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發布《火箭軍與中國軍改》報告 | 附全文下載

2021-02-18 戰略前沿技術

近日,蘭德公司發布了《火箭軍的現代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改革》報告,這是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麥可·蔡司,於2018年2月15日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所提交的證詞,該證詞分析了中國火箭軍的組建背景、職責和能力,並對美軍提出了建議。報告分為五部分:

1.中國軍改對火箭軍的影響;

2.火箭軍的任務;

3.火箭軍現代化的歷史趨勢;

4.火箭軍的未來能力;

5.對美軍的建議。

現將報告部分內容編譯如下,英文報告全文下載請點擊「閱讀原文」。如無法下載或需密碼等情況,可在公號後臺留下郵箱,小編會於每晚統一發送。

報告認為:自2015年組建軍改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戰略威懾和常規威懾能力得以增強。但與此同時,隨著空軍和海軍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的威懾能力更加多元化;而太空、賽博和電子戰任務也將由新組建的「戰略支援部隊」承擔,這些都將給火箭軍的地位造成一定影響,儘管如此,火箭軍作為中國戰略威懾力量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仍然是美國及其盟友的重大威脅。

報告指出,火箭軍是中國軍事能力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隨著戰略威懾力量的現代化進程,中國正通過多種渠道,包括閱兵,官方媒體報導,社交媒體甚至音樂和視頻,向外界展示其日益增長的戰略威懾力和常規精確打擊能力。重點包括: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中國通過披露新型DF31AG洲際彈道飛彈(ICBM),突出了向更現代化和可生存的核威懾力量的轉型。
•中國通過揭示部署具有核打擊能力和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的DF-26中程彈道飛彈(IRBM)以及傳統的反艦飛彈,強調了其區域性核和常規打擊選項的靈活性和複雜性日益增加。
•中國正在繼續發能夠攜帶多個分導能力的再入飛行器(MIRV)的DF-41,以及用於戰略威懾和區域打擊任務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HGV)的DF-41來實現火箭軍的現代化。

報告認為:中國的火箭軍的主要使命包括兩個方面:

1.戰略威懾。

報告認為,戰略威懾是火箭軍的核心職能,作者認為中國的「威懾」概念比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威懾概念要更為寬泛,還包括了「強制」的含義。而中國的戰略家將軍事威懾視為政治的延續,因此火箭軍自然成為中國最理想的威懾力量。而在平時的一系列宣傳來看,中國正在強化這一威懾力量的象徵。


2.核常兼備的作戰行動。

根據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作者認為,火箭軍在核打擊方面的唯一作戰任務是「核反擊作戰」。這種作戰既可由火箭軍獨立遂行,也可藉由中國可能制定的「核反擊聯合作戰行動」,與海軍、空軍組成中國的「核三角」來加以實施。

在常規飛彈作戰方面,火箭軍即可以獨立遂行常規飛彈攻擊行動、也作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參與聯合封鎖作戰、兩棲登陸作戰、防空等行動。旨在實現信息優勢,空中優勢,和制海權,以及對抗第三方幹預。中國的軍事出版物正在探討協調飛彈和空襲敵人關鍵目標,如指揮和控制設備、通信和交通節點,空中和飛彈防禦和空軍基地。這些活動需要火箭軍具有各種現代和精確的飛彈,以對地面和海上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報告認為,過去20年中國的飛彈數量和作戰能力不斷發展:

1.核飛彈部隊,這些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對美國ISR系統,精確打擊和飛彈防禦體系所帶來威脅的評估。中國將其理想的部隊結構描述為「精幹有效」,這能確保在敵人襲擊中國後發起核反擊。中國致力於發展對移動發射裝置的反擊能力,自身生存能力,對抗飛彈防禦體系的能力,增加飛彈和發射部隊的數量,改進指揮和控制以及支援系統。

中國核力量的現代化進程除了重點提高生存能力和對抗飛彈防禦體系外,還為區域威懾和打擊任務部署了中程飛彈(MRBMs和IRBMs),部署具有核和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的DF-26以及常規反艦飛彈,還通過建立廣泛的隧道和地下設施網絡,為解放軍的作戰提供保障。

2.常規飛彈力量現代化方面。火箭軍常規飛彈的現代化重點是增加常規飛彈的射程,提高飛彈防禦系統的準確性和能力,提高飛彈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說法,火箭軍部署了DF-16常規飛彈、DF-21中程彈道飛彈和DF-21D反艦彈道飛彈。此外火箭軍擁有大約1200枚短程彈道飛彈和若干射程約1500公裡的CJ-10陸基巡航飛彈。

3.在發展C4ISR,訓練和戰備方面。報告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能力提升,並不局限於新型核飛彈和常規飛彈的開發和部署。也在於發展C4ISR和指揮自動化能力。中國軍方出版物中提到「鋪設數千英裡的光纜」,「部署移動指揮所」和「綜合指揮平臺」。連同中國的軍改,都是為了提高火箭軍聯合作戰能力。此外火箭軍的訓練正變得更加實戰化和複雜。作者認為這是一個長期進程,包括在一個「複雜電磁環境」中進行的訓練,跨域機動以及對飛彈部隊的檢查和評估等等。最後誠如中國媒體報導的「戰備值班單元可以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發射飛彈。」火箭軍似乎正聚焦於提高飛彈發射裝置的戰備狀態。

報告根據中國2015年的國防白皮書,認為中國未來將繼續推進火箭軍的核和常規威懾和打擊能力,提高精確打擊能力,努力在信息化的方向轉型,推進自主創新的武器和設備,依靠科學技術,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飛彈系統,作者認為火箭軍正在發展許多新能力,如新型機動發射的DF-41飛彈,而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HGVs)似乎是中國優先發展的武器,以增強火箭部隊的戰略威懾和常規的精確打擊能力。

報告認為:中國的火箭軍部隊強大的能力及其現代化進程,將給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帶來嚴重的挑戰。首先,中國日益增強的核能力可能會對美國延伸威懾力量、及其對盟友的保障產生影響。其次,火箭軍日益增長的常規飛彈和巡航飛彈能力可能對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力量構成嚴重威脅,不僅包括空軍基地等固定設施,還包括美國航空母艦等水面艦艇。美國應該考慮以下方式作出回應:

1.美國應投資維護自身的核威懾能力並使之現代化,以達到戰略威懾和保護盟友的目的。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的保證需要現代,可生存,可靠和靈活的核力量。國會通過撥款過程及其監督職責,將繼續在塑造美國核力量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美國應採取越來越多元化的方式拓展威懾能力和保障能力,並加強軍事和外交行動 。美國應採取多元化的方式向盟友保證,它將繼續保持這種能力,並決心在危機中支持他們。美國還應該採取軍事和外交行動,例如雙邊和多邊培訓和演習,高層互訪和交流,以及其他工作級別的倡議,這有助於強調美國保護美國安全利益和支持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和夥伴的決心。國會議員,特別是那些對國家安全問題感興趣的國會議員,也可能希望通過國會代表團訪問,向其盟友和夥伴表明美國的承諾。

3.美國應該繼續提高其部隊的生存能力,並鼓勵其盟國和夥伴也這樣做。潛在的投資領域可能包括水下戰(undersea warfare),分散和強化前沿部署,加強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體系,並對中國的(C4ISR)系統進行幹擾、欺騙和對抗。

4.美國應該改變其傳統的威懾方式和保障方式,並準備好應對中國的脅迫或恐嚇。一是多樣化,分散化和出其不意的軍事行動能力;二是凸顯美國的拒止和欺騙能力,以加大中國對美行動判斷的不確定性;三是要強化超遠距離幹預中國軍事行動的能力。

(完)

英文報告下載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或留言郵箱地址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中國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

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 創新教育 | 軍工百強 |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

預見未來:預見2016 | 預見2020 | 預見2025 | 預見2030 | 預見2035 | 預見2045 | 預見2050 |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 虛擬實境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 網際網路+ |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鬥 | 智能製造 |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接口

先進武器:中國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 預警機 | 運輸機 | 戰鬥機 | 六代機 |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 潛航器 |

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絡空間戰 | 分布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站 |反衛星

領先國家:俄羅斯 | 英國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機構:戰略能力辦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軍工百強

前沿人物:錢學森 | 馬斯克 | 凱文凱利 | 任正非 | 馬雲 | 歐巴馬 | 川普

專家專:黃志澄 | 許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賀飛 | 李萍 | 劉鋒 | 王煜全 | 易本勝 | 李德毅 | 遊光榮 | 劉亞威 | 趙文銀 | 廖孟豪 | 譚鐵牛 | 於川信 | 鄔賀銓 |

全文收錄: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蘭德報告說中國"摸著美帝過河"?其實遠不止學習這麼簡單
    戰支則不僅運作中國的軍用衛星,還負責網絡戰、信息戰,如果說前一點與美國空軍為主空間司令部相當的話,後一點就不同了,美國把網絡戰、信息戰能力分散在三軍中,只在戰區聯合司令部層面整合。蘭德報告涵蓋中國空軍、火箭軍和戰支。
  • 蘭德報告《與中國開戰》 國內獨家全文翻譯
    美國蘭德公司的最新報告《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中譯本全文46000字,IPP評論將陸續刊載。在中美絕大多數國際問題研究者和外交官看來,中美兩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幾乎沒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然而越是這樣樂觀,政策研究者似乎越應該考慮到一旦發生衝突的應對措施。美國蘭德公司在這方面又走在了前面。
  • 蘭德公司報告建議美國「放棄臺灣」?實際情況是——
    前述自媒體提到的蘭德公司報告題為《實施克制——美國地區安全政策的變化,走向實施現實主義的克制大戰略》(下簡稱《克制戰略》),為蘭德公司今年1月21日發布的長篇報告,報告中文譯文約12萬字。▲蘭德公司網站截圖《克制戰略》並非蘭德公司的「建議報告」。蘭德公司是以這份報告梳理總結美國近年來「克制戰略」倡導者的主要觀點,並分析如果此類觀點付諸實施,美國地區安全政策將如何變化。
  • 軍改|中國成立新軍種,老外是怎麼看的
    《聯合早報》稱,習近平2015年11月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中國軍改的大方向,提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轉變。他也要求在裁軍30萬之餘,改善軍種比例和改革部隊編成,「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反映出這部分的軍改獲得落實,以及解放軍從傳統『大陸軍』轉型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聯合作戰力量的努力。」
  • 軍改意見發布,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是什麼力量?
    ▌本文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軍網△視頻:火箭軍等舉行成立大會這幾天最熱的莫過於軍事新聞。
  • 美國蘭德公司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
    ,美國蘭德公司官網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針對現在到2030年間下次戰爭發生的地點、參與方、原因及方式,從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法律、信息和軍事6個趨勢來塑造未來戰爭畫像。本次共發布了7份研究報告,分別為一份總報告《2030未來戰爭:項目概述與結論》,一份研究簡報《凝視水晶球——全面評估未來戰爭》和5份分報告《地緣政治趨勢與未來戰爭》、《全球經濟趨勢與未來戰爭》、《環境、地理與未來戰爭》、《約束趨勢與未來戰爭》及《軍事趨勢與未來戰爭》。
  • 蘭德報告:現在美空軍全軍已保不住臺灣
    《國家利益》的這篇文章其實是對蘭德公司10日發表的《中美制空能力》一文的介紹。而這篇文章本身又是對蘭德公司今年年度重磅報告《中美軍力積分卡》中關於中美在臺灣和南海制空權相對優勢部分的簡報。《中美軍力積分卡》報告全文有400多頁內容,涉及了中美從局部摩擦到全面核戰在內的多種假想對抗情況。
  • 蘭德公司「中美印太地區競爭」系列報告之二:越南篇
    該系列報告由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發起,通過分析外交、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相關的14項變量指標,剖析了過去十年中美在印太地區國家間的影響力變化。截至2020年12月底,蘭德公司已發布1篇總報告和4篇分報告,中文譯文總篇幅約43萬字。本文主要介紹其中分報告《越南篇》,該分報告分析了越南的安全政策、國內現狀,以及越南與美國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安全聯繫。
  • 蘭德公司重磅報告:預測2050年的中國,崛起或停滯最有可能
    近日,中美關係演變備受矚目之際,蘭德公司發布《中國的大戰略:趨勢、發展軌跡和長期競爭》重磅報告(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2020.07.24)。
  • 【重磅】軍改大動作 !「二炮」更名「火箭軍」, 背後有大文章!
    軍改重磅消息!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向同志們、向全軍部隊致以熱烈祝賀,強調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 為什麼說這些年的中國軍改是「史上最牛」?
    讓我們來回顧這些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改革,到底改了什麼,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2015年9月3日,中國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中,軍隊統帥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三十萬,吹響了軍隊改革的號角。閱兵前,政治局常委會、軍委常委會已經通過軍隊改革方案。閱兵後,軍改的相關細則不斷下發。
  • 蘭德公司報告預測中美戰爭
  • 蘭德最新報告解讀:美國「會輸到脫褲子」!
    在2010年之前,中國還沒有對付航母的殺手鐧。但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上,中國亮出了東風21D和東風26,局面就改觀了。我們知道,只要一枚飛彈擊中跑道或指揮塔,一艘航母就失去了戰鬥力。蘭德報告中承認東風21D對航母的威脅,因此在2017年的兵棋推演中,美國航母只能在遠離中國本土2000千米的範圍之外作戰。
  •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在空軍飛行員的訓練方面,蘭德公司發布《從理論到實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訓練》認為,近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訓練己經發生巨大變革,真正按照實戰條件訓練,提升了實際作戰效能。(二)戰略支援部隊軍事力量的發展根據蘭德公司報告,我國軍方成立戰略支援部隊的初衷就是將空間、網絡、電子戰能力整合到中國的軍事行動當中,中國網絡力量的發展,將對中國軍力投送能力建設,有著巨大的影響。
  • 蘭德報告:未來30年中美關係最可能的走勢
    、複雜的競爭與對抗的關係中美關係演變備受矚目之際,蘭德公司(RAND )最新發布《中國的大戰略:趨勢、發展軌跡和長期競爭》(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
  • 軍改大動作!神秘「二炮」更名火箭軍背後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中國將按照火箭軍的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創立之初被稱為「炮兵特種部隊」,屬中央軍委炮兵建制。如今,解放軍炮兵部隊已經發展成為規模龐大且專業的兵種,肩負著戰役近程打擊的重要任務。
  • 軍情 再不改就晚了?中國軍改內幕大揭秘
    邱震海:好,希望您能跟我們解釋一下,「平戰一體化、指揮扁平化」跟這次中國解放軍專門組建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到底是做什麼的? 李貴發:其實對於「火箭軍」這個用詞,我有一點質疑。所以不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飛彈,都可以列為「火箭軍」。潛艇上的海基和陸地上的陸基也是「火箭軍」。
  • 蘭德建議:美政府放棄臺灣丶釣魚島,與中國商貿合作!
    當時,對於「中國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美國拿不準。而蘭德公司在對當時的中國國情、領導人毛澤東的性格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等眾多證據詳細分析後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中國定會出兵朝鮮;二是美國會以不光彩的姿態從朝鮮戰場上失敗而退出。而近日,中國軍事專家楊承軍撰文稱,美國蘭德公司1月22日向政府呈送了一份諮詢報告,報告建議,中國已經崛起,為了臺灣對抗中國大陸吃力不討好。
  • 一周軍評|面對中國戰術飛彈,美國在動什麼腦筋
    前面我們看到美國海軍的報告提到,如果和中國開戰,解放軍火箭軍第一批打擊的目標除了停在港口內的戰艦,停在機場上的飛機,更重要的肯定是打擊美國亞太地區的前沿指揮系統。他們甚至不懷好意地將當時哈裡·哈裡斯坐鎮的東京總部大樓的衛星圖片貼在報告裡,說這個目標在7分鐘內就會被飛彈摧毀,就差沒寫:「要不要豁出自己狗命挑戰中國,自己想清楚吧……」了。
  • 蘭德公司發布《多重困境——全域指揮控制的挑戰與選擇》報告
    因此,美國空軍近期委託蘭德公司研究空軍應如何調整條令、權力和系統以實現多域作戰,要求蘭德公司在研究該問題時,不只是專注於整合空軍在空中、太空和賽博領域的行動,而要充分考慮在聯合作戰的背景下任意領域組合的集成,也就是說,研究的著眼點是聯合全域指揮控制(JAD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