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慈英是柳市鎮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開著一間理髮店。她用一把理髮刀,鑄就了32年擁軍情,滋潤著戰士們的心田,也被他們親切地稱為「王阿姨」。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位「王阿姨」。
王慈英的理髮店位於柳市鎮岐頭村,店面不大,裝修簡陋,不過卻被評為「部隊定點理髮店」。
擁軍模範 王慈英
以前部隊的領導來我們村子裡,在我這裡也理過發,然後說我理髮理得好,就要我過來。
就這樣,擁有好手藝的王慈英從1987年起,開始到山上的部隊為戰士們理髮。由於當時兩個兒子年幼無人照看,王慈英就背上理髮工具箱,雙手牽著孩子,踩著幾百階的山路走到部隊。每次都是從早上7點出發,到下午3點才能回家,中間都顧不上吃午飯。
王慈英兒子 朱王雷
那時候是九幾年,我媽媽帶我上來,那時候我還讀小學的,她在這邊理髮,我在這邊寫作業。
慢慢地,從收費到免費,王慈英開始義務為戰士們理髮。
以前理的時候是兩塊五一個人,然後我感覺戰士們工資也不高,當時他們就幾十塊錢一個月。我就說算了,不收費。
32年來,王慈英把部隊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每一位戰士都被她視為家人,他們的生活點滴也成了王慈英的牽掛,戰士們也都親切地稱王慈英為「阿姨」。
戰士 杜衡
我是北方人,以前我剛來確實不太習慣,那段時間頭上得溼疹一樣的毛囊炎,阿姨給我想了很多辦法,這個一直激勵我。感恩的事情太多了,講不完,真的很多。
30多年來,儘管部隊的官兵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每一個士兵心裡都牢記著這位如母親般的王阿姨。
擁軍模範 王慈英
十幾年了,退伍的軍人都有打電話過來,說我腰不好,帶藥膏給我。我想給他錢,但是他說不用錢,你是我老媽媽,我要孝順您,我說這個兒子還挺好的。
45年的理發生涯,讓王慈英患上了職業病,但回想起來,王慈英無怨無悔。如今,儘管腿腳不便,她依舊堅持為戰士們理髮。
王慈英告訴記者,現在她還只有六十幾歲,還有好幾年可以幫忙理髮,部隊裡的人也喜歡讓她理髮,她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理不動了為止。
在王慈英的感染下,大兒子朱王雷也自發學起理髮。15年前,朱王雷主動加入為部隊義務理髮的隊伍,成為了部隊的「首席高級理髮師」。
王慈英兒子 朱王雷
樂清廣電融媒體記者:金葉靜 幹得雨 鄭樂嫻 劉 屹 李依璇(實習)
編輯:侯人瑋 校對:應如是 審核:鄭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