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英都嫌棄的P-39戰鬥機,為何成了蘇聯飛行員的大殺器?

2022-01-17 冷熱防務

作者:瘋子李 / 編輯:冷小軍


提起貝爾公司,軍事迷往往會想起越南戰爭中漫天飛舞的UH-1休伊眼鏡蛇直升機以及大名鼎鼎的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至今的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事實上,貝爾公司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二戰前的1935年。


作為一家老牌的航空企業,貝爾公司在二戰時期的處境一度非常尷尬。因為生產任務相對較少,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前身)一度將預研下一代噴氣戰鬥機的任務交給了貝爾。


XP59美國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


相較於馳騁藍天的北美公司P51野馬戰鬥機、共和公司的P47閃電戰鬥轟炸機,貝爾的當家產品P39飛蛇戰鬥機則十分不受美國軍方待見,以至於大量將其轉交給英國皇家空軍。


可是到達英倫三島的飛蛇延續了在美國的遭遇,約翰牛們寧願使用駕駛火力孱弱的的P40(寇蒂斯公司產品,美軍代號小鷹,英軍代號戰斧,同時也是陳納德飛虎隊的主力戰機),也對火力強勁的飛蛇不屑一顧。


  國軍塗裝的P40,飛虎隊的座駕


1941年6月,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飛蛇戰鬥機被英國佬迅速打包給了下家蘇聯空軍。沒想到的是,在英美兩國被冷落的飛蛇卻受到了蘇聯飛行員的青睞,被應用於各個戰場,成為蘇維埃飛行員獵殺漢斯的利器。蘇維埃空戰藝術之父波克雷什金(也是戰爭期間蘇聯空軍二號王牌)、三號王牌列奇卡洛夫、四號王牌古拉耶夫都曾駕駛飛蛇縱橫沙場,令德國空軍聞風喪膽


同樣的飛機,在不同的戰場待遇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這就需要從飛蛇的性能說起。

一般而言,螺旋槳時代的戰鬥機都採用發動機前置的方式,而飛蛇採用了當時少見的發動機後置,通過傳動軸驅動機頭螺旋槳。


這一結構帶來了一系列的的問題,充當其衝的就是機體結構複雜,操作困難。同時也導致機身後部重量較大,飛機只能採用當時較為另類的的後三點式起落架,嚴重影響了飛機的起降性能。不過好處就是,機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塞進去一門37mm機關炮,卻又帶來後坐力巨大的問題,進一步加重了操作困難的問題。


因為發動機後置,P39重心靠後,於是使用當時少見的前三點式起落架


不知道是為了控制成本,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飛蛇沒有採用其他美系戰鬥機常用的渦輪增壓器,導致飛機的高空性能極差,而這一性能在英美兩國的空戰體系中至關重要。原因就在英美兩國都裝備了大量戰略轟炸機,如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哈利法克斯轟炸機以及波音公司的堡壘們(B17飛行堡壘、B29超級堡壘)。


由於轟炸機機動性極差,在遭遇戰鬥機攔截時,十分危險。所以美英戰鬥機都十分強調高空性能,渦輪增壓至關重要。本來就風評不佳的飛蛇因此更加不受待見。


B-29超級堡壘


而給飛蛇致命一擊的則是奇葩的飛機座艙設計。飛蛇採用了類似於家用汽車前門的側開座艙門,艙門直接開在機體上。一旦飛機出現故障或者被擊傷,高速運動的的艙門非常難打開,飛行員逃生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P39飛蛇被西線戰場上的英美飛行員各種不待見,被邊緣化,裝備數量相當有限。

這些問題對於蘇聯飛行員來說統統不是問題。裝備飛蛇的往往是蘇聯空軍精銳部隊,比如波克雷什金的第16近衛殲擊航空團(他在該團從大隊長開始,最終成為團長)。


熬過戰爭初期的這群老鳥連地獄級操作難度的伊16都能夠玩出花來,甚至誕生過數位伊16王牌,P39那種操作暗度就不夠看了。而機頭那門40mm機炮非常符合毛熊「口徑即正義」的暴力美學


由於後機身較短,伊16的操作難度堪稱地獄級,但是依舊誕生了一大批王牌,包括來自中國的柳哲先


高空性能差更不是問題了。東線戰場上,蘇德雙方都沒有裝備類似於美英的多發戰略轟炸機,雙方戰機的搏殺更多集中在中低空空域,很少有高空作戰的機會。而蘇聯空軍還有米格3那種高空性能近乎變態另類存在,連蘇聯自己研製生產雅克系列和拉系列戰鬥機都不強調高空,而是著重於中低空。一款進口的戰鬥機更不會苛求太多。


至於逃生,把撞擊視為常規操作的蘇聯陸海空軍戰士很多時候都會不自覺跳過這個選項。尤其是蘇聯空軍,從衛國戰爭爆發的第一天,蘇聯空軍就有撞擊敵機的操作


整個衛國戰爭期間,類似的行為在整個蘇聯空軍中並不罕見。不僅有男飛行員,甚至連女飛行員也執行過類似的作戰行動。而且這一傳統一直被蘇聯空軍保留了下來,1982年,著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讓西方飛行員至今仍心有餘悸。


著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美制的P3獵戶座反潛機被蘇27的尾翼開膛破肚


全金屬的機身,相對於木質的拉系列,抗打擊能力提升十分顯著。飛蛇上搭載的無線電在當時的美英戰機十分普遍,但在蘇軍戰機上卻十分罕見,尤其是在衛國戰爭早期更是如此。而無線電對於戰機之間協調與指揮的作用明顯,因此飛蛇在剛進入蘇聯之時頗受飛行員的喜愛。


真正讓蘇聯人對飛蛇愛不釋手的原因是衛國戰爭初期的巨大損失。戰後有人統計過,在戰爭爆發的十八天內蘇聯損失飛機1500架,至1942年11月,蘇軍損失近23,000架飛機。更可怕的是傳統工業區的淪陷,蘇聯工業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搬遷,大批工業轉移到遙遠的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地區,甚至是中亞地區。


P-39戰鬥機


在新工廠安定下來並恢復生產之前,蘇聯各軍兵種都將面臨武器彈藥、後勤物資極度短缺的困境。蘇聯自己的產能在當時肯定無法補充損失,來自西方盟國的各種戰機開始補充蘇聯空軍各部隊。讓蘇聯空軍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隨著東遷各工廠陸續恢復生產,蘇聯空軍的裝備體系也逐漸轉變為國產戰機為主。


應該說飛蛇在合適的時機來到蘇聯,成就了一批王牌,也成就了自己。不過它和來自於英美的其他戰機成為了蘇聯空軍最後一批裝備的主戰裝備了。後來的蘇聯只有教練機來自於國外,其他所有的裝備都是國產的了。

- 延伸閱讀 -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P-39「飛蛇」戰鬥機:老美看不上,蘇軍卻對它愛不釋手
    在二戰期間的美式戰鬥機裡,P-39「飛蛇」並不算出名。
  • 聊聊P-39:美國人看不上的蛇,到蘇聯成了龍
    要聊P-39就避不開「蘇維埃空戰之父」、後來的蘇聯空軍元帥、首個三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波克雷什金
  • P-40:二戰中的傳奇「戰鷹」
    在經過了幾個月的修改之後,這架戰鬥機的最高時速達到了366英裡,升限達到了15000英尺。贏了洛克希德公司的XP-38閃電、貝爾XP-39 空中飛蛇以及寇蒂斯自己的XP-37和鷹 75R的戰鬥機競爭,1939年4月26日,寇蒂斯得到了一份524架p -40的合同——這又是自1918年以來軍隊交付的最大的戰鬥機訂單。
  • 貝爾P-39「空中飛蛇」戰鬥機開發簡史
    尤其是對於P-39「空中飛蛇」的主任設計師羅伯特·J·伍德而言,這個令人頗感不快的諢名,想必也會令其本人感到大失所望。 那麼,凝聚了自己心血的作品怎麼就變成了一隻「鐵狗」了呢?這主要是由於該機在研發過程中軍方的作戰思想與一線實戰部隊的需求都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所造成的。換而言之,也可以說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結果。
  • 蘇聯自己能打贏衛國戰爭?淺析二戰期間美英戰略轟炸對德國的影響
    由於受到美英海軍的封鎖,德國無法獲得足夠的天然橡膠,所以只能夠使用合成橡膠,但由於德國的合成橡膠工業比較分散,使得美國陸軍航空隊無法對其進行專門的集中轟炸。只是由於合成橡膠企業大部分都建立在石化工業附近,所以美國陸軍航空隊才在打擊德國的石油工業時順便轟炸了這些合成橡膠工廠。
  • 蘇聯看不上P-47?美國最自豪的戰機,在東線被指「不配當戰鬥機」
    熟悉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蘇聯曾藉助「租借法案」獲得了大量美國戰鬥機,其中P-39「飛蛇」在東線最受歡迎,獲得了巨大的戰果。
  • 二戰德國黑科技「夜梟」,世界首款彈射座椅戰鬥機,所向披靡!
    圖:「夜梟」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戰爭就是二戰。二戰時期為了奪取最後的勝利果實,各國都卯足了勁發展軍事科技,力圖在戰場上橫掃千軍,碾壓對手。比如可以對地、對空做精準打擊的戰鬥機,德國的數字系列、日本的零式系列、英國的噴火系列,都是二戰期間赫赫有名的「大殺器」。
  • 二戰中無與倫比的戰鬥機:P-51D
    他們在低空攻擊我們的機場,我們找不到任何安全的地方,在自己的基地都是危險的,無論是起飛、集結、爬升、接敵、戰鬥、返航、降落,沒有一個環節是安全的。美國人盯著你不放,甚至在降落後都要小心,這是敵人徹頭徹的空中尾優勢。面對野馬咄咄逼人的攻勢,即使是德國人推出Me262這種噴氣式戰鬥機,在P51「野馬」面前依然討不到太多便宜,下場悽慘。
  • 二戰中德國為何失去了制空權?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失去制空權,是由於飛機產量太低,總共才生產了兩萬架。兩萬架?這還是德國麼?是不是對二戰的消耗有什麼誤解?
  • 二戰大殺器,美蘇英三大國的"噩夢",人們稱它"希特勒的拉鏈"
    二戰諾曼第登陸戰,是近代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戰役,當英美盟軍推進到奧馬哈海灘時,攻勢被遏止住,不到半天時間,英美就暫時撤離出奧馬哈海灘,只留下了四千多具士兵屍體,而造成這巨大傷亡的不是德軍大部隊,只是德軍一個團,一個毫無戰鬥力的後備役,他們取勝的關於因素是因為一挺機槍,這挺機槍被稱之為
  • P-39 Airacobra '空中眼鏡蛇'的故事
    空中眼鏡蛇 I (P-400)當二戰在歐洲爆發的時候,盟國,英國和法國,都非常缺乏現代飛機來對抗軸心國。對截擊機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於當貝爾公司向英國直接採購委員會提交了最高時速644公裡、升限10975米、航程1600公裡的戰鬥機參數時,立即在1940年4月13日下達了675架貝爾14型的訂單。
  • 二戰時,蘇聯為何最後一個對日宣戰!又為何喪失駐軍權?
    二戰時,蘇聯為何最後一個對日宣戰!又為何喪失駐軍權?最後,日本又為何是美國一家獨大佔領?
  • 倫敦上空的鷹,二戰英國經典戰鬥機,噴火式戰鬥機
    這種戰鬥機速度快且飛機自身火力強大,因此被稱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噴火式戰鬥機在整個二戰期間總產量超過22000架,是英國產量最高的一款戰鬥機,並且伴隨英國軍隊打滿二戰全場。飛機雖然最早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廣泛投入作戰,但是當時的飛機還相當原始,早期飛機甚至連機槍和發動機的隨動系統都沒有,更多飛機則使用木頭甚至帆布來製造,這種飛機的性能可想而知。
  • 美軍自用的P-39「飛蛇」究竟多拉跨?第67中隊飛行員含淚講述被坑始末
    疲憊的海軍陸戰隊員從掩體裡探出頭來, 5架長鼻子的戰鬥機盤旋等待降落,機翼下的「美國陸軍」清晰可見。那是第67戰鬥機中隊的P-400——P-39的改型,此時機場爆發出一陣歡呼聲,援軍終於來了!瓜島上的陸戰一師終於不再孤軍奮戰了,兩周以來,日軍的轟炸機可以肆無忌憚地飛到美軍陣地上空丟炸彈,現在他們碰上對手了。
  • 80年前 P-47「雷電」原型機首飛 二戰最大最重最強的單發戰鬥機
    「雷電」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備渦輪增壓器的單發戰鬥機,渦輪增壓發動機結構非常複雜,而且非常昂貴。當時一架P-47的價格為8.5萬美元,相當於P-39「眼鏡蛇」、P-40「小鷹」的兩倍。 美軍認為,裝備如此昂貴的先進戰鬥機,可以用較少的損失來彌補。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雷電」是二戰中生存性最好的單發戰鬥機。執行50多萬次戰鬥任務,只有824架損失,即620次戰鬥任務只損失一架。
  • 二戰不為人知的故事:P-38戰鬥機,橫掃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王者
    由於P-51在戰後美國陸軍空軍的使用和目前在航空社區的擴散,北美的P-51野馬被許多人認為是二戰中最重要的美國戰鬥機。然而實際上P-51相對來說是戰爭的後來者,儘管它在歐洲戰爭的最後一年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它並不是第一個讓盟軍獲得對軸心國空中優勢的戰鬥機。1944年冬末,重新設計的野馬在歐洲亮相。
  • 他可能是蘇聯最傳奇的王牌飛行員,二戰擊斃了18名德國將軍
    為抗擊德國入侵,無數蘇聯平民應召入伍, 投身於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據統計,在長達4年的戰爭中,光是蘇聯空軍這一軍種,就付出了59,649人陣亡的慘痛代價。經歷 戰爭的歷練,蘇聯空軍湧現出了眾多卓越的王牌飛行員。
  • P-51野馬對比Bf-109戰鬥機,誰才是二戰期間的戰鬥機之王?
    當然,二戰出現過的戰鬥機遠遠不止這幾款。那麼,在眾多戰鬥機中,誰才是二戰最優秀的?有人說是美國的P-51野馬,也有人說是德國的Bf-109。究竟這兩款戰鬥機誰更勝一籌?接下來我們就從兩款戰鬥機的參數和戰績來做個比較。p51P-51戰鬥機P-51戰鬥機也叫「野馬」戰鬥機,是由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生產的一款螺旋槳式戰鬥機。
  • 買不到的才是最好的,S400飛彈在南亞為何被公開嫌棄?
    比如最近幾年,原本在六七年前高價訂貨的36架陣風戰鬥機,陸續到貨了20多架,該國媒體立即把陣風這種最高不過三代半水平的戰鬥機,吹噓成了近乎宇宙無敵,就算對陣某二棟和F22A機群似乎也完全不在話下。正當全球都已經基本習慣了該國的這類傳統語境套路之後,卻突然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異類。
  • 二戰初期日本海軍為何那麼厲害,竟然接連重創美英海軍
    二戰爆發後,日本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日本不僅大肆進攻亞洲國家,還向強大的美英發起了挑戰。日本敢向英美挑戰,其最大的依仗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海軍接連重創美英海軍,先後幹掉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和英國遠東艦隊的主力,取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權。那麼二戰初期日本海軍為何那麼厲害,能接連重創美英海軍?首先,不可否認,日本海軍實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