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實力和主要任務
臺灣陸軍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炮兵指揮部、1個炮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總兵力約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數最多的。陸軍的主要任務是:守衛臺澎金馬地區,平時駐守臺灣本島、外島各要點,執行應急、應變作戰與災害救援等任務;
戰時聯合海軍、空軍,遂行以抗登陸作戰為主的防衛作戰。根據作戰需求,陸軍可分為戰鬥部隊和戰鬥支援部隊。戰鬥部隊是指直接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步兵(含徒步、機械化和空降步兵)、裝甲兵、騎兵(含乘馬、乘車、裝甲和空中騎兵),以火力與機動,殺傷或俘獲敵人,奪取並控制地域。戰鬥支援部隊是給戰鬥部隊以作戰支持的部隊,包括炮兵(含野戰、防空炮兵及飛彈部隊)、陸軍航空兵、化學兵、工兵、通信兵、運輸兵、憲兵及政戰部隊。
(二)陸軍根據作戰區域展開部署
臺軍將臺澎金馬地區劃分五個「作戰區」和金門、馬祖地區「防衛部」,陸軍和相關兵力部署如下:
「第一作戰區」:由「澎湖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澎湖群島64個島嶼。「澎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68守備旅和第503裝甲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通信營、防空連、化學兵連和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1後勤指揮部。
「第二作戰區」:由「花東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中央山脈以東、和平溪以南至大竹溪以北地區及其近海綠島、蘭嶼等離島。「花東防衛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28、129兩個守備旅及「防衛部」直屬戰車營;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防空連、通信營、化學兵連、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2後勤指揮部。
「第三作戰區」:由第6軍團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後龍溪(含)與和平溪(不含)以北地區及其近海離島。第6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16、26、49、51等4個師指揮機構和第106、116、118、152、153、176、178等7個守備旅,以及第269摩步旅、第351裝步旅、第542裝甲旅、第601空騎旅、第862特戰旅等5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21炮兵指揮部、第53戰鬥工兵群、第73通信兵群、第33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3「後勤指揮部」。
「第四作戰區」:由第8軍團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八掌溪(不含)與大竹溪(不含)以南地區及琉球嶼。第8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33、46兩個師指揮機構,第103、108、117、137等4個守備旅,以及第298摩步旅、第395裝步旅、第564裝甲旅、第603空騎旅(戰時由陸軍航空訓練指揮部擴編而成)等4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43炮兵指揮部、54戰鬥工兵群、第75通信兵群和第39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4「後勤指揮部」。此外,防區內還駐防有海軍陸戰隊第99守備旅和基地警衛旅。
「第五作戰區」:由第10軍團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中央山脈以西、後龍溪(不含)以南至八掌溪(含)以北地區。第10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19、34兩個師級指揮機構,第102、104、157、169、192等5個守備旅,以及第200摩步旅、第373裝步旅、第586裝甲旅、第602空騎旅等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58炮兵指揮部、第52戰鬥工兵群、第74通信兵群、第36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5「後勤指揮部」。
「金門防衛部」:擔負金門地區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包括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虎仔嶼等大小12個島嶼。「金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19、127、158等3個守備旅、第584裝甲旅以及第101兩棲偵察營等;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金防部」炮兵指揮部、780通信營、戰鬥工兵營、化學兵營等;勤務支援部隊有「後勤支援指揮部」。
「馬祖防衛部」:擔負馬祖地區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馬祖南竿、北竿、高登、西引、東犬、西犬、東引等大小18個島嶼。「馬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93、194、195等3個守備旅和步兵第1、2、3營;戰鬥支持部隊包括69炮兵指揮部、781通信營、戰鬥工兵營、化學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後勤支援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