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方可高枕無憂,美國在避難所領域的造詣絕對是發揮到了極致。
末日飛機和核戰地堡這兩種末日避難所已經為大眾所熟知。實際上,在美蘇雙方隨時準備核平對方的冷戰瘋狂時期,美國建立了完善的「三位一體」核末日避難所,除了深藏在夏延山下的核戰地堡和天上飛的E-4「末日飛機」外,美國人甚至還搞出了漂浮在大洋上的「末日戰艦」。
◎「北安普頓」號重型巡洋艦被改裝為指揮巡洋艦,艦體加裝了大量通訊天線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確保冷戰期間指揮中樞的連續性,制定了「持續行動」計劃,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NECPA)也就是俗稱的「末日戰艦」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在當時被確立為美國「三位一體」核戰指揮系統的組成部分。
◎E-4B「國家應急空中指揮所」
1961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批准了NECPA計劃,並且要求首艘核戰指揮艦在次年3月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隨後,美國海軍對俄勒岡城級重巡洋艦4號艦「北安普頓」號(CA-125)進行了改裝。
◎改得更加誇張的「萊特」號輕型航母,甲板上豎起了多根通訊天線
對「北安普頓」號重型巡洋艦的改裝主要是通訊設備、核生化防護以及飛行甲板擴容這三方面。在通訊設備改裝方面,「北安普頓」號拆除了絕大多數艦載武器,然後在艦上增加了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通訊指揮系統,將「北安普頓」號變成了海上移動指揮所。為了確保轉移到艦上的美國戰時最高指揮系統在核戰環境中生存下來,「北安普頓」號通風及過濾系統也進行了升級。為了方便總統戰時迅速轉移到艦上,「北安普頓」號的飛行甲板也進行了擴容。
◎退役前夕的「北安普頓」號指揮巡洋艦,為了加裝通訊設備把主炮都拆了
在「北安普頓」號改裝「末日戰艦」一年之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美國海軍還改裝了一艘「塞班」級輕型航母「萊特」號作為「北安普頓」號的姊妹艦,戰時互為備份。
◎夏延山核戰掩體北側入口
一萬多噸的「萊特」號輕型航母比「北安普頓」號大了很多,艦內空間也更大,更適宜作為總統戰時移動指揮所。美國當時把寶幾乎全押到了「萊特」號身上,所有通訊、情報融合、信息處理、遠程指揮系統全都搬到了艦上,導致該艦在改裝為「末日戰艦」之後飛行甲板上天線林立,看起來一點兒不像航母反倒像是一艘情報船。
◎服役末期的「北安普頓」號指揮巡洋艦(右一),高聳的天線很容易辨別
「北安普頓」號和「萊特」號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一直服役到了1970年,期間這兩艘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雖然從未啟用過,但這兩艘「末日戰艦」一直被視為美國總統核戰時期撤離以及指揮的首選。迫使美國放棄「末日戰艦」的主要原因是蘇聯偵察衛星水平的發展以及指揮艦本身薄弱的自衛能力,之後美國總統戰時緊急撤離首選變成了E-4和E-6「末日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