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軍方面有把伴隨陸地機械化部隊行動的道爾防空飛彈搬上輕型護衛艦的尾甲板停機坪發射的場景。那麼這種情況值得借鑑和模仿嗎?其實全球大多數把陸基武器搬上艦艇的,除了完全是試驗性質的,大多數情況都是無奈應急的做法。比如有的國家直接把坦克炮連炮塔都一起搬上了輕型巡邏艇;而早在20年前,新興海軍也曾經把榴彈炮群、122火箭炮發射箱集體搬上軍艦甚至是民船的做法。不過通過實踐證明效果都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理想。此後這些特殊的「嫁接」式武器系統大部分都退出了現役。畢竟海軍艦載武器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類別,不論是艦炮、艦載飛彈都是和陸地武器有很大的區別。道爾上艦發射的弱點其實是很明顯的。第一,道爾飛彈發射車被綁在了輕型護衛艦的尾部停機坪上,
這就等於直接廢了輕型護衛艦攜帶和收放艦載直升機的能力。對戰場敵情偵查、反艦引導、艦載反潛能力等於都立即沒有了。僅僅增加了一種並不算強大的對空防禦能力。而道爾的防空能力在陸地小區域還算是夠用。對海闊天空的海上作戰,顯然就屬於射程過短了。畢竟大多數道爾系統的最大打擊半徑只有十幾公裡,最新升級版也很難超過20公裡。而且其飛彈是無線電指令引導模式。現在大多數反艦飛彈攻擊在幾百公裡外就會發射。而道爾系統根本沒有攔截飽和攻擊的能力。第二,道爾飛彈在輕型護衛艦上發射,其發射基準的穩定性遠遠不如在陸地上發射。這樣會在防空飛彈射程有限的基礎上,其命中率也會進一步的下降。而艦載的防空飛彈系統都有自己專門的發射平臺基準。這不是把道爾的飛彈車,
更緊的綁在艦艇上就可以臨時解決的技術問題。第三,一般艦艇,再小也有幾百上千噸。大型艦艇則有幾千上萬噸。因此其自身的電力供應和雷達等傳感器的體量和發射功率,更是把飛彈和雷達集成到一輛只有三四十噸的車輛上的系統完全無法對比的。把陸基車輛搬到艦艇上,等於是揚短避長,根本不能發揮艦艇本身的能力。其實對俄海軍來說,自然也明白以上的道理。但是現實卻讓其很難完全跟上形勢的發展。蘇聯時代研發的艦載中短程防空系統大部分都已經過時。而像海拉姆或者FL3000這類先進的、可以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先進近程艦載系統。因為缺乏資金等原因,一時半會又拿不出來。更不用說大批的上艦裝備,因此只能臨時把道爾飛彈車拉上輕型艦艇的甲板試驗一下了。臨時把一些陸地武器系統搬上艦艇使用;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都顯露出了兩大問題:第一條就是缺乏類似的、合適的艦載先進系統。第二條則是資金匱乏下的臨時對付。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問題,就是缺錢兩個字。因為對大國來說,缺技術和缺裝備的根源都是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