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爾防空飛彈上艦發射,值得借鑑否?

2021-02-07 瀚海狼山

俄海軍方面有把伴隨陸地機械化部隊行動的道爾防空飛彈搬上輕型護衛艦的尾甲板停機坪發射的場景。那麼這種情況值得借鑑和模仿嗎?其實全球大多數把陸基武器搬上艦艇的,除了完全是試驗性質的,大多數情況都是無奈應急的做法。比如有的國家直接把坦克炮連炮塔都一起搬上了輕型巡邏艇;而早在20年前,新興海軍也曾經把榴彈炮群、122火箭炮發射箱集體搬上軍艦甚至是民船的做法。不過通過實踐證明效果都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理想。此後這些特殊的「嫁接」式武器系統大部分都退出了現役。畢竟海軍艦載武器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類別,不論是艦炮、艦載飛彈都是和陸地武器有很大的區別。道爾上艦發射的弱點其實是很明顯的。第一,道爾飛彈發射車被綁在了輕型護衛艦的尾部停機坪上,

這就等於直接廢了輕型護衛艦攜帶和收放艦載直升機的能力。對戰場敵情偵查、反艦引導、艦載反潛能力等於都立即沒有了。僅僅增加了一種並不算強大的對空防禦能力。而道爾的防空能力在陸地小區域還算是夠用。對海闊天空的海上作戰,顯然就屬於射程過短了。畢竟大多數道爾系統的最大打擊半徑只有十幾公裡,最新升級版也很難超過20公裡。而且其飛彈是無線電指令引導模式。現在大多數反艦飛彈攻擊在幾百公裡外就會發射。而道爾系統根本沒有攔截飽和攻擊的能力。第二,道爾飛彈在輕型護衛艦上發射,其發射基準的穩定性遠遠不如在陸地上發射。這樣會在防空飛彈射程有限的基礎上,其命中率也會進一步的下降。而艦載的防空飛彈系統都有自己專門的發射平臺基準。這不是把道爾的飛彈車,

更緊的綁在艦艇上就可以臨時解決的技術問題。第三,一般艦艇,再小也有幾百上千噸。大型艦艇則有幾千上萬噸。因此其自身的電力供應和雷達等傳感器的體量和發射功率,更是把飛彈和雷達集成到一輛只有三四十噸的車輛上的系統完全無法對比的。把陸基車輛搬到艦艇上,等於是揚短避長,根本不能發揮艦艇本身的能力。其實對俄海軍來說,自然也明白以上的道理。但是現實卻讓其很難完全跟上形勢的發展。蘇聯時代研發的艦載中短程防空系統大部分都已經過時。而像海拉姆或者FL3000這類先進的、可以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先進近程艦載系統。因為缺乏資金等原因,一時半會又拿不出來。更不用說大批的上艦裝備,因此只能臨時把道爾飛彈車拉上輕型艦艇的甲板試驗一下了。臨時把一些陸地武器系統搬上艦艇使用;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都顯露出了兩大問題:第一條就是缺乏類似的、合適的艦載先進系統。第二條則是資金匱乏下的臨時對付。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問題,就是缺錢兩個字。因為對大國來說,缺技術和缺裝備的根源都是缺錢。

相關焦點

  • 道爾作為機動防空飛彈,為何採用了落後的無線電指令模式?
    目前看來,客機被飛彈擊落的前因後果,還真不是簡單的誤射那麼單純。因為道爾機動防空系統很可能發射了2枚以上的飛彈。
  • 道爾防空飛彈成客機殺手! — 多層保險未起作用
    ,機上176人全部遇難,這次事故也震驚了全世界。1月11日,伊朗軍方承認飛彈誤擊客機,並表示會升級飛彈系統,同時追訴相關責任人,但是很多人都看出來,這款飛彈是俄制道爾防空飛彈,號稱阿帕奇殺手,俄羅斯曾經大量裝備,中國也引進生產,並仿製出多款產品,和俄制原版展開競爭,現在有問題了,這款先進飛彈系統,真的需要升級嗎?不升級就無法保證不發生誤擊事件嗎?
  • 笑話俄羅斯野戰防空飛彈上艦?美國海軍現在做的更離譜
    俄羅斯軍隊常常因為一些簡單粗暴的做法遭到全球媒體的冷嘲熱諷,比如2016年年底俄羅斯人將「道爾」M2DT履帶式機動防空飛彈系留在海軍11356型飛彈護衛艦飛行甲板上進行測試
  • 終極「道爾」挺進北極
    ▲「道爾-M2DT」近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圖片來源於:網絡)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俄羅斯防空反導武器的報導那是一樁接著一樁,這當中即有搭載了核彈頭的新型反導攔截彈(據稱是53T6攔截彈的升級版)的成功試射,又有俄國防部關於該國第726陸軍防空訓練中心接收了首批「道爾-M2DT」近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消息傳出。
  • 「山寨拉姆」安上高雄號登陸艦,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上艦測試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中國臺灣地區「高雄」號坦克登陸艦的圖片,顯示其艦尾出現了一型類似於拉姆防空飛彈的發射裝置
  • 俄新一代防空飛彈系統將與「阿爾瑪特」一同作戰
    新一代防空飛彈系統的詳細情況,將軍沒有說明。但是軍事專家們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信,21世紀40年代防空飛彈系統需要擁有什麼樣的能力,以及它們要面臨什麼樣的威脅。「全世界唯一具有在行進中射擊功能的防空飛彈系統,就是我們的『道爾-М2』」專家強調。「在行進中它能夠實施無線電偵察,並且能夠主動地對距離1千米到15千米的目標實施攻擊。在未來,這項功能是必須具備的。另外,未來近程防空飛彈系統應該是與自動化指揮系統聯成一體的,具有現代化的通信和監控功能,還有強大的武器系統。我說的不僅是火力裝置,還有不同類型的電子對抗系統。」
  • 對055大驅的一點解讀(六)- 垂直發射系統
    從2號艦「伏龍芝」號開始,為了強化對空能力又安裝了垂直發射的SA-N-9近程防空飛彈,備彈128枚。值得注意的是,垂直發射和傾斜發射的「標準」-2是不同的子型號,不能通用。但陸基飛彈如果垂直熱發射,尾焰對發射筒及發射車的燒灼問題將非常嚴重,尤其是「道爾」,它的四聯裝垂直發射筒是內置在發射車體中部的。另一方面它們作為野戰防空主力,需要伴隨部隊開進,對發射場地的整備要求不能像「愛國者」這類半固定式要地防空飛彈那麼高。
  • 垂直發射系統讓艦艇防空飛彈也「連發」
    20世紀60年代末,一些國家開始了艦空飛彈應用垂直發射技術的研究。1968年英國成功地在護衛艦上採用垂直發射方式發射了一枚「海狼」艦空飛彈,開創了艦載飛彈系統應用垂直發射技術的先例。試驗證明,艦載垂髮系統在中遠程目標攔截中,許多性能都優於傾斜式發射系統。「左輪」式垂髮系統 由於在航母上與美國存在明顯差距,蘇聯對艦艇防空能力的需求就顯得更加突出。雖然英國人最先試驗了艦載垂髮系統,但最終率先採用和裝備艦載垂髮系統的卻是蘇聯。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首先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裝備了SA-N-6艦空飛彈的垂直發射裝置。
  • 讓我軍防空飛彈跨越提升20年 S-300PMU系列防空系統在中國的故事
    S-75又稱SA-2,早在1958年11月,我軍就引進了五套S-75「德維納河」地空飛彈系統,不僅在1959年10月7日擊落RB-57D型高空偵察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防空飛彈首次擊落飛機的戰績,它和國產型紅旗-2在國土防空作戰中還先後擊落了5架U-2高空偵察機和1架米格-21R戰術偵察機,戰果輝煌。
  • 英倫重劍,皇家海軍戰後的驕傲之一,英國82型艦隊防空飛彈驅逐艦
    在這一時期,英國皇家海軍的造艦方針一直秉承著「物美價廉」的原則,以期能夠花費最小的代價而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戰鬥力。在艦隊防空驅逐艦這一獨特的艦種上,在戰後初期的「郡」級防空驅逐艦獲得成功後,英國皇家海軍馬上看到了防空驅逐艦的發展潛力和未來價值,並設計出了新一代的防空飛彈驅逐艦——82型「布裡斯託」級艦隊防空飛彈驅逐艦。
  • 956E型驅逐艦:防空飛彈單臂發射,未裝備「裡夫」垂髮系統
    艦載武器有2座AK-130型雙聯130mm艦炮,4座AK-630型6管30mm近防炮;2座4聯裝9M38M2改進型射程120公裡的「白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共備彈48枚射程25公裡的SA-N-17型防空飛彈單臂發射架。
  • 俄羅斯當眾秀S-400系統,不料飛彈當場發射失敗
    會上各國多名專家受邀來一睹俄羅斯先進軍事工業的風採,不料現場突然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想像的事,偏偏事故還出俄羅斯引以為傲的S-400反導系統上。據悉,當時多名專家慕名而來,試圖圍觀俄羅斯S-400反導系統威力。俄西部軍區列寧格勒防空部隊擔任該表演項目的負責人,最終選址在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魯克訓練場地區。俄羅斯聲稱要展示的是"最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進行分段攔截的威力"。
  • 第一次世界大戰間的插曲:大作家柯南道爾與他的軍事設想
    「克雷西」號,與「胡格」號同級攻擊這三艘英國巡洋艦的,是德國海軍的U-9號潛艇,該潛艇在艦艏和艦艉上各有一對450毫米魚雷發射管(艦艉的魚雷發射管只能在港內裝填),是當時德國海軍的新銳武器之一。被擊沉的三艘英國巡洋艦,其排水量都在12000噸以上,除此之外,三艘巡洋艦上的1400多名水兵也因軍艦沉沒而葬身海底(三艘軍艦上約有2400人),這場失敗是英國皇家海軍自中世紀以來遭受的最慘重的損失之一。
  • 沱江艦一口氣發射16發反艦飛彈 一艘054A能應付的過來嗎?
    調整量產型沱江艦的生產階段,將於民國114年(公元2025年)完成首批的三艘。沱江艦作為臺灣自行設計建造的隱身反艦飛彈快艇,搭載了8枚超音速型的雄風3反艦飛彈和8枚亞音速的雄風2反艦飛彈,單看反艦火力其實還挺不錯的。我之前說過,發射反艦飛彈只是反艦作戰中間的一環,找不到目標的反艦飛彈和瞎子沒啥區別。
  • 蘇聯紅軍的輝煌—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SA-N-6防空飛彈是陸基S-300F防空飛彈的艦載型,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當時領先美國5年左右。基本型採用5V55/48N6飛彈,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長7米,彈徑45釐米,發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2.5千米,最大航速5馬赫。SA-N-6採用冷發射技術,飛行高度25米時開啟發動機,此時速度約為30-40米/秒。
  • 機械化勁旅的防空保護傘——紅旗17
    紅旗-17型野戰防空系統是裝甲機械化旅旅屬防空營地空飛彈連的主戰裝備,全連由4輛紅旗-17型防空飛彈發射車、1輛89型裝甲指揮車、2輛輪式彈藥輸送車、2輛輪式飛彈裝填車以及3輛保障車組成。其性能上還有沒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呢?總的來說,基於9К331「道爾-M1」型防空飛彈系統發展而來的紅旗-17型防空飛彈系統具有很多先天的優勢。
  • 前宙斯盾艦時代防空水面艦典範——基德級防空驅逐艦的誕生與發展(25)
    與FY66 DDG、FY67 DDG相比,加利福尼亞級同樣以「韃靼人」D系統作為主要防空武裝,搭配使用新的標準飛彈,雖然不像先前的飛彈驅逐領艦那樣配備更高階的「小獵犬」飛彈系統,但標準飛彈的射程已足可與早期的「小獵犬」飛彈相比,還擁有更高的射速與可靠性
  • 竟然以亞音速飛行:世界上速度最慢的防空飛彈!
    該方案存在很多不切實際之處,最終被劃分為防空和反坦克兩個工程,由肖特兄弟-哈蘭德有限公司負責的對空飛彈項目,代號「綠光」。1959年英國海軍部和供應部將它正式命名為「海貓」艦空飛彈。同年在法蘭克福航空展上展出了飛彈樣品。1960年進行了艦上試射,1963年開始裝艦使用。當年一枚「海貓」飛彈的造價為2.8萬英鎊,一套帶有制導控制裝置的飛彈發射架的造價為20萬英鎊。
  • 【深度分析】英國陸軍換裝「天劍」防空飛彈系統
    最初,配備CAMM飛彈的陸軍防空飛彈系統被稱為「陸上攔截者」(LandCeptor)(或稱「陸受體」),表明它與海軍防空系統是通用的。後來,它被重新命名為「天劍」。儘管廣泛使用了現成的部件,但「陸上攔截者」/「天劍」防空系統的開發還是花了幾年時間。利用防空系統主要裝備進行的第一次試射直到2018年5月才進行。
  • 在日本海猛射飛彈,俄海軍八千噸護衛艦升級,對海火力超過054
    圖片:發射中的「天王星」「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本來是一艘1155型「無畏」級大型反潛艦,1983年下水、1985年服役。在蘇聯海軍的構成裡,對於驅逐艦的功能劃分是講究「專業化」,12艘基本型「無畏」級反潛艦和17艘「現代」級飛彈驅逐艦,前者專職反潛、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後者主打反艦、具備一定的艦隊防空能力,兩者分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