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是不是一把好槍?
新中國成立後,從第一代仿製前蘇聯M44式7.62毫米騎槍開始算起,一共定型了53式、56式、63式、81式、87式和95式六種制式步槍,在這七型步槍之中可以說只有95式自動步槍最招黑。從定型列裝到今年,95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已經二十多年了,那麼我們現在回過頭來重新看待這一型列裝了20餘年的自動步槍,有些問題已經非常明確了。
95式步槍被詬病的三大缺點:
首先就是無託步槍的問題,單從步槍本身的長度來說,採用無託結構的95式自動步槍並不比採用摺疊槍託的81-1式自動步槍短多少,前者全長740毫米,後者槍託摺疊時全長不過730毫米,但如果我們站到槍族和全軍機械化的角度來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81-1式自動步槍雖然可以通過摺疊槍託提高便攜性,但是81式班用輕機槍卻只能採用固定槍託,這就導致了其全長達到了1004毫米,而採用無託結構的95式班用輕機槍全長不過840毫米,對於車體高度較低的中國陸軍各型步兵戰車來說,這點長度差距還是很重要的。如果考慮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陸軍開始追求機械化和合成化,所以步兵輕武器必然要追求短小精悍,這是歷史的必然。
其次是無空倉掛機和快慢機操作不便的問題,客觀的說,沒有空倉掛機和快慢機操縱不便確實是95式自動步槍的糟點之一,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只能說在當年定型之時,為了保證槍族的極端可靠性能達標,空倉掛機被犧牲是有其必然性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研製者當時可能也沒有過多的考慮部隊實際使用時的感受,畢竟95式自動步槍從立項到定型,只有短短6年時間,部隊試用時間短也是情有可原。至於說快慢機操作不便,這個只能說是設計時太過保守,畢竟我軍先前定型的多型輕武器就沒有快慢機操作方便的。
▲在95-1上實現的空倉掛機
然後是一直被批判的瞄準基線高的問題,加裝光學瞄準鏡後的95式自動步槍瞄準基線確實有些高,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當年設計95式自動步槍時提出的要求是以機械瞄準具為主,加裝光學瞄準鏡後出現一些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從編制角度來說,在2000年之前,即使是美軍也是以機械瞄準具為主,直到1998年美國陸軍才決定為常規部隊採購平頂型M4 MWS型卡賓槍,並配發光學瞄準鏡。裝備95式自動步槍的中國陸軍步兵班中也只有班長一人攜帶光學瞄準鏡,全班的其餘人手中的95式步機槍是不配光學瞄準鏡的,在這種前提下,要求設計人員過多考慮加裝光學瞄準鏡的問題確實是不現實的。
技術角度分析:95是一支好槍
解釋了爭議點,現在可以以一種客觀的角度來看待95槍族了。95式自動步槍是一支合格的小口逕自動步槍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即使是今天的標準來看待,它仍是一支合格的步兵戰鬥武器。
解放軍陸軍需要95式自動步槍嗎?答案同樣是需要的。這裡同樣舉一個美軍的例子,伊拉克戰爭中,仍有不少陸軍常規部隊裝備的是M16A2步槍,結果這些士兵抱怨在乘坐機械化載具和進入城市後手中較長的M16A2步槍使用很不方便。據美軍戰後調查,幾乎所有步槍手都贊同用M4卡賓槍取代M16A2步槍,也就是說,短小精悍的卡賓槍確實更適合機械化部隊使用。
對於解放軍陸軍來說,在快速進入全軍機械化的上世紀90年代,全長較短的95式自動步槍在便攜性上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考慮到解放軍陸軍無論是86式步兵戰車、04式/04A式步兵戰車、05式兩棲步兵戰車和08輪式步兵戰車的車體高度都不高,步兵在進出步兵戰車時,全長較小的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自然更為方便。
編制角度分析
其實,想要客觀的看待95式自動步槍,有時候就要跳出槍械本身,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來看待才能有一個相對正確的結論,正如我們之前多次提到的,技術只是武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戰術和在戰術背後的編制。
從技術角度解析95式槍族的文章已經非常多了,筆者這裡就不重複了,這裡從戰術和編制角度來說一下95式自動步槍。
95式槍族是典型的機械化戰爭時代的產物,所以以21世紀信息化戰爭的角度來看,95式自動步槍問題很多,例如配套的附件太少,這也是95式自動步槍受到批評比較多的一個方面。這問題實際上是戰術問題而不是槍械本身的問題,對於設計師來說,軍方即是甲方,甲方提出的要求中就沒有這些配套附件,那麼設計師就不會去畫蛇添足。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槍掛榴彈發射器,不說95式自動步槍下掛的91B式防暴榴彈發射器,就是95-1式槍族中配套的QLA10A式35毫米榴彈發射器,在列裝後部隊也很少下發和使用,直到新的大綱下發後,QLA10式槍掛榴彈發射器才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班長手中的95-1式自動步槍上。
簡而言之,解放軍陸軍在步兵戰術正在從以反坦克為主向能執行多種任務為主轉變的今天,95式自動步槍確實已經嚴重的落後於軍改後解放軍陸軍步兵的作戰需求。
我們之前講過,解放軍陸軍步兵班的戰術任務,長期以來都是圍繞著反坦克與攻堅展開的,但隨著單兵反坦克飛彈的普及和解放軍陸軍合成化、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已經不再需要將步兵班投入到高危的反坦克作戰中,步兵班要重新回到自己真正的主業上來,這就戰術上的轉變,意味著95式和95-1式都已經不能適應解放軍陸軍步兵的需求了,到了需要新一代槍族替代它們的時候了。
從編制上來說,解放軍陸軍的摩託化步兵絕大部分已經轉型為輕型或是中型合成旅,從摩步變成了裝步,在作戰中將得到更多車載火器的支援,就算是輕型合成旅也是一樣的,旅屬步兵班至少會得到一挺車載的89式12.7毫米重機槍的支援。這同時意味著步兵兼顧乘車和下車兩種作戰狀態,而95式自動步槍的優勢更多的是體現在乘車作戰中,同樣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了。
最後就是從陸軍地面作戰裝備的角度來說,解放軍陸軍未來必定要走向重型化之路,無論是履帶式步兵戰車還是輪式步兵戰車,其噸位都會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提升,車內容積的增加使得對步槍的全長的限制不再那麼嚴格,設計師可以相對自由在設計中平衡戰鬥性能和槍械的便攜性,畢竟95式班用輕機槍因其無託結構+後置式75發大彈鼓的設計在戰術使用上更加不便,確實影響到了輕機槍的戰場發揮。
如果全槍長的研製不那麼嚴格,那麼完全可以避免採用無託式輕機槍,這也就是為什麼國產新槍族會採用有託結構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怎麼說,95式自動步槍都會在解放軍陸軍的歷史上留下自己鮮明的印記,這不僅在於其極具特色的外形,更在於它見識了解放軍陸軍從機械化走向機械化+信息化這一跨越式發展進程。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更多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