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的溪谷地型中遍布大小不同的石頭、強度不一的水流,以及水面下許多未知漩渦等危險因子,故溯溪活動有潛在的危險性,要如何玩得盡興,溯得安全,身上的戶外裝備就不得不留心準備。頂上的頭盔及腳上的溯溪鞋是極為重要必需裝備,另外還有其他諸如安全吊帶、勾環等。以下我們將針對溯溪的基本裝備逐項說明。
溯溪鞋
大部份較便宜的溯溪鞋,鞋身皆由潛水衣材質製成,有著彈性較軟及不吸水的特性,鞋底則由不織布所製成。也有些較高檔的溯溪鞋,鞋身和一般的徒步鞋或登山鞋很像,也有鞋帶及中底設計,鞋子的支撐性較好。
市面上一些國內外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所推出的水陸兩用或玩水專用的溯溪鞋,只能在水邊玩玩水,無法真正用於溯溪,也就是無法達到上述溯溪鞋的功能,且價格昂貴。真正從事溯溪活動時,請勿使用鞋款,不然後果很難想像。
左:潛水布材質的溯溪鞋是最常見的款式,價格便宜是一大優勢。右:類似登山鞋造型設計的溯溪鞋,保護性較佳,但價格也貴。
頭盔
許多頭盔上有燈座,方便掛設頭燈和GoPro攝像頭。
和溯溪鞋並列為溯溪兩大必備裝備,溯溪鞋是防止滑倒,而安全頭盔是防止您滑倒時或有落石的狀況下撞擊到頭部,若是一般溯溪體驗,二百元的半罩式安全帽即可,但進入專業的領域,就非得要用經過UIAA檢驗合格之頭盔。
溯溪穿著
夏天的溯溪體驗行程,穿長袖緊身排汗衣及緊身排汗長褲為佳。排汗衣的特性是速幹,在離開水面後,可迅速乾燥,不會因為衣服上的水份把您的熱量帶走,而造成失溫。
若是冬天或高海拔溪谷,則需要使用潛水衣。
安全吊帶
溯溪行進中,常須通過深潭、瀑布、急流及巖壁,為了防止墜落及溺水,必須有繩索來確保安全,然而常有許多狀況,手是在忙著攀爬,無暇他顧,此外一般人手力常抓不住繩子或無法持久抓牢繩索,這時就需要有安全吊帶將人固定在繩索上。吊帶有許多種類,建議選用專為溯溪探洞設計的吊帶,不僅質輕、易穿脫、不吸水沾泥沙,同時價格也相對便宜許多。
不管溯溪活動如何簡單,都應該穿著安全帶,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左:有裝備環的吊帶。右:簡易型吊帶。
有鎖勾環
有鎖勾環,一般稱為保險大D勾環,要連接安全吊帶及繩索,就得靠勾環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強調勾環必需有鎖,是因為在某些狀況角度或不當的操作下,常造成繩子脫離勾環而造成危險,有鎖保險勾環又可分為手動上鎖及自動上鎖,自動上鎖保險勾環可以防止操作者忘記上鎖,然而其複雜結構增加了重量及損壞的機會,價格也相對較高。另外有鎖勾環也常用於架設固定點。
傘帶
也稱為扁帶,可用水結打成環狀,常用於溪谷行進互助,相較於6mm尼龍繩打成環狀的普魯士繩,扁帶握起來較舒適,每人至少要準備一條,大約裁切一百六十~二百公分的傘帶來製作。較長的扁帶也用於架設垂降或確保用的固定點;較短的傘帶,則用於行進間的互助。
普魯士繩
一般是用6mm的尼龍繩,以雙漁人結打成環狀,使用長短不同的兩條普魯士繩,必須依個人的身高而有不同的長度,取代昂貴的上升器,可做為普魯士攀登之用,短的普魯士繩環以有鎖勾環固定在吊帶的確保環上,長的普魯士繩環則是作為腳踏墊之用,用這普魯士繩往上爬,就是一般所謂的爬繩攀登。
八字環
又稱為下降器,形狀像個八字,故稱八字環,大多用於巖壁瀑布垂直下降,若無八字環,可用其他制動裝置或是以義大利半扣結取代,義大利半扣的缺點是會造成主繩的扭轉。
救生衣
溯溪活動即使不會遊泳或泳技不佳的人,也能玩得很愉快,重點在於穿著救生衣,救生衣可用於深潭泳渡,同時也能做為保暖用,更可在不小心滑倒時可承受外力撞擊。但穿著救生衣,常會造成行動不便,水性佳的在衝急流及渡深潭時,可考慮解下救生衣,待衝擊完成時再穿上。
建議可考慮選購劃獨木舟用的救生衣,輕薄浮力強,也較不會造成行動不便,只是價位較高一些。
護脛
溪谷行進間即使再強的高手都有失足的可能,而最常撞擊到且最疼痛難耐的部位就是小腿脛骨,若能以護脛來保護,常可避免許多皮肉之痛及保護骨頭。
浮水繩
溯溪用的浮水繩,相較於攀巖用的繩索,特性是不吸水且可浮於水面,故相當適合用於溪谷行進間的拖拉,但大部份的浮水繩為了達到防水特性,其強度不若一般的攀登用繩,故使用於瀑布先鋒上攻時,應避免有較高墜落係數的情況產生,或選用價格昂貴可承受強大衝擊的浮水繩,不然還是選用一般攀巖用的動力繩,雖然吸水後十分重,但安全性相對較高。
很多人通常會把冰攀用的Dry Rope當成浮水繩,一般的Dry Rope若用於溯溪,長時間泡在水中仍然會吸水,不只價格昂貴,而且無法浮在水面上,選購時請特別注意。
推薦閱讀:
同樣的戶外鞋 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會合腳!
如何正確的清潔和保養戶外鞋 你知道嗎?
不要盲目的把旅行包當作登山包 有啥區別?
是不是背得太重了 戶外裝備如何輕量化?
戶外鞋的選購 什麼時候就該穿什麼鞋!
夏季戶外運動 如何挑選防曬裝備並做好防曬?
新買的登山鞋 磨合期都要注意些什麼?
戶外要準備的十大必帶裝備 看看都有哪些?
戶外背包隨便背的 下場幾乎都很慘
如果你想害他 就用登山杖拉他一把!
夏季參加戶外徒步登山運動 熱病不可不防!
一位老驢的心得 走自己的路用適合的戶外裝備
遠離戶外裝備進水問題 五個預防背包溼的小妙招
戶外水袋和水瓶的使用選擇 看完就懂了!
或許從來不用 但必定要帶的戶外裝備!
購買戶外服裝你是選硬殼還是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