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說歷史
「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唐 杜牧《題木蘭廟》
在古代的戰場上,有木蘭替父從軍,彰顯出巾幗英雄英姿颯爽的一面;現今,我們雖然迎來了和平年代,更是出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人物,她們在各個領域中都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提起飛彈事業,會讓人想起錢學森等前輩,然而卻有一位女子,她攻克了錢學森留下的大難題,並且生產出新型飛彈,這位女科學家名叫祝學軍,她克服了世界性的難題,並且使東方飛彈實現「打水漂」。
祝學軍出生於1962年的遼寧瀋陽,年少時她就是一名學霸,雖然祝學軍長得很標緻,卻偏偏不想靠臉吃飯,而是努力學習,在班級是一女神。與此同時,祝學軍還有一個愛好:喜歡研究飛彈,這與其他的女孩子完全不同。
祝學軍學習上很刻苦,因此很快趕超了其他人,之後,她考上了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後又攻讀了碩士學位,碩士畢業,祝學軍被分配到總體部工作室,在實踐中運用到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不斷的攻克各種難題,遇到問題時,祝學軍總是會迎難而上。
與此同時,祝學軍深知總體室中有很多前輩,她與前輩們相差甚遠,因此應該更加努力,即便已經碩士畢業,她依舊在自學,甚至休息的時間也在學習。在這麼多年的努力下,祝學軍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成為我國飛彈領域的專家。祝學軍還通過自己的努力,設計出飛彈武器系統,並且攻破錢學森先生留下來的飛彈難題,研製出最新型的飛彈,為我國飛彈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悉,錢學森曾經提出,將彈道飛彈和飛航飛彈軌跡融合在一起,增加防禦能力和靈活性。從而使飛彈軌跡無法被別人跟蹤以及攔截。不過,因為當時技術落後的原因,錢學森一直沒有攻克這個難題。在此之後,就一直成為一個難以突破的事情。沒想到在21世紀,祝學軍卻攻克錢學森院士留下的難題,並且設計出飛彈東風17。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出現東風飛彈17,這也是對於該項技術最大的肯定,隨後祝學軍也被眾人所熟知。
東風17飛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使其速度和威力的精準性都更快和更高,並且不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東風飛彈17,還優先於世界上所有的防禦系統,並且軌跡無法被預測。
至此,目前沒有技術可以攔截到東風17飛彈。它是世界上唯一最新型的飛彈,這項技術讓其他國家都望塵莫及,如若想超趕,至少要用幾年的時間,由此可見,祝學軍為我們的軍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幫助我國邁入科技強國的行列。
當時,很多人以為研製這項技術的是一位男科學家,卻沒想到祝學軍是一位女性,她更被稱為中國的「女版錢學森」,這項稱號也彰顯出人們對於祝學軍的肯定。此後,祝學軍也連續4年獲得國家多項大獎,成功的引領我國飛彈事業發展。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戰場上,有很多女子脫下紅裝,穿上了軍裝,在戰場中拼搏奮鬥,在21世紀,有不少女科學家在日復一日,為國家默默地做貢獻。以往,科技、軍事等是男性的天下,如今更多的女性也加入到其中,為我們國家地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這些優秀的科學家都在身體力行地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家添磚加瓦。
如今,我們國家能夠日益強盛,源於很多人背後的無私奉獻。無論是錢學森,還是祝學軍,以及其他的科學家,他們都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耕耘,為國家地發展助力。有了這些科研人員的付出,才使得我們的國家愈加美好,發展的越發強大。中國未來的發展在於少年,年輕的我們也應當和這些前輩們一樣,為國家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