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臺灣海軍專題(六)——皮薄餡大、一擊就沉的荷蘭擺設品「劍龍」級潛艦發布後,收到廣大網友熱烈追捧,大呼過癮。更有部分粉絲給小編私信,強烈要求再介紹一下對岸剩下的兩艘二戰時期美國建造的老古董——「淡水鯉」級常規潛艇,畢竟這是全世界僅存的二戰時期的服役的潛艇,也是全世界服役時間最長的潛艇,這個吉尼斯紀錄估計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這款保養最好的二戰老古董美國爛貨「海獅」級潛艦。為尊重對岸海軍的命名規則,小編按照對岸的習慣,將潛艇稱之為潛艦,請各位網友注意。
一、「海獅」級潛艦的前世今生
對岸海軍一共擁有2艘「海獅」級潛艦,分別命名為「海獅」軍艦、「海豹」軍艦。「海獅」號潛艦(SS791)原為美海軍的「鯉魚」號(SS426),於1945年7月下水,1973年交付對岸,1974年1月抵臺;同型艇「海豹」號潛艦(SS792),原為美海軍「安哥拉帶魚」號 (SS478),1944年11月下水,1973年4月交付對岸,l974年4月抵臺。
二、「海獅」級潛艦技術參數及武器裝備
全長93.6米,全寬8.3米,準排1970噸,滿載2420噸,水上吃水5.5米,潛航深度185米,動力系統3部FM型柴油機,雙軸,4800匹馬力。;值得一提的是,該發動機Fairbanks-Morse38 8-1 / 8型發動機作為民用柴油天然氣發電機一直生產到90年代,零備件可以輕易購買,這也是海獅潛艦能夠維持至今的重要因素。
2部「奧愛特」型電動機,雙軸,5400匹馬力。另有126付電池和兩個推進器,水上極速15節,潛行極速18節,續航力14000海裡/10節,乘員:軍官11人,士兵70人,電子設備「海獅」號裝備的聲納系統為SQR-2B、BQS一4C型,「海豹」裝備的則是單邊帶UQC型聲納,其水面偵察雷達為AN/SPS一2型動力雷達最大淡水儲備量: 1000加侖,雷達系統:SS-2搜索雷達,電戰系統:WLR-1G預警器,武器裝備:533毫米MKl4—3A型魚雷發射管10個。
三、「海獅」級潛艦真的是「射不出去」的太監潛艦嗎
多年以來,各大網站都流傳著這麼一條新聞:對岸海軍的二戰老古董爛貨「海獅」級潛艦不具備實際作戰能力,只能用於培訓教育以及偵察布雷之用,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社交媒體報導,海獅潛艦的維護保養非常到位,艦內各種設備可以用油光鋥亮來形容,特別是最重要的魚雷發射管並未像網上所傳言的被水泥徹底封死,依然具備發射能力。
但是令小編不解的是,即使魚雷發射管能夠使用,又有哪一款魚雷可供使用呢?眾所周知,海獅潛艦是在二戰時期建造的老古董,原裝的二戰無制導直射魚雷早已退役,就連相關廠家都早已破產,加之二戰水平的直射型魚雷技術底下,在高新技術條件的現代戰爭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海獅潛艦不可能使用原裝的二戰魚雷。
而對岸海軍目前使用的唯一一款魚雷是從印尼手中購買的二手德國SUT重型魚雷,雖然性能尚可,不算落後,但是使用該魚雷要求較高,必須有想配套的潛艇作戰指揮系統方可使用,不是我們平時想像的把魚雷塞到發射管以後,對準目標直射一通。恕小編直言,懷有那種想法的軍迷,基本還停留在紅色警戒和尤裡的復仇階段。
綜上所述,小編認定,海獅潛艦確實具備魚雷發射能力,但是沒有相應配套的魚雷可供使用。但是,可用於布設水雷,作為封鎖與反封鎖之用。
四、痴人說夢、南柯一夢、黃粱美夢的所謂「潛艦國造」計劃
2001年,對岸曾經提出採購8艘常規潛艇的計劃,可惜常規潛艇生產線早已在冷戰時期停產,轉為專心生產核潛艇對付蘇聯。
雖然對岸一向採用高價購買的「凱子」軍購,但是不足以讓美國重開常規潛艇生產線,而其他國家懾於東亞某國的壓力不可能出售潛艇給對岸。因此,外購計劃徹底破產。
2016年,對岸的臺船公司承接了價值超過6億元新臺幣的海獅潛艦的大修改裝工程業務,在經過為期2年的徹底返修後,海獅潛艦已經順利通過了對岸海軍有關部門的驗收,重新服役。
據新聞報導,翻修後的海獅潛艦無論是性能測試還是動靜測試都完全符合對岸海軍的預期。據稱翻修後該艇能夠下潛至150米深度,用於人員培訓及偵察布雷完全沒有問題。
通過此次翻修工程,臺船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掌握」了所謂「潛艦國造」的技術,有助於對岸海軍自行建造潛艦,擺脫外購依賴。
但是,小編想說,面對我們三五成群的基洛級潛艇和039A型常規潛艇,再加上039B/C型AIP潛艇,更不用說還有先進的093/095攻擊核潛艇,對岸海軍艦艇只有到太平洋海底餵魚的份了!所謂「潛艦國造」計劃到頭來不過是痴人說夢、南柯一夢、黃粱美夢!
擺在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