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海軍事演練背後。
近日中國宣布的禁航區。中國海軍這次在南海進行綜合演練是在G20會談後,可以看出我方在時間節點選擇上還是非常準時的。在會面中中美雙方同意就貿易摩擦恢復談判,這說明還沒有恢復。
(1)軍事行動離不開政治,和平時期政治活動又離不開經濟、金融、貿易。既然要談判那就要各自拿出自己的籌碼。美國慣例是尊重"力量",即power。所以我方有些軍事行動也是正常的,提醒一下美方。
(2)美國慣例是談判之前"小動作"特別多,韓戰期間美國經常中途提出無理要求,破壞談判然後在戰場上挑釁,被痛打後再要求談判,如此反覆。
從中美貿易談判過程看,美國仍然採取的是老套路,只不過川普團隊更極端、更露骨、低級而已。談判恢復前下一步美國肯定也是"小動作"不斷,在南海碰瓷可能更加具體化,更直接化。前段時間美俄軍艦"相遇"事件給我們提醒,做好準備,表明態度是必須的。
(3)一種趨勢。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技術戰,中國頂住、到化解後,看到在經濟、貿易技術方面無法讓中國屈服,那麼美方是極有可能升級的。但貿易博弈上,中國的底線早就準備好了:貿易歸零都不怕。而技術戰中在中興得手後,在華為則碰到了硬茬,華為備胎已經準備好了,技術戰突然失效,那麼地緣安全博弈就成了選項。
(4)中美地緣博弈目前仍然是"低水平",不象美俄之間,在喬治亞、烏克蘭、波羅的海、高加索如此劇烈,尤其是在挪威附近的巴侖支海地緣安全博弈都是心驚肉跳級別的。這主要美國軍事戰略決定的。但隨中美貿易博弈升級,地緣安全博弈加劇是肯定的。
(5)南海軍事演訓,最大的可能是演練遠程反艦、區域防空。中美在南海乃至亞太的地緣博弈主要是要讓美國摸清中國真實的反艦、防空能力,猜測一下,東風某型號彈道飛彈反艦是否會演練?
中國中國實現1500km半徑的控制、驅逐海空目標能力,那麼美國在南海博弈就會停留在目前水平。
(5)這次蔡陰文過境美國,是中美博弈的重頭戲。
我外交部已經提出了交涉,但估計效果不會太好。美國一批右翼,所謂的"強硬"派一直就自大狂妄。二戰後的巴頓、麥克阿瑟都是這類貨色,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
哪怕就是半官方性質的招待都會給中美關係造成1996年以來的巨大衝擊。"遼寧號"走宮古然後繞臺灣以東再進入南海,說明我們對臺灣出現問題可能性早就進行了分析。一旦蔡陰文再向前走半步,我方必定以雷霆手段進行反應。
二、香港事件折射。香港部分人鬧事的背後是奴化教育結的惡果,極有可能觸動臺灣解決方略。香港在英國治理的一百多年裡,結果近十代人的洋奴化教育,不少香港人已經不承認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就更談不上承認是中國人了。
(1)當年解決香港問題時"一國兩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為香港的順利過度,不想將香港變成臭港死港,接過來就是一副爛攤子,所以當年在談判中有所保留,另外當年我們的實力也不如今天。第二個是為解決臺灣問題釋放信號。中英關於解決香港問題談判啟動,是在《告臺灣同胞書》發布不久進行的,經濟香港問題能否成為一個"樣板"?所以當年有這個思路無可厚非。
香港相對沒落,是時代的產物。假洋鬼子們的生活水平的優越感沒有了,被臨近的深圳超過了,內心不平衡。這是歷史的必然!香港與深圳是兩種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的香港子社會主義的深圳,在強烈對比之下,社會主義的深圳欣欣向榮一派生機,已經成為我國的高科技研發中心,而資本主義的香港卻步步後退,早就沒有了夕日那種絕對的領先,假洋鬼子們有了來日無多的恐懼。這是內因。外因則是美國在幕後操作,其總部據說在紐約。
(2)香港一批假洋鬼子如此鬧反而給我們提了醒。看到臺灣省陸委會介入香港問題,這就更能給決策層提醒。所以臺灣省陸委會是在給自己敲喪鐘,挖坑埋自己。
1996年李燈灰上任後臺灣一直進行"去中國化運動",所以結果二十多年後,現在臺灣年輕人的祖國認同感非常低。民進黨支持率如此高,主要是臺灣年輕一代人多支持它。2000年陳水便上臺後接過燈灰衣缽又加劇了這種趨勢。
所以,香港這次大規模的街頭事件,倒提醒了我們,極有可能會影響未來解決臺灣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