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項重大航天任務成功率預測:SpaceX、NASA、貝佐斯藍色起源,誰的成功率更高?

2021-02-23 DeepTech深科技
2020 年的航天飛行任務沒有按計劃進行,大流行病讓全球各地的行業活動受到了重創,太空活動也未能倖免。2019 年,我們列出了 2020 年最期待看到的七項航天任務,其中一些取得了圓滿成功:SpaceX 把太空人送上了太空!中國把月球巖石帶回了地球!
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任務未能如期執行:歐洲和俄羅斯的羅莎琳・富蘭克林號探測器推遲到 2022 年;SpaceX 的星際飛船沒有進入太空(儘管飛得很高);「阿耳忒彌斯 1 號」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 NASA)新探月計劃的首個航天任務,本應在 2020 年末讓人類重返月球,但也沒有實現。 

圖 | 太空人卡通圖(來源:IC photo)

但 2021 年對太空飛行來說,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可以說,未來還會有更多航天飛行,尤其是 NASA 重返月球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私人太空產業也在以空前速度繼續增長。

以下是我們明年最期待看到發射或達到新裡程碑的 10 項航天任務。請謹記:航天任務不可預測,這些任務很有可能會推遲幾個月甚至幾年。


2021 年初,「發射一號

儘管維珍軌道公司還沒有成功完成其旗艦運載火箭 「發射者一號」 的飛行測試,但該公司已經有客戶在 2021 年全年展開小載荷任務。維珍軌道和其姊妹公司維珍銀河公司一樣,在試圖利用空中發射技術來執行任務。空中發射技術是指一架飛機把一枚火箭送入高空,然後釋放火箭,讓火箭繼續飛行。去年 5 月,第一次嘗試用該技術來發射火箭的任務因推進劑線路故障而流產。

 

維珍軌道公司本應在 2020 年 12 月再次作出嘗試,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而無法執行。該公司預計一有機會就會發射這款運載火箭。如果這次任務再失敗的話,該公司的其他計劃就岌岌可危。

 

成功率:8/10。如果維珍銀河公司能把人類送上太空,維珍軌道公司肯定也能把衛星送上太空……對吧?

2 月 ,三個火星任務

迎來的火星任務不是一兩個,而是切切實實的三個,每個任務都由不同國家發射和操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射的 「希望號」 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的 「毅力號」 月球車,以及中國發射的 「天問 1 號」(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月球車)任務。這三個任務都將於 2 月抵達火星軌道,「毅力號」 將於當月下旬抵達火星表面,「天問一號」 將於 4 月抵達。

「希望號」可以幫助科學家回答大氣問題,比如火星為什麼會釋放氫氣和氧氣。「天問一號」 和 「毅力號」 將探測過去或現在的生命跡象,從而了解火星地質。雖然 NASA 執行火星任務很常見,但這將是中國和阿聯首次近距離觀察火星。

成功率:9/10。這些任務已經發射,但執行過程中需保證不出意外,其中兩個任務需要著陸。


3 月 29 日,波音公司的第二次 Starliner 測試

也許 SpaceX 的 「載人龍飛船」 已經成功把太空人送回了美國本土,但 NASA 不滿足只有這一個工具來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還有一款名為 Starliner 的運載工具,該飛船在 2019 年 12 月期間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無人駕駛任務失敗了,而且其軟體錯誤百出,其中有些錯誤可能導致了太空艙完全受損,可以說這不是波音公司狀態最好的時候。

但該公司在梳理了 Starliner 的全部代碼,對系統進行了一系列嚴格新測試後,將於 2021 年 3 月重新執行航天任務。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Starliner 可能會在 2021 年底前將人類送上國際空間站。

成功率:8/10。發生了這麼多波折後,波音公司的一切都變成了未知數。


6 月和 10 月,第一次 CLPS 登月任務

 

繼「阿波羅」號之後,NASA 又推出了 「阿耳忒彌斯」 計劃,這可不只是快速往返月球幾次這麼簡單。該計劃打算將人類永久送回月球,私營企業也參與其中。NASA 的 「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簡稱 CLPS)」 為那些對月球感興趣的小公司提供了一個機會,無論是用新型太空飛行器將小型有效載荷送入月球,還是在月球上測試新航天技術,或是進行一些前衛的月球科學研究。

太空機器人技術公司的「遊隼」 著陸器將於 2021 年 6 月把第一批的 28 個 CLPS 有效載荷送到月球,其中 14 個來自 NASA,該著陸器將通過 「聯合發射聯盟」 的新 「火神半人馬座火箭」 首航來發射。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這將成為首個成功登陸月球的私人宇宙飛船。Intuitive Machines 公司將於今年 10 月(搭乘 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向月球發射 Nova-C 著陸器,它將攜帶至少 5 個 NASA 的有效載荷到月球,以及其他組織的幾個有效載荷。

成功率:6/10。對新手來說,登陸月球仍是件棘手的事。


7 月 30 日,朱諾號結束探測任務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自 2016 年 7 月以來一直繞木星運行,提供的木星大氣、重力場、磁場和地質方面的數據可以說是迄今最佳。

「朱諾號」 讓我們了解了木星不為人知的一面,也讓我們領略了俯瞰木星時看到的彩色雲層的壯麗美景。但這項任務將於 2021 年 7 月 30 日結束,屆時 「朱諾號」 將進入木星大氣層,在高氣壓摧毀探測器之前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有傳言稱 NASA 在尋求將探測任務延期至 2025 年 9 月的方法,這樣 「朱諾號」 就可以飛越木星的一些衛星,近距離研究這些衛星。也許這個暴力摧毀探測器的結局會再擱置幾年。

成功率:10/10。如果「朱諾號」的任務如期結束,那麼毀掉你自己的宇宙飛船就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10 月,「月球 25 號

俄羅斯最後執行的一次登月任務是 1976 年的 「月球 24 號」。或許是為了應對 NASA 的 「阿爾忒彌斯」 計劃和中國探月計劃的快速發展,俄羅斯重新啟動了登月計劃,計劃於 10 月發射第 25 次探月任務。

「月球 25 號」 探測器將登陸月球南極,測試一種新的著陸技術(俄羅斯計劃在未來的機器人太空任務中運用這種技術),但著陸器也攜帶了一套研究月球土壤的科學儀器。

成功率:8/10。俄羅斯知道如何讓宇宙飛船登陸月球,儘管其航天機構亂成一團,但只需要它發射宇宙飛船就可以了。

 

10 月,SpaceX 與 Axiom Space 的 1 號合作計劃

這次太空任務中,SpaceX 的龍飛船將把一名遊客送往國際空間站,至少停留 8 天。這將是第一個進入軌道、第一個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私人太空任務,也是 SpaceX 首次將遊客送入太空,演員湯姆・克魯斯可能是其中之一。

 

成功率:9/10。這項任務只有在確保萬無一失後才會發射,但一些小疑慮或後勤問題也會導致這一計劃推遲。

 

10 月 31 號,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 JWST)是 NASA 推出的另一個項目,該項目一再推遲,也是目前最耗資耗時的一個科學任務。該望遠鏡繼承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許多特點,但其首要任務是從地球軌道上用最先進的紅外線技術進行觀測,這意味著它在研究遙遠的系外行星和系外衛星的大氣、調查它們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生化跡象方面潛力非凡。這難道不是一個慶祝萬聖節的好方法嗎?

 

成功率:3/10。該項目已經多次推遲了發射日期,即使又宣布推遲,也沒有人會感到意外。

 

11 月,「阿爾忒彌斯1號/太空發射系統的第一次飛行

NASA 正在建造的 「獵戶座」 深空太空艙終於要發射了,這是該太空艙自 2014 年以來首次進入太空,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越過地球軌道,目的是要把人類送回月球 (不過別指望這會在 2024 年實現)。

「獵戶座」 無人駕駛飛船將執行為期 25.5 天的任務,將 「阿耳忒彌斯 1 號」 帶到月球幾天,然後再把它安全帶回地球 (希望如此)。這次任務將測試 「獵戶座」 飛行器的硬體、軟體和生命維持系統。除此之外,「獵戶座」 飛行器將將把兩個人體模型綁在一對座位上,安裝傳感器來測量機艙內的乘務員在太空旅行中會受到多少輻射。

「阿耳忒彌斯 1 號」 也是太空發射系統(簡稱 SLS)的首次發射,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火箭。SLS 的發射已經延遲了無數次,所以也不能保證 「獵戶座」 或 SLS 會在 11 月前完成發射。但如果如期執行的話,就準備好看一場精彩絕倫的發射吧。

 

成功概率:1/10。NASA 項目中唯一一個比 JWST 延遲次數更多的是 SLS,可以說這次任務基本不會如期進行。

 

藍色起源公司的關鍵一年,待定

傑夫·貝索斯的太空公司計劃在 2021 年執行兩項重大航天任務。該公司希望用 「新謝潑德號」 運載火箭把人類送上亞軌道。「新謝潑德號」 已經發射了 13 次,飛行後助推器的垂直著陸證明了它可以重複利用 (類似於 SpaceX 的獵鷹 9 號)。該公司希望 「新謝潑德號」 可以把人類送入亞軌道飛行幾分鐘來作為太空旅遊服務。

與此同時,另一個更重大的項目可能會在 2021 年啟動,即 「新格倫號」 重型運載火箭,據說其規模比 SpaceX 的獵鷹重型火箭還要宏大。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它的大部分硬體,但藍色起源公司表示希望在 2021 年底之前推出 「新格倫號」。

成功率:2/10。該公司仍想在載人火箭之前再執行幾次 「新謝潑德號」 太空任務,所以很有可能在 2021 年還沒有準備好,至於 「新格倫號」 的進程則更加緩慢。

-End-

原文: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1/01/04/1015519/the-11-biggest-space-missions-of-2021/

翻譯:李容;責編:多加

相關焦點

  • 重型運載火箭:藍色起源下一個火箭引擎將助力人類重返月球
    這正是他和他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藍色起源目前的工作。藍色起源不僅僅是一家公司,它更代表著貝佐斯的個人追求。貝佐斯目前每年出售約10億美元的自持亞馬遜股票,為藍色起源開發全新宇宙飛船提供資金。第一艘 「新謝帕德號」(New Shepard)亞軌道太空旅行飛船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成功率排行:我國以89%的成功率排行第二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成功率排行:我國以89%的成功率排行第二1、美國,發射44次,成功率93%2、中國,發射39次,成功率89%3、俄羅斯,發射15次,成功率100%4、歐盟,發射7次,成功率83%5、日本,發射4次,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這是一項細緻和謹慎的工作,決定著下一發任務是否順利。在北鬥衛星密集發射期間,有很多像尚猛這樣的西昌航天人在默默奉獻著,用螺絲釘精神支撐著發射任務的高速運轉。2011年7月27日5時整,第9顆北鬥導航衛星即將發射。在距離發射窗口僅剩1小時的時候,場區強雷暴天氣加劇。
  • 馬斯克只高興了8分鐘:星艦10號歷史性成功著陸,卻突然原地爆炸
    至於著陸算是附加任務。所以,太空新聞網站「軌道指數」仍然認為,SpaceX和藍色起源的快速進展,應該讓NASA感到羞恥。2014年,NASA局長還在嘲笑獵鷹9號是紙上談兵,現在星艦原型機都迭代到第10代了。
  • NSA場景下切換成功率提升研究
    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其快速部署意義和作用極其重大。5G網絡的快速建設,網絡性能、質量、感知優化未能及時跟進,因此網絡優化工作更需快速開展。從NR站間切換入手,討論切換失敗處理思路及方法,並結合現網處理案例,詳細闡述了切換失敗的處理過程以及提升措施。
  • 美國安發射競標出結果,ULA和SpaceX贏了
    】美國國防部下轄之空軍部8月7日宣布,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和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已經中標「國安航天發射(NSSL)第二階段發射服務採購」項目,拿到為期5年的合同,將承擔2022~2027財年間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的國家安全衛星發射任務。
  • 一周回眸 | 世界航天動態,「人民號」衛星網將再添10顆新成員
    它將對擬用在2023年發射的「毒蛇」漫遊車上的紅外光譜儀、質譜儀和鑽具進行測試。「毒蛇」任務全稱為「揮發物調查極區探測漫遊車」(VIPER)。小編分析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在為「阿蒂米斯」載人任務服務,其可以選定有前途的著陸地點。這也是直覺機器公司在CLPS計劃下拿到的第二項任務。該公司去年5月拿到了該計劃下的首批任務訂單之一,涉及定於2021年底發射的一項任務。
  • 八方旅人偷竊成功率提升方法 怎麼提升偷竊成功率
    《八方旅人》偷竊是盜賊獨有技能,除了打聽情報之外,等級也跟成功率掛鈎,下文是「貝爾奇思
  • 海外 | 馬斯克SpaceX拿下NASA大訂單!將負責SPHEREx發射任務
    SPHEREx 項目是一個非常酷的項目,這個名稱代表著宇宙歷史、電離時代和冰雪探索者,該項目的目的在於解決兩個大問題。該火箭最早將於 2024 年 6 月從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 4E 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此次發射將由美國宇航局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服務計劃進行管理。一名美國太空人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會負責總體項目的任務管理,包括系統工程、集成、測試以及任務運營。」
  • ULA下一代火神火箭一級抵達卡角測試,安裝藍色起源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
    本周六,ULA/聯合發射聯盟的下一代火神火箭的全尺寸芯級火箭抵達卡納維拉爾角,這枚芯級火箭安裝了兩臺藍色起源製造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實現了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任務目標,取得了能夠造福於人類的重大科學進步,並恢復了美國本土的載人航天發射能力。這些樣本將於2023年返回地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是NASA即將發射的下一臺太空望遠鏡,在2021年發射升空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發射目標定暫定於2021年10月31日。 在太空發射系統的級間部分可以看到NASA「蠕蟲」標誌。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此次任務,還是全球唯一現役的全流量分級燃燒發動機、史上最強大的甲烷燃料航天發動機——猛禽發動機首次三臺同時飛行試射(推力650噸)。相比之下,2018年獵鷹首飛之際,他給出了50%成功率。在SN8之前,一共有6艘原型星艦在測試中「壯烈」:2019年11月20日第一艘Mark1;2020年2月28日第二艘SN1;2020年4月2日第三艘SN3;2020年5月29日第四艘SN4;2020年6月23日第五艘
  • 馬斯克的火箭又上天了,中國的航天民企在幹啥?
    本文成稿於去年10月,原標題《亦莊沒有馬斯克,中國也不會有SpaceX》,現在看來,SpaceX 對於中國航天民企的意義,可能依然只在於宣傳。苗建全曾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任職近10年,他工作穩定,生活舒適,2016年他作為01號指揮員,成功完成某項目的首飛任務。作為那個項目的總體技術負責人,那是他的光榮時刻。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畢業後,他基本沒想過自己會離開體制,創立屬於自己的衛星公司。 中國的民營航天業從2014年開始。
  •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新年成功首射,新雪帕德火箭今年4月送人上太空
    2021年開年,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進行了首次發射,這次發射任務代號是NS-14——1月14日,他們成功在德克薩斯州西部發射了新雪帕德(New Shepard)火箭,將一個命名為「RSS第一步」的乘員艙送入太空。
  • 中國航天科工2020年十件大事
    中國航天科工2020年十件大事 2021-01-15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前沿科技發展態勢及2021年趨勢展望——航天篇
    美國發布《國防航天戰略》和新版《國家太空政策》文件,為美國航天領域未來10年的發展提供全面指導,並將太空視為戰略發展重點,要求美國保持制天權。美國總統籤發「5號航天指令」和「6號航天指令」,計劃提升太空系統的網絡安全性,並將加強太空核動力和推進技術發展,以維持太空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太空軍事化進程加速演進,太空武器研發和部署加快。
  • 直播預告:SpaceX將執行第十次空間站補給任務
    NASA的貨運提供商SpaceX,預計將在北京時間2月18日23時1分執行第十次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CRS-10)。屆時獵鷹9號將搭載近5500磅科學實驗設備的龍飛船,包括致命的超級細菌,先進的閃電傳感器等,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LC-39A)發射複合體升空。CRS-10任務將是SpaceX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具有歷史性的LC-39A的首次發射.
  • SpaceX與NASA:誰將率先將人類送上月球?
    人類一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登上月球。但是,隨著商業載人太空時代的帶來,重返月球的願望重新被點燃,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也隨之開啟。NASA已經選擇與私人太空公司SpaceX合作,讓後者參與NASA的部分商業太空飛行任務。但是,SpaceX也有自己的太空探索計劃。
  • 2021,太空漫遊
    2020年全球航天發射為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2021年,驚喜還將繼續,這裡有一份NASA, 馬斯克,傑夫·貝佐斯,理察 · 布蘭森的太空計劃,我們先來一睹為快。對於航天愛好者來說,2020年「可圈可點」。據統計,2020年全球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任務,其中10次失敗,發射成功率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