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軍計劃在2021年底前部署水面無人艇

2021-12-31 智能巔峰

手機:13651124049 固話:010-88430281

微信:lhcq6666  郵箱:lhcqzk@126.com


點擊進入,招募ing.

根據新加坡國防部2021年3月1日發布的信息,新加坡海軍即將部署水面無人艇,這是與國防科學技術局(DSTA)和DSO國家實驗室緊密合作開發的新型USV利用最新技術在密集和複雜的海洋環境中實現自主操作。USV的長度為16.9m,光束為5.2m,該系統能夠達到高達25節的航行速度。

新加坡海軍新的水面無人艇(MARSEC USV)將與諸如RSN的濱海任務艦艇(LMV)等載人船一起使用,以增強新加坡水域的安全性。USV配備有自主導航系統和本地開發的碰撞檢測和避碰(CDCA)系統,使該船能夠在新加坡海峽繁忙的交通中航行,並應對不斷變化的海上風和海況。

由DSTA和DSO開發的CDCA系統將USV的用於載人海上航行的傳感器和碰撞檢測設備(例如導航圖,海上自動識別系統和差分全球定位系統)與專門為RSN在地面上的操作而設計的算法集成在一起。人工智慧驅動的系統使避免碰撞的決策過程自動化,同時確保無人飛行器表現出符合《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避讓行為。

為了設計該算法,DSTA和DSO的工程師收集並分析了新加坡海峽的海上交通模式,該算法已在DSO實驗室的模擬運行中使用收集的海事數據進行了測試。經過九個多月的嚴格測試和無碰撞仿真運行的驗證,CDCA系統已安裝在USV上,為驗證系統,在海上進行了初步試驗,並由安全人員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後,MARSEC USV現在可以進行完全自主的海上試驗了。

美國海軍將對新加坡海軍的海上邊界增加另一層監視和行動響應,他們能夠全天候巡邏,調查並攔截新加坡水域中的可疑船隻。USV與其他載人船隻一起運行,將增強RSN監視和應對海上局勢的能力。通過在新加坡海峽提供更持久的覆蓋範圍,USV還可以使LMV等大型戰艦更戰略性地部署到其他任務中,並部署在距新加坡更遠的地方,與防雷USV相似,MARSEC USV使我們的軍人能夠遠程安全地執行海上潛在的危險任務。

與需要23名基本船員的載人LMV相比,該無人艇只需由兩名操作員操作,這是由於USV具有自主航行的能力所致。此外,無人系統任務控制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使操作員可以快速計劃和執行巡邏概況,跟蹤感興趣的船隻,並遠程警告,查詢和調查海上船隻。USV團隊將成為「按設計提供國家服務」,在穩定狀態下,USV團隊將由操作員和工程支持人員組成,主要由專職且可隨時投入使用的國民軍和少量正規軍組成。

關鍵字:人工智慧  |  無人機  |  無人船  |  無人車  |  機器人  |  虛擬實境  |  腦機接口  |  神經晶片  |  智慧社會  |智能製造

相關焦點

  • 【跟蹤】美海軍授權6家公司開啟大型無人水面艇的發展工作
    近日,美國海軍宣布,與6家公司籤署了合同,啟動大型無人水面艇初步的研發計劃。這6家公司是奧斯圖美國公司、亨廷頓格爾斯工業公司、Fincantieri Marinette公司、Bollinger造船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Gibbs & Cox公司。每家公司將初步獲得700萬美元的經費啟動該計劃。
  • 美國海軍測試新型MANTAS T-38無人艇
    據美國國防部12月4日公布的圖片,美國海軍於2021年12月4日在阿拉伯灣對新型MANTAS T-38水面無人艇進行了評估。2021年12月4日,一艘MANTAS T-38水面無人艇在阿拉伯灣與美國海軍「暴風號」瀕海巡邏艦(PC-7) 一起作業。
  • 美海軍加快進行艦隊現代化建設,年底前將籤訂新一級無人水面艦艇合同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3月6日消息稱,美國海軍正在加快採購新一級無人水面艦艇的步伐,並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前授予這種艦艇的設計合同。
  • 無人水面艇海洋調查國內應用進展與展望
    圖2為2018年南海某海域海洋環境綜合調查的航次現場示意圖, 圖中大船為1艘45m 長、500t級的海洋調查船,後甲板空間長為16m、寬為8m,可以攜帶一艘5.5m長的多波束無人水面艇(紅色方框)、3艘1.7m長的單波束無人水面艇(後甲板前部的兩個橙色方框)、1艘1.7m長的環境監測無人水面艇(後甲板尾部橙色方框)和1艘5m長的保障小艇。
  • 2021財年的美國海軍艦隊
    目前還沒有一項構成記錄項目,來讓海軍開始生產一定的數量、並建立所有必要的保障和基礎設施能力。無人系統將如何在艦隊中使用,網絡是否能處理好帶寬需求,以及應將無人水面艇(USV)部署在哪裡,所有這些都還是未知數。美國海軍已開始將無人艦艇納入艦隊,以便在更多平臺上分配能力,從而減少在大國衝突中的脆弱性。無人系統將減少所需人員的數量,或至少能將工作人員轉移到那些更安全、壓力更小的崗位上。
  • 無人艇遠距離通信技術
    美國海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無人水面艇。2007年,美國海軍發布《海軍無人水面艇主計劃》,為無人水面艇賦予了7項任務,同時還界定了無人水面艇的船型、尺寸和標準等要素,這標誌著美國無人水面艇走上正規發展階段。美國研製的典型的無人艇有「斯巴達偵察兵」(Spartan Scout)、「幽靈衛士」(Ghost Guard)、「水虎魚」等。
  • 【防務動態】國外一周防務要聞(2021.01.11-2021.01.17)
    值得一提的是,美海軍新的艦艇採辦計劃在保持航母數量的同時,更加側重於中小型水面艦艇、潛艇、後勤艦艇和無人平臺。這些飛彈將安裝常規彈頭,部署在3000噸級或排水量更大的潛艇上,首次試射時間和試射平臺尚未確定。韓國海軍最新3000噸級的「張保皋」-III型潛艇首艇「安昌浩」號(SS-083)預計今年下半年服役,最大航速20節,巡航距離10000海裡,具備彈道飛彈發射能力。該型艇將分3批次,共計建造9艘,第二批、第三批將在前序批次基礎上進一步增大排水量並提升武器性能。
  • 美潛艇可部署的最大無人潛航器-「蛇頭」
    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12月23日宣布發出關於「蛇頭」項目第2階段的「意見徵詢書」,希望到2021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結束前,選出一家勝出企業,推進後續合作。 「意見徵詢書」中提到,「『蛇頭』是一種長航時,具有多任務能力的水下無人載具,可部署在潛艇較大的開放接口處,能搭載配置可調節式載荷。
  • 2020年前沿科技發展態勢及2021年趨勢展望——海洋篇
    日本船級社推出「數位化總體設計2030」計劃,擬將其豐富的技術與經驗拓展至海事相關業務,並著眼於海事及相關產業的創新。北極開發表現出趨熱趨緊的態勢。在軍事部署方面,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部署了第二個防空師和S-300地空飛彈部隊,加速構建北極防空網;美國聯合英國、加拿大等國舉行「ICEX-2020」極地演習,並向阿拉斯加埃爾森空軍基地部署首批兩架F-35A戰鬥機,以應對俄北極威脅。
  • 《南海威脅:駐新加坡美國海軍及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研究專題目錄(2021年12月)——曉光研究
    ——「東方吉布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及其盟軍中國南海聯合巡航之大本營、介於馬六甲海峽-日本-關島之間的戰略基地 第1節-新加坡樟宜地理位置以及軍事部署概況——東南亞之最重要海空聯合基地 第2節-樟宜海軍基地開發、建設與服役歷史(1990年-2021年)概況——
  • 美海軍將領:10-15年後四分之一美海軍艦艇是無人戰艦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美國《防務新聞》(Defence News)網站報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上將在海軍水面艦艇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上表示,按照美國海軍無人系統研製新計劃,10到15年後,美國海軍中無人艦艇所佔比例將達到
  • 2021年動工,柔佛新加坡捷運系統RTS料2026年底運營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拿督斯裡魏家祥指出,大馬與新加坡的柔佛新加坡捷運系統(RTS)預計2026年底開始運營。魏家祥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剛剛就柔佛新加坡捷運系統計劃完成了雙邊協定,特許權協議,運營公司合作協議以及雙邊討論。
  • 世界無人潛航器發展現狀
    不久前,美國海軍曾高調宣布將該系統部署到南海,美國媒體稱之為對付中國潛艇的秘密武器。   2015年,美國在對原有項目進行試驗、測試和部署的同時,發布多個新項目計劃,加大對該領域的研發力度。1、「反潛戰持續追蹤無人艇」ACTUV   ACTUV項目是美國科學應用國際公司為DARPA研製的無人潛艇探測器,該項目旨在應對未來安靜型柴電潛艇的威脅。
  • 美國首次在新加坡部署P-8A反潛機 南海監視網再升級!
    可以說,這是最高級別的盟友關係;而面積小,人口少的新加坡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友,但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一個重要夥伴。尤其是1991年美軍撤出菲律賓後,新加坡與美國的安保合作非常熱絡:一個最典型例子: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的第一個海外部署地正是新加坡:2013和2014年,美軍「自由」號和「沃思堡」號瀕海戰鬥艦先後以輪換部署的方式駐紮新加坡。
  • DARPA推進「海上列車」項目,增加無人水面艦艇航程
    DARPA正在開發一種概念,希望可以通過這一概念使無人水面艦艇(USV)能夠行駛1.4萬海裡。為實現這一目標,DARPA於9月份選定3家公司開展「海上列車」項目。該項目將增加無人水面艦艇航程,提高海軍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海上列車」項目的核心是通過連接海上護衛隊中的艦船,減少海浪產生的阻力,從而提高行駛效率。
  • 美海軍欲在2021財年研發採辦三種大型海上無人載具
    美國海軍採辦這些大型海上無人載具,將助力其向更分散艦隊結構的轉變。與當前的艦隊結構相比,更分散的艦隊結構中,大型水面戰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數量會按比例減少,小型水面戰艦(護衛艦和瀕海戰艦)會按比例增加,另外還會增加大量大型無人載具。海軍希望能加快大型無人艦的採辦速度,為應對中國等國家的未來軍事挑戰做好準備。
  • 美海軍現役潛艇和艇載武器
    前8艘艇最初攜帶UGM-96「三叉戟」ⅠC4飛彈。從2003年開始,前4艘潛艇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其餘14艘均配裝24枚UGM-133A「三叉戟」ⅡD5飛彈。「俄亥俄」級核潛艇在兩次大修期間能夠運行15年以上。該級潛艇平均77天在海上,然後有35天在港內進行維護保養。每艘潛艇有兩班艇員(藍隊和金隊),在巡邏航行時輪流操縱潛艇,替換時間為100天。
  • 【裝備發展】海軍未來大型水面艦設計工作將參考DDG-51,DDG-1000
    美國海軍水面戰(OPNAV N96)部門主任告訴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網,未來水面艦尚未確定稱為巡洋艦抑或驅逐艦,但噸位將比「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驅逐艦更大,造價更貴,並且將為未來幾十年保留更多改裝餘量。
  • 美國海軍重點研究方向
    「高能雷射和一體化光學炫目器」計劃功率為60千瓦的雷射武器強調巡航飛彈跟蹤並將其擊毀的能力,計劃於2021年安裝至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據消息稱,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杜威」號已於2019年11月在艦橋前方安裝了一座海軍光學炫目攔截器,美海軍還計劃採購8座海軍光學炫目攔截器來裝備「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並計劃於2020年完成3座的安裝工作,於2021年完成全部8座的安裝。
  • 美海軍打造「海上列車」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發布「海上列車」項目跨部門公告,尋求支撐無人水面艦艇編隊執行遠距離運輸和遠徵作戰任務的技術方案,提出將至少4艘無人水面艦艇通過編隊形式組成「海上列車」,提高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無人水面艦艇遠徵作戰能力。該項目計劃在2023年底前進入原型艦試航階段。功能拓展,續航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