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7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在仍有裝備部隊。它同時取代作為營屬炮的52式57mm無後坐力炮和作為團屬炮的56式75mm無後坐力炮,被取代的兩種火炮分別是仿製美國M18型57mm無後坐力炮和M20 82mm無後坐力炮的產品。
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是伴隨第一線步兵作戰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主要用於擊毀敵人輕、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和各類裝甲車輛;殲滅和壓制敵人有生力量;摧毀敵人的土木防禦與發射點工事。配有直瞄和間瞄光學瞄準鏡。
在不變陣地的情況下可對360度範圍出現的目標實施火力機動;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機動性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不足之處是:射擊時火炮前後噴火,容易暴露,尤其火炮的後方噴火區達25米、120度。
該炮口徑82毫米;戰鬥狀態全重(在沒裝填炮彈的狀態下)29公斤;其中炮身重21.5公斤;炮架重7.5公斤;炮身長1540毫米;火線高304—680毫米;破甲彈破甲厚度120毫米/65度;彈藥基數30發;初速:破甲彈247米/秒、殺傷爆破榴彈175米*秒;射速5-6發/分;最大射程:破甲彈1000米、榴彈1750米;直射距離:破甲彈300米。
中越戰爭時期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是步兵團配屬火炮,其甲種步兵團的配製是:團直屬一個八二無炮連,下屬三個排,九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鎗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六人(全連配有五輛車)。三個步兵營的炮兵連有一個八二無炮兵排,四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鎗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八人,另有馭手一人並配有一匹軍馬(騾子)。作戰中每個班攜帶20發炮彈,四個彈藥手各攜帶5發炮彈。
在1979年自衛還擊作戰中,步兵團直屬八二無炮連的三個排分別配屬三個步兵營;步兵營再將八二無炮排配到步兵連,步兵連則將八二無班配屬步兵排。戰鬥中多為肩炮射擊,兩三個炮手就可單獨作戰,充分發揮了八二無機動、靈活的特點,做到了步兵打到哪裡,八二無就跟到哪裡;步兵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受到步兵的一致好評,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我國援助給民柬武裝的65式82mm無後坐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