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消息!雷射炮已在我戰機上試驗成功,美軍要到2030年

2021-02-24 軍工黑科技

就在前幾天,軍迷們被一條消息震得懵了半天圈,然後大多都以嚴重懷疑、吹牛X等等評論了之。因為這則消息也確實來頭不小,其內容為我國首個機載100KW級雷射武器系統已經開始上機測試,關鍵很多自媒體光報快訊,也沒完整說明白到底我國的雷射炮為何能機載,如同我國的電磁炮為何能上艦一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這次爆料的相關論文截圖

很多軍迷不相信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目前那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都還沒開始裝備,中國就能率先裝備?實在是有點不可想像。眾所周知,雷射武器作為一種定向能武器,由於其指向性高、速度快、能耗低等特性,一直被視為21世紀的未來武器之一,其在整個冷戰期間也備受美蘇等大國重視,各種研究項目多如繁星。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ABL機載雷射武器。但這個曾經看上去明天就能列裝的科幻武器,這個「明天」似乎是永遠也無法到來,即使是看上去完成度頗高的ABL雷射器,在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後黯然下馬。當然,下馬是其中有很多原因,除了美國化學雷射器本身的技術瓶頸,還包括很重要的電力能源供應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等於沒法解決小型化、連續化問題。另外,也有其一開始心高氣傲,錯誤的定位問題。 

▲噱頭不小卻黯然下馬並且定位錯誤的美國ABL雷射器 

在美軍的定位中,ABL是要用於對上升段的彈道飛彈進行攔截的戰略級雷射器,而這就導致其各項戰術指標要求都非常奢侈,有點好高騖遠。因為單射程一項,就得達到幾百公裡的級別,這就造成其物理體積極其龐大。以美國的現有技術而言,就算波音747這種體積的飛機能塞的下,但在射程、射擊頻率、射擊次數等實戰指標尚解決不了的情況下,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成本上升和戰時飛行風險的問題,讓美軍也只能將這高大上的項目束之高閣。 

在戰略級雷射器栽得灰頭土臉後,不得已轉向戰術級雷射器。因其更小的功率和體積帶來的更低的技術難度和更靈活的適裝性,戰術級雷射武器開始備受各國青睞,在最近20年裡,各國功率在100KW級以下的各種小型雷射器幾乎可以用遍地開花來形容。

▲中國戰略級雷射器的反導效果,直接燒蝕穿彈道飛彈的彈頭 

這裡就得補充下具備硬殺傷能力的雷射武器的用途問題,畢竟你得先搞清楚你的雷射器是用來幹嘛的,才能更好的評判這個雷射器的意義。雷射武器的用途:

反彈道飛彈的300KW-1000KW級別的戰略級雷射器;

用於對地對空攻擊的100KW-300KW級別的戰術級雷射器;

用於主動防禦的10KW-50KW級別的戰鬥級雷射器。

如果第二種算「雷射炮」,第三種只能算「雷射槍」了,第一種?暫且稱為「雷射雷」「雷射彈」吧……

▲雷神公司一款尚處於研發中的地面小型雷射武器系統(外軍的高級CG圖)

第一種用途,已經被美軍證明現在美國的技術水平還搞不定;

第三種用途,由於對功率要求低,即使難度最小,但其戰術價值也最低;

第二種用途,各方面性能介於第一二種之間,但也最為均衡。 

99系坦克一脈相承的「雷射器」,但這個「雷射器」還只是一種幹擾致盲類武器,目前暫時還是主要用於幹擾敵方的反坦克飛彈光學設備,屬於第三種類型的主動防禦性雷射器。但這次機載100KW級雷射武器測試成功後,完全可以在99A坦克上安裝第二種類型的真正硬殺傷式車載「雷射炮」。

另外這裡還要再提到一個15公裡門檻的概念。對於現代戰術飛機而言,你的各種武器起碼要達到15公裡以上的射程,才能被認為具備足夠的進攻性,尤其你要打擊對方的戰術飛機的話,過近的距離可能會讓你的這次打擊變成一筆賠本買賣。

因此這個距離是戰術級雷射武器也必須達到的一個門檻,同時也是第三種,用於主動防禦的雷射武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原因。而雷射武器要在15公裡的射程上對當今各類飛機和飛彈外殼造成足夠有效的硬傷害所需的功率是多少呢?至少100KW級。 

▲美軍規劃中的另一種雷射武器,但功率只有50KW,只能用於反恐作戰傷人眼 

於是事情就清晰明了了:射程達到15公裡,功率100KW級的戰術雷射武器既能攻擊對方的飛機,也能用於防禦對方發射的飛彈;而射程只有數公裡,功率50KW左右的主動防禦式雷射器,只能用於防禦對方的飛彈,優先發展哪個級別,一目了然。 

在此次我國的100KW雷射武器曝光之前,全世界公開報導的正在進行的100KW級機載雷射器項目就只有美軍的SHiELD項目。但按照美軍計劃,這個項目要到2021年才能開始裝上KC-135進行飛行測試,並且一直折騰到2030年左右,才能將尺寸縮小到能裝到戰術飛機上的水平。 

▲美軍目前的SHiELD項目進展,還停留在地面樣機的階段 

那麼我軍曝出來的機載雷射器,為什麼能直接甩開美軍幾條街,進度超凡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也許超乎很多人想像,但如果結合我國最新的電力電磁技術水平的進展,就恍然大悟了。

我國在雷射的相關基礎研究上一直都是世界頂尖的水平。1960年世界第一臺雷射器在美國出現,而短短一年之後,我國的第一臺雷射器也隨之研究成功,並且在1964年就用雷射成功演示傳送電視圖像的能力,而這幾年才被我國軍迷熟悉的更高級的雷射核聚變技術,我國早在1965年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研究。 

▲在1961年就搞定的我國第一臺雷射器,那時候大多數現在的軍迷甚至還沒出生 

而軍用雷射應用方面,雷射通訊、雷射測距也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硬殺傷系統方面由於保密,長期以來一直不被外界知曉,但在2018年,一款名叫LW-30的功率為30KW車載雷射武器系統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考慮到其研發單位是中國航天三江集團,也就是航天科工四院,專長是航天運載技術,搞這個雷射只能算是業餘玩票,所以如果是長光所這類真正的業界大佬來搞這個100KW級雷射項目的話,雷射器本身早就不是問題。

▲科工四院用於出口的玩票性質的30KW級車載雷射武器系統

要是不放心的話我們再作個橫向對比,美軍直到2009年才突破100KW戰術級固態雷射器相關技術,而我國從1965年就開始研究更高級的核聚變雷射技術,在這長達40年的時間我國的科研人員就算是閉著眼睛搞,也該實現100KW雷射器本身的突破了吧。

說到這,大家都應該想到了,其實中美兩國雷射器本身都不是問題,我們先不說誰的雷射器高級,那是另外的話題,為啥中國這次曝出的消息是能進行機載測試,而美國還只能是地面樣機呢?從最前面的論文裡面,答案其實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當中國的電力電磁科技團隊解決了雷射器的電力供應問題後,中國的雷射器團隊才算真正得到了大解脫!大家前面有看到,1961年我們的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才多大?經過50多年發展,難道雷射器還越做越大?這不合邏輯吧!其實雷射器能不能上機成為人見人怕的「雷射炮」,雷射器本身並不是問題,關鍵的在於供能問題,雷射器的短時高能特點,讓其後面的電力供應問題成為雷射器小型化的致命瓶頸。

▲據消息首先由殲-16進行測試,加裝個雷射吊艙對石榴來說太簡單了(本圖是電子吊艙)

不論中美,這幾十年中最難解決的就是雷射器在短時間內高能輸出,而又能快速補充能量,再度高能輸出。雷射炮打一炮很厲害,但這一炮要能隨時放出高能量,如果充能準備時間要很久,打完一炮後又要充能很久才打下一炮,那這雷射炮再厲害的一炮,也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所以,高效充能、大容量儲能,才是解決雷射炮實用問題的大關鍵!

現在常看我們號的軍迷朋友們應該想到誰了吧?馬偉明院士的團隊解決了航母電磁彈射的關鍵技術環節後,我國在電力的大容量儲能、高效充能、快速放能等諸多難題上都取得了國際第一的領先成就,電磁彈射、電磁攔阻、全電推進、電磁炮、雷射炮等等各類需要高效電力供應的能量武器全都迎刃而解,可謂點亮一環科技樹,便輕鬆摘下諸多科技成果。所以,這些原來屬於黑科技的高能武器技術突然井噴,大家還會覺得科幻、神奇、不可思議嗎?

▲其實必要的話,飛豹都足以完成這種試驗項目了,這也是吊艙特有的靈活性

當然目前的上機測試,這個雷射炮大概率還是採用外掛吊艙的形式,融合了超極電容的電源系統直接用另一個吊艙裝就可以。而很顯然,當上機做完各種測試,特別是實戰打靶完成後,雷射器本體加上充電機、超級電容器組儲能裝置及8路並聯輸出的電力供應系統,在保障最大實用射程、發射頻率、發射次數等等作戰指標後,能儘量做到多小,那對我們來說都不算事了。

而美軍計劃中的2021年上機測試,大概率又會跳票。因為如果不解決涉及電力供應的儲能放能問題,小型化那是天方夜譚。為了刷存在感的出來試飛測試一下,沒有任何意義,人家土耳其都好歹弄了個小電磁炮出來秀存在感呢。

而如果美國能解決電力供應的儲能放能問題,那下水6年、名義服役2年了的,還癱瘓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美軍最新福特號航母早就一蹦三丈了,該死的能裝上船的電磁彈射的電力供應系統都還沒解決,還上什麼飛機!能不能實在一點,節省點軍費?本來就沒錢了哇……

▲美軍想像中使用雷射武器的F-35,但這種情景肯定是先出現在殲-20身上了

▲第二批次055B的電磁、雷射高能雙系統(CG圖)

▲車載自行雷射炮(我們的低級CG圖……)

所以,有和無完全是兩碼事,當我們突破了電能供應這個門檻,開始裝機實測雷射炮的應用後,技術迭代就很快了。等工程師把機載雷射炮整個系統體積縮小,並把這種武器塞到殲-20的側彈艙裡,然後再裝到99A主戰坦克上,配合055上的電磁炮和雷射近防高能雙系統,那就是真正的未來科幻場景到來了!



作者:德涅斯特

來源:刀口談兵




相關焦點

  • 與俄方對比 美軍炮艇機將配備高能雷射炮?
    俄軍研發炮艇機或用於敘利亞作戰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0日報導稱,俄國防消息人士在「軍隊-2019」防務展上透露:「目前俄空軍正在試驗性研發一種類似美軍AC-130的炮艇機,改裝平臺為安-12運輸機(與美軍C-130運輸機尺寸和性能基本相當),配備有2門57毫米機載火炮。」
  • 一道死光直接摧毀飛機,美軍雷射炮已趕超中國?張召忠給出妙計
    圖為美軍雷射炮進行測試近日,美軍對雷射武器進行了一次實戰測試,同時公開展示了現場測試的畫面,150千瓦雷射炮發射後,一道死光直接摧毀了飛機
  • 美軍司令「核威脅」中國,中國以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回應——天盾已成!
    中國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天盾已成!其實,反制美國的核訛詐,未必需要與美國展開核軍備競賽。進行反導攔截試驗,也是中國反制美國的一種有效手段。據國防部發布,2021年2月4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 央視曝光我海軍新雷射武器,高能雷射炮可瞬間秒掉戰斧飛彈
    在此之前,美軍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進行用雷射武器來攔截飛彈、戰機的試驗並取得成功,然而在這期間,高能化學雷射器也研發成功並得到了實戰檢驗,不過雷射武器總是距離大規模投入使用存在較大的差距,那麼雷射武器總是被提及,被介紹
  • 美軍艦成功測試150千瓦級雷射炮,各國實驗研究進展如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24日報導稱,美軍太平洋艦隊固態雷射武器試驗獲得成功,可重新定義海上戰爭。       美軍太平洋艦隊2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海軍「波特蘭」號兩棲船塢運輸艦(LPD-27)於16日進行了艦載固態雷射武器試驗,成功擊毀一架無人機。美國海軍提供的圖像與視頻顯示,從「波特蘭」號甲板上發射了一道雷射,另外一段短視頻則顯示了夜色中被雷射擊中後燃燒的無人機。
  • 中段反導試驗成功,美軍偵察機傳回消息,拜登立即表態:願意加強合作
    軍事專家杜文龍介紹:這是第五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前四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6日,全部取得了成功。而在中段反導試驗進行前,美國空軍一架RC-135S電子偵察機曾在外海空域徘徊,RC-135S是一種專門用來偵察彈道飛彈的軍用飛機,又被稱為「飛彈監視機」,這款飛機上擁有4臺大型光學傳感器,可以在第一時間偵測到彈道飛彈發射時的尾焰
  • 解放臺灣要等到2030年嗎?
    從披露的內容看,報告有一個觀點備受關注——該智庫評估,到2030年大陸軍方將擁有4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解放軍在南海所採取的造島及軍事化行動,目的是攻打臺灣時可從南部進攻,不必擔心美軍從背後實施反擊,因此攻打臺灣風險正在提高。刀哥覺得,為了在選舉前營造氣氛,灣灣一些人會把所有能用的手段都用上的。
  • 中國第六代戰機發動機研發露出曙光 已經排到2030年了
    美國到現在才看懂,已經徹底晚了!新疆傳出反恐一線照片 很多內幕第一次曝光【鷹揚點兵原創第219期】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中美俄等世界強國已經競相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發項目,而日本、英國和法國等原本沒有五代機的國家,也計劃跳過第五代直接開發第六代戰機。前不久,年輕的中國殲-20設計總師楊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直接表示,中國已經開展第六代戰機的相關研製工作,進一步證實了網友們的猜測。
  • 雷射炮和電磁炮,誰將笑到最後?主宰未來戰場
    未來武器技術,突破了現有的常規化學能推進方式,逐步走入非常規,定向能的範疇:雷射和電磁炮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2種武器試驗中,雷射炮呼聲更高,受到美國陸海空軍的追捧,前途確實無量。雷射炮在未來5年內大規模服役,已成定局對於雷射炮,速度30萬公裡每秒,聚焦性特別好,單位面積功率超高,這就是天生的好武器苗子,自從雷射從二戰後不久發明,美國人花費了無數無數的金錢和時間,一直夢想將其變成現實,半個多世紀的發展
  • 美雷射炮露出「猙獰面孔」,把無人機直接燒焦!
    因為在這些大軍火商內部看來,一旦雷射炮研製成功,並且能夠投入實用,將會為現代戰爭帶來根本性的改變。由於雷射炮屬於先進的未來武器,所以發展上並不順利。所以,中國不少專家認為,這種武器仍不具備實用性,很難實戰部署。但是,美國人確實在不斷地嘗試,努力。如今,美國人正在一點點取得成果,我們不應輕視。
  • 俄羅斯新一代戰機曝光!速度超過4馬赫,美軍噩夢要來了?
    Rostec除了透露了該戰機的代號外,並沒有提供更多信息。有專家認為,米格-41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戰鬥機,而該戰機可能要等到2025年後才能迎來首飛。有報導稱,米格-31的服役壽命預計將於2028年結束,對於空軍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遙遠。資料顯示,米格-31早在1975年就首飛成功,1979年米格-31開始小批量生產,1981年開始正式交付部隊。
  • 電磁炮上艦 解放軍開啟吊打美軍的節奏
    而最近一則解放軍電磁炮上艦的消息,更是開啟了吊打美軍的節奏。這事兒還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對於這一划時代的成果,震驚了全世界,帝國主義列強的武器專家和軍事專家都在分析這一歷史性的大事件,可以說是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軍工最大的突破。所以,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沒有之一,沒啥好擔心的,美帝要開戰,水來土淹,將來兵擋,七十年前糾集十七國聯軍在朝鮮戰場上都打不贏解放軍,今天更加沒有指望打贏。
  • 2030年議程冠狀病毒假旗,聯合國2030年議程是新冠肺炎背後的推動力
    2030年議程冠狀病毒假旗,聯合國2030年議程是新冠肺炎背後的推動力「2030年聯合國議程」是由統!治!階!級設計的一項全球計劃,目的是在一個世界政府的領導下,集中控制地球的資源和人口。該計劃已存在數十年,自2020年以來正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實施。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目標是變換全球社會變成科技官僚以2030年可持續發展為幌子。
  • 2030年中美戰爭中國取勝?美軍怎麼得出的結論?與我國一武器有關
    最近,美軍推演了一場中美間的「模擬戰爭」。我們都知道,美軍武器裝備不僅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打擊能力上都擁有著絕對優勢,然而沒想到,「模擬戰爭」的結果卻次次都是中國贏。這是怎麼一回事?美方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據外媒報導,美軍模擬了一場10年後的中美戰爭,然而結果卻令美軍感到十分擔憂,因為不論如何推演,2030年中美模擬戰爭,每次都是中國取勝。
  • 美國蘭德公司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
    >2020年5月11日,美國蘭德公司官網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針對現在到2030年間下次戰爭發生的地點、參與方、原因及方式,從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法律、信息和軍事6個趨勢來塑造未來戰爭畫像。
  • 中美戰機臺海直視!印度要突襲中國,A股重大消息
    美軍機剛飛越海峽,中國戰機火速趕來10月8日上午一架美國空軍MC-130J特種作戰飛機被曝由北向南飛越臺灣海峽。臺媒最新的報導稱,當天下午在美軍機飛越海峽之後,解放軍軍機也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據臺灣中時新聞網、「三立新聞網」報導,近2年來大陸軍機、軍艦不斷對臺「騷擾」,引發島內高度關注,而7日嚴德發赴臺「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透露「空軍」今年已出動戰機2197架次,耗費約255億元成本。對此就有一名男網友以「臺灣空軍升空驅離共機有必要嗎?」為題發問,引發討論。
  • 美軍未來戰機或有八大跨界突破?
    或者說美軍的未來戰機在哪些領域會有重大突破?2016年5月,美國空軍在《2030年空中優勢飛行規劃》中強調,重點不是開發一種新型飛機,而是利用能力在多個域(空中、太空和賽博空間)實現空中優勢。筆者認為,這與美軍提出的馬賽克戰新概念一脈相承。其中,有五大關鍵詞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 反導試驗成功,把《橫空出世》裡這句臺詞,給對上了!
    北京時間2021年2月4日,我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
  • 美軍宣布開啟算法戰時代,AI自主控制的戰機上天了
    對於美國空軍的這次試驗,引發了學界和工業界的高度擔憂。    美軍公開聲稱ARTUµ源自µZero,就讓DeepMind陷入尷尬。2018年,馬斯克、DeepMind三位聯合創始人等科技領袖共同籤署了一項承諾——反對開發致命的人工智慧(AI)武器系統。
  • 【全文】 到2030年,KC-46A將佔在役全球空中加油機的18.8%
    The delivery is the first to an international customer, marking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the program as it seeks to replicate its success in the U.S. with an expanded presence in export mar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