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土俄S400飛彈交易又再次被炒熱,美國副總統彭斯公然警告土耳其不要繼續購買,否則後果自負,但土耳其似乎已經鐵了心要對抗美國意志。而作為俄羅斯這款大殺器的第一個海外客戶,中國的S400也傳來一個好消息。2月18日,俄方承認中國採購的S-400防空系統訂單中包括射程超過400公裡的40N6型飛彈,這無疑就徹底化解了中國S400是否能夠覆蓋臺灣的疑慮,但正瘋狂靠向「臺獨」的蔡英文卻顧不上這個了。
俄售中國S400含最新飛彈,可覆蓋臺灣
美國「驅動」網站2月18日報導, 俄羅斯國家工業和科技集團(Rostec)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本周一在阿布達比舉行的IDEX-2019防務展覽會上對媒體表示,俄羅斯將向中國提供全新的S-400飛彈產品,而非一年前在英吉利海峽中因風暴受損的飛彈。在《簡氏防務周刊》公布的採訪詳情中,切梅佐夫承認中國採購的S-400防空系統訂單中包括40N6型飛彈。
俄售中國S400含最新飛彈,可覆蓋臺灣
切梅佐夫說:「合同很早就籤署了,這批裝備原本應該已經交付,但遺憾的是運載飛彈的船隻被暴風雨襲擊了。我們被迫淘汰掉這批受損的飛彈,並生產全新的產品。」
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表示,曾有3艘船隻搭載一套S-400防空飛彈系統駛向中國,但其中一艘2018年1月在英吉利海峽遭遇強烈風暴,其所載的設備受損,這艘運輸船必須返回出發港檢查貨物。2018年4月初,另外兩艘搭載S-400飛彈系統的艦艇抵達中國。
S-400飛彈系統是俄羅斯目前最先進的現役遠程防空飛彈系統,而該系統的主要亮點一個是俄羅斯2018年完成國家測試的40N6型飛彈具備400公裡的最大射程,可以發揮該系統雷達探測的最大距離和飛彈打擊最大距離的匹配,另一個是最大射程250公裡的48N6DM(出口型為48N6E3)飛彈採用了新的固體火箭技術,飛行速度更高,因而具備更強的攔截彈道飛彈目標的能力。
俄羅斯方面在2014年11月宣布與中國籤訂了S-400飛彈系統的供應合同。2015年11月, 俄羅斯總統軍事技術合作問題助理弗拉基米爾·科任確認了合同的籤訂。2016年6月,切梅佐夫表示,中國軍方將在2018年之前獲得S-400,中國成為該防空系統的第一個外國客戶。
據美國「驅動」網站的報導稱,簡氏防務的主編分享了對切梅佐夫採訪的完整記錄,他(切梅佐夫)在採訪中承認向中國交付的飛彈中包括40N6型飛彈。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軍方在2018年10月才對外宣布了40N6飛彈的服役。40N6是目前可用於S-400防空系統的三種飛彈之一,其他兩款為48N6和9M96飛彈。根據製造商的說法,40N6飛彈也是這些攔截器中射程最長的型號,能夠攔截接近250英裡(440公裡)以外的目標。
終於確認了,中國S400最大射程無壓力
2018年底前,中國使用S-400防空飛彈系統進行了多次打靶驗證,曾引發俄媒積極報導,被認為充分證明了S400的實戰能力。但對中國S400的主要質疑,就在於是否引進了射程最遠的40N6型飛彈,以便覆蓋整個臺灣,而俄方此次的表態則徹底打消了這一疑慮。
通過S-300與S-400射程範圍比較圖可見,假如S-400部署至臺灣海峽西岸,其射程理論上幾乎可覆蓋整個臺灣島上空,則臺海空域將被S-400火力完全封鎖。
S-400的射程優勢正好可以屏蔽當今絕大部分防區外打擊武器的威脅。在上述前沿部署模式下,S-400不僅可以為前出的陸軍部隊或海上艦船提供全程防空掩護,更可以分擔一部分過去只能由作戰飛機或彈道飛彈才能執行的火力封鎖任務。
在美艦頻頻穿越臺海示威的情況下,中國確認獲得全能力S400的戰力加成,無疑是牽制美軍的一大利器。
臺灣苦盼美軍高官,結果一個也沒來
據臺媒2月17日報導,美國國會2017年曾經通過「國防授權法法案」,授權美國高階軍事官員與臺灣高階軍事官員交流,當時臺當局高度肯定,但這項法案通過一年以來,沒有任何臺美高階軍事將領互訪紀錄。
臺灣「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要求臺「國防部」說明今年臺灣與美方高階軍事將領互訪安排規划進程,提出機密項目報告。
「立法院」審理「國防預算」時,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林麗蟬、李彥秀提案,「國防部本部」預算第2目「國防政策規劃與督導」項下,戰略規劃及「國防評估」的業務費,編列「國外旅費」1981萬9000元新臺幣(約合4353814元人民幣),但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法案」,授權美國高階軍事官員與臺灣高階軍事官員互動交流,但法案通過一年以來,沒有臺美雙方任何高階軍事將領互訪的紀錄。
臺灣苦盼美軍高官,結果一個也沒來
提案指出,民進黨當局以「府院」高層高度肯定,認為是臺美軍事關係前進一大步的,但卻未能落實進行,顯見「國防部」還須積極與美方磋商,提案凍結部分經費,待「國防部」詳細盤點與美方相關磋商會議紀錄,與今年與美方高階軍事將領互訪安排規划進程,向「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機密項目報告後,始得動支。
口惠而實不至,一向是美國忽悠臺灣的經典把戲,更不用說臺獨了,而美國加強臺媒軍事互動,其最終目的無非是在噁心大陸的同時,多賣點兒武器罷了。
美對臺募兵制有異議?唯恐影響軍購
2月16日,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臺中市批評臺當局兵役制度表示,臺灣最大問題在於夠不夠務實,現在全在「喊假的」,喊「臺獨」又取消徵兵制,連美國國防部都在看「你這樣兵夠不夠?」
柯文哲稱他對募兵制度的意見其實都是美國的意見,美國在臺協會(AIT)前主席莫健曾對臺灣採用全募兵制表達關切,認為會增加人事費用,佔掉所剩不多的「國防預算」。他還稱,美國國防部2013年的報告就質疑,臺灣用募兵制會讓人事費用「佔太多」,擠壓到軍購的錢。
美對臺募兵制有異議?唯恐影響軍購
針對柯文哲此番言論,有島內網友評論諷刺稱,擠壓軍購的錢就是美國最在意的事,「人事費多了就擠壓凱子軍購了」。
也有人調侃稱,柯說的沒錯,「乾爹美國大老爺說的話,臺灣島上的奴才一樣的政客們哪一個有膽反對?」
不過也有人說,臺灣搞募兵或徵兵都沒區別,「撐兩天或三天而已」。
美國果然有先見之明,雖然柯文哲還沒有宣布參加2020大選,但早已被公認為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如果以柯作為臺北市長的身份,軍隊的事恐怕還跟他說不著吧?
蔡英文宣布參選2020,死盯「喝醉酒的土包子」
2020年臺灣地區將進行領導人大選,對於國民黨、民進黨將派出何人參選一直是島內熱議話題。而去年底「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能否在2020繼續參選也讓各界猜測紛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月19日報導稱,蔡英文在日前接受CNN專訪時明確表示,將在2020年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尋求連任。
蔡英文19日在其專機上接受了CNN獨家採訪,對於其參選2020的計劃,蔡英文稱,儘管自己的支持率正在下降,但她會競選2020,並聲稱她想完成對臺灣的「願景」。
挾洋託大,蔡英文宣布參選2020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19日晚以「執迷不悟的敗家女」為題質疑稱,蔡選擇重量級美媒表態,挾洋託大意味相當濃厚。她想連任並不令人意外,但對於執政為何狂失民心,她表現得毫無反省之意。
而國民黨的2020人選儘管還沒有正式確定,但蔡英文已早早選定了國民黨一方的競爭對手——那就是多次明確表態不會參選2020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現如今,無論哪一家民調,在2020大選的期待人選中,韓國瑜都是比肩臺北市長柯文哲的一號人選;另一方面,國民黨內有意參選的幾顆太陽,聲勢都不夠強,即便在民調低迷的蔡英文看來,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聲望最高的韓市長就成了蔡英文的頭號假想敵。
不僅蔡英文一人開炮,在民進黨內甚至產生了所謂的「擒韓小組」,專門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搞倒」韓國瑜。蔡英文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甚至情報單位等公務機構也緊盯著韓國瑜,一邊呼籲韓國瑜專心市政,一邊又天天忙著跟韓國瑜鬥嘴,發文暗諷韓國瑜。
韓國瑜質疑蔡當局的兩岸政策,蔡英文嗆辣回應「還以為多了好幾個陸委會主委」;韓國瑜要為農產品找出路,蔡英文、蘇貞昌忙著強調當局賣到大陸的農產品破紀錄,稱「好成績不是靠口號」,暗諷韓國瑜口號滿天飛。
民進黨火力全開,死盯韓國瑜
17日晚, 韓國瑜在酒吧開直播,批評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對此,蔡辦發言人黃重諺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罵韓國瑜是「喝醉的土包子」,直播喝酒胡言亂語,引得臺網友大罵「亂咬一口,欺人太甚」。
臺灣《聯合報》評論指出,蔡英文當局用最高規格、最強火力回應一位縣市首長,難道蔡英文把農產品賣去大陸就是拼經濟,韓國瑜把農產品賣去大陸就是賣臺嗎?評論表示,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潰敗,主因就是兩岸關係惡化、經濟低迷不振、農民也為生計唉聲嘆氣。如今當局尚未與各縣市手牽手就已劍拔弩張,遑論未來合作。
資深媒體人吳子嘉進行了一番深入解讀。蔡英文打韓國瑜原來是個一石二鳥之計。如果韓國瑜不選2020,那麼蔡英文打韓則會將國民黨「太陽們」「掃進垃圾桶」;如果韓國瑜參選,則選舉將回歸「藍綠對決」,主打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就會被邊緣化。
蔡英文宣布參選2020之後,根據島內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若韓國瑜、柯文哲、蔡英文三人同時參選,韓的支持度為35.1%最高、柯為28.6%,而蔡英文的支持率只有22%墊底。
由此看來,蔡英文也算沒有找錯對手了。
只要不敢「臺獨」,韓國瑜自然比S400可怕
大陸引入S400飛彈之初,因為其超長射程能夠覆蓋臺灣,就讓臺媒大呼小叫了一番,如今俄方予以證實,蔡英文們反而沒那麼擔心了。其實由於海峽兩岸軍力的差距太大,只要美日不介入,臺軍是萬萬無法防守的,而S400的意義,更多的就是在於增加美日武力介入的成本,使之不敢輕舉妄動。對蔡英文而言,只要不悍然宣布「臺獨」,S400大概就只有紙面上的威脅,遠不如直接威脅其2020連任美夢的韓國瑜來的可怕。憑藉其執政優勢,正努力靠向深綠陣營的蔡英文,或許還能壓倒一眾民進黨內的競爭者,但卻基本沒有希望勝選2020。如果一旦確認連任無望,一向謹慎的蔡英文會不會鋌而走險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