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次全面闡述美國外交政策,釋放五個明確信號!

2021-02-19 環球微視點+
2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務院發表上任後首次外交政策演講,拜登在演講中全面闡釋了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核心是讓美國重新回歸美國的傳統價值觀,重新回歸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重新回歸聯盟集團戰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地位的挑戰。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此前的吹風會上說, 拜登去國務院發表外交政策講話是為了傳遞一條清楚的信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會由外交主導。

拜登在國務院的外交政策演講傳遞出了以下五個重要信號:

一是美國回來了,不再缺席世界舞臺

拜登開宗明義就說:「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重新成為我們對外政策的核心。」

「美國不應再繼續缺席於世界舞臺了。今天我來到國務院,這個與我們國家一樣久遠的部門,因為對於美國如何書寫自己的命運來說,外交的作用一向舉足輕重,正如富蘭克林的外交政策幫助我們取得了革命成功、馬歇爾計劃幫助各國避免在戰後衰敗、埃莉諾·羅斯福推動普遍人權這一大膽觀念一樣。」

「美國將再次處於領導地位,不僅僅是由於我們的實力,更是出於我們所樹立的榜樣的力量。」

拜登將推翻川普的美國全面退出國際舞臺的外交理念,重新參與並主導國際社會,重新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美國盟友參與的國際秩序新構想,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二是構建美國領導的民主聯盟體系

拜登說,「我們將修復與盟友的關係,重新參與世界事務。這不是在應對過去的挑戰,而是應對現今和未來的挑戰。」

「過去兩周,我和許多最親密的盟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德國、法國、北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領導人進行了通話,目的是重新構建合作的習慣,重建民主聯盟的框架——我認為在過去幾年它遭到忽視甚至虐待。美國的盟友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通過外交來領導意味著再次與我們的盟友和主要夥伴並肩作戰。」

「在我們主持民主國家集會,號召世界各國捍衛民主制度、對抗獨裁的時候,這些努力將使我們的根基更加牢固,從而使我們成為更可信賴的夥伴。」

這裡最關鍵的表述是「重建民主聯盟框架」,也就是要聯合全球所有民主國家,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共同對付非民主國家,拜登的言外之意已經非常清楚了。當然,歐巴馬時期沒有建立起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川普時期也沒有建立起一個民主國家聯盟,拜登時期的美國有實力有威望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在正在發生劇烈變革之中的世界,會允許一個單邊的自私的邪惡的民主國家聯盟存在?我想,拜登的夢做得很美,但一定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是捍衛美國價值觀,幹涉他國內政

拜登說,「我們必須從外交入手,它植根於美國最珍視的民主價值觀:捍衛自由,倡導機遇,維護普世權利,尊重法治,讓每個人都獲得尊嚴。」

「這是我們全球政策,我們全球力量的基礎、是我們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是美國長久以來的優勢。雖然這些價值觀近年來受到巨大壓力,甚至在剛剛過去的幾周瀕臨崩潰。但美國民眾會從這一刻起變得更強,並更堅定更有力地捍衛世界民主,因為我們自己也曾為此而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我們一直在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使國際社會團結起來應對緬甸的軍事政變。」

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拜登政府將會在全世界繼續推行所謂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幹涉他國內政,繼續搞顏色革命將會成為拜登政府的一個主要特色和必然採用的手段。

但是,現在美國的所謂的民主價值觀、美國的體制、文化優越性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川普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了,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相信美國的民主和價值觀,隨著燈塔國的倒掉,拜登要重建美國價值觀的幻想一定會破滅。

四是更加有效地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在對俄關係方面,拜登說,「通過外交領導還意味著,我們必須以外交方式與我們的對手和競爭者進行接觸,只要這符合我們的利益,並可以加強美國人的安全。這就是為什麼昨天美國與俄羅斯同意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以維護我們兩國之間僅存的維護核穩定性的條約。」

「與此同時,我清楚地用與我的前任完全不同的方式讓普京總統知道,今天的美國不會再忍受俄羅斯的激進行動、幹擾我們的選舉、網絡攻擊以及毒害它的公民。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讓俄羅斯付出更大的代價,捍衛我們的重要利益和我們的民眾。此外,我們將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和協調,以更加有效地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因政治動機而將亞歷克西·納爾瓦尼送進監獄,以及俄羅斯壓制言論自由和和平集會的舉動,是美國和國際社會深切關注的問題。納爾瓦尼先生像所有俄羅斯公民一樣,享有俄羅斯憲法賦予的權利。他因曝光腐敗而被攻擊,他應該被立即無條件釋放。」顯然,拜登政府依然會對俄羅斯採取強硬政策,不會放鬆對俄羅斯制裁,而且會聯合美國盟友加碼對俄羅斯制裁,從戰略上講,俄羅斯依然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預計拜登會在北溪-2輸氣管道建設方面會繼續對德國和歐盟施壓,絕不會讓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加強聯繫,在美國戰略視野裡,北溪-2不僅是一條能源通道,而且是一條政治通道,這將使歐洲疏遠美國而靠近俄羅斯,這不符合美國的長遠戰略利益。未來四年,俄羅斯將仍然生活在美國和西方的制裁和打壓之下。拜登說,「美國領導層必須應對新時刻,威權主義在不斷推進,包括中國日益增長的與美國競爭的野心,以及俄羅斯破壞和阻礙我們民主進程的決心。」「我們還將直接對抗針對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的挑戰,這來自我們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我們將對抗中國的』經濟霸凌』,反制其咄咄逼人的行為模式,反擊中國在人權、智慧財產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攻擊行為。但同時美國也已經準備好在符合我們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這裡需要特別提到拜登講話中對中國的幾個表述,其一,威權主義不斷推進;其二,中國日益增長的與美國競爭的野心;其三是對美國繁榮、安全、民主價值觀的挑戰;其四,中國的「經濟霸凌」;其五咄咄逼人的行為模式;其六,中國在人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攻擊行為;其七,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顯然,拜登對中國的描述和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如果說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打擊主要表現在貿易和科技方面,那麼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打擊將是全面的,這一點非常清晰明確,毫不含糊。最近幾天,拜登的對華政策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比如污衊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比如派遣軍艦到臺灣海峽挑釁中國主權,美國核力量重要負責人、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理察最近甚至還發表文章,呼籲美國軍方正視核戰爭的「現實可能性」,「有一種可能性是,如果中俄認為常規武器的損失會威脅其國家安全,那麼美國與他們的衝突很可能迅速升級為核衝突。因此美軍必須將其主要假設從』不可能投放核武器』轉變為』核武器投放是非常現實的可能』,採取行動應對、阻止這一現實。」主張美國立即採取應對行動遏制中俄,包括在威懾兩個競爭對手方面「保持團結一致」、加強武器系統採購及開發以保持美國戰略優勢等。「美軍不能再繼續以原來的方式對待核威懾,我們的戰略應該根據動態環境進行調整和發展。」以上這些都顯示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不會比川普政策更寬鬆,而只會更嚴厲,將會更多的使用人權手段,策劃顏色革命,進行軍事威脅甚至核威脅。顯而易見的是,拜登的外交理念將使世界變得更危險、更具戰略對抗性。每到關鍵時刻,中國必有大動作。2021年2月4日深夜,中國國防部發布一則簡短消息:「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我想這一消息是對美國搞核訛詐的最好、最強有力的回應。同一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雙方強調應在國際事務中堅持不幹涉內政這一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同攜手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王毅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正處在重要分水嶺,越是在這個時候,中俄就越要加強戰略溝通,中俄戰略協作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沒有禁區,沒有上限。拉夫羅夫表示,俄中關係重要性早已超出雙邊關係範疇,具有國際和地區意義。俄方願就國際地區問題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共同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地區局勢穩定。這次通話有三個方面的核心要義:一是新聞稿中的最後一句話「雙方還就對美關係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溝通,達成新的共識。」二是雙方強調「堅持不幹涉內政這一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同攜手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三是再次強調「中俄戰略協作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沒有禁區,沒有上限。」美國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等已經跟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首腦、相關領域部長打了電話,甚至跟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都通了電話,唯獨沒有跟中國通電話,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事,他們在等什麼呢?在中國已經不再對美國抱任何幻想、在中國已經看清美國真面目的情況下,拜登政府還在期待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拜登外交政策演說提了中國6次,俄羅斯8次
    4日在國務院大樓發表任內首個外交政策講話,強調美國回來了,外交重回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你對此如何看? 拜登昨天在國務院的講話其實是兩場,第一場是給新晉外交官打氣,他說,I’m going to have your back,強調美國的新外交政策需要獲得國務院系統7萬外交官的支持與執行。第二場當然是媒體關注的焦點,拜登用很大篇幅,全面闡述了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其核心信息,按照美國媒體的梳理總結,就是以外交方式修復同盟體系,重獲美國所謂戰略信譽與道德權威。
  • 理察·哈斯:美國外交政策走向何方?
    它被認為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智庫。  拜登剛剛就任美國總統幾周,但他對待世界的方式的核心要素已經很清楚:國內重建、與盟友合作、擁抱外交、參與國際機構和倡導民主。所有這些都讓他完全融入了他的前任唐納·川普所拋棄的、二戰後基本成功的美國外交政策傳統。2月4日,拜登在國務院就外交政策發表了首次講話,他宣布「美國回來了」。
  • 拜登執政頭100天,美國外交政策或將如何轉變?
    而川普首要推動的「美國優先」政令,更是打破了兩黨在外交政策上數十年的共識。《外交政策》2021年1月19日刊文指出,現在「扭轉『川普逆轉』的時刻即將到來」。當選總統拜登此前就反覆允諾他將帶領新一屆政府,通過重置川普時期的主要政策來應對國家正在面臨的一系列安全挑戰——從氣候變化到中美關係,從結束無休止的戰爭到結束持續蔓延的新冠疫情。
  • 美國攻打敘利亞,釋放了五個強烈的信號!
    許多的反對聲音主要集中在外交層面上,擔心法國跟隨美國的腳步,可能會使法國外交獨立性遭到一定的破壞,同時也會給法國可能帶來一些不可預料的影響,尤其是對安全形勢的擔憂。美國攻打敘利亞,釋放了這五個強烈的信號!
  • 拜登政權釋放對華四大信號 中方回應
    1月19日,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就職前夕,參議院就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任命的外交、財政和國防內閣高級職位人選舉行聽證會,他提名的五名內閣成員19日出席國會聽證會
  • 美國政策洞察 | 拜登上任一月,「電話外交」顯露出哪些外交意圖?【走出去智庫】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到,美國總統拜登入主白宮近一個月來,已與多國領導人進行通話,這些通話的記錄和先後順序反映出拜登的外交態度。在外交方面,拜登曾多次表示將聯合盟國制衡中國,歐洲會是他們的首選,這也可從其電話外交中「一窺究竟」。拜登政府「電話外交」情況如何?
  • 朝鮮勞動黨八大公開新核戰力,釋放了什麼信號?
    這向國內外釋放出清晰的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李枏向澎湃新聞指出,對於朝鮮而言,當國內經濟遇到困難時,展示軍事發展能力主要起到團結人民的作用,提升勞動黨執政的自信心。而向外傳遞的信息是,朝鮮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在此背景下,朝鮮對外談判的「籌碼」也增加了,其希望韓國和美國正視朝鮮的軍事能力,放棄對朝的敵對政策,否則朝鮮有能力打擊韓美本土,尤其是美國。
  • 蓬佩奧最後的外交政策「閃電戰」給拜登「埋雷」!
    分析人士認為,一來,蓬佩奧有個人野心,想在國務院留下烙印,為未來仕途撈取資本;二來,對外示強迎合美國右傾化思潮,給拜登政策轉向設障。雖然拜登會謹慎「避雷」,但「排雷」卻受制於多重因素。而蓬佩奧之流習慣於將個人和黨派私利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做法,也暴露了美國的深層問題。
  • 空襲敘利亞是拜登對伊朗下了一著好棋?
    「羊毛出在狗身上」,這是網友愛用的一句調侃,但這套荒唐邏輯也適用於拜登的首次軍事行動:發生在伊拉克境內的火箭彈襲擊,導致美方人員受傷,美國指責伊朗是幕後黑手,然後挨板子的是敘利亞,印證的正是「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
  • 美國政策洞察 | 拜登的「十日計劃」與「百日新政」【走出去智庫】
    這份備忘錄對於拜登打算如何開啟總統任期做出了迄今最詳盡的闡述,克萊因稱,將基於這些想法來「著手解決四個危機,防止發生緊急和不可逆轉的傷害,並恢復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通知中沒有提及上周對川普進行的第二次彈劾,但指出了拜登就職後將如何利用自己的行政權力來推動施政,即便在此期間參議院可能會致力於彈劾案。這些行政舉措涵蓋了拜登競選時承諾處理的一系列議題。
  • 華為大反擊,起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任正非:希望美國新政府有更多開放政策
    這起訴訟是拜登上臺後,華為對過去幾年美國眾多行動的首次挑戰。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提起訴訟的第2天,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最想與拜登交流的內容是「共同發展」,希望美國新政府有更多的開放政策,美國公司可以與中國經濟一起發展。
  • 接過川普爛攤子 拜登如何拆解遍布全球的外交地雷
    除了在疫情、經濟和黨爭三個層面遺留的難解問題之外,高舉「美國至上」、出招毫無章法的川普,在外交上也為接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埋下了一大堆「地雷」。
  • 【中美研究】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中國應對之道
    其核心是,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怎麼看?應該怎麼辦?作出分析探討。今天下午我們共有3個小時的討論時間,每一位學者有20分鐘左右的發言時間。下面我們有請張文宗首先發言。張文宗:中美「互跳探戈」尋找實質合作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拜登政府的外交和對華政策服務於其國內政策。
  • 默克爾邀約拜登之際,普京一通電話打到美國,中國也釋放積極信號
    都開始讓歐洲各國重新審視此前那種在美國帶領下的歐洲是否有著健康的發展前景。此前就有分析人士認為拜登上臺之後的首要任務除了處理國內的各種混亂局面之外就是主動拋出橄欖枝,努力緩和與歐盟國家甚至中俄等國之間的關係。目前看來,拜登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1月25日晚間與拜登的首次通話中向拜登發出了國事訪問的邀請,普京於1月26日與拜登通了電話,中國也傳來了積極信號。
  • 拜登發表首次外交政策講話,談起中國時他這麼說...
    美國9名議員提名「香港民主運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借涉港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利用諾貝爾和平獎進行炒作,為反中亂港分子撐腰打氣,損害的只會是美國自身形象和信譽。(海外網)畫外音:和禿子講護髮,有啥用呢?4.美國務院發言人3日表示,拜登政府仍支持一個中國政策。
  • 拜登未來軍事政策如何?楊承軍:將有「五變」「四不變」
    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四位缺席就職典禮的卸任總統,也是150多年來第一次。我談幾點看法:拜登總統就職演說中的三個要點對於拜登總統就職演說中,所強調的問題裡面,我認為有三點值得世人關注:一是他強調了團結,談到要加強與國際社會、與盟國、與大國之間的各種聯繫、外交對話和強化團結,而不能總是停留在各種爭執上。
  • 拜登打了11個電話後,美國新政府外交框架逐漸清晰
    在貝爾成功發明有線電話的1876年,共和黨人拉瑟福德·海斯在選舉結果爭議的陰影中當選美國總統,隨後很快就在白宮內安裝了電話,但當年這項新技術只能幫助海斯聯繫到臨近的財政部。半個世紀之後的1927年,連接紐約與倫敦的跨大西洋電話成為現實。又過了一年半,美國總統柯立芝在電話中與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三世交談,這也是美國總統首次通過電話聯絡外國領導人。
  • 關於拜登,他的對華政策你了解多少?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變化備受關注。日前受訪的美國學者普遍認為,與川普政府相比,拜登在對華經貿、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會更強調盟友、規則和價值觀因素,並且將解決國內問題、重塑美國聲譽和實力作為對華政策的基石。
  • 聚焦 | 釋放信號?4個常任理事國同時「亮肌肉」,專家:絕不是巧合
    在此背景之下,4個常任理事國罕見同時「秀肌肉」,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戰爭信號,對此,軍事專家表示:這絕非巧合!最關鍵的是阻止中國取得高科技領先優勢,對此川普確實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遠遠不夠,而且很多情況下川普是在傷害美國的科技行業,例如他提高外國技術精英移民美國的門檻。第二個原則是,美國必須充分依靠現有的或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獲得的威懾手段。該智庫指出,在世界各地有超過800個美國軍事基地,而中國只在"非洲之角"擁有一個很小的海外基地。
  • 中外學者:美國「盟友外交」為何眾口難調?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達巍告訴中新社記者,拜登政府正在組建的並非完全傳統意義上的同盟,而是圍繞特定議題、特定領域形成一些「打引號」的同盟,比如價值觀同盟,以及技術和產業鏈同盟。其他領域則很難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