約燃料。相反,新的標準-6雖然也可以用於對海攻擊,且速度在3.5馬赫左右,但射程估計只有400公裡,而新的海軍打擊飛彈(NSM)乾脆就只有100英裡,因此戰斧飛彈改進之後,對於美軍的遠程反艦能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儘管如此,美軍也很清楚戰斧的突防性能不足,美國媒體防務新聞都指出,戰斧飛彈只是一系列飛彈攻擊的一部分,需要配合其他美軍飛彈一起行動。簡單說,就是光靠戰斧飛彈是靠不住的,需要結合其他飛彈一起上,才能有突破對手防空的能力。事實上,美軍繼續升級的戰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還是錢袋子方面的問題。要大規模裝備新的飛彈可不便宜,而即使是新改進的戰斧飛彈,在飛彈武器中也堪稱"白菜價"。
據估計,新的戰斧飛彈單價約為100萬美元,雖然看起來很貴,但國際上新的中遠程反艦飛彈中,基本找不出比這更便宜的型號了。一枚美軍標準-6飛彈,價格大約是400萬美元,而一枚高端的標準-3反導攔截彈,價格直接飛升到數千萬美元。粗略估計,我軍的東風-26飛彈,一枚也是一架三代機的價格,論單價是戰斧的幾十倍。顯然,對於美軍來說,繼續裝備便宜的戰斧飛彈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大幅度地增加美軍的飛彈數量。
(解放軍鷹擊-18突防性能極強)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這麼多年來,美軍反艦飛彈和對地攻擊的飛彈武器,都是偏重於數量突防,而非單發突防率。原因很簡單,美軍有足夠多的打擊火力,巔峰時期的美國海軍,據說即使往別國軍艦上扔水泥彈也能把世界各國的軍艦都弄沉。直到今天,美軍在公海上的打擊火力,仍然是無可匹敵的,依託價格優勢,用數量來獲取質量,這也是一招可用的招數。當然,如果美軍資金足夠,部署更多的先進的飛彈,無疑還是比繼續服役戰斧要好得多,今天的數據看,即使是20枚戰斧一起襲來,恐怕也打不破2艘055的防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