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文輕武 但這個職位的武官可以蔑視所有文官

2021-02-13 資史傳媒

清朝雖然是「馬上得天下」,但一旦統治穩定下來,照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

在清朝的權力體系裡,文官的話語權明顯高於武官。武官見了文官,自動先矮2級,一點脾氣都沒有。所以,曾國藩在創建湘軍後,哪怕已經手握兵權,但仍然對督撫一類的文官夢寐以求。朝廷沒有滿足要求,他還一度賭氣離開湘軍回家。後來,朝廷任命他為兩江總督,他才高高興興把湘軍開進天京。

不過,清朝也有一個職位的武官,不受重文輕武的影響,可以蔑視所有文官。

這個職位叫領侍衛內大臣,官級為正一品。

按照清朝官制,正一品的武官職位有兩個。一是領侍衛內大臣,二是掌鑾儀衛事大臣。由於掌鑾儀衛事大臣位高權輕,實際上僅僅是皇帝出行儀仗隊的負責人,同等級別的文官,如殿閣大學士,並不怕他。所以,真正可以蔑視所有文官的只能是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一共有6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各2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是八旗裡的上三旗,地位相當尊貴。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等下五旗的人,幾乎沒有機會擔任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的工作職責非常重要。他們負責掌管由上三旗子弟組成的侍衛親軍、翊衛扈從,為皇帝提供警衛,保障皇帝的絕對安全。紫禁城很大,需要的侍衛很多。御前侍衛、、藍翎侍衛、宗室侍衛、侍衛親軍加起來足有2000多人。領侍衛內大臣相當於統領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

鑑於工作職責的重要性,領侍衛內大臣一般由皇帝信任的親貴大臣擔任。鰲拜、明珠、傅恆、和珅、阿桂、福康安、僧格林沁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我們熟知的恭親王奕訢,在鹹豐皇帝即位之初,就曾經署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京城巡防事宜。

毫無疑問,這些人在朝廷裡都屬於橫著走的角色,目空一切,除了皇帝誰都不放在眼裡。

其中,有代表性的當屬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是蒙古貴族,善於騎射,入宮後從御前行走、、御前大臣一路升遷至領侍衛內大臣。僧格林沁自視甚高,桀驁不馴。

1862年,僧格林沁奉命外出領兵,在山東、河南一帶進剿捻軍。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在正常情況下,再尊貴的京官,到了地方上都會儘量低調,給地方封疆大吏幾分面子。可是,僧格林沁照樣端起架子。地方上的官員,按照禮儀前來拜見他時,他規定總督、巡撫以下的官員一律不設座位,統統站著說話,搞得地方官員狼狽不堪。

1863年,山東調來了一個新的按察使,叫丁寶楨。丁寶楨走馬上任,理應前來參見僧格林沁。丁寶楨知道僧格林沁的臭脾氣,提前給他送去一封名帖,在名帖裡清清楚楚地說:如果設置座位,我就來;如果不設置座位,我就不來。

僧格林沁收到名帖後,哈哈大笑,當天,僧格林沁不但特意給丁寶楨設置了座位,還親自迎接他,優厚有加。

對,這個牛人就是後來斬了安德海(慈禧太后跟前大紅人)腦袋的丁寶楨。

相關焦點

  • 清朝官位品級分明,但從一品的提督,地位還不如正二品巡撫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朝的官職,這裡要說提督全名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手中的兵權非常大,這樣說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而換個說法就是是統領一省軍隊的最高武官
  • 清朝官制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內閣編輯入關前清朝內閣沿襲於明朝。
  • 日本防衛省武官向文官要權,這是要上天了?
    在制定日本自衛隊新年作戰計劃之際,自衛隊內部的文官和武官就相關權限發生了分歧。
  • 美海軍首席武官來華為什麼選擇南京?
    「真誠坦白的對話可以改善雙方關係,幫助我們探索有共同利益的領域。」 文中所指的「摩擦時期」並非危言聳聽,此前因美國對臺軍售等事件,中國曾取消美國軍艦預定訪問香港的計劃,同時也取消了沈金龍赴美與理察森在華盛頓會面的行程。而14日的消息顯示,美軍企業將要向臺灣自造潛艇提供幫助,這對中國的刺激無疑是巨大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美艦再次抵近南海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活動。
  • 【寶慶風情】隆回雨山有座武顯將軍墓 墓主竟是清朝二品武官
    這座古墓的墓主是清朝一個赫赫有名的武將,曾經官拜清朝武官二品,後追封為鎮國將軍,享清朝武官一品級別的王政坤將軍。懷邵衡鐵路途經雨山鋪鎮時,釆取專門措施保全了這座古墓。青松掩映的雨山鋪九龍村鳳凰山上,清朝的武顯將軍王政坤就安葬在這裡。古墓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修建,墓的構件如墓碑、墓碑龕等基本完好。主碑上浮雕著二龍戲珠,中間刻著「皇清誥授武顯將軍」字樣。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日本研究】仲光亮:江戶幕府時期日本對華觀的矛盾現象 ——以日本對清朝的軍事情報活動為中心
    清朝統一臺灣後,開放「海禁」,允許本國商民出海貿易。1685年,福建總督王國安、靖海侯施琅受康熙帝之命派遣武官江君開、文官梁爾壽赴日貿易,江戶幕府雖然允許了此次貿易,但要求二人轉告清廷「此後勿再派遣官府之人」⑩。   上述數例,表明了日本江戶幕府對清朝的賤視和拒絕通交立場。究其原因,約有三端:一是江戶幕府主政官員深受儒家華夷觀的影響。
  • 「正一品」在清朝是什麼官職?
    清朝地位最高的官員職位在正一品,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難得的。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數量非常龐大,而當時的正一品大員滿打滿算也才7個,更何況這7個有的還是虛職。從這個對比中,就可以知道,清朝的正一品官員是多麼的稀少了。一般來說,負責教導皇帝的官員都是正一品的等級,不過他們能夠獲得這麼高的等級,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出於感激的心態,也是為了襯託皇帝的威儀,才要拔高他們的身份。
  • 清朝「雙主官制」比較奇特,兵部正印是什麼職位?位居幾品?
    這裡的「雙主官制」指的是清朝的六部設置有兩位尚書,一位在旗、一位不在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滿尚書」和「漢尚書」。其實,所謂「滿尚書」兵部完全準確,因為私人不僅僅是八旗滿洲,還包括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換言之,出身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者理論上也是可以出任所謂「滿尚書」的。
  • 《武官》 | 軍事歷史好書推薦書單2021年第1期
    武官[美]艾爾弗雷德·瓦茨 著陳樂福 譯關鍵詞:武官 官制本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系統介紹武官歷史及武官工作的著作,記述了武官制度從萌芽到成熟的整個發展歷程,探討了武官在情報搜集、外交聯絡、戰場觀察、軍備限制、軍火貿易、聯盟合作等領域的作用,為讀者揭開了武官這一職業的神秘面紗
  • 清朝官職介紹 揭秘大清朝官制劃分詳細列表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朝官職: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包括文京內官,文京外官,武京內官,武京外官等。
  • 清朝說要善待,結果崇禎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慘
    明朝中期之後,國家實力一落千丈,內有權臣閹黨橫行,朝政黑暗,文官貪腐、武官怕死;外有後金崛起,威脅東北邊境,連年戰事帶來的軍餉需求和清兵掠奪,加重百姓負擔
  • 九門提督在清朝權力有多大?
    九門提督是清朝康熙年間設置的一個武官,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這個名字真夠長的,造個假印章都費勁,九門提督主要負責是北京內城的城門,保護著皇宮
  • 羅援:揭開武官的神秘面紗——我的武官生涯(一)
    從即日起,我們將連載羅援將軍的力作《鷹膽鴿魂》中的《我的武官生涯》一文,與您一起走進中國武官的神秘世界。1991~1993年,大概有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我擔任了中國駐丹麥國防副武官。雖然時間不長,但這段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