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是如何拖垮日本外匯的

2021-02-15 歷史爭鳴

抗戰爆發時,中國軍隊主要以步兵為主,因此一線作戰最需要的步槍、輕機槍與重機槍。

1937年10月,國民政府軍政部以60個步兵師為基準,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核算維持抗戰需要2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79槍彈。此前賴以德國提供軍火,由於其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歐洲,無法再給中國出售現成的機槍與槍彈。

而此時的蘇聯,雖然可以提供軍火,但蘇造步機槍使用7.62×54mm槍彈,而中國的步機槍則使用德系7.92×57mm槍彈,只得以購買蘇聯的飛機與火炮,對79槍彈缺口巨大。

1937年4月,蔣介石以孔祥熙為特使訪問歐洲各國,尋找德國以外的軍火來源,先後與比利時、法國的軍火商談妥生意。分別向比利時國家兵工廠購買1155萬發毛瑟槍彈與3000挺比造輕機槍,向法國布朗德公司買150門81迫炮,向哈奇開斯買高射機槍,向施耐德買120門75毫米野炮。遺憾的是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對日抗戰敗報頻傳,日本乘勢向歐美各國強烈施壓,中國的軍火訂單被法比政府擋下。只有155萬發子彈是趕在日本抗議前出貨的。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爆發後,歐美各國漸漸放行了中國的軍火訂單。

當時世界五大軍火生產國美、英、法、德、意,都不能接中國的軍火訂單。美英法憂慮日本侵略東亞的殖民地,德國正在擴張軍備,義大利則與日本結盟。但隨著淞滬會戰堅強苦撐,各國漸漸輕視日本。與日本有直接利益衝突的美英法三國暗地出售軍火,而一批與日本沒有直接衝突的小國家,則大大方方接下中國的軍火訂單。外國的軍火進口基本穩住了前線60個步兵師的軍火需求應。

當時的買賣軍火主要靠外匯。中國的外匯存底,主要來自對美國出售白銀而換取的美元。

1937年時外匯存底約為2億5200萬美元。以開戰時匯率計算,約合法幣8億5000餘萬元。外匯以貿易與匯款累積,抗戰爆發後,國際貿易熄火,國內資金出逃,再加上日本打貨幣戰吸取中國外匯,買軍火的本錢越來越少。抗戰前兩年的緊急訂貨,總金額將近3億元法幣,相當於戰前外匯總額的35%。

要長期買軍火,只能依靠以物資換軍火的易貨交易,但當時只有德國與蘇聯願意提供易貨貸款。德國能提供的武器現貨有限,蘇聯的易貨貸款則是步步驚險。1938年3月,蘇聯開出第一批軍售的帳單,竟然以「打包費」「裝配費」「載卸費」「陸路運輸費」「汽車費」與「汽車夫費」為名,開出「丙單」,要求中國支付985萬餘美元,相當於中國戰前外匯存底的4%。蔣介石堅定不認這筆怪帳,筆墨官司足足打了兩個月。

1938年盛夏,武漢淪陷,廣州失守,中國的外匯也見底了。重慶政府買不起比利時機槍,只能利用中蘇易貨貸款,向蘇聯買機槍。實戰證明,中國向蘇聯購買的三種輕重機槍,對中國士兵而言過於笨重,而且槍枝老舊不穩定,最終只能撥給後方學校機關與雜牌部隊。

中國的軍火採購已經無以為繼。但在此同時,日本也撐不住了。

日本的外匯同樣有限,要向歐美購買燃油、廢鐵與橡膠等物資才能打仗,只好拋售黃金儲備,支撐侵華戰爭。武漢會戰結束時,日本的388噸黃金儲備只剩25噸,成為國際市場上信用不良的問題客戶。於是,抗戰自1939年起成為局部性作戰的對峙持久戰。一直拖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下南洋搶掠作戰資源,才能打大仗。

相關焦點

  • 勝利迴響 中國抗戰拖垮日本經濟
    第三十二講:中國抗戰拖垮日本經濟
  • 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偽鈔戰,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最終如何破解?
    為了配合日軍的侵華軍事行動,實施對中國抗戰經濟的破壞,日本當局對中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以假鈔為重要手段的貨幣戰,給中國的國民經濟和抗戰造成很大的危害。中國方面也被迫進行了反擊。日本為配合軍事侵略發起「偽鈔戰」近代軍閥割據造成了中國長期以來貨幣不能統一。1935年國民政府在英、美等國支持下進行幣制改革,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發行的中國貨幣為法幣。
  • 彭興韻:中國外匯儲備下降趨勢已然形成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德國也是貿易順差;進入新世紀以來,其貿易順差還超過了日本。自1995年以來,德國一直沒有增加外匯儲備,2015年8月末,德國外匯儲備為328億歐元,比1998年末的961億歐元減少了65.9%,堪稱儲備小國。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過去的德國馬克實現了國際化。在1999年歐元啟用前,德國出口和進口用馬克結算的比率分別達到了72.5%和50.7%。
  • 抗戰末期,日本人已經餓得受不了!
    ,日本憑藉遠勝中國的工業力量,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極大的軍事勝利,差點就實現全面侵佔中國,或至少侵佔其精華部分的企圖。不過今天小兵兵不是要講抗戰史,而是顛覆我們傳統印象的奇景——日本兵用武器彈藥跟中國人換糧食。
  • 抗戰1942,看中國怎樣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艱難之處在於,戰爭極大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天文數字的軍費開支,讓國府財政瀕臨破產,加上這一年中原地區的大旱,國府只能採取各種加稅與糧食徵收等戰時經濟手段勉強支撐。但蔣介石知道,美國人成了中國的盟友,勝利的曙光初現,中國只需要再咬咬牙堅持下去。
  • 【權威】外匯平臺監管查詢
    FCA擔任監管銀行、保險以及出資事業,包含外匯、證券和期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與英格蘭銀行(BOE)同從屬財政部,FSA擔任金融事業辦理,而BOE首要任務保持金融安穩。第8步:點擊打開Investments,確認Investment Type 可以提供的金融服務中是否包含rolling spot forex contact(即期滾動外匯交易合約,也就是外匯保證金交易),這是一家FCA全牌照的外匯經紀必須包含的項目。
  • 帝居煮酒論史抗戰1942,看中國怎樣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我的抗戰》紀錄片截圖。打了4年,抗戰進入到1942年,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對於國府來說,這是最艱難卻又有希望的時刻。作為一個在戰爭中苦苦掙扎的國家,除了需要大筆外匯穩定金融秩序,還需要大量物資支撐消耗極大的戰爭。在德國和蘇聯援助已經中斷的時候,終於等來了美國宣布中國適用於租借法案,第一批45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由羅斯福總統批准生效,天不絕中國。但有外援,還要能將物資運進中國。
  • 臺灣對抗戰淡漠:許多人頌揚日本殖民不認同中國
    平時他還會通過筆和口去告訴別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但他也頗為遺憾地表示,「臺灣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缺少紀念抗戰勝利的熱情是無可奈何的社會演變」。  全臺灣沒有一座抗日紀念館  在《環球時報》記者的印象中,抗戰勝利曾是臺灣學校教科書中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的「歷史大事、國家榮譽」。
  • 外匯韭菜必讀 | 一目均衡圖
    你其實沒有必要記住每條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更為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如何對這些線進行解讀。如何利用一目均衡圖進行交易讓我們首先看看前移指標。如果價格突破前移指標,那麼頂部橙色線將扮演第一支撐位角色,而底部橙色線將扮演第二支撐位角色。
  •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抗戰時期國共兩黨持久戰略思想之比較研究
    一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對中國的軍事壓迫日甚一日。國內廣大愛國群眾及一些有識之士要求抵禦日軍侵略,確定抗戰方針的呼聲則日益高漲。面對日軍的侵略,當時國內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中、日兩國是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經過明治維新,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日本顯非內戰連連,國力衰頹的中國所可比。
  • 兩次打敗整個日本陸軍,能把日本天皇的配刀拿回國的中國將軍,只有他一人!
    第二次,八年血戰之後,看百裡將軍的抗戰理論,日軍恰似按照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的自東向西,前進到湖南,而後陷入中國泥沼式的持久戰中不能自拔,直到戰敗。戰役上,中國失利的例子雖多,戰略上,日軍的失敗早已註定。
  • 【獨家】日本通過強推軍票掠走了中國多少財富?
    8年抗日戰爭中,日軍在其佔領區強制推行軍票,套取中國外匯、掠奪百姓財富、擾亂中國經濟秩序。1945年日軍戰敗,一夜之間,百姓手中的軍票宛如廢紙。而日本幾乎未對戰爭時期的軍票進行回收,給予民眾補償。日本發行軍票,除了掠奪物資,實現其以戰養戰的目的,也是一場打擊中國經濟戰。日方通過強制軍票流通換取法幣,再利用法幣套取英美外匯購買物資。太平洋戰爭後,國際貿易暫停,日方開始打擊、扼殺法幣,以摧毀國民政府的經濟系統,削弱抗戰實力。
  • 抗戰勝利後中國為何沒向日本派遣佔領軍?
    中國從1931年開始,經過了六年局部抗戰和八年全面抗戰,軍民傷亡3500萬,直接財產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抗擊了上百萬日軍。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參與對日佔領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國民政府很快就派出以朱世明中將為團長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前往日本了解、熟悉情況,同時與美國進行相關事務的溝通。
  • 抗戰中的兇惡「二鬼子」:10萬參戰的朝鮮籍日本兵下場如何?
    在形形色色的回憶和描述中,中國人把他們形容為為虎作倀的「二鬼子」,稱其對中國人比日本兵還兇。圖:抗戰時期的朝鮮籍日本兵真相究竟如何?朝鮮籍日本兵在歷史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最後的下場如何?一、1910年籤訂的《日韓合併條約》,宣告了作為中國五百年藩屬國的朝鮮王朝終結,淪為日本的一部分,朝鮮人也成為日本的」二等公民「。
  • 美國的經濟制裁能拖垮蘇聯,為何對中國無效?
    由於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有著雄厚的財力和物力,而且在西方還有許多小弟,所以為了拖垮蘇聯,美國就開始在暗中對蘇聯下手了。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蘇聯的強大在於軍事實力,而經濟正是蘇聯的短板,再加上美國的制裁,在軍事和經濟上的步步緊逼,終於在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
  • 抗戰時期,號稱日本武士刀剋星的中國大刀,真有那麼厲害嗎?
    ;中國抗戰大刀厚重,須腰部有力,在戰場上砍人亦砍刀。日軍部隊裡所裝備的是95式軍刀,這是最為普及的一種軍刀,也是和中國軍隊交戰中使用最多的刀,所以孰強孰弱它最有發言權。據了解,95式日本軍刀輕薄鋒利而且輕巧,中國抗戰大刀會顯得略重。95式的刀刃比中國大刀窄,刀身厚度達7毫米,而中國大刀只有5毫米左右的厚度,這就表明刀身薄的中國大刀會比95式軍刀更容易受損。很多抗戰時期的老兵在實際戰鬥中,經常會出現卷刃的情況,根本不耐用。
  • 抗戰時期的中國傘兵:從空中飛下那一刻,他們只想著祖國
    目前,經過鑑定得知,這4人都是抗戰時期的中國傘兵,屬於鴻翔部隊。其中3人的身份已被確認,分別是周劍敵、孫根長、章峰。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抗戰時期中國傘兵將士的遺骸。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無畏的犧牲,中國遠徵軍被迫踏上突圍撤退之路。撤退的途中,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突遭一支日本空降兵部隊的襲擊。這些日本空降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落地後很快搶佔了有利地形,擋住了第五軍的去路。由於第5軍一時半會兒解決不掉這些日本空降兵,加之後面又有日軍追兵。第5軍被迫調整了撤退路線,改經自然環境惡劣的野人山回國。結果第5軍在付出了重大代價後,才撤至國內。
  • 日本投降日:那艘見證歷史的航母,縮影中國的屈辱與奮鬥
    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已經進行了十四年的抗戰,如果再上溯到1928年日本發動刺殺中國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開始算,這場抗戰持續了十七年。 再把時間上溯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開始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欺辱和圖謀則已經持續了大半個世紀的時間。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日本已經是帝國主義列強俱樂部成員。當時的俄國領袖甚至說: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
  • 諾門罕戰役對中國抗戰的影響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到是,這張戰役對中國抗戰形勢有怎麼樣的影響。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擁有日本國內一流人員素質和裝備水平,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日本關東軍仍慘敗於蘇聯軍隊手中,使日軍對蘇軍產生恐懼心理,並處處受制於蘇聯遠東軍,致使日本的速戰速決計劃不僅沒有實現,而且在中國戰場越陷越深,急需新的師團進行補充。
  • 中國抗戰時日本人扶植了多少個傀儡政權?
    抗戰時期,一些躲在陰暗角落裡的民族敗類沉渣泛起,為了私利,賣國求榮,在侵華日軍的誘迫和扶植下,或明目張胆,或半推半就,或另立山頭,先後在東北、華北、南京、華中、內蒙等地建立起一個個漢奸偽政權,為其日本主子在軍事上侵略、政治上統治、經濟上掠奪、思想上欺騙中國人充當罪惡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