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的核末日避難所,除了末日飛機和地堡外還有末日戰艦

2021-02-25 軍機圖

狡兔三窟方可高枕無憂,美國在避難所領域的造詣絕對是發揮到了極致。

末日飛機和核戰地堡這兩種末日避難所已經為大眾所熟知。實際上,在美蘇雙方隨時準備核平對方的冷戰瘋狂時期,美國建立了完善的「三位一體」核末日避難所,除了深藏在夏延山下的核戰地堡和天上飛的E-4「末日飛機」外,美國人甚至還搞出了漂浮在大洋上的「末日戰艦」。

◎「北安普頓」號重型巡洋艦被改裝為指揮巡洋艦,艦體加裝了大量通訊天線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確保冷戰期間指揮中樞的連續性,制定了「持續行動」計劃,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NECPA)也就是俗稱的「末日戰艦」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在當時被確立為美國「三位一體」核戰指揮系統的組成部分。

◎E-4B「國家應急空中指揮所」

1961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批准了NECPA計劃,並且要求首艘核戰指揮艦在次年3月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隨後,美國海軍對俄勒岡城級重巡洋艦4號艦「北安普頓」號(CA-125)進行了改裝。

◎改得更加誇張的「萊特」號輕型航母,甲板上豎起了多根通訊天線

對「北安普頓」號重型巡洋艦的改裝主要是通訊設備、核生化防護以及飛行甲板擴容這三方面。在通訊設備改裝方面,「北安普頓」號拆除了絕大多數艦載武器,然後在艦上增加了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通訊指揮系統,將「北安普頓」號變成了海上移動指揮所。為了確保轉移到艦上的美國戰時最高指揮系統在核戰環境中生存下來,「北安普頓」號通風及過濾系統也進行了升級。為了方便總統戰時迅速轉移到艦上,「北安普頓」號的飛行甲板也進行了擴容。

◎退役前夕的「北安普頓」號指揮巡洋艦,為了加裝通訊設備把主炮都拆了

在「北安普頓」號改裝「末日戰艦」一年之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美國海軍還改裝了一艘「塞班」級輕型航母「萊特」號作為「北安普頓」號的姊妹艦,戰時互為備份。

◎夏延山核戰掩體北側入口

一萬多噸的「萊特」號輕型航母比「北安普頓」號大了很多,艦內空間也更大,更適宜作為總統戰時移動指揮所。美國當時把寶幾乎全押到了「萊特」號身上,所有通訊、情報融合、信息處理、遠程指揮系統全都搬到了艦上,導致該艦在改裝為「末日戰艦」之後飛行甲板上天線林立,看起來一點兒不像航母反倒像是一艘情報船。

◎服役末期的「北安普頓」號指揮巡洋艦(右一),高聳的天線很容易辨別

「北安普頓」號和「萊特」號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一直服役到了1970年,期間這兩艘國家水面應急指揮站雖然從未啟用過,但這兩艘「末日戰艦」一直被視為美國總統核戰時期撤離以及指揮的首選。迫使美國放棄「末日戰艦」的主要原因是蘇聯偵察衛星水平的發展以及指揮艦本身薄弱的自衛能力,之後美國總統戰時緊急撤離首選變成了E-4和E-6「末日飛機」。

相關焦點

  • 美軍廢棄掩體成「末日地堡」,正在熱賣!
    所謂「末日地堡」,位於美國的南達科他州,周圍是峭壁環繞的荒涼山谷,由575個軍事掩體組成,能夠容納5000人。
  • 末日時鐘警示-2021年,
    垃圾分類「末日時鐘」只是一種警醒,顯然近些年可能並不會出現世界末日,但縱觀世界,不穩定性越來越多,人類距離萬劫不復只有一步之遙,這不得不令人警惕,而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四、末日準備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人,相信末日論,甚至還有一些小期待。當我們還在努力996賺錢的時候,有一部分美國的富豪們,已經開始為世界末日做準備了。
  • 世界末日沒來:安省建諾亞方舟老人去世
    現在,他的家人、朋友和追隨者面臨著一個災難性問題:接下來怎麼辦?世界末日向來是一個熱門話題,布魯斯·比奇認為,全球核戰將會是導致世界末日的主要原因。「方舟」上覆蓋的土層能完全隔離輻射,方舟由柴油發電機提供電力,配有兩個廚房、全套管道、一個休息室、一個淨化槽、一間小教堂、一個無線電通信中心和一個容量為5000加侖的水箱,甚至還有武器庫。
  • 【周末薦書】1962:末日邊緣
    從史料角度,本書首次披露了一些讓人吃驚的內容,包括:赫魯雪夫企圖摧毀美國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計劃;古巴境內的蘇聯核彈頭的處理辦法;一架在危機巔峰時刻迷路至蘇聯上空的U-2偵察機的精彩故事,等等。由於題材的重大和寫法的引人入勝,本書出版以來已獲多項大獎。書中描述的核戰邊緣的兩強博弈,雖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其警示的大國相處之道和政治人物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值得人們反覆琢磨。
  • 美國總統「末日客機」E-4B守夜者(Nightwatch)
    )機型介紹眾所周知,美國總統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是B747。除了總統專機「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外,另有由波音747-200型改裝成的軍用型「E-4B」守夜者(Nightwatch),全稱為先進空中指揮中心(Advanced Airborne Command Post),身負國家面臨緊急危難時保護總統及高層性命的責任。
  • 假如末日降臨,你可以提前準備點什麼? | Hack Your Life
    也就是說,地鐵從設計開始就是緊急狀態下民眾快速撤離和隱蔽的場所。北京地鐵 10 號線中就設計了單獨的核避難所,成壽寺站和分鐘寺站之間的隧道內,一道隔斷防護門關閉後,可以瞬間把地鐵站變成一個密閉又通風的避難所。
  • 末日鍾:我與世界末日僅有3分鐘距離
    這些技術首當其衝的就是核武器,此外還有導致氣候變暖的技術、新興生物技術以及網絡技術。這些技術或可能通過蓄意、計算錯誤、操作失誤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整個星球帶來毀滅性打擊。近日,在1947年首次提出「末日鍾」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將2015年的分針定在了午夜前3分鐘,與去年持平。
  • 【刀過留痕】美帝的「末日戰機」視頻驚現網絡,預示著美國的霸權已經走向末日!
    末日戰機,本身是冷戰產物;在核武力量均衡,大白話就是都能幹死對方的時候,生產這個東西,以供萬一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時候,一方的所謂最高領導人,比如美國總統,可以乘坐末日戰機,飛在空中,指揮國家,應對末日戰爭。 想想這個戰機本身,是不是感到好笑?!
  • 假如世界末日真的來了,你要怎麼生存?
    《輻射:避難所》是Bethesda推出的一款《輻射》系列衍生移動平臺遊戲,在相繼登陸iOS和安卓平臺後,該遊戲移植到了PC平臺上。在《輻射:避難所》的末世背景下,玩家需要通過點擊屏幕建立各種設施並將聚集在門口的難民拖拽進去生產各種資源,從而供避難所運作。同時,玩家還需要派遣避難所裡的居民去廢土世界獲取資源。此外,該遊戲還推出了抽卡系統,供玩家獲得武器,資源及居民等。
  • 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只剩「兩分鐘」,「末日時鐘」到底預示了什麼?
    如果你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抓緊時間去做吧,因為根據「末日時鐘」,這個世界已經接近毀滅了。
  • 川普確診當日,能殺死地球上所有人的「末日飛機」旋即起飛
    他還推測,在總統生病之時,它們的起飛是在向美國的敵人傳達警告信息。然而,不僅美國國防部否認,近期的統計數據也顯示,E-6B「水星」飛機經常在空中飛行,且過去一個月幾乎每天都起飛。附:什麼是末日飛機?美國總統有一架造價2.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的「末日專機」,能承受核爆、小行星撞擊和恐怖襲擊,能以968公裡時速持續飛行數天無需加油。
  • 末日孤艦 1-3季
    類型: 劇情 /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末日孤艦 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近未來某一年,地球爆發毀滅性極大的致命病毒,從而導致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死亡。
  • 為什麼我說世界末日前人一定要掙夠1個億?
    下圖這座造價不菲的末日地堡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那時,冷戰帶來的未知恐懼在普通民眾的內心深處種下了牢固的末日情結,這座地堡就是以防萬一的造物。從地表來看,這只是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個極其普通,無人打理的廢棄房屋。地面雜草叢生,就連路燈都沒有燈泡。
  • 「異塵餘生」 ——核戰年代的美國民間避難所文化
    由此,美國政府開始認真反省美國國內的民防政策。他們發現,現存的地下掩體的確是可以抵禦廣島和長崎級別的爆炸,如果核彈的當量上升一千倍,它們將無法為民眾提供有效的保護。在這樣的前提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民眾、讓普通市民在自家後院修建地下室,作為核戰爆發後的地下掩體。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便提出倡議——美國民眾在自家的後院修建地下室,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全面核戰爭。
  • 擬真海戰手遊《末日孤艦》App Store首發
    而《末日孤艦》則大膽顛覆傳統,採用獨創的彈道預判玩法,超強操作性和可玩性,帶給玩家最為真實刺激的海戰體驗。手動風騷走位,超炫全屏定格攻擊,都極為考驗玩家預判能力與大局觀。驚險刺激,充滿挑戰的海洋稱霸之路,將使所有艦長為之熱血沸騰!
  • 差點敲響的「末日之鐘」
    使用核武器就是人類的大規模屠殺,1945年8月9日和13日,美國投向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雖然只有13萬噸和22萬噸TNT當量級,但已經造成幾十萬人的傷亡。隨著核技術的發展,今後核戰爭的結果必將是以世界末日告終,於是他們創辦雜誌之後也創立了「末日之鐘」。末日之鐘的創立者將午夜零點象徵為世界末日。時鐘指向的時間距離晚上零點的遠近象徵世界面臨毀滅性災難風險的大小。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總統宣布:「蘇聯已經成功地測試了他們的第一個核裝置」。儘管蘇聯馬上否認了這些說法,核軍備競賽還是開始了,這讓末日鐘的時間被調到了午夜前3分鐘。公報中提到了一些具體的事件,表明美國和蘇聯不再傾向於相互破壞。它在評估中強調了它們1956年在蘇伊士運河避免對抗和下令停火的能力。
  • 末日時鐘
    目前的委員會成員包括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粒子理論家謝爾頓•格拉肖、史蒂芬•溫伯格和弗蘭克•維爾澤克,此外還有天文學家馬丁•裡斯和理論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科學安全委員會目前有19名成員,由物理學家、阿貢國家實驗室前負責人羅伯特•羅斯納擔任主席。末日時鐘的調整正式程序於每年11月開啟。
  • 軍武猛回頭11:「大艦巨炮」的末日
    這種戰艦航速快、主炮口徑又大,攻擊力和防禦力都很出色,馬上成為海上列強爭相建造的對象,艦船發展正式進入「大艦巨炮」時代。 上圖:日德蘭的激烈炮戰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真正可以翱翔天空的飛機,使人類正式步入穿梭於天際之間的時代。
  • 夏延山超級地堡這次恐怕都扛不住!
    夏延山地下超級掩體在西方世界的語境中,幾乎是末日地堡的代名詞,被認為是超級大國在核大戰和其他不可想像風險面前的最後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