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了一陣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衝突,終於暫時停歇修整,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邀請下,兩國外長9日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的斡旋下,雙方達成停火協議有了希望。
在雙方舉行了10個小時談判後,俄外長拉夫羅夫稱,兩國同意從10日起在納卡地區停火,以便交換死者遺體和俘虜。
在這次亞阿衝突中,大家見證了亞美尼亞的厲害,據亞美尼亞國防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戰報,亞方在戰爭中擊斃了3454名亞塞拜然士兵。
另外,亞方摧毀的坦克和裝甲車共計379輛,擊落無人機126架,直升機16架,固定翼軍機17架,火箭炮4輛。
亞美尼亞擊落亞塞拜然米格25戰機精彩場面:
有消息稱,在亞美尼亞軍隊的頑強抵抗下,亞塞拜然王牌旅在作戰中潰敗,協助該旅進行作戰的土耳其軍事人員,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罵了個狗血噴頭。
當然,亞美尼亞也損失不少,就因為形勢嚴峻,所以才選擇全國動員,規定55歲以下的成年人都有保衛國家的義務,「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就這樣誕生了……
這種舉國皆兵的震撼模式,與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極為相似,說明亞美尼亞有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這個民族不可小視!
亞美尼亞祖孫三代上戰場:
縱觀世界各國歷史,沒有哪個國家比以色列建國還要艱難,以色列的猶太人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流亡,在二戰前還遭遇了一次窮兇極惡的大屠殺。
誕生他們最終還能聚集到一起建國,建國後還打退了阿拉伯世界的4次大舉進攻,不得不說以色列的猶太人是個非常頑強的民族。
而亞美尼亞人也在20世紀初經歷了一場夢魘,導火索是19世紀中期,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氣數將盡,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國家先後獨立;
奧斯曼土耳其把國家分裂歸咎於其他民族的獨立傾向和基督徒對其進行的「聖戰」,所以土耳其內政部長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須從肉體上消滅這個民族。」
到了20世紀初,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屠殺終於拉開序幕:首先被消滅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這天被定為大屠殺紀念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處決。
20世紀初的大屠殺:
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處決;與此同時,當時的獨裁政府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蕩,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已經消滅殆盡。
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
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
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
亞美尼亞紀念"大屠殺"事件103周年:
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
這種恐怕的情況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乾淨,最後的倖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蠻人斬草除根。
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
西方社會對此感到震驚,鑑於當時亞美尼亞人的悲慘狀況,美國總統威爾遜向國會請求獲準,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了幹預。
現在看來,亞美尼亞和以色列十分相似,而且似乎比猶太人還要頑強,在被滅國2300多年後,於1991年成功復國,那種絕地重生的景象,令人刮目!
從地理上看,外高加索3國中,同樣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喬治亞西臨黑海,亞塞拜然東臨裏海,只有亞美尼亞是山地內陸國,且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和「袖珍大國」以色列也差不多。
另外,亞美尼亞是全世界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這一年是公元301年,當時基督教還沒取得合法地位,比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更是早了近100年。
在今天的三教聖地耶路撒冷老城,除了三大宗教各佔一個區域,亞美尼亞還單獨佔一個區,這就很能說明,亞美尼亞在宗教方面地位。
然而,同以色列的猶太教相似,亞美尼亞的宗教也很獨特,他們信奉的基督教既不遵從羅馬天主教,也不遵從希臘東正教,屬於東方基督教的一個分支東方正統教會。
從宗教的角度上講,亞美尼亞有點自成一派的意思,這在極為看重宗教的西方人眼裡,幾乎就等同於是「異類」,而猶太人當年也曾被視為「異類族群」。
令人驚訝的是,與以色列人一樣,亞美尼亞人在經商方面也頗有天賦,如今在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人高達800多萬,而亞美尼亞國內才300萬人。
神話一般的亞美尼亞:
雖然亞美尼亞人沒像猶太人那樣,流落世界各地達一千多年,但地處歐亞交界處的亞美尼亞都是山地,也沒多少土地可耕種,所以經商成了很多人的出路。
早在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亞美尼亞人就依託古老的貿易路線,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憑藉自身的精明和勤勉,他們在很多商業領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績,由此贏得了人們的認可和尊敬。
這裡應補充一點的是,現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衝突,其實是「歷史遺留問題」,在蘇聯時期,為了安撫土耳其和「平衡」這些加盟共和國,蘇聯拿出一個分割方案:
隔著亞美尼亞將一塊領土劃給亞塞拜然,這樣,亞塞拜然通過這塊「飛地」,就與同為伊斯蘭國家的土耳其接壤了。
劃給亞美尼亞一塊領土的同時,把納卡地區交給亞塞拜然控制,後來在亞塞拜然之下建立了納卡自治州,在蘇聯嚴密控制下,納卡地區的衝突停歇了幾十年。
隨著蘇聯解體,今天納卡地區的歸屬又成了亞阿兩國衝突的焦點,現在的問題確實棘手,雖然國際上普遍承認納卡地區歸亞塞拜然,但這裡居住的卻大多是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的姑娘們:
土耳其支持的肯定是亞塞拜然,土耳其居民約98%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亞塞拜然信封的主要宗教也是伊斯蘭教,而亞美尼亞信奉的卻是基督教,這兩種宗教的爭端……你懂的。
如果你去亞美尼亞,在飛機降落到葉里溫國際機場之前,你可趁機望望窗外的風景,那美麗的山峰就是亞拉拉特山,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之一,也是宗教地位最高的山之一。
雖然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教徒在許多事上存在分歧,但他們都相信《舊約·創世紀》中的描述,即當上帝讓世界發洪水時,諾亞方舟最後停泊的地方就在亞拉拉特山。
在亞美尼亞的古代傳說中,亞拉拉特山是眾神之家,非常像古希臘的奧林匹斯山一樣,主宰著葉里溫的天際線,亞美尼亞人稱,這是一個永恆的提示,即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是因了上帝的恩澤。
傳說諾亞方舟最後就停泊在這座亞拉拉特山上:
有一種說法,即亞美尼亞人中,有一大部分是我國東漢末年西涼馬氏家族的後代,即五虎上將之一馬超的後代,但這是傳聞並沒有得到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