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食為天:二戰德軍的野戰臨時烹飪方法和燉菜菜譜

2021-02-16 冷炮歷史

野戰臨時烹飪方法:


一般來講,二戰時期的德軍地面部隊是靠俗稱為「燉菜大炮」的野戰炊事車來獲得熱食供應的。但有時會存在野戰廚房跟不上部隊速度或者熱食送不上前線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前線官兵自行解決夥食問題了。

 

二戰期間的德軍曾編纂過有關於野戰臨時烹飪方法的軍用手冊,指導前線官兵如何在沒有野戰廚房的情況下自行解決夥食問題。出於節省燃料的考慮,手冊並不鼓勵官兵單獨進行烹飪,最好以5人一組進行烹飪,如果有合適的炊具的話,則最多可允許10—20人同時就餐。

 

在使用M31野戰炊具進行烹飪的時候,需要把蓋子蓋上,以防食物受到灰塵和下方燃料產生菸灰的汙染。在這種情況下,蓋子蓋得不宜過緊,因為炊具罐體受熱後會發生膨脹,可能會導致蓋子難以打開。如果將炊具的蓋子用於其他烹飪用途(如煎炒),可以用木頭或金屬製品充當臨時的口蓋。

 

在野戰環境下,野戰炊具也可以充當量具。罐體容積約為1.71升,蓋子容積約為0.54升。某些罐體側面帶有0.5升的測量標記,但在二戰期間生產的大多數該型野戰炊具都並無測量標記。

 

一個野戰炊具在裝滿後能容納的食材重量大致如下:穀物或豆類425克,大米500克,糖425克。野戰炊具中所附帶的勺子容量大約為15毫升,大約可以盛下麵粉15克,融化的油脂/牛奶/糖20克,鹽25克。

M31野戰炊具,蓋子和罐體可以分離,平時用固定帶固定在士兵的腰帶或乾糧袋上攜行,存在若干變種和仿製品,在很多國家都有生產。國內通常認為這是德軍的制式飯盒,但其實它的功用要遠遠超出飯盒的範疇。

常見的一種德軍制式餐具,可以旋轉摺疊,一頭是勺子,另一頭則為叉子。

 

按照食材不同,每個野戰炊具中烹調的食物可供1—2人進餐。例如在烹調燉菜時就需要兩個M31野戰炊具,含有肉類的燉菜在其中之一中燉煮,而含有澱粉的食物(如土豆、大米或通心粉)則在另一隻野戰炊具中煮熟,這樣的一份食物足夠兩人食用。

 

在使用野戰炊具烹飪的時候,需要先行在地上挖出一條溝,或者使用石頭、磚塊等物在地面之上搭建爐灶,以防火被風吹滅。如果吃飯的人數較多,則在地面挖坑生火,用兩條角鐵搭在火坑上面,支撐著鍋或者烤盤進行烹飪。

使用臨時搭建的爐灶配合M31野戰炊具進行烹飪,固定架是使用鐵絲彎成的。野戰炊具把手中間的凸起可以很方便的掛在橫梁之上,如果提起橫梁,就可以一次提起多個野戰炊具。

一套M15制式炊具(Kochgerät 15),可以一次做出足夠15人食用的飯菜。其中包括3個可以套在一起的鍋,容量分別為9升、10.5升和12升。還有鍋蓋和用來把鍋吊在火上進行烹飪的鏈條與鉤子。一些其他裝備也包括在其中,例如容量為20毫升的勺子。

左:在地面挖坑形成的爐灶;右:用石頭壘砌的爐灶。

左:用於烹飪少量食物的鐵鍋;右:臨時用來充當炊具的金屬盆。

用於一次烹飪大量食物的烤盤。

 

德國陸軍燉菜(Gulasch),1942年時的菜譜

該種燉菜使用德軍常用的牛肉或豬肉製作,可以將兩者混合使用。也可以使用羊肉、小牛肉和野味等其他肉類,但按照德軍手冊規定,就地獲取的動物製品需要經過獸醫醫官檢驗之後方可使用。除了基於鮮肉的菜譜之外,還有一種基於罐頭肉類制訂的菜譜。如下菜譜中所顯示的分量為烹飪一份燉菜(足夠兩人食用)所需,部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配料

種類

分量

牛肉、豬肉,或者兩者各佔50%

125克

洋蔥

30克

麵粉

15克

油(菜油、豬油等)

30毫升

適量

胡椒

適量

辣椒粉

適量

 

做法:

1.將肉類洗淨,切去多餘脂肪。

2.將肉類切成約2.5釐米的丁。

3.使用胡椒和鹽對肉類進行調味。
4.洋蔥切成小塊。

5.把油放在野戰炊具的蓋子上進行加熱。

6.將肉放入熱油之中直至變為棕色,在此期間應時不時加入一些水,以防燒焦。

7.與此同時,將其餘的油放入野戰炊具罐體內加熱,之後加入洋蔥煎至金黃。

8.將加熱過的肉和肉汁倒入罐體。

9.加水直至浸過肉類。

10.開始燉煮,直至肉類變軟(德軍建議豬肉需要1.5—2小時,牛肉需要2.5—3小時),如有需要隨時加水。

11.用少量水將麵粉調製成芡汁。

12.在肉將熟之時倒入芡汁並攪拌。

13.繼續加熱,直至形成濃湯。

14.按口味再加入適量鹽和胡椒。

15.與煮熟的土豆或通心粉一起食用。

 

以罐頭肉類為主料的燉菜做法則如下:

配料

罐頭肉類

125—175克

洋蔥

30克

麵粉

15克

油(菜油、豬油等)

15毫升

水或肉湯

425毫升

適量

胡椒

適量

辣椒粉

適量

 

做法:

1.洋蔥切成小塊。

2.將油放在野戰炊具罐體內加熱。

3.將洋蔥和麵粉一起放入罐體,加熱至略呈棕色。

4.加入水或肉湯並充分攪拌,加熱至沸騰,不斷攪拌直至變為濃湯。

5.加入罐頭肉類,再加熱至肉類熱透。

6.用鹽、胡椒和辣椒調味

7. 與煮熟的土豆或通心粉一起食用。

長徵路漫漫:一個古羅馬士兵的行軍日誌


相關焦點

  • 默默無聞的戰力之源:二戰德國陸軍的野戰炊事部隊
    從編制上來說,德國陸軍中只有兩級單位的後勤部隊中有麵包連的配置—集團軍和師。二戰之前以及二戰前期和中期,德軍的每個集團軍都下轄兩個麵包連,後期則只編有一個大型麵包連。在製作方法上,德式香腸的口味據說多達1500種! 比較出名的包括紐倫堡香腸,慕尼黑白腸,咖喱腸等。而在烹飪方法上則沒有那麼多,基本就是生薰香腸(Rohwurst),燉香腸(Bruhwurst),煮香腸(Kochwust)和烤腸(Bratwurst)四種。當然軍用香腸製作流程肯定比紳士們桌上的佳餚要簡單多了,口味種類減少到了400餘種,要一一列舉也是不可能的。
  • 二戰德軍裝甲擲彈兵及戰術分析
    他們的任務是暴露敵人的陣地,通常的方法是誘使敵人開火。每支巡邏隊將定時派出一名巡邏兵回到連部報告。而巡邏隊長應當學會如何使用無線電方法將信息傳達。在必要情況下,巡邏隊甚至可以借用一名連部的無線電或電話*作員同行。每支偵察巡邏部隊在完成任務時都必須能夠清晰準確的回答以下5個基本的問題:1、Wann ---何時進行的偵察?2、Wer—誰進行的偵察?3、Was—偵察到了什麼?
  • 再好的野戰口糧也不如一鍋雜菜亂燉
    我們今天主要說的,也就是美國陸軍官兵的夥食標準。按照美國陸軍的標準,士兵的夥食分為了A、B、C、D四個基礎等級,分別對應的是:A級口糧:新鮮食材製作的食物,在美軍裡最為珍貴。B級口糧:需要處理的半成品食物。C級口糧:可以立刻食用的罐裝野戰口糧。D級口糧:濃縮巧克力,俗稱"洛根棒"。
  • 現在的軍用罐頭和二戰時的軍用罐頭有什麼區別?
    軍用罐頭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多次局部戰爭的考驗,隨著醫學,營養學的提高和罐頭製作技術的提高,罐頭食品的品種和品質、口味以及營養等各方面都要面比二戰年代的軍用罐頭有了極大的提高,除了二戰期間大量出現的肉類罐頭外,水果罐頭和蔬菜罐頭因為在口感和防腐方面解決的較好,在軍用罐頭品種比例也大幅度提高,成為軍隊野戰條件下補充維生素、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 用機器學習分析了一百年的菜譜數據:春節還是少吃點糖好
    他採用的菜譜來源包括威爾斯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Wales)和在線版的威爾斯報紙(Welsh Newspapers Online)。雖然該網站確實包含許多烹飪食譜,但該網站的全文搜索性質並不總能返回預期的結果。這讓他有了使用機器學習對報紙資料庫中的文章進行分類並根據結果創建菜譜的想法。
  • 「鐵口糧」 —— 二戰德軍單兵隨身口糧簡史
    提起二戰德軍的補給狀況,尤其是涉及單兵夥食和隨身口糧方面,大家很容易會聯想到侵蘇期間那種災難性的後勤。戰爭爆發前,德軍嚴令每一名步兵都得嚴格遵照指示往麵包袋備好兩份「鐵口糧」和一份「半鐵口糧」,足夠60小時的作戰所需熱量。接收、清點、儲存、運輸、分發隨身口糧是Feldverpflegungsoffizier(字面意思:「戰地給養官」)的責任,而各連指揮員則需要保證每一名部下的身上永遠備有口糧,一旦野戰廚房無法跟上,就會下令各兵員消耗各自的隨身食物。
  • 世界烹飪技術的進步,主要是因為徵服、戰爭和饑荒
    他以一張列表詳細列舉了猶太人和穆斯林的種種惡行,最令人髮指的莫過於「他們噁心的燉菜,是用橄欖油煮的」,這儼然比他們不合人道、德行敗壞、不正當、不光榮和虛偽的行為還罪大惡極。無論如何,西班牙有一部分地區因穆斯林不夠重視而不願費力徵服,或因頑抗不屈,最後仍是基督教飲食的天下。
  • 二戰德軍野戰口糧介紹,單兵每天可享受200克肉類,還能吃到香腸?
    二戰時期,德軍的野戰口糧名為EISERMEPORTION,國內一般翻譯給「鐵配給」,鐵是指這些野戰口糧都封存在鐵罐頭裡,保存良好、即開即食,非常方便。1.主食德國人的主食為麵包與土豆,但鐵配給不全是罐頭,有些主食是用紙包的,所以考慮到保質期問題,鐵配給裡的主食只能以麵包為主,分乾麵包和鮮麵包兩類。
  • 世界烹飪技術的進步,主要是因為徵服、戰爭和饑荒|文史宴
    他以一張列表詳細列舉了猶太人和穆斯林的種種惡行,最令人髮指的莫過於「他們噁心的燉菜,是用橄欖油煮的」,這儼然比他們不合人道、德行敗壞、不正當、不光榮和虛偽的行為還罪大惡極。無論如何,西班牙有一部分地區因穆斯林不夠重視而不願費力徵服,或因頑抗不屈,最後仍是基督教飲食的天下。
  • 告別大鍋菜方便麵,解放軍野戰集體夥食追上美軍!
    根據《解放軍報》4月8日的報導,在3月下旬舉行的空降兵演習中,我軍首次使用了最新型集體野戰口糧——餐份化淺盤食品,有效提高了野戰條件下熱食保障效率。該演習在大別山舉行,是空降兵組織的空降作戰飲食保障實兵演練,在演習中,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將炊事人員,連、排、班用野戰給養器材單元和餐份化淺盤食品直接空投到空降場,展開野戰條件下的熱食保障。
  • 舌尖上的戰場:二戰英軍篇
    類似的設計眨大英國協武裝內得到推廣,其中包括英屬印度陸軍:新德裡「塞賈爾兄弟金屬公司」根據反饋對M1937進行了改進,到戰爭後期推出了橢圓形版本以更適合印度籍兵員的烹飪習慣;以色列建國後,從裝備和穿著上受英軍影響頗深的以軍,其第一代野戰飯盒也直接沿襲了M1937的設計,只是在摺疊握把上加有可安插燒水杯的擴口。
  • 告別大鍋菜方便麵 解放軍野戰集體夥食追上美軍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75期】該演習在大別山舉行,是空降兵組織的空降作戰飲食保障實兵演練,在演習中,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將炊事人員,連、排、班用野戰給養器材單元和餐份化淺盤食品直接空投到空降場,展開野戰條件下的熱食保障。這種專用的餐份化淺盤食品由軍委後勤保障部某研究所研製,在我軍演習中首次亮相。
  • 二戰德軍脖子上的半月形牌子是什麼?普通德軍可沒有權利帶它
    有些是現代化設計,有些則是經過歷史沉澱演變而來,當然,有些也就只能消失於歷史中,例如二戰時期很多德國士兵胸面前的「半月形」牌子。二戰初期,德國軍隊憑藉閃電戰勢如破竹,就連蘇聯前期都無法抵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除開德軍強大攻擊能力外,脖子上的那塊半月形牌子也異常醒目。其作用到底是裝飾,還是象徵軍銜呢?
  • 二戰中的英國士兵都吃什麼?鹹牛肉最難吃,午餐肉是好東西
    需要指出的是,英軍和德軍配發的戰地配給不同,德軍士兵的配給在戰場上屬於可以直接食用,或是經過簡單加工就可以吃的範疇。而英國士兵的配給則完全是需要在戰場上現場製作,不用考慮後勤分隊,他們不管做飯這事。配給清單裡提到的蔬菜和肉大多是未經加工的,需要士兵在戰場上將其自行切成小塊,然後放入自己的飯盒裡做成燉菜。一戰時期英軍還有一個明確的教程,教導士兵如何在戰場上製作食物,並且在生火時不會被敵人發現。
  • 菜譜 | 亞洲十大名廚王海東,五道美觀手工菜呈獻!
    那一年,是王海東入伍的第三個年頭,彼時的他已被提拔為偵察兵班長,在射擊方面有著出色表現,是連隊有名的神槍手。與此同時,適逢特務連炊事班班長復員,頗具廚藝天賦的王海東,被推薦到炊事班當班長。這意味著,王海東將要從偵察兵轉為炊事兵,從前線轉至後勤。
  • 這名德軍士官首上戰場就擊毀13輛坦克,堪稱二戰最強憲兵
    在二戰後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同時面對和美英、蘇聯兩線作戰,已經是疲於奔命,越來越多的德軍已經在考慮到底投降哪一方才能有更好的結局,但相較於敵軍,普通的前線德軍官兵最大的恐懼卻是來源於自己人——野戰憲兵!
  • 四種NASA科學家傾力推薦的火雞烹飪方法
    你需要準備的材料:1. 一隻火雞;2. Kapton真空鋁薄膜(一般用於製作飛機或飛彈的防火隔層,也可用於食品包裝材料);3. 一個具備太陽能聚焦功能的的拋物線型衛星碟和一個溫度數據傳感器;4. 一個R-2000全鋼萬向支架(Rotopod);調料若干;烹製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