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
周強強調
加強司法交流合作 促進網絡空間法治
車俊致辭
圖為 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開幕式現場。孫若豐 攝
12月5日上午,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周強表示,各國應加強司法交流合作,共同提升網際網路法治建設水平,促進網絡空間法治,為完善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周強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網際網路發展給人類文明進步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一系列風險和挑戰。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在網際網路治理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網際網路,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責任。本次論壇圍繞「以法治方式推動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交流、共商合作、共謀發展,意義重大,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周強強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首次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張,中國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事業發展,致力於為推動全球網際網路法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願積極分享推進網際網路司法改革、促進網際網路技術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創新網際網路司法模式等方面經驗,進一步增進對世界各國網際網路法治建設的了解,吸取好的經驗做法。希望通過此次論壇,推動各國間司法合作實現新發展,共同為完善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促進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作出積極貢獻。
周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廣泛凝聚網際網路司法治理合作共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準確把握網際網路司法現代化進程,推動網際網路法治建設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加強網際網路司法治理領域經驗交流,坦誠交流、啟迪智慧、相互借鑑。三是深化網際網路司法治理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司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深入探索相關案件審理機制和訴訟規則,共同提高網際網路司法能力和水平,促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規範化、法治化。
圖為 全體與會代表合影。孫若豐 攝
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車俊首先與大家分享了烏鎮一個居民通過「法超市」智能服務辦好打官司準備工作的故事。他說,烏鎮的「法超市」是浙江「網際網路+法治」的生動事例。這些年來,浙江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主席關於網絡強國和網際網路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聯動推進法治浙江、數字浙江建設,大力推動網際網路與法治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裂變效應,突出體現在:為浙江數字經濟發展裝上助推器;讓浙江企業群眾辦理行政事務「最多跑一次」、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使浙江司法創新駛上快車道。浙江的實踐充分證明,法治為網際網路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網際網路為法治建設插上了翅膀,「網際網路+法治」是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法寶。車俊表示,浙江將以本次論壇為契機,虛心學習世界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爭當網際網路法治排頭兵,努力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更多浙江素材。
希臘共和國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院長約瑟夫•察拉加尼季斯在致辭中向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組織本次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表示感謝。他說,中國為網際網路法治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此次論壇舉辦是加強國際間司法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希望與會嘉賓能夠集思廣益、求同存異,為網際網路法治建設提供更多有益經驗,推動網際網路成為現代化、更安全的世界交往方式,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梅阿扎•阿什娜菲、加勒比法院院長阿德裡安•達德利•桑德斯、蘇利南共和國高等法院代理院長伊萬•拉蘇爾巴克斯、南非共和國最高上訴法院院長曼迪薩•瑪雅、馬達加斯加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拉加奧那•安吉瑪那基安吉納納、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麥可•莫雷諾•佩雷斯等國家和地區法院代表出席開幕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主持開幕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述元、楊萬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裴顯鼎,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部分地方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劉曉雲、夏道虎、李佔國、龔稼立出席開幕式。全國人大代表王小雲、王娟玲、車捷、李秉記、陳乃科、易捷、鄭亞莉、潘越、魏臻,全國政協委員張雲勇、陳志列、彭靜,中央部分單位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部分高級、中級法院,北京、杭州、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有關負責人等出席開幕式。
今天下午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佔國
在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
「網絡侵權與平臺責任」的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李佔國表示,中國法院一貫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司法理念,秉承「嚴格保護、利益平衡」的司法原則,依法認定各方責任,促進平臺規範善治,保障網際網路經濟始終在法治化軌道上健康發展。中國法院遵循平臺責任與平臺能力相對等的原則,以一般社會的期待和信賴為依據,通過個案裁判,不斷細化過錯的認定標準,推動平臺責任具體化、客觀化、法定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他表示,在依法保護權利的同時,應當兼顧權利人、平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在利益平衡的基礎上劃定平臺的責任邊界。有條件豁免平臺責任,是各國法律的普遍立場,也是中國立法和司法的一貫主張和實踐。中國法院審理的涉平臺侵權案件,絕大多數按照「避風港」原則免除平臺責任,促進和保障了平臺的大膽創新。
李佔國指出,中國法院堅持法治引領保障,在釐清平臺各方的法律責任、推動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多方協同治理機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一方面,以司法裁判支持平臺加強網絡治理,另一方面,創新發展網際網路時代「楓橋經驗」,聯合平臺、權利人和行政執法部門共同打擊侵權,運用大數據防控網絡侵權等,將大量涉網糾紛化解在訴前,實現「平臺糾紛平臺解」。
��
��
��
浙江天平 轉載發布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原標題:《在浙江烏鎮,25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大咖描繪未來世界網際網路法治模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