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一架俄軍蘇25攻擊機在敘利亞被肩扛防空飛彈擊落,飛行員拒絕被俘後戰鬥至死。
以敘利亞的現階段戰爭環境來說,俄軍空中力量目前執行的主要是反遊擊/反恐治安戰。
其特點是俄軍的對手技術裝備水平很低,嚴重缺乏重型武器和高功率的先進電子戰設備;但是他們出沒於平民聚居區域,以平民和民用設施為掩護,難以發現而且使攻擊方在作戰時投鼠忌器,束手束腳。
中國翼龍2無人機
圖:偵察、打擊一體化功能的無人作戰飛機,可以實現看見目標即摧毀,不存在飛行員傷亡問題
面對這樣的敵人,現階段最合適的手段,是長航時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保持24小時戰場上進行高空巡邏——這足以使它避開大多數肩扛飛彈非常有限的射擊高度/距離範圍。即使是被打下來,也不存在人員的受傷/死亡——以及更讓人頭痛的被俘和遺體尋回問題。
實際上蘇25也可以飛的很高,但是更大的高空巡邏高度,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對地觀測能力和武器投放精度。
俄軍在敘利亞的實際投彈精度水平就是這麼爛
武器打的不準,不僅極大的浪費飛機一次起飛後非常有限的攻擊次數,而且極有可能落入平民區域;由此造成的錯誤殺傷,會極大的消解發起治安戰一方的行動正當性,製造出大量敵對的人員。
在此前敘利亞空襲的一些戰例中,法國的陣風戰機往返幾千公裡卻只丟下幾枚精確制導的水泥配重炸彈,原因也在這:寧願降低殺傷範圍——這將顯著降低行動成功的概率,也要優先降低附帶殺傷。
中國無人機和廉價制導飛彈在全世界均獲得巨大實戰成功
這絕不是西方無聊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偽善,而是90年代以來、特別是網際網路在全球興起普及以後;用錢和血付出了根本數不清的經濟、政治、軍事代價,才換回的教訓。
而現在仍然是俄羅斯絕對空投武器主力的無控高阻炸彈、無控火箭彈,只有在非常低的高度和合適的速度下,才能有相對可以接受的精度。
這個原因,正是俄羅斯蘇-25戰機,不得不頻繁將自身暴露在地面肩扛飛彈的射程範圍以內的關鍵。即使就能力來說,付出如此巨大風險代價的蘇-25,依然停留在只能保證有較高几率殺傷對方目標、而根本無力顧及對於平民的附帶殺傷控制。
從機載設備和武器來說,在敘利亞戰場上;最合適的就是高精度、小威力、低成本(比如採用雷射半主動原理)的制導武器。它能在提供更好的經濟成本的前提下,對地面武裝人員和車輛進行暴露即發現跟蹤,跟蹤既可下定決心投放武器摧毀的作戰流程,而且對周圍建築、平民形成儘可能小的附帶誤殺傷。
圖:彩虹-4已經瞄準院子內建築的大門口投放AR-1雷射制導飛彈
圖:然而一群小孩跑到院子裡去了
圖:彩虹-4緊急將瞄準點向大院外的空曠地帶移動,引導飛彈落到大院外面上方的空地裡
而在這兩個方面,在蘇聯解體以後的俄羅斯,表現都是非常、非常的差。俄羅斯發展緩慢的電子電氣工業,難以提供高性能而廉價的器件和設備系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但是比科研工業能力限制更大的,還是作戰思想上的守舊和不重視。
要指出的是,在近年的邊境戰爭和敘利亞戰爭中獲得大量實戰經驗教訓以後,俄軍對於無人機和精確制飛彈藥的認識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在即使是經濟變得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這兩個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也得到了顯著的推進,但是要真正形成普及的實際戰鬥力,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投入。
被擊落的蘇-25殘骸
和俄羅斯相比,中國近年來在外銷市場的需求推動下,在這兩個方面獲得了很高的水平;彩虹和翼龍等系列機型,在國外實戰中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在這方面,中國自己沒有實戰,不代表中國在這方面能力弱於俄羅斯;相反,中國應對敘利亞這樣治安戰戰場的真實能力,比俄羅斯要強得多——只要裝備水平不被舊式的作戰思想、指揮運作流程等非技術因素所限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