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
有一座兵工廠
沐浴百年冷雨與風浪
固守在惠工熱土之上
它迎接過民族工業興起的曙光
它承受過家國淪喪的悲傷
它輸送過抗美援朝的給養
它創造過軍企管理的良方
就是它
那個一路向前的
五三工廠
日軍佔領下的遼寧迫擊炮廠
模範工廠
可以說,瀋陽五三工廠是國內建廠較早的軍工企業。1951年至1954年,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和實現產品制式化,先後修建了生產車間和配套設施,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能力,並在抗美援朝中做出過巨大貢獻!
20世紀50年代初期,該廠圍繞搞好生產這一中心任務,創造了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加強黨的領導、實行廠長負責制與民主管理相結合、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的工作方法,使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出現了逐月、逐季、逐年完成或提前完成國家計劃的好勢頭,走出了一條工人階級掌握政權後管理工廠的新路子。五三工廠的做法和經驗,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肯定。
根據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1952年12月24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做出決定,授予該廠為「模範工廠」稱號。成為至今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親筆為該廠題詞:「你們是依靠工人階級搞好工廠企業的模範!」
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五三工廠為當時全國工業企業的模範企業光榮稱號。
至今,授予工廠的「你們是依靠工人階級搞好工廠企業的模範!」錦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抗美援朝紀念館。
莫文祥,是軍工戰線的優秀領導者。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他任五三工廠黨委書記,發揮政治工作的保證監督作用,帶領全體職工艱苦奮鬥,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創造了優異的成績和先進經驗。
高方啟(右)向周總理匯報工作
同一時期, 高方啟任五三工廠廠長,帶領幹部職工制定了一系列推動生產改革的措施,通過開展活動,使產品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1951年,五三工廠生產的各種槍彈比1950年增加了4倍。1952年的產量又比1951年增加一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當年,瀋陽五三工廠,位於瀋河區惠工街澤工南巷62號,透過照片的上方空隙,能看到市府廣場的電報大樓——
知情人介紹說,代號為「321」的國營第三二一廠,在兵工行內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瀋陽五三廠」。1956年,321廠完成了五三式7.62mm普通彈的試製並定型工作,這是新中國第一批制式子彈。
廠裡的舊資料稱,五三工廠的人工孫兆增完成了自動塗漆機、包裝真空封閉自動化等多項技術革新,榮獲各種榮譽稱號。
五三是對外稱呼,321廠是五機部管轄的內部稱號。當年,許多國家領導經常視察工廠,他們給工廠帶來鼓舞和勉勵
80年代的工廠大門
當年,五三廠有三個門——
南門,是廠子正門,是一條不太長的小馬路,與瀋陽市電報大樓、市府廣場相接,每天走南門上下班的職工,都能看到市府,有的還在市府門前路過。現在遼寧大劇院、市中級法院、回民大廳、清真寺等,都相距離五三廠南門很近。
北門,直接通往惠工廣場,並與二一三廠毗鄰,北門向東就是西下窪子,北牆與90中學一路之隔。
西門,出去的那條馬路,就是惠工街,當然也連接惠工廣場至市府廣場的路段。
火紅的創業年代
綜合辦公大樓
五三俱樂部有點像中華劇場。它大約在70年代建成,就在廠子院裡,二層樓高,外表很壯觀,裡面很大,可放電影、演文藝節目等,有時還演雜技,楊振華、金炳昶等名家也在裡邊說過相聲,人們在這裡留下許多歡聲笑語——
二五分廠鳥瞰圖,原是五三廠的一個車間,面積很大。由於生產海彈而成為二五分廠,坐落在黎明機械廠204家屬區附近。
家屬宿舍鳥瞰
一些凌散的記憶,外人看來平淡無奇,可當年的親歷者,卻一輩子忘記不了——
當年,工廠經常組織職工,開展嚴格的軍事訓練
當年「五好寢室」的小夥伴們,今天又在何方?他們大多臨近暮年了
青蔥歲月 正值盛年
誰的結業證,誰又把美好青春獻給了軍工?
一張普通的外調介紹信,關乎組織發展大事
寄往他鄉一封信 一枝一葉總關情
為了加深人們對五三廠的印象,小編特意找了兩段外地人,五六十年代來五三工廠實習的往事,真實還原那段如火的歲月,有興趣的點擊下端「閱讀原文」查閱!!
工廠的領導班子在研究工作
據知情人講,五三工廠生活保障很完善,如,有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廠區裡有診所,廠外有五三醫院,藥局、中西醫大夫一應俱全,職工根據病情可以住院。現如,還有自己的職工大學,培養的學生大多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
工廠經常組織職工及家屬,舉行踏青遊園活動,這其中可有你的身影?
大家興致勃勃玩套圈遊戲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
據知情人透露,由於軍工企業任務減少,上萬人工資無來源,困難重重,五三廠領導與五機部反覆研究,決定與724廠(東北機器製造總廠)兼併重組。1998年1月,這項計劃得以實施,一些年齡大的辦理了退休,也有一部分人買斷了工齡,大多數人到位於文官屯地區的724廠上班了……
由於老廠址坐落在市中心地帶,舊址成了開發商眼紅的地段,不知什麼時間起,北門附近,一座叫「格林豪森 「的樓盤 ,悄悄地在這裡拔地而起,五三工廠從此消失在人們視線裡……
2017年,生活在廣東大半輩子的夏老太太,從南國帶著女兒和外孫,來瀋陽尋訪她思念的五三工廠。88歲的她在1950年左右曾在工廠勞動過,還和來訪的朱老總握過手。可是,六十多年之後,物是人非,惠工廣場附近的哪有五三工廠身影啦?!一丁點兒工廠的痕跡也沒了。
幸好,當年的五三招待所還「健在」,祖孫三人在「國營五三招待所」的招牌下合影留念,這才依依不捨地,踏上了返回南國的列車……
(部分圖片由郭雅清、劉振宇等提供)
1、 盛京擺渡(原「鐵西新聯會」),尊重原創者的勞動,並感謝史資的原創者——在編輯中借鑑了一些網絡、書報、朋友圈等圖文信息,有時,因年代久遠和情況複雜,無法甄別和聯繫原作者,如存疑,聯繫後即刪;
2、我們義務傳播遼瀋地區悠久歷史文化,胸懷責任,心存敬畏,組稿中費時費力、集結它非名非利、傳播後無私無邪,但是,由於水平有限,難免掛一漏萬,或張冠李戴,還希微友包容;
3、我們有意不加原創,只為方便轉載。但是,轉發時請標明「盛京擺渡」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