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縣人民努力全面落實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邱縣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部署,為爭取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而奮鬥的時候,1950年6月爆發了韓戰。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武裝幹涉朝鮮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侵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嚴正警告,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城市和鄉村,新中國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為捍衛世界和平,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動勢力的侵略行徑激起了邱縣人民的極大憤慨。中共邱縣縣委根據中央、省、地的部署,因勢利導,在全縣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教育。8月,縣委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和抗美援朝戰爭形勢的需要,作出「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優待烈軍屬」的決定,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員會」,號召全縣人民掀起抗美援朝捐獻運動。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全縣共捐獻物資折款和現金33609.467萬元(舊幣,1萬元相當於現在1元),截止1950年10月上半月,全縣交售愛國棉112.8362萬斤。1951年3月29日,中共河北省委發出《關於在全省普及和深入抗美援朝運動及準備「五一」遊行示威的指示》,要求各地根據本地情況,有計劃有重點地進一步普及和深入開展抗美援朝的愛國宣傳教育工作。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邱縣縣委在1951年「五一」期間組織了4.6852萬人上街遊行,凡參加遊行的都參加了維護世界和平的群眾籤名運動。6月9日,縣委又發出了「關於深入鞏固抗美援朝運動的指示」,一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運動在全縣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採取宣傳隊下村、牆上貼標語、黑板報、學生上街遊行、幻燈、房頂廣播等形式,使7.7852萬人受到了抗美援朝、愛國主義的教育,佔當時全縣人口的80%以上。隨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教育運動的廣泛深入,邱縣兒女的愛國熱忱不斷高漲,並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的偉大鬥爭。全縣先後有100名農村青年民兵參加了志願軍,赴朝作戰。1951年12月29日,有18名青年幹部和學生考入軍事幹部學校。農民提出「前方打勝仗,後方鬧生產,生產長一寸,支援志願軍」,「多打一粒糧,消滅一個美國狼」的口號,全縣發展長期互助組294個、臨時互助組1053個。開展了愛國增產運動,湧現出王志堂、王鳳吉、趙玉芹(女)等24名勞動模範。與此同時,全縣人民積極響應縣委和縣政府的號召,開展了制定愛國公約和優待烈、軍屬的群眾運動。全縣農村廣大群眾在「先烈軍屬,後自己」的口號下,為烈軍屬代耕土地的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據統計,1952年全縣烈、軍屬土地的產量比1951年每畝平均增產20%左右,逢年過節,各級幹部帶著禮品、對聯慰問烈、軍屬,不少軍屬給自己的兒子或丈夫寫信,通報黨和人民政府及鄉親們對家中的關照,囑咐他們在前方多打勝仗,不打敗美帝侵略者不回家。侵朝美軍為了挽救在朝鮮戰場的敗局,公然違背國際公約,於1952年初在朝鮮前線發動了大規模的細菌戰。美軍還多次出動飛機,侵入我國東北的安東(今丹東)、撫順、新民、長甸、臨江及青島等地投放大量細菌,致使上述地區出現瘟疫和人畜死亡,嚴重威脅著東北、華北廣大地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聲明,嚴正抗議美軍的罪行。隨即從3月起,在全國開展了一場粉碎美帝細菌戰的愛國衛生運動。3月17日、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開展清潔衛生運動,警惕美帝撒放毒蟲的指示》和《關於立即建立各級防疫組織開展工作的指示》後,邱縣成立了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發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機關、學校帶頭,全縣人民齊動員,以縣城和有集市的村莊為重點,清理垃圾,填溝墊窪,疏通和填平臭水溝,消除蚊蠅孳生地,開展滅蚊、蠅、蝨、蚤、鼠的「五滅」運動,平整街道,用白灰粉粉刷牆壁,這一運動的開展,不但挫敗了美帝國主義的細菌戰,而且大大改善了全縣城鄉的衛生狀況及人民群眾的衛生習慣,增強了人民的健康意識,保證了工農業生產及各項改革、建設事業的勝利開展。在異常殘酷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指戰員發揚祖國、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英雄、功臣,不少人為抗美援朝獻出了生命。其中,邱縣有10人犧牲在朝鮮戰場,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帝國主義擴張侵略的野心,捍衛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我國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極大地激發了邱縣人民革命與建設的熱情,成為恢復發展國民經濟,推動各項社會改革,建設新邱縣的巨大動力。鎮壓反革命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的三大運動之一,這一運動對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具有更直接的意義。國民黨反動派敗逃臺灣後,在大陸遺留下一大批反革命分子,繼續進行種種破壞和搗亂活動。邱縣是革命老區,雖然境內殘存的匪特及其他反革命分子數量不多,但危害性極大。韓戰爆發後,他們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時機已到,反革命氣焰更加囂張。邱縣境內的一些漢奸、特務、國民黨反動派的殘渣餘孽、土匪惡霸、反動會道門等一小撮反革命勢力,不斷對新生的人民政權進行顛覆破壞。地主分子不甘心失敗,進行反攻倒算,香城固地主假裝醉酒罵人,馬頭東關地主丈量被鬥出的土地,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大肆造謠:「蔣介石快打回來了,共產黨興不長」。馬固還鄉偽人員拉攏落後群眾,謝裡莊還鄉偽人員積極活動,姚四頭村幹部家三次失火,香城固被割電線12捆,南辛莊合作社(供銷社)被盜洋布18匹,九宮道、一貫道被取締後又串聯道徒恢復組織,大馬堡道徒交售棉花時匿藏火柴,外地敵偽人員也不斷來邱縣搞陰謀活動。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鎮壓少數反革命分子成為當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心聲。1950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根據《共同綱領》和中央的指示,作出了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決議,要求各級黨委、人民政府對匪特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必須給予嚴厲的及時的鎮壓,堅決肅清之,並且規定了嚴格的政策。10月,縣委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公安局長、武裝部長、法院院長組成的鎮壓反革命委員會,以公安局、法院為主要力量,並抽調部分幹部組成專門辦公室,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12月18日,縣委發出《關於繼續貫徹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28日又下發《對鎮反中重點村摸底及評定備案工作的意見》,要求以村為單位摸清土匪(匪首、慣匪)、惡霸、特務、反動黨、團骨幹分子和反動會道門頭子五種反革命分子的情況,逐級上報備案。同時縣派工作組在前小河套、邱城北街、張村(今李莊、郭門、孫莊)搞試點,總結經驗,推廣全縣。這次運動打擊的重點是土匪(匪首、慣匪)、特務、惡霸、反動會道門頭子和反動黨團骨幹分子。運動在黨委領導下,實行全黨動員、全民發動,使公安、司法機關同廣大群眾相結合。為了把廣大群眾動員起來,各村通過召開受難群眾座談會、檢舉揭發會、控訴反革命罪行會等,使廣大群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與此同時,結合抗美援朝,動員一切宣傳力量,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由於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階級覺悟,增強了同反革命分子作鬥爭的勇氣和信心,他們紛紛起來檢舉揭發,並積極協助政府追捕反革命分子。1951年2月13日,邱縣公安局下發《取締反動會道門工作宣傳提綱》,敦促反動會道門人員向人民政府低頭認罪,登記退道。決定對一貫道、九宮道、聖賢道等進行重點打擊。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使鎮反運動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的標準。邱縣根據群眾揭發和檢舉,經多方查證,於3月份鎮壓慣匪董某某,漢奸胡某某。至1952年12月,全縣共逮捕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117名,其中處決31名,判處有期徒刑56名,判處管制4名,其餘人員經教育按黨的政策進行寬大處理。1952年年底,「鎮反」運動基本結束。鎮壓反革命運動的勝利,基本上掃除了國民黨反動派遺留在邱縣境內的反革命殘餘勢力,曾經猖獗一時的匪禍和一些黑社會勢力基本上被肅清,這就使邱縣的社會秩序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定,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有力地支持了新區土改和抗美援朝運動,確保了全縣各項新民主主義改革與建設的順利開展。
來源:中共邱縣黨史資料
審核:周志強
責編:高民、劉立嶺
編輯:石太武、李素英
供圖:張敏
往期回顧:
建國初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暨人民民主政權的完善
中共邱縣主要領導人名錄(1938—1949.10)
中共邱縣歷史大事記(1946——1949.10)
中共邱縣歷史大事記(1942——1945)
中共邱縣歷史大事記(1939——1941)
中共邱縣歷史大事記(1934——1938)
邱縣工商業和各項事業的恢復與發展
邱縣農業的恢復與發展
邱縣第三批南下幹部行程紀實
南下北上開闢新區工作
掀起參軍新高潮暨大規模支前運動
開展土地改革
保衛解放區
黨領導婦女開展抗日解放運動
根據地人民的抗日參軍熱潮
邢濟路上的戰鬥
焦路、程二寨炮樓偽軍反正暨邱縣光復
抗戰形勢的好轉暨石泰和犧牲
戰勝困難 渡過災荒
反蠶食鬥爭暨杜平犧牲
抗日鬥爭形勢的惡化暨「四二九」反掃蕩鬥爭
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治建設
開展敵後鬥爭
日軍重佔邱縣城暨重建抗日政權
八路軍東進抗日暨香城固誘伏戰
邱縣抗日政權的建立
邱城慘案
邱縣黨組織的初期活動
邱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
微信號 : qxds0310
郵箱:qxds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