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實力說話,俄羅斯這次徹底服氣,專家直言對華合作最要緊

2021-02-19 車車兵變

據國內媒體2月18日援引俄羅斯衛星網的相關報導,俄羅斯聯邦總統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學院國家安全系專家魯斯蘭·波隆丘克日前撰文稱,近年來中國在軍工領域所取得的成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俄羅斯。受此影響,俄羅斯手中能夠引起中國興趣的俄制裝備已經所剩無幾。

報導顯示,波隆丘克本人在俄著名的《軍工信使》雜誌上刊發的文章中寫道,中國已經在謀求逐步放棄大批量採購原版俄制裝備的模式,同時他們正在嘗試向全新水平的雙邊軍事技術合作領域轉型,以此來與俄方展開密切程度更高的軍工項目合作。

針對這種全新的局面,波隆丘克在文章中也給予了高度的認可。他認為,中俄雙方應當大力推進兩國軍工領域的多樣化合作。而俄羅斯一旦放棄了這個機會,那麼中國的軍工行業將會在不久之後,獨立研發出各種足以與最先進的俄制裝備相媲美的武器系統。

綜合歷史資料顯示,中俄兩國曾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在軍工領域建立起了十分密切的合作關係。而在此後近30年的時間裡,中國軍隊先後從俄羅斯進口了包括「現代」級飛彈驅逐艦、「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蘇-27/30系列戰鬥機以及S-300/400防空飛彈系統在內的多款先進俄制武器裝備。

有分析指出,這些俄制裝備的到來,不僅在短時間內強化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作戰能力,同時他們對於促進中國軍工相關領域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以上提到的合作,絕大多數還是以單純引進現成的俄制裝備為主,整體合作深度並不算高。

而隨著近年來中國軍事工業實力的日漸增強,簡單的軍貿交流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全新背景之下中俄兩國對深化相關領域合作的需求。對此,波隆丘克強調,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發展前景可能與一系列先進裝備的交易以及研製計劃有關。在他看來,兩國的深入合作可以彌補雙方各自的短板。比如俄羅斯就有可能從中國進口自動化指揮系統以及各自高技術材料,而中國依舊在航空發動機以及航天領域對俄羅斯技術保有一定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的1月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她說道,2021年對中俄關係具有十分特殊意義,雙方將迎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籤署20周年。中俄雙方都同意,將以此為契機,全面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各項共識,重溫世代友好、合作共贏的締約初心,在更高起點、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推進中俄合作,繼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中俄動力,為全球戰略穩定打造中俄支柱,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築就堅固屏障。

相關焦點

  • 俄專家發出警告,北約或將顛覆中國鄰國政權,發動代理人對華戰爭
    事實上俄專家的判斷並不是危言聳聽,首先按照現實情況來看俄羅斯擁有與北約、美國長期對抗的豐富經驗,並且非常了解西方國家打壓其他大國的手段,因此阿列克謝·穆欣的警告非常值得中國警惕。其次美國和歐洲在製造代理人戰爭方面擁有不少「前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一手導演了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惡化。
  • 日本不斷挑釁,中國一招妙棋:用實力說話!
    中國海警劃歸武警,日本:實力懸殊日媒稱,中國海警局從7月1日開始就劃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而中國武警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管轄。日本政府擔心中國海警局和中國海軍今後會進一步加強合作,不但在釣魚島附近加緊活動,還可能強化武裝。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1日報導,中國海警局此前一直歸公安部和國家海洋局管轄。公務船的船員實際上都是「公務員」。
  • 印度自稱有能力應對三戰,這次中國用實力徵服印度網友
    梧桐灼見 舉報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酵,不少學者猜測人類可能正在進入人類歷史上最災難性和最致命的時期之一
  • 俄羅斯海軍實力已被中國反超,俄專家直言:多款軍艦性能讓人羨慕
    軍事專家表示,俄海軍的這一未來戰略其實充滿了缺乏經費帶來的無奈,一旦俄軍逐漸放棄大型軍艦,其海軍將主要扮演火力投射單元的角色,在面對對手航母編隊甚至是神盾艦搭配護衛艦的艦隊時將很難進行對抗,這甚至有些類似於中國海軍在上世紀採用的飛潛快戰術(飛機、潛艇、飛彈快艇),而如今中國卻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海軍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強國。
  • 5.20是中美鬥爭頂點,川普已打光所有對華籌碼,唯有與中國合作
    5.20是中美鬥爭的頂點,因為戰爭才是頂點,中美能夠爆發戰爭的最可能的點,就是臺灣。其他的點,都不足以以戰爭來解決。川普上臺以來,對中國已打光了所有的牌。合作狀態,是一種量變狀態,合作狀態裡也鬥爭狀態,但鬥爭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兩個國家之間之所以合作,是由需要產生的,也是由共同利益產生的。兩個國家既然無法用戰爭獲得更大的利益,那麼就只能選擇合作或者鬥爭方式。當然,合作與鬥爭的目的,還是為本國獲得更大的利益或者有利的態勢。鬥爭狀態,也是一種量變狀態。
  • 關於拜登,他的對華政策你了解多少?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變化備受關注。日前受訪的美國學者普遍認為,與川普政府相比,拜登在對華經貿、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會更強調盟友、規則和價值觀因素,並且將解決國內問題、重塑美國聲譽和實力作為對華政策的基石。
  • 「銳實力」論與美國對華戰略環境的轉變
    、學界、媒體和政界以「銳實力」(SharpPower)概念為基本框架,對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國家發起了輿論戰,對這些國家特別是中國近年來為提升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所做的各種努力加以指責。這些努力是中國更大目標的一部分,旨在進入民主制度,鼓勵合作,消除外部世界對其「威權政權」的批評。[⑩]  第三,「銳實力」發揮作用和實現目標的主要槓桿是媒體  全國民主基金會的研究報告發現,多數國家的媒體、學術界和政治分析家很少有人密切關注中國,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專家傾向於關注中國與本國關係中的經濟方面。
  • 【悟石觀察】印太戰略內幕被刻意公開 美欲用3招圍困中國
    此次挑釁非比尋常,一旦完成,將會是中美建交一來,美國對中國最嚴重的挑釁。這次挑釁,毫無疑問是對中國底線的肆意踐踏。對此,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還是像專家學者鼓吹的那樣,和平為主軍事為輔,再次以軍機過中線、或者更加頻繁的不痛不癢式巡航突破了事嗎?
  • 中國軍事實力全球排名第幾?俄羅斯這次真敢說啊!
    俄軍事專家們稱,西方面臨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軍事實力直逼歐洲。不得不承認中國以前對蘇聯武器的依賴程度很高,但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
  • 為什麼美日都恐懼俄羅斯而不害怕中國?美專家這次終於說了實話
    在世界範疇內,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同樣相當強大,就目前來看,很難判斷這兩個國家到底誰更強一些,要知道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確實比較強大,但是中國的發展潛力又要比俄羅斯大,因此,不能說俄羅斯就是比中國強的。然而對於美國和日本來講,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有同一個認知,中國雖然強大,但是並不需要有多畏懼,相比之下,俄羅斯還是更可怕一些,為什麼這兩個國家都會更害怕俄羅斯呢?美專家這次終於說了實話。
  • 中國和俄羅斯軍事實力對比如何?美國專家揭開謎底
    中國和俄羅斯軍事實力對比如何?美國專家揭開謎底。二戰後,世界上出現了兩大具有霸主地位的強國,美國和蘇聯,不管是在經濟上、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位居世界前列。特別地,兩國在軍事實力上相差無幾,都是超級核大國,擁有的核武器為世界之最。
  • 美前軍官提議結盟俄羅斯對抗中國,俄專家:挑撥麼這不是……
    美海軍前軍官提議與俄羅斯結盟對抗中國,俄專家:荒謬的挑撥!
  • 俄知名國際政治學者、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盧金:俄美衝突的經驗教訓,中國可借鑑
    俄羅斯知名國際政治學者、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盧金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在他看來,俄羅斯也是華盛頓這種「妄想症」的受害者,所以這個世界要想安全些,前提之一是美國應學會如何與其他大國共處。亞歷山大·盧金現為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亞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他曾任俄外交學院副院長,著有《俄國熊看中國龍》《中國和俄羅斯:新友邦》等作品。
  • 中國盜竊美國航天技術?美政客睜眼說瞎話,美專家道破實情
    面對這一情況,許多美國航天專家站出來,呼籲拜登政府"在航天領域進行中美合作",然而卻有一些人不顧現狀,藉此攻擊和污衊中國,而一條"底線"更是讓拜登政府左右為難。 而美國前太空人、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查爾斯·博爾登更是直言:美國對中國的短視,證明美國不是一個好的國際領袖。
  • 這次不僅為日韓拉響警報,世界都得警惕?俄羅斯為中國上了一課
    圖為轟6K轟炸機最近中國與俄羅斯戰機進行了空中戰略巡航任務,日韓兩國均起飛戰機進行監視,在這次巡航中,有美國專家指出
  • 中美南海開戰誰將被徹底打垮 中國握一優勢不可能輸
    蒂勒森雖然現在貴為國務卿,佔據顯要高位,可他以前不過是商人,大嘴說話習慣了,可謂信口開河,一個並非外交家出身的國務卿,缺乏對南海問題的足夠分析,更缺少全面論證中美關係重要性的系統知識,他可能沒想到自己身份的轉變,會產生多大影響力吧,即使想要真的阻止中國登上這些島,會有多麼的困難程度與衝突。
  • 俄羅斯唯一航母現狀如何?美國專家:和中國差了太多
    庫茲涅佐夫號的大修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新的船用燃氣輪機,替換原來那顆因為冒黑煙而遭到全球人民嘲笑的「劣質心臟」。現在的遼寧艦他還指出:「中國海軍的實力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俄羅斯,這放在二十年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如今的俄羅斯已經和中國有了很大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將非常難以彌補。」
  • 頭條 俄媒稱中俄軍事合作「嚇著」美國 美報告稱兩國離結盟仍遠
    俄羅斯專家總體上同意這種觀點,但不排除華盛頓用自己的行為促使俄中進一步靠攏的可能。近日發布的報告《中俄軍事關係——走向更高層次的合作》指出,近年來,防務合作成為俄中關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為國會撰寫這份報告是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該委員會在2000年由美國權威中國問題專家組成,任務是跟蹤對華關係的方方面面。
  • 用二十三張圖看透日本 地圖會說話·日本系列完結篇
    日本作為曾經以及將來中國的主要對手之一,我們有必要對它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雲石君洋洋灑灑兩萬多字,分六期將日本從戰國到如今的地緣格局變化梳理了一遍。下面地圖君用地圖集合的形式將這些觀點歸納總結,希望能給大家增深印象。
  • 美國以此遏制中國!專家:與遏制俄羅斯相似
    「戰場」壓制中國,遏制中國與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相似。如今成為川普「印太戰略構架」的軍事政治四角為:美國、最親近的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印度這個美國的戰略夥伴。中國的軍事專家們給這樣的軍事政治布局取了個名字:「小北約」。這一戰略「菱形」的尖端——日本——直指中國,以澳大利亞為支撐,強大的兩翼——美國和印度——包圍中國大陸。正在形成的「小北約」的構架輪廓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