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大意!韓國「四代機」或將大批量產,東亞戰機格局將有重大變動

2022-02-03 軍武速遞

收錄於話題 #【大伊萬軍事評論】東北亞風雲 37個

上周四咱們寫文章就於首爾舉辦的2019年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ADEX 2019)展出的韓國空軍KFX項目的原型機全尺寸模型寫了一篇文章,文章發出來之後很多讀者覺得「不過癮」。

這也很正常,畢竟那篇文章大伊萬是伴著韓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預研計劃放在一起寫的,KFX只是文章中的一個方面。今天咱們就趁著ADEX 2019的熱度還沒結束,重新開篇文章來寫一寫韓國空軍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理清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KF-X」計劃的誕生

提到韓國空軍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估計很多讀者老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嗤之以鼻」,就算之前的那篇文章,很多人在文章後面的留言也都是以嘲諷為主,說「中國搞出來殲-20之後,很多中小國家也紛紛有了『我也能行』的錯覺」——其實不然,起碼在大伊萬看來,韓國、日本等國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在研發進度上與我軍的殲-20型第四代戰鬥機關係不大,在作戰想定上基本符合本國空軍的戰術要求,在技術層次上也基本契合了本國的航空工業實際情況,細細想一想還是很值得分析一番的。

咱們就先以KFX型戰鬥機的預研/研發時間表來分析,其實韓國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開始的相當早,在中國空軍尚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殲-10型戰鬥機的試飛工作時,在2001年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就已經明確提到了「KF-X」這麼一個概念,「K」指韓國,「F」指戰鬥機,「X」不用說了指神秘的「次世代」戰機。起碼從那個時候起韓國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就已經開始預研了;

但是,預研時間早並不代表研發速度快,相比中國空軍在2004年開始裝備預生產型的殲-10型戰鬥機、後續的「下一代戰鬥機」也立即擺上研發日程,韓國空軍的KF-X項目卻顯得磨磨蹭蹭,儘管2003年時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再度宣布「KF-X計劃正式啟動」,並準備在2015年製造出首架原型機,而韓國空軍在2002年編列的未來空軍裝備發展計劃還將在2020年前首先裝備120架「KF-X」列進了計劃裡,但是實際上「KF-X」卻多年沒有動作,一直到2015年才由韓國政府與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籤訂了正式研發合同,轉入正樣研製。

至於為什麼韓國空軍的「KF-X」計劃如此磨蹭,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既有技術上的問題,也有資金上的問題:四代機計劃剛開始沒多久,韓國方面就已經意識到,憑藉21世紀初自己靠組裝F-16C/D、自行研發T-50「金鷹」高級教練機攢下來的那點設計和製造經驗,去研發第四代戰鬥機堪稱步子太大扯著淡的典範。因此韓國方面試圖通過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進行設計諮詢的方式開展研發計劃,但彼時的美國洛-馬公司無疑正在以F-22A的批生產和JSF的研發為核心,對第四代戰鬥機的核心技術嚴防死守,絕不容韓國人染指;洛馬公司當時正在全力推進F-22的生產韓國方面只好向歐洲求助,但歐洲各國只有一個瑞典的Saab防務肯出手相助,還開了一個180億美元的天價,遠遠超出了韓國能夠接受的範圍;

瑞典的Saab希望藉此狠賺一筆

同時,資金上的問題也使得韓國「KF-X」計劃長期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到了2010年,不知道韓國人用了什麼手段,居然成功地把印度尼西亞人拉進了研發計劃裡面,印度尼西亞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先期研發資金,還派出了1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研發,並後續視情況可承擔約1/5的研發經費(最多20億美元左右)。作為回報,韓國將與印度尼西亞分享戰機的核心技術,並將起碼交付1架原型機給印尼方面,與此同時泰國、土耳其等國也對「KF-X」計劃體現出很大興趣,韓國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才走上正軌。

韓國和印尼一起研發四代機,讓土耳其也心動了

不過,啟動時間早也好,研發進度慢也罷,起碼在大伊萬看來,韓國人在「KF-X」計劃上還是頗下了一番工夫的,提出的幾個預研方案都頗有針對性,最後真的轉入正樣研製的方案也頗值得討論一番。從該計劃提出的預研方案來看可以分為幾個流派,一是以韓國國防研發局(ADD)為主提出的方案,二是以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為主提出的方案,三是二者合作提出的方案。以ADD的方案來講,可謂是典型的「貪大求全」,最早提出的KFX-C100/C101兩個方案,是以兩臺F-100PW-220P或F-110GE-129型發動機為動力,機體尺寸則向F-22看齊,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空戰武器內置的重型戰鬥機。稍微想想也明白這個方案有多不靠譜;

KFX101方案過於異想天開

而以KAI獨立提出的方案看,又顯得過分保守,它最早提出的KFX-C501方案就是一架放大版本的FA-50「金鷹」戰鬥機,只不過,將作為FA-50動力的1臺F-404GE-102中等推力發動機換成大推力的F-110GE-132,基本氣動布局跟FA-50有相當的承繼關係,武器也全部都是外掛的,簡單來講這就是一架經過有限升級了的F-16C;

KFX-C501方案

至於KAI和ADD合作提出的方案就更有意思了,方案KFX-C103是「縮小版的C101,放大版的C501」,在繼續使用加萊特進氣道和雙發雙垂尾構型的情況下,將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換成了兩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推力下去了自然機體也就縮小了,同時部分武器還外掛了。

KFX-C103方案

而方案KFX-C203則因為將機體外側邊條變成了上反式鴨翼,同時延續了雙發雙垂尾的構型,還被當時的中國軍宅們拉出來嘲諷了一番,說是「山寨殲-20」。但是,鴨翼這種東西作為韓國航空工業從來沒有接觸過,連美國航空工業的實際工程運用都經驗不足的東西,韓國人怎麼可能輕易將它用在實際的戰機設計上。故鴨翼版的韓四代最後也被淘汰。

KFX-C203擺明了就是抄襲

這樣來看,韓國的第四代戰鬥機預研計劃中提出來的這三個流派、五個方案(實際方案可能更多,還有一些方案可能沒有公開)最後真正「落地結果」的應該也就是KFX-C103方案的發展型了,即「常規布局、雙發雙垂尾、中等推力發動機、加萊特進氣道、武器外掛」。在大伊萬看來,韓國最後選中的這一方案還是比較實際的,既符合韓國所能弄到的航空技術水準,也符合國際環境的需要,也相對比較符合韓國空軍的戰術要求。從航空技術水平的角度來考察,此番展出的韓國第四代戰鬥機的氣動構型與各分系統技術水平較接近於美國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水平,以韓國自身掌握的航空技術加上美國能提供的一些援助,尤其是在美國能夠向韓國供應航發、全套航電、液壓系統(第四代戰鬥機的液壓系統設計難度非常高)並提供相應的空氣動力學或雷達反射面校核的情況下,韓國把這架飛機真的造出來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同時,這架飛機所體現出種種的「低端四代機」性質,也就是咱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重型載荷外掛、空戰武器半埋、光電雷達外露、各型號電子對抗天線外露」的細節,也等於是昭告美國人「這架飛機不會對F-35的外銷造成威脅」,變相給美國人提供足夠的技術援助加了一道保險,也算是韓國人「難得糊塗」的一面;

KFX計劃裝備的雷達

最後,即使是所謂的「低端四代機」(其實,更相當於一架比較高端的三代半戰鬥機),在其用於協助F-35A/B型戰鬥機奪取戰區制空權的情況下,韓國空軍的這架「KF-X」作為可以部署在次要方向上的制空戰鬥機還是可以發揮出相當好的戰術作用的,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空軍就不用提了,以日本空自而言,負責對面攻擊的畢竟還有F-2A/B型戰鬥機而且數量不少,垂垂老矣的F-15J/DJ型戰鬥機在10到15年內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退出現役,在此情況下「KF-X」作為「打時間差」入役的裝備,即使無法與諸如F-35、殲-20這樣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抗衡,但在面對日本空自乃至周邊其它國家戰術空軍的三代半戰鬥機時,這場空戰相對來講,還是有的打的。

KFX對付一下周邊的三代半戰機還是可以的

同時,韓國空軍也暫時不滿足於將「KF-X」就停留在「三代半」的技術狀態上,按照韓國空軍的發展規劃,「KF-X」起碼還需要分兩個步驟,最終目標是達到F-35A同檔次的水準。

F-35A

儘管在大伊萬看來,韓國空軍的「KF-X」計劃這種「三步走」的策略最後兩步未必靠譜(按照計劃,到21世紀30年代才能真正裝備一型性能比肩F-35的戰鬥機,這顯然已經嚴重過時了)。但作為一型在後年就要造出原型機、預計在2025到2026年左右開始量產的「低端四代機」,其發展路徑與實際運用效果,都值得我們認真評估,不可大意。

韓國選擇研發的四代機對抗周邊國家是有原因的,歷史上日本曾多次襲擊韓國大肆劫掠,損失慘重讓韓國至今銘記!在率土之濱中的三國戰場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戰例,地處青冀的一方霸主,佯裝成散人「白衣渡江」再接閃電突襲,連斬三個敵方盟主。隨即轉向西面,對敵側翼包抄攻擊。僅用時半月,青冀霸主就以500人力壓三倍敵軍,其殺伐果決,兵貴神速的用兵之道,譜寫了策略戰爭史上的傳奇。了解並體驗這場大戰的更多細節,下方視頻&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從殲20變F22,從五代變四代半:熬出頭的韓國KFX戰鬥機
    韓國將加入五代機俱樂部此次進行五代機研發之前,韓國還沒有過研發成功戰鬥機的先例,韓國迄今為止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戰機,其空軍大規模裝備了美國的F-16和F-15戰鬥機,沒有一款國產戰機。雖然韓國聲稱其出口他國的T-50戰鬥機是作戰飛機,但是事實卻是,這款飛機最早以教練機為目標進行研發,最早也就是叫做教練機,在出口菲律賓之後,才改稱為戰鬥機,成為韓國研發的第一種戰鬥機。
  • 大批戰機閒置?28架殲10C和7架殲20待接收,五角大樓:停造F35!
    ‍近日有外媒報導消息,表示我國大批戰機被閒置,28架J-10C和7架J-20待接收。
  • 美最強四代機即將量產!價格直追殲-20,可攜帶22枚飛彈突襲
    據美媒報導,由於美空軍戰機數量缺口較大,將採購一批新型四代戰機F-15EX,用來填補空缺。這款戰機在報導中被稱為最強四代機,而它的價格也極其高昂,高達9800萬美元。目前關於殲-20單價的猜想大多為1.1億美元,一款四代機價格直追殲-20,足以看出其性能之強。據悉,美空軍戰機數量之所以出現缺口,是由於戰機退役與服役數量不成正比。
  • 光輝戰機剛服役就落後,印度卻有三大收穫,研發五代機不再是奢望
    雖然光輝戰機的性能被許多國家與媒體吐槽,印度海軍甚至明確表示不會裝備光輝艦載型,不過在這款剛服役就落後的戰機身上,印度卻有三大收穫。可見光輝戰機在首飛後面臨諸多問題,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來源於各國設備不兼容,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強行將這些設備整合到一架飛機裡,複雜程度難以想像。
  • 美軍五代機夢碎?F-35疑似出現重大事故,美空軍要求採購四代機
    在F-35戰機剛問世的前幾年,坐擁兩款五代戰機的美國空軍,曾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設想了一個空軍全面五代機的夢想。不過,就在最近,有消息傳出,美軍的五代機夢可能要碎了。據美國媒體《防務新聞》的消息顯示,「多種戰機混合編組」的方案正在成為美國空軍近期的研究方向。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該方案,旨在研究一項擁有全新的作戰能力的升級版四代機,能力將介於四代機和五代機之間的一種新版本戰機。而這份研究將會構建空軍2023財年預算的主要結構。
  • 韓國KF-21下線,全球隱形戰機市場風雨欲來
    在規劃階段,韓國政府經過調研,發現KF-X中超過1/3的技術是韓國本土無法提供的,需要尋找國外合作者從已經下線的原型機KF-21來看,作為隱身戰鬥機的剛性需求,機體主結構保留了內置彈倉設計,但初期批次block 1最終調整定位在四代半戰鬥機、使用外掛武器的方案——這正是漸進式開發思路的體現:在設計初期不追求完整功能和設計的實現,而是先把基礎的機體平臺做出來,在隨後的改進過程中再不斷擴展作戰功能。
  • 芬蘭寧願選擇四代戰機,也不選擇五代機
    參加HX項目競標的機型頗多,除去最終的勝者EF-2000之外,還有放大版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及其電子戰改型E/A-18G,法國的陣風以及瑞典的JAS-39鷹獅,如今先進的四代機無一缺席,還有國際市場上唯一的隱身戰機F-35,EF-2000能擊敗競爭對手,一方面是因為自身有兩把刷子,而F-35在很多方面也存在著缺陷。
  • 韓五代戰機項目遇變故:降級為四代半 印尼停止撥款
    作為其航空領域最重要的項目之一,KF-X第五代戰機一旦成功,必將成為其實現這一夢想的重要加分項。  然而,這個被韓國寄予厚望的項目最近又遭遇了變故:一是KF-X從五代機「縮水」為四代半;二是合伙人印尼停止項目撥款,韓國陷入「單幹」的境遇。
  • 中國空軍又有重大進展,重要機型即將量產,將成力量倍增器!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網友拍攝的,有翼下加油裝置的運-20 據外媒報導中國運-20加油機即將投入量產。 雖然近年來我國空軍已經獲得了巨大進展,中國人民空軍已經擁有了全球第二大戰術戰鬥機和第二大特種機機隊,但是與我國日益壯大的戰術戰鬥機對相比,解放軍的加油機機隊的規模就小得多。而與美國空軍相比,我軍的加油機隊就是我國空軍這個木桶上的大短板,限制了我國空軍的戰鬥力。
  • 剛剛,美大批先進戰機匆忙撤出東亞,衛星飛過島礁揭開謎底
    據專門跟蹤全球軍用飛機動向的「飛機守望」網站7月15日報導,近期美軍在東亞地區的部署出現了重大變化
  • 小國都想造四代機?美媒驚嘆中國的殲31忽悠人
    現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四代機風潮,韓國和印尼、土耳其、俄羅斯米格相繼決定,繼F-35之後,研製自己的下一代輕型隱身戰鬥機。
  • 印度將生產F-16戰鬥機,周邊國家的邊境防空壓力山大……
    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的資料,F-16IN以Block 60為基礎進一步整合了許多F-35、F-22第五代戰鬥機的先進技術,具有主動式電子掃瞄雷達、網絡化作戰功能、全彩全數位化玻璃座艙,作戰性能有較大提高,已經達到四代半水平。
  • 日本出雲號航母加裝F-35B四代機
    日本防衛省16日發布消息稱,正式決定引進最尖端的隱形戰機F-35B,並且將搭載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號航母上。
  • 中國六代機初露崢嶸 已將俄羅斯遠遠甩在後面!
    有可能因為出現過時甚至被淘汰。但是五代大改版是建立在現有的四代機或五代機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殲20、殲31這一代隱身戰機的技術基礎,仍然是研發六代機的核心之路,過去積累下的技術能力,並不會在一夜之間「打水漂兒」。
  • 明知KF-X性能落後,大方公開車間密圖,韓國航空工業用意何在?
    俄羅斯蘇霍伊加加林工廠剛剛交付第一架蘇-57隱形戰鬥機的量產型,離正式服役還需要耐心等待。從這裡可以看出要想靠一國之力研製第五代戰鬥機已經越來越難。然而除了這三個國家外,全球依然有很多發達國家在研製自己的五代機。這些國家有歐洲幾個傳統強國,中東新貴土耳其,我國周邊的韓國和日本等。其中進步最快的還是韓國。
  • 韓國五代機真出來了!
    報導稱,根據價值8.8萬億韓元(約73億美元)的KF-X項目要求,韓國自2015年晚些時候開始開發一種本土先進戰鬥機,以取代日益老化的F-4和F-5戰機。根據國防採購計劃管理局(DAPA)的說法,去年設計確定之後,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就開始組裝原型機。DAPA稱,原型機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亮相。
  • 新戰機生產慢,美軍等不及,急借韓國飛機練手,網友:注意消毒!
    波音公司解釋,取「紅鷹」這個名字有其深層次意義。「紅鷹」是向美國二戰中使用的P-40「戰鷹」戰鬥機致敬,這種戰鬥機於1938年首飛,裝備過美國陸軍航空兵第99戰鬥機中隊。而該中隊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全非裔黑人飛行員組成的戰鬥機中隊,又稱為「塔斯基吉」中隊,該中隊的戰機塗裝是將機尾塗上紅漆,被稱為「紅色機尾」。
  • 四代機時代下殲-11的日子怎麼過 | 晨楓
    在不久前的「天鷹杯」裡,殲-11B大有斬獲,但依然抹不去人們心中的疑惑:在第四代戰鬥機展翅的天空裡,還有殲-11的位置嗎?殲-11是一個家族。狹義的殲-11以殲-11B為主,廣義的殲-11還包括殲-15和殲-16。這些飛機都是從基本的蘇-27衍生而來的。在可預見的將來,殲-15將是中國主力艦載戰鬥機,殲-15的未來是保證的,所以殲-11的家族未來主要是殲-11和殲-16的問題。
  • 平戎 難產腹中的日本四代戰機,被嘲笑為軍工界的低能兒
    我想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評論日本這架最新戰機:如果「心神」代表日本戰鬥機設計的最高水平,那只能說日本根本就沒能力認真設計戰鬥機!日本對於軍事上的發展,一直幻想著掙脫枷鎖。幾十年的軍事野心終於在戰機上有了點希望,在今年的4月份,心神實現首飛。但大家可不要忘了,「心神」戰機是由原來的三代一直研發到四代才終於上天。
  • 警惕西方將恐怖主義禍水東引
    目錄:一、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動下恐怖主義「禍水東向」的歷史考察(一)二戰時期西方曾將法西斯恐怖主義「禍水東引」(二)冷戰時期的特殊地緣政治格局導致各類戰爭「禍水東向」(三)後冷戰時期的特殊地緣格局使「禍水東向」仍在繼續二、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動下恐怖主義「禍水東向」的現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