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3363832368 固話:010-88430281
微信:lhcq6666 郵箱:lhcqzk@126.com
點擊進入,招募ing.
標準飛彈-6(SM-6),也稱為RIM-174,是雷神公司研製的艦載防空反水面防空攔截飛彈。標準飛彈-6 是雷神公司標準飛彈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還包括:標準飛彈-1、標準飛彈-2和標準飛彈-3。標準飛彈-6是同類飛彈中的第一款,具有防空、反水面和海基終端防禦能力,使其能夠攔截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防務專家網2010年7月6日報導:美國海軍授予雷神公司一份價值3.68億美元的可修改合同,在3年內為「標準-6」飛彈提供低速率初始生產,合同包括飛彈、零部件和系統生產,以及工程設計工作;美國海軍於2013年12月部署了第一枚標準飛彈-6飛彈;該飛彈在2015年發射測試的最後幾秒展示了其保護艦船免受彈道飛彈威脅的能力;2016年,標準導-6成功擊中了第一個水面目標,強化了美國海軍的分散殺傷力概念,從任何船隻或位置進行攻擊;標準飛彈-6能夠部署在艦隊中的60艘水面艦艇上,該公司已經向美國海軍提供了 500 多枚飛彈。通過升級軟體,該飛彈在2017年的最後飛行階段成功攔截了一個彈道飛彈目標。標準飛彈-6正在雷神公司位於阿拉巴馬州的工廠進行組裝
SM-6飛彈提供三種型號,即SM-6 Block I、SM-6 Block IA和SM-6 Dual I。SM-6 Block I 變體最初部署在宙斯盾驅逐艦上,該驅逐艦圍繞宙斯盾作戰系統建造,新變種由高度複雜的火箭助推器和先進的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經過多次試驗,成功攔截了巡航飛彈;SM-6 Block IA 具有先進的內置硬體和軟體系統,以克服先前變體中涉及的技術故障,在 2014 年的一次試射中成功攔截了一枚亞音速巡航飛彈;SM-6 Dual I 變體是專門為在飛行的最後階段打擊彈道飛彈而開發的,具有雙重能力,使其能夠對抗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目標,它將成為美國海軍海基終端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2009年9月,美國海軍與雷神公司籤訂了價值93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SM-6飛彈的低速初始生產(LRIP),第一枚飛彈於 2011 年 4 月交付給美國海軍。2013年9月,雷神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2.43億美元的合同,用於製造89枚新型SM-6飛彈,從而實現飛彈的全速生產。雷神公司於2017年1月獲得美國海軍價值 2.35 億美元的合同,供應先進的 SM-6 飛彈及相關備件。該公司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生產中心支持 SM-6 飛彈的總裝。Block I 變體在 2014 年的初始測試中成功攔截了一個巡航飛彈目標。它在 2015 年同時記錄了兩次成功的試飛,展示了其攔截目標的能力。SM-6 Dual I 在 2015 年 8 月的首次試驗中摧毀了海上的一個短程彈道飛彈目標。2016 年 12 月,兩枚飛彈成功試射了海上的一個中程彈道飛彈目標。2017年8月,美國海軍從宙斯盾作戰系統中試射了一枚SM-6 Dual I飛彈。該飛彈在其末期成功摧毀了一枚彈道飛彈。2013年部署後,SM-6在美國海軍進行了嚴格的測試,並於2013年獲得了初始作戰能力(IOC),並於2017年12月獲得了全面作戰能力(FOC)。美國國防部宣布將 SM-6 飛彈出售給一些希望在2017年加強其造船項目的盟國,雷神公司獲得美國國防部的監管批准,可以向美國各地的盟國出口SM-6飛彈。最新的變體SM-6 Block IA 飛彈於2017年完成了最後的陸基測試,並於 2019 年進入了海上測試階段。2013年標準飛彈-6美國海軍進行首次部署
標準飛彈-6被設計為一種地對空飛彈,可以從航母的 MK 41 垂直發射系統 (VLS) 筒發射。它是一種增程主動飛彈 (ERAM),它使用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的複雜信號處理和制導技術。SM-6飛彈長6.6m,直徑0.5m,重 1,500 公斤,攜帶 64 公斤爆破碎裂彈頭。攔截器使用半主動尋的和主動尋的引導來實現對指定目標的準確交戰。SM-6 飛彈利用了由火箭發動機開發的Mk 72的第一級推進系統,它還集成了一個可移動的噴嘴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統;推進系統的第二級使用火箭發動機的Mk 104 雙推力火箭發動機 (DTRM)。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一帶一路 | 電磁武器 | 網絡戰 | 臺海局勢 | 朝鮮半島 | 南海問題 | 中美關係大政方針:十三五 | 兩會 | 國家戰略 | 經濟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產業 | 政策 | 創新驅動 | 信息化建設 | 中國製造 | 政策法規 | 產業快訊 軍民融合:民參軍 | 協調創新 | 成果轉化 | 軍工混改 | 重大項目 | 國防工業 | 第三方評估前沿技術:人工智慧 | 顛覆性技術 | 無人系統 | 機器人 | 虛擬實境 | 腦機接口 | 可穿戴設備 | 3D/4D列印 | 生物科技 | 精準醫療 | 智能製造 | 雲計算 | 大數據 | 物聯網 | 5G通訊 | 區塊鏈 | 量子通信 | 量子計算 | 超級計算機 | 新材料 | 新能源 | 太赫茲 | 航天 | 衛星 | 北鬥 | 航空發動機 | 高性能晶片 | 半導體元器件 | 科技前沿應用 | 創新科技裝備發展:航空母艦 | 潛航器 | 水面艦艇 | 無人機 | 新型轟炸機 | 先進雷達 | 新型飛彈 | 新型坦克 | 反導 | 高超聲速武器 | 武裝直升機 | 裝備 強軍動態:軍隊改革 | 軍事戰略 | 人才培養安全縱橫:綜合安全 | 經濟安全 | 軍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發展安全 | 網絡安全其他:未來戰爭 | 大國博弈 | 貿易戰 | 國際新秩序 | 習近平 | 馬化騰 | 馬斯克 | DARPA | 蘭德研究報告 | 潘建偉 | 梅宏 | 吳曼青 | 李德毅 | 施一公 | 金一南 | 顧建一 | 盧秉恆 | 鄔江興 | 王鳳嶺 | 鄔賀銓 | 沈昌祥 | 名家言論 |國防建設 | 外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