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瀋陽:五三工廠的百年故事!

2021-03-01 盛京擺渡

當年

有一座兵工廠

沐浴百年冷雨與風浪

固守在惠工熱土之上



它迎接過民族工業興起的曙光

它承受過家國淪喪的悲傷

它輸送過抗美援朝的給養

它創造過軍企管理的良方

就是它

那個一路向前的

五三工廠



      瀋陽五三工廠,前身是遼寧迫擊炮廠,始建於1926年。      史料稱,張作霖統治時期 ,為發展軍事,於1922年10月在北大營成立修械司,製造迫擊炮,聘用英國人沙敦為負責人,李宜春協助。1926年6月,張作霖將修械司改成奉天迫擊炮廠,該廠下設炮彈廠、翻砂廠、製造廠等。1931年5月31日,少帥執政期間,國產第一輛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在此問世。這輛車除少數部件,如發動機曲軸等,是委託國外廠家依照本廠圖樣代制外,其餘部件均由本廠自製。為了慶祝第一輛國產汽車的問世,遼寧迫擊炮廠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

      然而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爆發了,日寇佔領了遼寧迫擊炮廠,建立偽滿實業部,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等。這批民生牌汽車還來不及組裝,所有零部件就被日軍搶走,我國首次創建民族汽車工業的夙願,也因此被扼殺在搖籃中……

日軍佔領下的遼寧迫擊炮廠


       抗日戰爭結束,這裡一度成為國民黨瀋陽兵工署第九〇工廠。1948年11月瀋陽解放後,東北軍區軍工部接管了國民黨瀋陽兵工署第九〇工廠,莫文祥被派到軍工部瀋陽兵工總廠槍彈所任軍代表,後任瀋陽兵工總廠第三廠監委(政治委員)。1949年9月軍工部第三兵工廠改稱五三工廠,取消監委制,成立黨委……

模範工廠


     可以說,瀋陽五三工廠是國內建廠較早的軍工企業。1951年至1954年,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和實現產品制式化,先後修建了生產車間和配套設施,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能力,並在抗美援朝中做出過巨大貢獻!

      20世紀50年代初期,該廠圍繞搞好生產這一中心任務,創造了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加強黨的領導、實行廠長負責制與民主管理相結合、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的工作方法,使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出現了逐月、逐季、逐年完成或提前完成國家計劃的好勢頭,走出了一條工人階級掌握政權後管理工廠的新路子。五三工廠的做法和經驗,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肯定。

    根據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1952年12月24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做出決定,授予該廠為「模範工廠」稱號。成為至今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親筆為該廠題詞:「你們是依靠工人階級搞好工廠企業的模範!」

     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五三工廠為當時全國工業企業的模範企業光榮稱號。

     至今,授予工廠的「你們是依靠工人階級搞好工廠企業的模範!」錦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抗美援朝紀念館。

       莫文祥,是軍工戰線的優秀領導者。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他任五三工廠黨委書記,發揮政治工作的保證監督作用,帶領全體職工艱苦奮鬥,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創造了優異的成績和先進經驗。

高方啟(右)向周總理匯報工作

       同一時期, 高方啟任五三工廠廠長,帶領幹部職工制定了一系列推動生產改革的措施,通過開展活動,使產品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1951年,五三工廠生產的各種槍彈比1950年增加了4倍。1952年的產量又比1951年增加一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當年,瀋陽五三工廠,位於瀋河區惠工街澤工南巷62號,透過照片的上方空隙,能看到市府廣場的電報大樓——  

      知情人介紹說,代號為「321」的國營第三二一廠,在兵工行內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瀋陽五三廠」。1956年,321廠完成了五三式7.62mm普通彈的試製並定型工作,這是新中國第一批制式子彈。


    廠裡的舊資料稱,五三工廠的人工孫兆增完成了自動塗漆機、包裝真空封閉自動化等多項技術革新,榮獲各種榮譽稱號。

     五三是對外稱呼,321廠是五機部管轄的內部稱號。當年,許多國家領導經常視察工廠,他們給工廠帶來鼓舞和勉勵

80年代的工廠大門

   

     當年,五三廠有三個門——

     南門,是廠子正門,是一條不太長的小馬路,與瀋陽市電報大樓、市府廣場相接,每天走南門上下班的職工,都能看到市府,有的還在市府門前路過。現在遼寧大劇院、市中級法院、回民大廳、清真寺等,都相距離五三廠南門很近。

     北門,直接通往惠工廣場,並與二一三廠毗鄰,北門向東就是西下窪子,北牆與90中學一路之隔。

     西門,出去的那條馬路,就是惠工街,當然也連接惠工廣場至市府廣場的路段。

火紅的創業年代

綜合辦公大樓

     

       五三俱樂部有點像中華劇場。它大約在70年代建成,就在廠子院裡,二層樓高,外表很壯觀,裡面很大,可放電影、演文藝節目等,有時還演雜技,楊振華、金炳昶等名家也在裡邊說過相聲,人們在這裡留下許多歡聲笑語——

    二五分廠鳥瞰圖,原是五三廠的一個車間,面積很大。由於生產海彈而成為二五分廠,坐落在黎明機械廠204家屬區附近。

家屬宿舍鳥瞰

     

     一些凌散的記憶,外人看來平淡無奇,可當年的親歷者,卻一輩子忘記不了——

當年,工廠經常組織職工,開展嚴格的軍事訓練

    當年「五好寢室」的小夥伴們,今天又在何方?他們大多臨近暮年了

青蔥歲月  正值盛年

誰的結業證,誰又把美好青春獻給了軍工?

一張普通的外調介紹信,關乎組織發展大事

寄往他鄉一封信  一枝一葉總關情  

    為了加深人們對五三廠的印象,小編特意找了兩段外地人,五六十年代來五三工廠實習的往事,真實還原那段如火的歲月,有興趣的點擊下端「閱讀原文」查閱!!

工廠的領導班子在研究工作

     據知情人講,五三工廠生活保障很完善,如,有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廠區裡有診所,廠外有五三醫院,藥局、中西醫大夫一應俱全,職工根據病情可以住院。現如,還有自己的職工大學,培養的學生大多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

    工廠經常組織職工及家屬,舉行踏青遊園活動,這其中可有你的身影?

大家興致勃勃玩套圈遊戲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

      據知情人透露,由於軍工企業任務減少,上萬人工資無來源,困難重重,五三廠領導與五機部反覆研究,決定與724廠(東北機器製造總廠)兼併重組。1998年1月,這項計劃得以實施,一些年齡大的辦理了退休,也有一部分人買斷了工齡,大多數人到位於文官屯地區的724廠上班了……

     由於老廠址坐落在市中心地帶,舊址成了開發商眼紅的地段,不知什麼時間起,北門附近,一座叫「格林豪森 「的樓盤  ,悄悄地在這裡拔地而起,五三工廠從此消失在人們視線裡……


   

       2017年,生活在廣東大半輩子的夏老太太,從南國帶著女兒和外孫,來瀋陽尋訪她思念的五三工廠。88歲的她在1950年左右曾在工廠勞動過,還和來訪的朱老總握過手。可是,六十多年之後,物是人非,惠工廣場附近的哪有五三工廠身影啦?!一丁點兒工廠的痕跡也沒了。

   幸好,當年的五三招待所還「健在」,祖孫三人在「國營五三招待所」的招牌下合影留念,這才依依不捨地,踏上了返回南國的列車……

(部分圖片由郭雅清、劉振宇等提供)

   1、 盛京擺渡(原「鐵西新聯會」),尊重原創者的勞動,並感謝史資的原創者——在編輯中借鑑了一些網絡、書報、朋友圈等圖文信息,有時,因年代久遠和情況複雜,無法甄別和聯繫原作者,如存疑,聯繫後即刪;

    2、我們義務傳播遼瀋地區悠久歷史文化,胸懷責任,心存敬畏,組稿中費時費力、集結它非名非利、傳播後無私無邪,但是,由於水平有限,難免掛一漏萬,或張冠李戴,還希微友包容;

     3、我們有意不加原創,只為方便轉載。但是,轉發時請標明「盛京擺渡」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憶瀋陽:一座叫3301的工廠!
    戰鬥英雄擔大任——       孫玉國,瀋陽市人,1941年出生,1961年入伍,曾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還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文革結束後,被迫從部隊轉業。      到了八十年代,3301工廠成為一個集光學、機械,電子於一體的大型軍工企業,工廠下屬六個分廠和三個公司,一個外資企業,主要產品有:各式火炮、槍械修理;0.4t、0.5t蓄電池叉車、數字體裁測風經緯儀、高檔裝飾材料壓克力板、汽車行業衝壓件加工、汽車修理連鎖業務及各型設備的製造等。
  • 瀋陽 「炮校」 的故事,你知道嗎?
    瀋陽炮兵學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軍事院校,前身是由八路軍延安炮兵學校轉變而來的。學院奠基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地面炮兵學校,1978年立。1986年更名為瀋陽炮兵學院。     2017年瀋陽炮兵學院撤銷,參與合併組建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為瀋陽校區(士官學校)。
  • 「五三慘案」九十周年,濟南的恥辱不會被歷史忘卻!
    據時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的何思源回憶:「五三」慘案的第二年,中日交涉,日本撤兵交還濟南。對於5月3日慘死的人,只說將來由兩方調查。所謂「調查」,是騙人的,實則是用「調查」二字來平息中國人的怒氣而已。
  • 陸君祥軍品收藏展揭開鮮為人知的故事 新四軍曾在瀋陽打過大勝仗
    展品包括各類軍功章、古代軍銜、團章、黨章等3000餘件,每件展品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特等功軍功章的主人或在瀋陽戰鬥過「這些展品中,哪幾件是較為珍貴的?」「我覺得這四枚新四軍的軍功章是最珍貴的,目前在全國還沒有發現相同的。」陸君祥向記者展示了他珍藏的四枚新四軍的特等功章、模範獎章、二等功章和三等功章。
  • 【城市·記憶】曾經寧波人眼裡的「工廠之王」!見證甬城百年工業的發展
    素以經商著稱的近代寧波人,也加入到興辦工業的行列中,百年前的「和豐」應運而生。  1905年,鄞縣商人戴瑞卿聯絡滬甬等地的寧波商人發起創辦和豐紗廠。創辦以來,「和豐」儘管歷盡坎坷,甚至厄運不斷,但在顧元琛、俞佐宸等人的苦心經營下也有不俗的表現,一度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佼佼者、浙江省內屈指一數的「工廠王」。
  • 【瀋陽攻略】諱莫如深的「防空洞」!
    80年代,櫓哥非常喜歡的作家李存葆的代表作之一《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就是講述修防空洞的故事。現在, 櫓哥順手找來三個著名的防空洞,來開開眼——      資料記載,上世紀70年代初,瀋陽軍區決定在哈爾濱、長春、瀋陽三大城市挖戰備地道。哈爾濱的地道工程因1973年8月1日開始籌建而被命名為「7381」工程。      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把人民防空擺到了城市防禦體系的重要位置。從1970年到1980年,哈市人防工程建設主要是發動群眾,集中力量構築永久、半永久性的人員掩蔽工事、機動疏散幹道和集團工事。
  • 瀋陽那些諱莫如深的 「防空洞」
    80年代,小編非常喜歡的作家李存葆的代表作之一《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就是講述修防空洞的故事。現在, 順手找來三個著名的防空洞,來開開眼——      資料記載,上世紀70年代初,瀋陽軍區決定在哈爾濱、長春、瀋陽三大城市挖戰備地道。哈爾濱的地道工程因1973年8月1日開始籌建而被命名為「7381」工程。      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把人民防空擺到了城市防禦體系的重要位置。從1970年到1980年,哈市人防工程建設主要是發動群眾,集中力量構築永久、半永久性的人員掩蔽工事、機動疏散幹道和集團工事。
  • 瀋陽119廠郭俊毅口述:我和蘇聯專家的那些往事
    瀋陽在這方面最為突出,蘇聯援建了很多大型企業,派駐了大批專家。那是一段令人欣喜的蜜月時光,雖然短暫,卻讓瀋陽119廠(後叫航天瀋陽新樂廠)原副廠長郭俊毅久久難忘。他翻著泛黃的老相冊,跟我們講起與蘇聯專家相處的那些往事。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瀋陽見聞記】 
    9日聽到瀋陽於洪屯偽陸軍航空學校辦公大樓傳來虎頭(即黑龍江虎林縣境內)「有蘇聯地上部隊侵入」的報告,又聽到新京(長春)有蘇聯飛機襲擊的消息。航校的飛行員近幾天都是默默無聞,情緒消沉。飛機場的指揮天幕裡,只有一名當值任務的軍官守著對空電話機,一名背著繃帶包的衛生兵,天幕裡空蕩蕩的。往日的談話聲和飛行員在這裡休息的時間明顯減少了。有幾架97式戰鬥機的轟鳴聲仍在飛機場上空鳴叫。
  • 太陽溝的故事--虎狼之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背景故事:九一八事變的策源地-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舊址關東軍司令部先設瀋陽,後遷旅順,1931年918事變後遷瀋陽,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遷長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前夕。曾一度向通化、臨江撤遷,企圖憑藉山區固守頑抗,最終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告終。關東軍司令部設參謀部、副官部、兵器部、經理部、軍醫部、獸醫部、法官部等,指揮駐紮在中國東北的師團、獨立守備隊以及旅順炮兵大隊、關東憲兵。
  • 毛瑟兵工廠:百年傳奇,「吃雞」神器在這裡誕生……
    有一種名槍叫「毛瑟」——探尋毛瑟槍百年傳奇背後的成功密碼在「吃雞」遊戲中,一支精準度高、性能可靠的98K步槍,是不少玩家夢寐以求的「神器」。不過,很少有人知曉,這支有著近120歲高齡的98K步槍,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研發生產的。1898年,毛瑟M98式步槍問世。
  • MB670掘錨機變形計|山特維克包頭工廠裡的重生故事
    而這個故事背後,離不開山特維克包頭大修廠裡的工程師們。「維修費用僅是新機成本的35%左右,但是設備的性能可以恢復到新機90%,並且設備的壽命能平均延長一倍。山特維克大修服務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客戶用儘量少的資金投入,最大程度延長設備的生命周期。」
  • 瀋陽人自己的太平洋巨型章魚,終於有一個「瀋陽特色」的名字啦!
    它就是剛剛落戶瀋陽不久的一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熱心的瀋陽小夥伴們給它起了個接地氣的名字「陽洋」作為瀋陽市內唯一的一座水族館——瀋陽海洋探索中心小夥伴們對新客人的到來都很興奮呢,先一起來感受下啥是巨型章魚!
  • 廿四節氣瀋陽渾河即時影像與歷源發展闡釋之祥怵簡曰(第三季秋實)
    2-2、曾經的盛京:「九門」盛京八門各具歷史,也各有故事。但是既然是八門,又何來九門之說?前面說過,明朝的時候瀋陽開始建城牆,有四個城門。後來在與後金長達數年的徵戰中;幾乎全部被毀壞。瀋陽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四,已經達到高人類發展水平,到2020年瀋陽繼續提升,進入極高人類發展水平。 3、渾河:渾河,流經瀋陽的母親河。古稱瀋水.(資料文字見:立秋)
  • 凡爾賽和約已過百年,你可知歲月背後的故事?
    「救國」 、「維護國家主權」 、「不受外來欺辱」成為中國百年來的主旋律。成千上萬青年學生,紛紛遠赴歐美求學,向西方學習,科技救國、實業救國、教育救國、醫學救國成為中國青年學生刻骨銘心的目標。6月29日,七位嘉賓與專家,將為我們講述中國的近代史中鮮為人知的故事,重溫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探索人類和平發展之路。
  • 瀋陽軍區聯勤部隊深入學習十八大精神見聞
    連日來,瀋陽軍區聯勤部隊利用各種學習渠道,創新多種學習方法,有效組織廣大官兵、離退休老幹部以及駐地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學習活動。學潮湧動,新風撲面,成為白山黑水間一道獨特的風景。今年4月份,瀋陽軍區聯勤部自主研發的數位化學習教育平臺在部隊投入使用,改變了基層倉庫集中教育難、內容整合難、分類施教難、效果評估難等現實問題。平臺運行才半年,官兵就切實嘗到了「學、用、考、管」於一體的學習教育模式帶來的甜頭,自主學習的勁頭逐漸高漲。
  • 走出體制的臭鼬工廠
    有鐵血軍迷甚至把酒豪言,如今放眼全球,有資格在未來天空與成飛匹敵者,唯有成飛當年的榜樣與對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 臭鼬工廠,這個奇葩的名字來源於創辦初期的工作環境。75年歷史的臭鼬工廠,從最初的23人發展到現在的45000人。
  • 【小仙樹洞】青衫憶笙,素衣白裙
    不是男主角的主角北城想,可以有故事,但不敢有主角,因為那個曾經是主角的人,就在這個12月5號,在現實中喜結良緣了。想來無甚歡喜,大概就是在一段很寂寞的時光中踏足了這個叫「誅仙」的仙野源,而那個將道法與任務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兒,恰好敲開了那扇緊閉的門。
  • 多年未展的瀋陽故宮武備了解下
    幸好最近讀了北京藏友劉兄推薦,2006年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瀋陽故宮博物院》一書,筆者才有幸見到了國內類似的滷簿儀仗大戟的資料。下圖為左、中為法國同一器物儀仗戟,右為瀋陽故宮收藏實物資料照片。從圖上可以看出國內外的這兩隻戟保存相當完整:
  • 向瀋陽、長春、熱河進攻
    8月18日,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在瀋陽方向前進超過100公裡。在這一天,63架飛機抵達通遼,運來柴油76噸、汽油7.1噸、潤滑油8噸。7:00,近衛坦克第5軍近衛摩託車第15營、近衛坦克第21旅開始向瀋陽方向進攻。12:40,近衛坦克第5軍前鋒——近衛坦克第21旅車隊被6輛日軍神風攻擊機自殺襲擊,蘇軍損失了1輛坦克與1名坦克兵、1輛汽車,步兵損失微不足道。日終前,近衛坦克第21旅抵達阿爾鄉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