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戰績如何,它是如果被擊沉的?

2021-02-20 航空之家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是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典型代表,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正式服役。在1945年4月7日的天一號作戰期,在坊之岬海戰中受到美軍特遣艦隊的飽和攻擊而沉沒。

大和號是日本海軍建造的、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被日本人寄予厚望,並以古代令制國之一的「大和國」命名,足以表達日本海軍對「大和號」的期望值。大和號滿載排水量達7.2萬噸,全長263米,吃水10.4米,動力採用艦本式蒸汽渦輪發動機,可以輸出15.3萬匹馬力,最高速度達到27.46節,續航在16節時能達到7200海裡。「大和號」可謂集當日日本最高科技而成,擁有當時世界戰列艦史上最大排水量,其主炮口徑高達46釐米,而且建造時才還用了先進的模塊化設計,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

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不久後水兵們便使用「大和」號的主炮對距離3.8公裡外的目標進行射擊訓練。在雷伊泰灣海戰之前,「大和」號都沒有特別表現的機會,在此之前「大和」號還進行了相應升級。1944年10月22日,「大和」號參加雷伊泰灣海戰,並成為第二艦隊第一戰隊的旗艦,它主要執行消滅美軍登陸用的船隊。此次海戰中,「大和」號共發射104枚主炮,但是未取得應有的效果。

在雷伊泰灣海戰後,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名存實亡了。「大和」號也因缺乏燃料而只能停在母港。1944年初,日軍制定「天一號」作戰計劃,「大和」號也將參與協防衝繩的任務。然而其出港不久便遭到美軍圍攻,「大和」號遭受了美軍航空兵386架次的反覆轟炸,最終在飽和攻擊下而沉沒。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強戰列艦日本「大和號」,9門460毫米巨炮,威力有多恐怖?
    如果單看噸位的話,大和級戰列艦確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而且它的火炮也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它裝備了9門恐怖的460毫米口徑的主炮,這是到目前為止,戰列艦所裝備過的最大口徑艦炮。此外還裝備了幾十門155毫米到127毫米的副炮與防空炮,25毫米到13毫米的機關槍也多達數百門。
  • 海軍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
    海軍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來自」鐵霾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型戰列艦的誕生可謂是生不逢時
  • 如果超級戰艦大和參加瓜島夜戰,能否一舉擊沉美軍兩艘戰列艦?
    對於此次海戰驚心動魄的過程,軍迷們一直津津樂道,甚至提出如果日軍出戰的不是老舊的"霧島"號,而是號稱史上最強戰列艦的"大和"號,那麼交手結果會完全不同,2艘美軍戰列艦恐怕無法全身而退,那麼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不妨分析一二。
  • 「戰列艦大和號」VR復原計劃探秘
    1941年試水中的大和「大和」戰列艦在1941年正式服役、1942年成為日本海軍的旗艦,建造時創造了世界最大排水量、最大口徑46cm三聯裝巨炮等多項紀錄,號稱不沉的巨艦。「大和VR」中急具衝擊力的對比影像參觀者可以通過HMD看到VR大和的內部構造,其中之一就是戰列艦的艦橋。
  • 曾經橫掃亞洲的大和號戰列艦,它到底為何這麼牛?
    而說到當時的海軍,則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了,因為在航母還沒問世前,戰列艦就是最強大的海軍武器了。大和號戰列艦長263米,寬40米,是當時日本海軍的驕傲,也被稱為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救星,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即使是同時期的衣阿華,蒙大拿,俾斯麥號等戰列艦,在面對大和號戰列艦時也要黯然失色。那麼號稱橫掃亞洲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這麼牛呢?
  • 號稱「永不沉沒」的大和號戰列艦,最後是怎麼沉沒的?
    當然它也是「二戰」軍迷無人不知並為之傾倒的海軍大型武械。該艦屬「大和級」首艦,次艦為「武藏」號戰列艦,第三艦改為「信濃」號航母。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3000噸,3聯裝457mm主炮三座(前二後一,歷史上威力最大的艦炮)。單座炮塔重量2700噸,相當於一艘日本「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每發炮彈1.5噸。最大射程42公裡。副炮155mm艦炮3聯裝6門。
  • 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是如何被擊沉的?
    先來說說大和號戰列艦是如何被擊沉的。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之後,聯合艦隊在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
  • 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為何被戲稱為大和飯店?
    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海軍強國,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其中,日本更是建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日本為什麼要建造大和號戰列艦?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海軍強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 人類史上最大的海戰——雷伊泰灣大海戰
    剛剛抵達巴拉旺角西面的海域,就被美軍的射水魚號潛艇發現了。射水魚號潛艇很快向上級報告發現日軍中路艦隊的情況,隨即展開攻擊。射水魚號潛艇一舉擊沉了慄田健男的旗艦,愛宕號重巡洋艦,慄田健男把指揮部搬到大和號戰列艦上繼續戰鬥。隨著美軍潛艇伏擊的成功,雷伊泰灣大海戰正式打響了。這是第一個陰差陽錯——本來是當做主力發現的小澤的航母編隊,美軍沒有發現。本來是當誘餌的慄田的中路艦隊,美軍卻發現了。
  • 二戰期間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為什麼最終沉沒?
    雖然日本的資源較為匱乏,可是日本從未停止過對戰艦的研製,最終日本成功研製出了大和級別的戰列艦,其中就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擁有三座三聯式的艦載炮,並且每座艦載炮的口徑為460毫米,幾乎是同時期中口徑最大的艦載炮。相信大家都清楚,艦載炮的口徑越大,所發射的彈藥噸位就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它具有更大的殺傷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在和其他軍艦交戰時,在火力方面往往佔據著絕對的優勢,這樣使得大和號戰列艦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 二戰期間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為何最終沉沒了?
    雖然日本的資源較為匱乏,可是日本從未停止過對戰艦的研製,最終日本成功研製出了大和級別的戰列艦,其中就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在擁有了超強的火力以後,還擁有出色的防禦性。它的防護裝甲厚度達到了650毫米,所以在戰場上,大多數戰列艦都無法對大和號戰列艦造成傷害。並且同時代也沒有其他戰列艦的防護裝甲厚度可以超越它。
  • 零戰績,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的一生
    1945年4月7日,被視為「日本帝國救星」的人類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在沒有護航編隊的掩護下被數百架美機盡情蹂躪,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沉沒,淪為軍國主義的炮灰。 「大和」不僅是戰列艦的名稱,更是日本對其民族的稱呼,可見日本人對它的期待程度。1937年11月4日動工的「大和」代號為A140-F5,因動力系統設計變更改為A140-F6,後又有「第一號艦」的臨時名稱。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該戰艦在1928年經過第2次改裝成為3萬噸級戰列艦,在1931年徹底完工。1944年10月20日凌晨慄田中央艦隊,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進入薩馬島海域,此時日軍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時美軍主力艦隊都去追小澤的航母艦隊了,雷伊泰灣附近,只有美軍一支,小型航母艦隊,在支援美軍登陸菲律賓戰役。
  • 二戰期間服役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是一艘海上怪獸?
    日本帝國共生產過兩艘大和級別的戰列艦,其一為大和號戰列艦、其二為武藏號戰列艦,本文所要討論的為第一艘大和號戰列艦。可惜是的,這艘戰列艦並沒有用於正道,而是被日本帝國當做了侵略的工具所使用。大和號戰列艦模型
  • 消失的舷號|大和級的頭號勁敵!若順利出世,恐成為史上最強戰列艦!
    大和級,世上存在過的最強,最大的戰列艦。其72810噸的滿載排水量,9門傲人的460mm45倍徑的艦炮,主裝甲帶裝甲厚達410mm。其名大和,是日本的驕傲,更是最後的瘋狂與希望。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也曾想建造屬於自己的「大和」。
  • 二戰最傳奇戰艦:戰列艦追不上它,戰巡打不過它,擊沉敵航母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海軍,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大西洋上遍布的U型潛艇,五輪齊射秒殺皇家海軍胡德號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日本海軍由於在戰列艦數量以及噸位上遠遜於美海軍,於是採取「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聯合艦隊設想戰時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攔截由本土前來增援的美海軍艦艇編隊,憑藉大和級戰列艦強大的460毫米艦炮,在兩國海軍戰列艦世紀大戰中擊敗美海軍。
  • 鐵甲威龍-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大和級戰列艦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的最大的戰列艦。但是,由於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級在建成後始終處於一種作用不明的曖昧狀態,以至於被當成聯合艦隊的水上豪華飯店使用。
  • 為了擊沉這艘人類史上最大戰列艦,美國不得已動用386架戰機才將其淹沒!
    這當中,大和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用這個名字命名,也反映出海軍馬鹿對於該艦寄予了多高的厚望,的確,無論是那9門460毫米口徑的主炮,以及82座密布在艦橋附近的炮塔,還是那厚達410毫米的主裝甲帶,乃至72808噸的排水量,大和號都堪稱最強,最大,當然,它的造價也是高昂的:1艘大和號的造價頂得上3艘飛龍級以及將近2艘翔鶴級航母,
  • 二戰中死得最慘的戰列艦TOP10,第一名讓整個國家悲傷至今
    戰列艦在戰場上都會遭遇敵方的「重點照顧」,要擊沉一艘實屬不易,不過一旦沉沒所造成的損失則是災難性的。二戰中各主要參戰國損失戰列艦(包括戰列巡洋艦)共計27艘,除開事故和自沉外,在對敵作戰行動中被擊沉的戰列艦為22艘。它們的死法各有千秋,綜合噸位、自身戰績、牽制力,受創程度、陣亡人數、後續影響等各項因素,我們評選出其中死得最慘的10艘戰列艦,排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