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之後,臺灣島內有一種聲音認為,川普政府會採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甚至希望川普突破兩岸關係的底線,您有什麼分析?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這是島內一些人的自娛自樂,甚至是妄自尊大。這是典型的將臺灣地區的未來與美國,甚至與美國總統的健康狀況綁定在一起。另外,川普總統確診新冠並不是臺灣當局的機會,如果將川普確診視為機會的話,只能說明一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失去了最基本的底線。首先需要看到的是川普總統當前最重要的是身體的康復,因為他面臨的多重的挑戰,而首要的挑戰就是即將到來的大選,美國總統的身體健康狀況還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密切地與大選綁定在一起。臺灣問題並不會在川普首要日程上面。客觀來說,川普確診是美國政治乃至世界政治中的重大變數。從網絡的角度來說,圍繞川普形成了巨大的一個網絡。如果川普總統的身體健康出現了意外,那麼,這一網絡會出現非常大的連鎖反應。這其中包括美國總統權力的執行、大選的進程以及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方向。第二,現在大家普遍關注的是川普總統的身體健康狀況,確診新冠之後,川普總統需要多長時間恢復健康,是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從白宮釋放的信息來看,川普總統的健康狀況,只能用他的醫生康利的說法就是「謹慎的樂觀」。川普總統倒是希望能夠儘快回到白宮、回到選舉大戰的第一線,但是身體康復需要尊重醫生的意見,更需要尊重自己的身體實際狀況。從以往的病例來看,川普總統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恢復自己的健康。從美國的政治歷史來看,如果總統不能履行職責,那就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責。這個在憲法上是有規定的,但是川普總統在臨近大選前一個月感染新冠,這一情況在美國歷史上還屬於意外,由此帶來的衝擊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無論是白宮團隊還是美國政界高層,當前的注意力都在川普身體健康這一點上,甚至大法官巴雷特的提名都不屬於緊急的議題。第三,毋庸諱言的是,川普政府以及競選團隊在打「中國牌」,但是在首場電視辯論之後,也能夠看到,對外政策以及對華政策並不是大選中的主要的議題,甚至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實事求是地講,川普總統打「中國牌」,並不只是一張牌,而是多個議題,多張牌,「臺灣牌」只是諸多牌中的一張,那麼,我們可以對「臺灣牌」的價值,尤其是在川普總統為謀取連任過程中的價值進行排序。臺灣到底有多大價值,並不是像島內一些人想像的那麼高,它絕不是川普「中國牌」中的王牌,更不是川普關注的首要的議題。一些人寄希望川普確診之後猛打「中國牌」,其實還是寄希望激發川普總統甩鍋的行動,但是川普總統確診之後,並沒有提及這一問題。島內一些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川普總統是新冠病毒的患者,他經歷了非常大的變故,對於疫情對於防控措施以及治療方案都會有不同以往的認識,而一些人將川普感染病毒視為機會,我想這是既蠢且壞的想法。直新聞:最近島內有些媒體炒作解放軍軍機在臺灣周邊空域演訓,您有什麼觀察?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首先需要說的一個前提是,是民進黨當局挑戰了一個中國原則,試圖在中美戰略博弈的縫隙中去尋找「臺獨」的機會,正因如此,解放軍軍機才會出現在臺灣周邊空域。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已經多次強調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現在解放軍的實戰演訓就是針對當前的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且必要的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許任何幹涉。事實上,在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對於臺海形勢的底線有了明確的規定,而民進黨當局總是裝糊塗,試探底線,在中美戰略博弈之際,渾水摸魚。解放軍海空軍在臺海高強度的組織演訓,包括中秋也沒有休息,其實,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沒有節假日。臺海兩岸的軍事實力結構是一目了然的,臺灣試圖從美國軍購,無論什麼武器,防禦性也好、進攻性也罷,都違反了中美的《八一七公報》,另外也改變不了軍事實力結構。最近陳水扁在參加臺北設市100年的活動中表示,兩岸要坐下來和平談判,陳水扁當年是赤裸裸的「獨派」,時過境遷,他呼籲坐下來談,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說明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臺獨」沒有前途,而是死路一條。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馬英九在這次活動中講了兩個人物,沈葆楨和劉銘傳,尤其是劉銘傳,他說,如果沒有劉銘傳,臺灣可能會講法語。其中的意味也需要民進黨當局來琢磨,抵抗外辱、維護國家獨立是大義,臺灣地區應該在中國的獨立、發展進程中扮演應有的角色。對於「海峽中線」,馬英九說,只要兩岸互相尊重,「海峽中線」就會存在。換句話說,「海峽中線」是一種默契,並不是法律的規定,更不是什麼底線。馬英九沒有說的是,為什麼在他做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時候,解放軍軍機沒有過「中線」呢?到底是誰把「海峽中線」這一默契打破了?還不是民進黨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