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臺灣對大陸的空飄和廣播

2021-02-11 非常歷史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念念不忘「反攻大陸」,一個很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對大陸的「心戰」,其中開展最多的就是對大陸的廣播與空飄作業。到了蔣經國時代,兩岸武裝衝突大抵平息,不過國民黨對大陸的宣傳工作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口號之下,愈演愈烈。

  空飄作業

  早年國民黨由大陸沿海島嶼戰敗時,就曾一路撤退、一路飄氣球到大陸,不過當時屬於戰敗狀況,物力匱乏,所以氣球較小,最多只能順風由一個島嶼飄到另一個島嶼,許多氣球飄到海上時即因無法承受氣壓而碎落海中。後來國民黨逐漸在臺灣站穩了腳步,隨著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的改善,從金門空飄大陸的氣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陸施放氣球甚至演變成某種政治儀式,譬如有外國「使節」或訪客參訪金門時,金門防衛司令部都要安排他們親手施放空飄氣球到大陸,作為某種「娛賓」項目。當這些外賓得知經自己的手放出的氣球能飄至中國內陸時,興奮莫名,彷佛在重溫童年時手拿氣球的欣悅。


1962年,金門國民黨駐軍日常施放空飄氣球的情形


1961年,非洲來賓訪問金門施放空飄氣球的情形。


1962年,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金門時,親手施放氣球到中國大陸。

  1962年,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金門時,也曾拿著空飄氣球留影。杜勒斯以提出「和平演變」理論為世人所知,因此他拿著空飄氣球的照片,似乎也巧妙地應合了他的主張。

  一般而言,氣球攜帶最多的是國民黨的旗幟標語和傳單,標語和傳單的內容多是宣傳反共,或表現國民黨在臺灣的建設工作,或是對大陸時局的評論。在大陸「三年困難」時期,國民黨一方面高喊「反攻大陸」,同時也經常空飄一些食米到大陸,以配合「心戰宣傳」。

  由於承載的體積和重量越來越大,巨型氣球也就在那時應運而生。最大的氣球有一層樓高,升空以後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有時候也造成一些國際新聞,譬如有些國際航空器駕駛員所目睹的「不明飛行物」,後來證實有些便是國民黨由金門飄送的氣球。還有一次,以色列國家通訊社甚至發布新聞,聲稱發現由亞洲飄來的政治宣傳氣球。


1950年代末,臺灣飛機載運食米和日用品,準備空投大陸。



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金門空飄工作人員打包行將空飄至大陸的食米


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時臺灣的空飄傳單

  臺對陸廣播

  除了空飄作業之外,廣播也是國民黨對大陸宣傳的重要工具。主要的電臺有金門前線電臺、「中央電臺」和中國廣播公司的「自由中國之聲」。

  早年金門前線廣播本質上為「對敵喊話」,播報員均為由大陸來臺的專業播音員,發音字正腔圓,乍聽之下幾乎分不出是臺灣電臺或是大陸電臺。至於「中央廣播電臺」則具有最強的發射功率,電波可以覆蓋整個大陸。冷戰期間,大陸方面所稱的「收聽敵臺廣播」,指的多是「中央廣播電臺」的廣播,其播音員亦模仿大陸電臺的腔調,據說是為方便大陸聽眾偷聽,以逃避瞬間的偵查。

  至於廣播的內容,則包羅萬象,從時事講評、宣讀國民黨當局的文告、到社會新聞等等均有。內容不外是攻擊共產黨和美化國民黨。在那個年代,國共兩方面透過廣播的「爭吵」實際上也是兩岸惟一的「對話」形式,是國共內戰的某種延續。


1959年,國民黨「金門前線電臺」的播音員正在播音

  「中央廣播電臺」——「心戰喊話」的主戰場

  「下面請欣賞歌曲《梅花》……」據老家在浙江的馬女士介紹,小時候擺弄收音機時有時能聽到這樣一個奇怪的調頻。雖然裡面男女播音員的普通話標準而富有磁性,但節目「確實沒什麼意思」。1949年國民黨遷臺後,過去負責宣傳抗日、激勵民心士氣的「空中武器」——「中央廣播電臺」,變成了對大陸「心戰喊話」的重要單位。

  作為當時島內唯一的「國家廣播電臺」,「央廣」只能向海外放送、不能對臺灣地區廣播,使得它在一般百姓眼中成為一個陌生而神秘的機構。但對於老一輩「央廣」工作人員來說,這裡就是「解救大陸同胞」最重要的陣地。

  因此,當進入二十一世紀,BBC、VOA打算停止中文廣播的消息傳出後,從「央廣」退休的工作人員立即投書媒體呼籲「對大陸廣播不能喊停」。文章指責英美政府「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強調「臺灣不能在資訊戰上喪失傳統裡,不能重蹈英美覆轍,拱手讓出戰場」。文章還強調,在兩岸經濟等各層面加深交流之際,「央廣」節目更是大陸民間了解臺灣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渠道。


1976年,國民黨以話劇形式進行反共宣傳。這些話劇有的被改編成廣播劇對大陸播出。

  從心戰喊話到鄧麗君

  老一輩「央廣」人固執的想法,跟過去幾十年他們的工作內容不無相關。上世紀60年代,「央廣」對大陸廣播推出的重頭節目名為《三家村夜話》。節目開頭,先是一句男聲「要知中共派系鬥爭的原因,請聽三家村夜話」,接著一句女聲「要知人民痛苦的原因,請聽三家村夜話」,然後是一出長度約10分鐘的廣播短劇,內容不外乎醜化、抹黑大陸高層。另一種心戰喊話主要針對大陸軍人。如「央廣」曾反覆播報「歡迎駕機『起義』來歸,獎金為×兩黃金」,以及詳細的飛行路線與「搖擺機翼」等「投誠」指示。

  還有一類「特約通信」節目,則酷似電視劇《潛伏》中的情節。通常播音員在節目裡以4個數字為一組,一組一組地播報,每組數字代表一個字,傳送給臺當局派駐在大陸的情報人員。這些「密碼」指示的都是緊要之事,每6到7小時播出一次,播出時間不時更改,以防大陸破解。

  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兩岸開放交往,加上「央廣」從臺「國防部」管轄下獨立出來成為財團法人,播出內容才漸漸有了變化。節目中逐漸增加了流行歌曲、生活新知、勵志小品之類的軟性節目,節目風格開始走活潑、溫馨路線。

  這一時期,周一到周六晚上的《鄧麗君時間》是「央廣」對大陸廣播的「拳頭產品」。為了擴大影響,一些「央廣」播音員甚至想出到大陸辦聽友會,於是在節目中暗示「某月某日我們會去某市的某飯店,歡迎大家來坐坐」。


1981年,鄧麗君獲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升頒發功績獎狀

  馬英九的撥亂反正

  除了「央廣」老員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跟「央廣」交情很深。擔任臺北市長期間,馬英九就曾到「央廣」做客;「出訪」俄羅斯時,「央廣」俄語主播劉宇衛擔任其翻譯。

  2008年12月3日,剛剛上臺半年多的馬英九二度前往「央廣」視察,並通過廣播親自對大陸民眾喊話。視察過程中,他還在電台歷史館聆聽了「央廣」保存的孫中山、蔣介石以及蔣經國等人的講話。當館中播出孫中山講話時,因其濃重的廣東口音,馬英九一開始還不好意思詢問這究竟是哪位前輩的聲音,經人告知之後才恍然大悟。隨後播出蔣經國講話時,曾長年擔任蔣經國秘書的馬英九一聽就聽出來了。

  馬英九視察「央廣」後,對其做出的指示之一就是「少批評中國大陸」。事實上,這是對「央廣」的一次撥亂反正,因為陳水扁2000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曾對「央廣」人員進行大換血,指使一批「臺獨」分子通過廣播散布「臺獨」理念。如2003年1月1日起,臺呼由「中央廣播電臺——臺北國際之聲」改成了「中央廣播電臺——來自臺灣的聲音」。 2004年陳水扁連任後,「央廣」臺呼再次修改,由「來自臺灣的聲音」改為「臺灣之音」。在節目名稱上,以「中國」和 「臺灣」區分兩岸。這一時期的「央廣」節目內容上更是充斥著批評大陸人權問題、鼓吹臺灣「民主」等單元。


2008年馬英九視察「央廣」時,站在蔣介石曾經使用的麥克風

  「央廣」的榮耀——「炸不死的重慶之蛙」。

  「央廣」1928年由國民黨大佬陳果夫倡議並籌措經費成立的,當年8月1日在南京開始播音。開播儀式當天,蔣介石親臨現場並發表講話。

  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後,「央廣」砸重金請德國技術公司增強功率,不僅把東京廣播強壓下去,電波甚至可覆蓋印度、紐西蘭和美國舊金山。抗日戰爭爆發後,「央廣」被迫內遷,1938年3月在重慶恢復播音。日本媒體曾經質問:「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裡的青蛙全部炸死無聲了,為什麼中央電臺還是叫個不停?」「央廣」因此得名「炸不死的重慶之蛙」。

  臺灣對大陸的空飄與廣播,從一開始即為國民黨當局政治作戰的一環,其言辭話語儘管當時聽來難免刺耳,而在臺獨氣焰在島內日益猖獗的今天,再看那些充滿強烈中華民族意識的文宣品,竟有了幾分莫名的親切感,它們已成了兩岸關係半世紀演變過程中的某種珍貴的文獻。

【相關文章導讀】

♦ 臺灣「軍中樂園」:蔣氏父子統治下的軍妓制度

♦ 臺灣人正在使用的「ㄅㄆㄇㄈ」是什麼文字?

♦ 陳立夫看蔣經國:提拔李登輝是其一生最大的汙點

♦ 抗美援朝2萬名志願軍戰俘,為什麼有1.4萬名去了臺灣?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兩岸攻心戰:臺灣向大陸空投糧食,大陸的回應更絕!
    撤臺初期,臺灣當局財力有限,空飄的氣球較小。由於靠順風作動力,空飄的距離也不遠。隨著經濟的恢復,臺當局空飄的氣球越來越大。 從1966年起,臺灣方面開始施放高空氣球,距離近至福建沿海,遠到東北、內蒙古、新疆和雲貴等地,而且將施放氣球變成政治儀式。
  • 1981年,臺灣一空軍少校駕機投奔大陸,獲獎金65萬元
    徐廷澤之後,又先後有數名臺灣飛行員離開臺灣前往大陸。中國大陸進入10年動亂後,臺灣飛行員投誠熱潮才逐漸終止,整個70年代,沒有任何一名臺灣飛行員駕機投誠,這個局面直到1981年黃植誠駕機投誠後才被打破。黃植誠黃植誠於1952年出生於中國臺灣省的一個空軍世家,他父親是國民黨空軍的一員,母親被臺灣空軍稱為「模範母親」,他的一個哥哥還是臺灣空軍的一名少校。
  • 每人省下一元錢支援大陸,幾十年前,臺灣竟用這些方式支持過大陸
    臺獨與否的臺灣,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臺灣。1976年唐山地震,金門空飄工作人員打包空飄物資1976年唐山大地震,臺灣也得知了這個消息。當時的臺灣,掌權的那一批人,大多都是從大陸敗退過去的國軍將領;臺灣社會的中上層,也有很多是從大陸過去的。
  • 盤點那些年駕機叛逃臺灣的大陸飛行員
    由於內戰導致中國大陸和臺灣隔絕,在兩岸高度對峙的政治環境下,曾經有過一段雙方飛行員互相駕機飛到對方的時期,這樣的你來我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
  • 臺灣間諜施正屏被判4年,他在大陸都幹了什麼事
    施正屏,1960年出生,臺灣人。案發前,其是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他早年在美國留學,曾在臺北駐美國文化代表處任職。豐富的閱歷和人脈關係加上專業的素養,讓施正屏進入臺灣「國安局」的視野。2005年,施正屏的老師邀請他參加一個飯局,同來吃飯的還有兩個臺灣歐亞基金會的人,其中的聯繫人叫周德益,是臺灣「國安局」 制 內間諜。
  • 金門炮戰 1958年
    金門炮戰進行過兩次:第一次開始於1954年9月3日,持續了十幾天;第二次開始於1958年8月23日,到1978年12月31日結束。1949年後,美國決策機構曾一度執行「棄蔣政策」,後因遏制蘇聯在遠東擴張的戰略需要,才改變了這一政策。韓戰爆發,美軍進駐臺灣海峽。
  • 這片空域,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同時現身!
    「廣播驅離」。報導還提到,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今上午同時現蹤。報導稱,根據記錄,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在2000米,但從空軍廣播內容來看,僅進入所謂「航空識別區」,沒有前兩天多架次進入的頻率。報導提到,美軍EP-3則在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巡航,近上午11時離開,E-8C上午近8時也加入該區巡察中。
  • 大陸飛行員劉承司,被臺灣「空軍玫瑰」吸引,叛逃後下場如何?
    這個廣播臺只有一個節目,就是播送前往臺灣的各類聯繫接頭方式,駕駛飛機所要經過的航線,甚至連如何躲避大陸空軍偵查的注意事項都有很詳細的解說。廣播聽多了,劉承司的心理起了變化,臺灣在廣播裡許以高官厚祿,讓劉承司心動不已,他想,在這邊當空軍,連一塊手錶都發不下來,窮酸的很,為什麼不去臺灣那邊過好日子?此時劉承司滿眼都是升官發財,什麼也顧不得了,只想趕緊叛逃去臺灣,至於他這一走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他並未仔細想過。
  • 我們臺灣這些年:1987年兩岸開放大陸探親
    這一年(1987年)的年底,老兵赴大陸探親的新聞充滿了所有新聞媒體的版面。1987年臺灣民眾組成的返鄉探親團在新聞裡看到,大量「老芋仔」瘋狂地搶進紅十字會的辦事處申請探親,新聞也播出一群年近半百的老人擠在紅十字會的探親說明會中,操著各省的口音搶著發問,又看到許多隔了幾十年重逢相擁而泣的畫面。
  • 1981年,臺灣王牌飛行員駕戰機投奔大陸,飛機著陸後:終於回家了
    1979年1月1日,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闡明了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呼籲儘快結束海峽兩岸的軍事對峙和分離局面。並提出,在實現和平統一時,尊重臺灣的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建議海峽兩岸實行通郵、通商、通航「三通」,以利兩岸同胞直接接觸、互利互惠。
  • 20日,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今上午同時現身臺西南空域
    據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9月20日報導,解放軍軍機18日、19日連續越過所謂「海峽中線」,今天(20)早上再次被記錄到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宣稱臺空軍照例「廣播驅離」。報導還提到,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今上午同時現蹤。
  • 臺綠媒爆: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今上午同時現身臺西南空域
    ,宣稱臺空軍照例「廣播驅離」。報導還提到,大陸、臺灣和美國軍機今上午同時現蹤。臺媒報導截圖報導稱,根據記錄,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在2000米,但從空軍廣播內容來看,僅進入所謂「航空識別區」,沒有前兩天多架次進入的頻率。報導提到,美軍EP-3則在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巡航,近上午11時離開,E-8C上午近8時也加入該區巡察中。
  • 面對臺灣廣播「驅趕」,解放軍霸氣回應
    面對臺灣廣播「驅趕」,解放軍霸氣回應  2020 10/10 17:45 這有港澳臺
  • 大陸飛行員劉承司,叛逃到臺灣後獲得一千兩黃金,後來過得如何?
    眾所周知,飛行員的培養需要國家傾注大量的財力和物質資源,並且成為一名能飛上天堂的飛行員是一大榮譽,1949年新中國成立頭二十年,中國飛行員稀缺,
  • 大陸再披露臺諜案:臺灣間諜在境外與「反華」勢力合流
    近段時間,美國、捷克等國政客先後到訪臺灣讓民進黨當局彈冠相慶。國外反華政客與「臺獨」勢力合流的案例漸漸增多,意味著近年來臺灣情報機關的染指範圍已並不再局限於兩岸。2019年4月,國家安全機關破獲一起臺灣間諜案,嫌犯鄭宇欽先後被臺灣「國安局」、軍情局等情治單位發展針對大陸進行情報搜集,試圖在捷克等國策反大陸人員、並挑撥祖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外交關係。
  • 剛剛,「和大陸戰到底」的牛被吹到澳大利亞去了!
    吳釗燮向澳媒宣稱「若大陸犯臺將戰到底」,島內網友諷刺:希望不要嘴巴講得快,腳步溜更快!據多家臺媒4日報導,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接受澳大利亞媒體專訪時叫囂,若大陸「武力犯臺」,「臺灣將戰鬥到底」,同時他也不忘鼓動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防衛或情報交流合作,以便讓臺灣能更有效地備戰。有島內網友諷刺稱,「希望到時候不要嘴巴講得快,腳步溜得更快喔!」
  • 火力無限|邱毅:美智庫建議臺灣與大陸「打遊擊」 背後蘊藏多重險惡用心
    本期嘉賓邱毅老師,現任臺灣中華文化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策略與危機研究所所長,臺灣著名政治人物,陳水扁執政期間曾揭露了當局高層貪汙弊案,有「揭弊天王」「爆料天王」的稱號。另一位嘉賓是張彬老師,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任編輯,時事評論員,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臺灣記者。今天兩位老師就與大家一起,聊聊美國給臺灣開的那些「藥方」。
  • 【鐵血頭條】臺灣無人機「成功」偷窺大陸軍艦,技術比大陸還厲害???【鐵血頭條】
    ,大陸都比不了。」,2010年臺灣陸軍耗資近8億人民幣採購了32架。首批到貨的4架,飛了不到一個月,全部墜毀。臺灣「中科院」又磨磨蹭蹭改了三年,拖到2013年「銳鳶」無人機才正式服役。折騰了近20年弄來的高科技性能如何呢?機身長5.3米,翼展8.7米,最大起飛重量450千克,有效載荷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