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最近美國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進行巡航飛彈報復,發射了103發巡航飛彈,準確命中目標,俄羅斯人最初宣稱大部分巡航飛彈已經被攔截,最終發現,一個殘骸的都放不出來。
現在問題來了,巡航飛彈很難攔截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我們可以看一個簡單的圖片,今年熱火朝天的紅海行動截屏動畫。
三發巡航飛彈密集攻擊,也讓1130近防炮幹掉,這個確實不是吹牛
這個在海上,巡航飛彈比較難躲藏,被大炮幹掉理所當然,那麼在陸地上,會如何呢?
我國做過多次防空飛彈攔截巡航飛彈試驗,不管是紅旗16還是紅旗9,還有俄羅斯進口的S300系列都有擊落巡航飛彈的記錄。
問題來了,巡航飛彈為啥這麼弱,打靶的時候經常被擊落,實戰的時候卻比較少見失手?
事先說明,美國人常用的戰斧巡航飛彈,上世界80年代廣泛裝備美國海軍,美國空軍裝備的是AGM86飛彈,從飛彈射程來說,二者相差無幾,都有裝備500公斤級別常規彈頭,飛行1500公裡的能力,換成核彈頭的話,射程超過2500公裡。
但是,戰斧和AGM86有個重大區別,戰斧飛彈是常規設計,就是一架小飛機,而AGM86則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代隱身巡航飛彈。
就飛彈技術而言,戰斧屬於二流水平,但是全世界都束手無策幾十年
在作戰的時候,戰斧名聲更響亮,原因就是數量多,用的勤,而且在2000年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雷達濾波技術都不太行,對於低空高速貼地飛行目標,發現能力極其有限,當年俄羅斯的A-50預警機,發現自己的巡航飛彈的距離就是10多公裡,而且,還故意在飛彈上加上角反射器,惡意作弊。
戰斧裝備這20年,全世界都沒有太好的辦法,美國在90年代北約演習,動用幾百架飛機,預警機,模擬俄羅斯的巡航飛彈攻勢,最終發現,攔截概率就是10%,簡單來說,9成飛彈都漏網了。
第一代隱身飛彈,大鯊魚AGM86,比戰斧更牛,不過全世界反隱身水平太差,實戰效果一樣好
為此,美國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升級,不僅僅是預警機,戰鬥機的雷達也經過多輪的升級改造,對於戰斧類型的巡航飛彈發現距離都在100公裡以上,有足夠的預警時間。
我國旁觀了多次美國戰斧飛彈襲擊伊拉克,阿富汗後,也展開了積極應對,提出了新三打三防,其中一個就是打巡航飛彈,可見其難度,而且還開發了很多配套戰法,假如給紅外肩扛飛彈配備足夠的預警信息,打下戰斧飛彈還是很輕鬆的,高炮也一樣。
我國對於巡航飛彈攔截做了很多研究,簡單的說,預警給力的話,肩扛飛彈都搞得下來
理由是,美軍亞音速巡航飛彈主要由控制艙、制導艙、發動機、燃料艙和戰鬥部艙5個部分組成。控制艙等效鋁合金厚度大約6 mm,制導艙等效厚度僅有4 mm,燃料艙等效合金厚度約為9mm,一般飛彈觸發後均較易損毀。而發動機艙其等效厚度約為18 mm的鋁合金;戰鬥部艙,屬于堅固強韌部件,其等效厚度相當於24mm的鋁合金較難毀傷。
而第三代便攜飛彈不僅導引頭探測靈敏度比第二代提高了2倍以上,可用最大過載也達到17g,而且殺傷區範圍也有了較大改進,可全向攻擊不低於10 m、不高於4 000 m、最大斜距5 500 m以內的目標,甚至可以全向攻擊速度為330 m/s左右的飛行目標。由此可以看出,在發現目標的前提下,某型便攜飛彈有能力攔截美軍該新型巡航飛彈。
新一代隱身飛彈AGM158,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更好,外加智能彈道,精確控制進入角度和時機,難辦
問題就在,發現目標很難!
戰斧飛彈的雷達反射截面據估計在0.1平方米,而美國最新的AGM158飛彈雷達反射截面0.005平方米,非常難整,而且飛彈專門對紅外信號隱身做了特殊處理,這次103發巡航飛彈攻擊敘利亞,俄羅斯防空飛彈毫無反應就是例子。
巡航飛彈防不勝防,尤其是新型隱身飛彈,有鑑於此,我國採用兩手都要硬,一方面改進空中預警機地面預警雷達戰鬥機雷達,開發特殊的反隱身雷達,另外一方面,也跟著美國以毒攻毒,你有戰斧,我有長劍,你有隱身飛彈,我有隱身鷹擊。
據報導,我國類似型號很快就要出來,飛彈大戰好戲即將開演
俄羅斯最新S400防空飛彈系統為何無能為力,原因很簡單,他們雷達技術太落後,30多年沒有重大進展,發現不了美國和英法的先進隱身飛彈,情理之中,我國雷達技術遠超俄羅斯,水平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差距不大。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