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作戰解放軍步兵的經典武器---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

2021-02-16 秦風安然

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7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在仍有裝備部隊。它同時取代作為營屬炮的52式57mm無後坐力炮和作為團屬炮的56式75mm無後坐力炮,被取代的兩種火炮分別是仿製美國M18型57mm無後坐力炮和M20 82mm無後坐力炮的產品。

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是伴隨第一線步兵作戰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主要用於擊毀敵人輕、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和各類裝甲車輛;殲滅和壓制敵人有生力量;摧毀敵人的土木防禦與發射點工事。配有直瞄和間瞄光學瞄準鏡。

在不變陣地的情況下可對360度範圍出現的目標實施火力機動;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機動性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不足之處是:射擊時火炮前後噴火,容易暴露,尤其火炮的後方噴火區達25米、120度。

該炮口徑82毫米;戰鬥狀態全重(在沒裝填炮彈的狀態下)29公斤;其中炮身重21.5公斤;炮架重7.5公斤;炮身長1540毫米;火線高304—680毫米;破甲彈破甲厚度120毫米/65度;彈藥基數30發;初速:破甲彈247米/秒、殺傷爆破榴彈175米*秒;射速5-6發/分;最大射程:破甲彈1000米、榴彈1750米;直射距離:破甲彈300米。

中越戰爭時期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是步兵團配屬火炮,其甲種步兵團的配製是:團直屬一個八二無炮連,下屬三個排,九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鎗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六人(全連配有五輛車)。三個步兵營的炮兵連有一個八二無炮兵排,四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鎗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八人,另有馭手一人並配有一匹軍馬(騾子)。作戰中每個班攜帶20發炮彈,四個彈藥手各攜帶5發炮彈。

在1979年自衛還擊作戰中,步兵團直屬八二無炮連的三個排分別配屬三個步兵營;步兵營再將八二無炮排配到步兵連,步兵連則將八二無班配屬步兵排。戰鬥中多為肩炮射擊,兩三個炮手就可單獨作戰,充分發揮了八二無機動、靈活的特點,做到了步兵打到哪裡,八二無就跟到哪裡;步兵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受到步兵的一致好評,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我國援助給民柬武裝的65式82mm無後坐力炮

相關焦點

  • 65式82無珍寶島摧毀蘇聯T-62坦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14炮摧毀12個火力點
    1965年,新型無後坐力炮研製完成,最終定型的65式82無後坐力炮僅重21.5kg,可單人無依託射擊。1969年珍寶島戰鬥中,穿甲能力和射程均不足的56式75無後坐力炮,對蘇聯的T-62坦克基本無法造成威脅。
  • 無後坐力炮?火箭筒?傻傻分不清楚?他們其實完全是兩種東西
    但他們其實並不是一種東西,一個是火箭發射器,一個是無後坐力炮。儘管功用類似,但其原理大不同,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說說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的區別。從兩者出現的年代上來講,無後坐力炮要更早一些。早在1910年,美國海軍司令克萊蘭·戴維斯就設計並製造了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無後坐力炮,當時命名為戴維斯炮Davis gun。
  • 小議05式兩棲裝甲突擊車的低後坐力105毫米坦克炮
    由於英國不允許中國出口L7系列火炮,因此為了幫助國內打開產能,我國改變了L7的倍徑用於出口,比如伊朗的T-72Z型坦克,這坦克和T-72沒關係低後坐力105毫米坦克炮與125毫米坦克炮之間的聯繫,可以說都是內蒙古二機的拳頭產品,或許用的炮鋼材料標號是一樣的,而且大多都是作為主戰武器裝在內蒙古一機的各類裝甲車輛上面,至於其他,也就是客戶都同樣是解放軍或外貿客戶了。
  • 美軍大規模採購「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將成為排級標準裝備
    儘管M3E1並非真正的「無後坐力炮」,同時從後方噴出的火藥燃氣會產生巨大的危險區域,如果噴口後方有障礙物,火藥燃氣可能被反彈造成炮手受傷(這也是無後坐力炮在很長時間被認為是落後武器的依據)。如果不使用特殊彈藥,士兵將無法使用這種武器在室內射擊。目前,這種武器只有一種「封閉空間發射」的特殊彈藥,而且還是反坦克彈藥。
  • 36式57公釐無後座力炮
    1945年,國民黨政府得到這兩種美援無後坐力炮實物之後即開始著手仿製。1946年7月,第50兵工廠以M18無後坐力炮作為元型開始仿製,根據實炮進行測繪,後美方提供了該炮的圖紙。到1947年11月研製成功,兵工署將其命名為「民國36年式57mm無後坐力炮」。由於該廠有生產德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豐富經驗,所以進展較快。引信用37毫米反坦克炮引信代替,炮架準備利用瑞典「博福斯」山炮炮架零件改制。
  • (深度)「步兵之矛」,69式40毫米火箭筒傳奇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為提高志願軍的反坦克作戰能力,新中國除緊急從蘇聯進口ZIS-2式57毫米反坦克炮和ZIS-3式76.2毫米加農炮外,國內的兵工企業還仿製了美制M20「超級巴祖卡」90毫米火箭筒,即「1951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下文簡稱51式火箭筒)。
  • 美制M50'Ontos'輕型反坦克車-無後坐力坦克
    Ontos,多管106毫米,自行,M50,是美國輕型裝甲履帶式反坦克車輛在1950年發展。
  • 美軍再次大批增購卡爾古斯塔夫無坐力炮,每班一具
    ▲美海軍陸戰隊裝備的以色列的SMAW 83mm火箭筒而卡爾古斯塔夫採用無坐力炮發射原理,彈藥初速極高,其在1000米處彈道都較為平直,幾乎不需要修正風偏▲炮彈,不是帶翼火箭彈根據薩博公司的說法,M4版本完全向後兼容所有彈藥類型,包括未來武器,重量明顯低於其M3
  • 致命的故障 — 分析對越自衛還擊戰某戰例中的武器故障
    2連在重新組織了進攻序列後,由副指導員帶領2排從正面進攻,副連長帶領1排從左面的山谷側面迂迴,連長指揮重機槍、40火箭筒、82無後座力炮和60迫擊炮佔領了215高地前方的一個無名高地,用火力支援兩個步兵排的進攻。隨著重機槍等支援武器開始射擊,敵軍的火力一度遭到了壓制。
  • 中國不用, 為何精度好射程高的無後坐力炮, 中國淘汰美國卻要用?
    二戰時的無後坐力炮因為無後坐力炮是有膛線的,因此在炮彈發射之後能夠產生自旋,不僅穩定性更好,而且射程也更遠。89式火箭筒的彈種經過了優化表面上看,400米的射程仍然不足,但是實際上PF-89式火箭筒是和98式重型火箭筒搭配使用的。
  • 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到底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常見武器系統,居然真的有!這就是無後坐力炮和單兵火箭筒。無後坐力炮最早出現在1914年,由美國人戴維斯發明,因此也被叫做戴維斯炮。看其發明的年份,就知道正好趕上一戰。不過在一戰中基本沒有什麼表現,因為其原始設計很不完善,沒有派上大用場。直到二戰爆發前,經過各國軍工工程師的改進,無後座力炮才成為戰場上的反坦克和反裝甲車輛的利器。當然也可以打擊單兵火力點,壓制有生力量。
  • 來自井岡山紅一團: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陸軍步兵旅!
    2、摩託化步兵簡介摩託化步兵,英文是指Motorised,意思是指搭乘卡車或者突擊車的步兵。在到達作戰地域後,摩託化步兵會下車作戰,基本上與一般步兵無異。摩託化步兵連在一個摩託化步兵連中,連下仍有編有部隊:步兵排x3機炮連機炮連編有三個班,一個12.7mm 89式重機槍排,一個82迫排。至少最後一個則是35榴排/120火排」(駐港解放軍既有120mm火箭炮也有35榴,有待確定)。有趣的是,最先使用89式重機槍的部隊就是駐港解放軍。
  • 未來戰爭裡,曾經是碉堡殺手的無後座力炮還有發展空間嗎?
    好像現在都不發展新無後坐力炮了,新火箭筒倒是還有。目前服役的無後坐力炮口徑最大的是英國的120毫米,還能再大一些麼?比如155、203?
  • 對越反擊戰中最變態的武器,令越軍聞之色變,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可是,深受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喜愛的卻是一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武器——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解放軍使用高射機槍掃射越軍解放軍在同登攻堅作戰中,在一開始進攻並不順利的情況下,調集4挺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以及85毫米加農炮和無後坐力炮等武器對進攻線路上的碉堡進行火力壓制。
  • 中國步兵連配6挺重機槍嚇壞印度?別鬧這是機槍連
    近日有國內自媒體發表文章,對軍報的一張「解放軍一次山地作戰訓練的照片」做出研判,推斷照片中解放軍的山地步兵部隊居然在一個步兵連內裝備了6個12.7毫米89式重機槍小組,「火力兇猛程度令人乍舌」,然後「嚇壞了印度」,最後「令印度媒體沉默」。其實仔細觀察照片,再有一點點軍事常識,都不會得出上述結論。
  • 95式自動步槍成為解放軍列裝規模最大的單兵武器
    與QBB-95班用機槍一道,於1997年首先裝備駐港部隊,以後陸續列裝陸海空三軍作戰部隊和武裝警察部隊,現已成為全軍列裝規模最大、通用性最強的單兵武器。「95步」一亮相,它超酷的外形就受到好評。由於採用牛犢式結構,無槍託,導氣式自動,迴轉式鎖閉,外部材料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它一改蘇系槍械細長、扁平、笨重的風格,突出了短粗、輕巧、便攜的特點。
  • 圖說:RPG Cv-75訓練器材 看似火箭筒卻發射子彈 模擬無後坐力炮
    RPG-75是蘇聯研製,由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輕型無後坐力炮,口徑68mm,一次性使用。國內很多介紹文章都把RPG-75稱為火箭筒,其實它與RPG-7一樣都是無後坐力炮,之所以這樣說,本文後面會詳細介紹。RPG Cv-75並不裝填炮彈,而是裝填.32 Auto手槍彈,專門用來訓練。
  • 步兵重錘,法國RT-61式120毫米線膛迫擊炮
    而且相對應的各種70-85毫米級別的傳統步兵炮也逐漸消失,被其他類型的火炮所代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戰後步兵炮開始逐漸淡出在二戰及二戰之前,世界各國步兵缺乏足夠的直射伴隨火力,基層步兵單位和師、團級單位之間存在較大的火力空白區,而70-85毫米規格的步兵炮就是專門為了填補這一火力空白區域而誕生的。
  • 匈牙利首次打響「卡爾古斯塔夫M4」無後坐力炮 將取代RPG-7
    9月11日,瑞典「卡爾古斯塔夫M4」無後坐力炮首次在匈牙利進行射擊。
  • 二戰日軍步兵炮小隊人數為啥那麼多?
    bbccnn:二戰日軍步兵炮小隊,人數太多了吧?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分隊,兩個15人的炮分隊各裝備1門70毫米九二步兵炮),平均一門70mm步兵炮要27人侍候,那麼輕的炮要這麼多人,太浪費人力了吧。這種炮我軍歷史上是如何編制人員的呢?東林黨主席:這個小隊是馱馬制標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