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網站發布博客文章,題為「Japan’s fighter choice: a repeat order with added sides?」,作者是軍用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裡。博文稱,日本已選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其三菱重工的F-X計劃提供技術支持。波音和BAE公司也曾爭奪這一角色,但洛馬公司這個美國國防-航空航天業巨頭獲選的可能性一直都是最高的,而且這種選擇有望進一步加強日本與美國的防衛工業關係。
2020年年底,距日本首次選擇洛馬公司的產品作為國家戰鬥機計劃的基礎大約已有30年,而日本又選擇了這個美國國防-航空航天業巨頭作為後續項目的首選合作夥伴。波音和BAE系統公司也曾爭奪這個角色,但洛馬公司獲選的呼聲一直都是最高的。
東京計劃開發三菱重工F-2多用途戰鬥機的後繼機,並於2020年11月選擇三菱重工主導所謂的F-X項目。同年12月11日,日本政府官員稱,已選擇洛馬公司為三菱重工提供該計劃的技術支持。F-2的後繼機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入役,目標日期為2035年。2020年12月21日,日本的2021財年防衛預算獲批為5.34萬億日元(505億美元),其中包括為開發F-X撥付576億日元(5.441億美元)。
BAE系統公司、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針對2020年9月的信息徵詢提交了最終提案。英國的提案借鑑了其「暴風」戰鬥機項目,倫敦將「暴風」稱為「未來作戰航空系統」,並提出了包括支持日本本國計劃在內的合作選項。美國的提案並非明顯地基於日本現有的本國計劃,而只是提出了支持日本「本國」的開發工作。洛馬公司的提案還包括美國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在內。
穩固同盟關係
政治和軍事考慮都強烈支持選擇美國。最密切地與華盛頓保持防衛關係對東京至關重要:日本對一個自信且軍事能力日益增強的中國的擔憂日益增加,這使其倒向迄今為止最為重要軍事夥伴——美國。BAE公司這次提案是10年來第二次進入日本戰鬥機項目競爭的最後階段,但最終還是輸給了美國競爭對手。2005年前後,日本最初尋求購買洛馬公司的F-22「猛禽」,但美國國內政策阻止了該機的出口。取而代之的是,2011年日本選擇了洛馬公司的F-35A「閃電」II,而不是由BAE公司主導的歐洲戰鬥機「颱風」和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近年來,倫敦和東京之間的防衛聯繫不斷發展,並於2013年7月籤署了防衛合作協議,但英國仍無法說服日本為其關鍵防衛項目選擇非美國的主承包商。鑑於東京最近的表現,東京今後在吸引潛在的非美國主承包商來競爭日本項目時可能會更具挑戰性。
除了F-35A,日本最近又決定購買F-35B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型戰鬥機,預計F-35機隊的飛機總數為147架。選擇洛馬公司作為三菱重工的合作夥伴,應該還能支持F-X與F-35之間的互操作性。這兩家公司在名古屋為日本的F-35合作建立了一個總裝和測試設施。
工業界的合作
三菱重工與洛馬公司正在討論擬議的合作細節。一個可能的重點領域是技術的轉讓和獲取,這是F-2計劃中的一個敏感領域——F-2的設計基於美國F-16C。日本所作的發展包括將F-16C的機翼面積增加了1/4,提供了更大的燃油負載,並將外掛點的數量從9個增加到11個。
F-2改型自美國的設計,而F-X計劃擬在日本先前的三菱重工X-2 Shinshin等演示驗證機研究工作基礎上研發新型飛機。2018年,洛馬公司探索了利用F-35和F-22的設計來滿足日本對未來戰鬥機需求的可能性,但東京繼續代之以本國計劃。依靠F-35和F-22的技術將引發技術轉讓和獲取問題。
合作前景
儘管美國將在飛機方面與日本合作,但在與英國主導的「暴風」相關的技術和系統上仍有合作的潛力。英國和日本正在聯合研發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的空對空飛彈——聯合新型空對空飛彈(JNAAM),該彈是在英國「流星」上使用日本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導引頭。日本已經為AAM-4B中距飛彈配備了AESA導引頭。
JNAAM繼續獲得了日本2021財年預算的支持,如果該項目獲得成功,它可以為F-X、日本和英國的F-35以及「暴風」提供通用的增程型空對空飛彈AAM。推進裝置和戰鬥機雷達也是可能聯合開展工作的領域。
F-X競爭可預見的結果變成了實際的決定。這種選擇將進一步鞏固日美之間的安全和國防工業關係,因為它們各自都試圖回應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但是,如果日本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尋求開發適用於F-X的武器和系統技術,東京可能仍會繼續加強與其它夥伴第二層次的防衛工業關係。
來源:航空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