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 | 提前20多年解密這份「反華文件」,美國想幹什麼?!

2021-02-15 參考消息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12日宣布,公開《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框架》。奧布萊恩說,該戰略於2018年2月獲得川普總統批准,為美國過去3年的行動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導」,該戰略的公開表明美國致力於「保持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

該戰略旨在確保美國持續壓制中國,包括死守「第一島鏈」、加速印度崛起、強化對華情報工作等。

該文件本應在2042年12月31日解密,但奧布萊恩在本月5日就將其解密,足足提前了20多年。儘管文件部分內容仍未解密、被塗黑,但並不影響外界了解美國印太戰略。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即將於本月20日就職之際,川普政府選擇提前解密這份文件,背後意圖令人玩味。

首先,這份文件暴露川普為個人政治利益不惜孤注一擲,即使到最後時刻,依然妄圖保留權力,持續上演最後的瘋狂。提前解密這份文件,可以對川普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印太政策作一簡要回顧,這既是川普政策的再宣示,也是其所謂外交成就的再展示,通過重申對印太的承諾,吸引盟友與美國民眾對其支持,並留下所謂政治遺產。儘管最後時刻,本任總統「四面楚歌」「眾叛親離」,但依然不忘給自己臉上貼金,依然想要向外界展示,本屆政府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具體執行,都在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都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外界早有猜測,川普或其盟友將在四年後捲土重來。

奧布萊恩關於提前解密文件聲明的落款時間是1月5日。1月6日則發生了著名的川普支持者佔領國會事件。時間上或許只是巧合,又或許是川普精心算計的一部分。

在國會暴力事件之後,川普雖要求示威者回家,但仍然表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被「竊取」,其對總統寶座的依戀可見一斑。

▲這是1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透過隔離圍欄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發)

其次,此時解密這份文件,又一次為拜登政府使絆子,再次為拜登政府的印太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埋雷」,對其形成掣肘。川普對華強硬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獲得兩黨支持,即使拜登上臺後希望對此作出微調,也將面臨阻力,甚至需要向盟友做好解釋工作。

這一做法,與近日再次封殺中國企業、解除美臺官員交往限制、美臺官員密集溝通等如出一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在僅剩的任期內,他們將權力用到極致,將反華進行到底。

最後,解密這份文件也是挽救川普政府面子之舉。

川普面臨彈劾,部分幕僚忙著打包,甚至不去上班,人未走,茶已涼。歐洲一些政要批評川普,媒體也對其毫不留情,就連推特也對其封號了之。

蓬佩奧等的出訪行程臨行前被取消,官方理由是為了權力順利交接。如果真的是這個理由,他們早幹嘛去了,難道不知道交接日期?實際上不過是吃了閉門羹,多位歐洲高官拒絕會見蓬佩奧。他們索性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將所有外訪一概取消。

這份文件橫空解密,成功吸引了各國媒體關注,衝淡了人們對這個跛腳鴨政府尷尬境地的關注。

從川普政府這幾年的外交實踐來看,從它此前發布的有關印太戰略的文件來看,提前解密的這份文件並沒有太讓人意外,它的意圖與做法,世人早已心知肚明。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裡·梅德卡夫說,美方這一戰略過於雄心勃勃,在維持在該地區的「首要地位」以及就中國「有害的經濟行為」達成國際共識等方面,「幾乎肯定會失敗」。

中方指出,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這份文件冷戰思維突出,軍事對抗色彩濃厚,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發展前景,理應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微信編輯 | 田欣

微信審核 | 丁揚

相關焦點

  • 參考快評 | 蓬佩奧之流鼓吹反華,為何屢屢碰壁?
    ▲【參考視頻】聽蓬佩奧在身邊指責中國 斯裡蘭卡外長說了句話這當然並不是這個「謊言複讀機」第一次碰壁,近來,蓬佩奧歇斯底裡構建反華包圍圈之舉已經屢屢被「打臉」。比如,蓬佩奧8月12日訪問布拉格時聲稱,俄羅斯和中國對捷克的能源獨立構成威脅。但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並沒有理會他的荒唐說辭,回答說:「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對這些國家(中俄)一視同仁。」
  • 美提前解密「印太戰略」, 包藏禍心!
    素有「最敏感的國家安全文件之一」的「印太戰略框架」文本被解密了?2021年開年後美國為大家帶來了太多「驚喜」,並且件件都在人們的意料之外。1月12日,白宮網站發布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的聲明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框架》於2018年2月獲得政府批准,在行政機構之間執行,現在對公眾發布「以與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進行溝通,傳遞美國對使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的持久承諾」。據悉,這份文件大有來頭,制定於2017年,原本應該在2043年才解密,現在提前給大家「欣賞」,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輿摘】美國提前30年揭開機密文件:三招圍堵中國,但他們犯了三大錯誤
    在川普離任還不到一周之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突然解密了一份印太戰略機密文件。
  • 參考快評 | 日本擬派「準航母」巡航南海 與侵華旗艦同名
    另外,日本可能還將提前修改2013年底通過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制定「統合防衛戰略」和「日美共同作戰計劃」,進一步增加未來五年的國防預算,意在繼續擴展日本的軍事作戰能力和範圍。而此次巡航南海無論從軍事作戰半徑還是成本,都已經大大超過以往,這些將為其提前修改上述安保文件提供充足的理由和日美共同演練的新數據。
  • 美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這份文件如果去掉內文,只保留第一頁,可能會更有政治權威性  荒唐的對華戰略框架  1月14日,川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提前30年解密了一份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於2018年制定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 核彈級文件解密……
    佩洛西說:「我今天不談這件事,只是想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想談,我們明天見。但是,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到我之前的觀點,總統先生,你在確診之前最後一次檢測呈陰性是什麼時候?川普寫道:「我已授權完全解密,有關美國史上最大的政治犯罪『通俄門騙局』的所有文件,以及希拉蕊·柯林頓的電郵醜聞。沒有修訂!」
  • 美國解密對華戰略 要武力援臺在第一島鏈對抗中國
    這份文件如果去掉內文,只保留第一頁,可能會更有政治權威性  荒唐的對華戰略框架  1月14日,川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提前30年解密了一份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於2018年制定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 參考快評 川普政府亂象叢生,但不宜妄斷總統被架空;臺灣當局頻與大陸"打嘴仗",不如辦些實事……
    目前像陸委會、海基會等部門的確做不了什麼事情,只能「打嘴仗」,這也說明臺灣的大陸事務部門陷入了「無力」甚至「無能」的狀態,甚至看待兩岸關係時存有敵意,把大陸當作敵人和對手。以意識形態和對抗心理來處理兩岸關係,要想化解兩岸的僵持對立,緩和兩岸交流緊張氣氛,恐怕很難做得到。
  • ——對川普政府提前30年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文件的幾點再認識
    ,提前30年揭秘國家安全委員會2017年起草、川普2018年2月批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文件。川普提前解密保密等級為「秘密」(Secret)「僅限國內參閱」( Notforforeignnationals)的文件,而且還提前提供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媒體披露,這一異乎尋常之舉是否有違美國法律、川普是否會因此而被「事後追責」,是拜登上臺後的事了,但那時那刻,川普那番作為的動機是清楚的,依然是給拜登政府挖「蕭規曹隨」的坑,給下臺後的自己保障身家安全並延續政治影響力塑勢。
  • 美國CIA解密大量UFO文件,網上可下載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已經解密大批與不明飛行物(UFO)有關的機密文件,這些文件現在都可以從網上下載。對於全球各地的UFO迷而言,這顯然是個大好消息。這些有關不明空中現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 UAP)的大量CIA文件,被完整收錄在一個名叫「黑色保險庫」(Black Vault)的網站上,目前共有幾百個PDF檔案。「黑色保險庫」是由小格林沃爾德(John Greenewald Jr.)創設的私人資料庫,用來收集已經解密的各式文件。
  • 參考快評 | 臺灣新軍事計劃「重層嚇阻」解放軍?實為暗度陳倉
    但其實,蔡英文是想通過這些,一方面向臺灣內部有個交待,表明自己並非在軍事戰略上毫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大陸傳達:兩岸即使開戰,臺灣並非沒有準備。蔡英文對此心知肚明,她就算想增加對大陸的攻擊性,也力所不能及。目前來看,蔡英文是在謀劃,以把她口中的「維持現狀」為擋箭牌,在一種與大陸維持的「假和平」現狀下,悄悄地重塑臺灣的政經秩序、文化社會氛圍,甚至是重新定位兩岸關係。如何面對今後日趨複雜嚴峻的臺灣局勢,也在考驗著大陸的智慧。
  • 布拉格幹了什麼,讓中國忍無可忍對它出手?
    但關注時勢的人更容易想起哈維爾,想起他當年如何從布拉格城堡中頻繁發出反華論調。這些年,那些不愉快原本在淡化,現在卻突然被賀瑞普拉了回來。捷克媒體說,中國政府嚴厲批評並反制其他國家的一個城市,實屬罕見。那麼,這個布拉格市長究竟幹了什麼,惹得中國果斷出手?賀瑞普1981年生人,去年11月就任布拉格市長時只有37歲。
  • 參考快評 | 中國「不計前嫌」救場TPP? 目前還不是時候
    報導稱,觀察人士都在拭目以待,看中國能否填補美國留下的領導真空,或是推進它自己倡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強力推進TPP,目的是推動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投資和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進而為美國跨國公司獲得更多商貿機會創造條件。儘管美國在推進TPP過程中存心將中國排除在外,但其戰略設計的重點仍然是強化區域自由貿易,提振經濟。而僅就消除貿易壁壘、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而言,TPP可以幫助中國營造更好的貿易環境,帶來大量機遇。
  • 國際資訊 維基解密CIA絕密文件洩露,讓你心跳加速的十件事
    外界將此次洩漏事件取名為Vault 7,Vault 7公布的機密文件記錄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所進行的全球性黑客攻擊活動,而Vault 7僅僅是該系列(該系列代號為「Year Zero」)的第一部分,維基解密還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陸續公布剩下的機密文檔。
  • 解密文件顯示,拜登年輕時親以色列,但現在卻是條「變色龍」
    這也意味著,如果拜登就任總統的話,美國總統對各項政策的制定上,影響力會相對減小,國會具有更高的決策權,拜登不會像川普一樣抵制甚至否決國會的法案,儘管川普這麼做並沒有什麼意義,國會擁有最終決定權。近日,以色列《國土報》刊載了一份來源於以色列國家檔案館的解密文件,這份解密文件實際上是前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梅爾·羅贊和以色列大使館僱員優素福·拉姆丹的備忘錄,兩名以色列外交人員在1986年2月會晤了當時還是參議員的拜登,並對拜登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 澳洲袋鼠要涼了,一小國突然變臉反華,美國開始全面圍堵中國
    同為美國傳統盟友,紐西蘭與澳大利亞此前在反華問題上並不同步,但就在澳大利亞反華遭遇中國多方反制,進退維谷之際,紐西蘭卻罕見「變臉」跳出來反華了。
  • 美國到底想幹什麼?
    該提案規定,如果中國不與美國合作,不允許美國調查新冠病毒傳播,美國將對中國實施制裁。 美國的這番操作,即便不是中美關係跌入谷底的前兆,那也意味著這種可能性,已經升至兩國關係史上未曾有過的高度。如果考慮到最近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無底線打壓,那麼前景更不容樂觀。 美國到底想幹什麼?
  • 美國突然向中國攤牌,解密絕密戰略!
    本周最重要的軍事新聞,無疑是川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解密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這份文件諸多觸碰紅線之處無疑將是川普為拜登埋下的最大的雷區,但過於荒唐且無法執行的綱領影響了文件的政治權威性。另外一條重要的軍事新聞,則是朝鮮突然又舉行了閱兵儀式。儘管這次慶祝性的閱兵展示的武器不多,但閱兵背後朝鮮在「八大」上的政治變化則更加引人注目。
  • 美國對中(對臺)政策基調驟變 中國被騙40年
    據美方透露,這「六項保證」是在1982年8月17日由時任美國國務卿舒爾茲發送給時任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李潔明的電報內容中揭示的;另一份文件則是1982年7月10日由時任美國國務院次卿伊格爾伯格發給李潔明,這份電報對美國與中國在1982年籤屬《八一七公報》做出解釋,關鍵在美國的對臺軍售。
  • 臺灣傳來大消息,又被美國搞了一把!
    從1月9日開始,解放軍頻繁出入臺灣西南空域,最低高度2000米。1月13日當天,自然也少不了例行巡航。 據臺媒報導:本月解放軍軍機累計進入臺空域12天,臺空軍本月「廣播驅離」共計29次。 另有消息稱,1月13日,有一架飛機在某地空中盤旋了幾個小時候後,又原地返回。 正是中國的強硬,做好了讓美國有來無回的準備,蓬佩奧不得不認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