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機在未來戰場上還會有它的位置嗎?
2月4日,一條消息讓俄軍在敘利亞的行動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俄軍1架蘇-25攻擊機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執行任務時,被可攜式防空飛彈擊落,飛行員跳傘落入敵人控制區後在戰鬥中犧牲。
▲被擊落的蘇-25殘骸
蘇-25攻擊機能夠掛載俄軍現役絕大部分普通航彈、火箭彈、機炮吊艙、空地飛彈和反坦克飛彈,最大載彈量高達4.4噸(蘇-25T)。從設計之初就高度重視生存性,按重量計算,全機13.5%是鈦合金,有1.1噸的重量用於保證生存能力,除了我們熟知的全焊接鈦裝甲座艙和防彈風擋系統,還採用了阻燃抑爆泡沫填充油箱、發動機艙自動滅火系統、關鍵系統具備防12.7mm高射機槍擊穿能力、加固型防火操縱杆等設計。可以說防禦力很堅固。
▲點擊上方即可觀看視頻
1989年以後生產的蘇-25裝用R195渦噴發動機,紅外輻射比原裝用的R-95Sh發動機降低30%。雖然蘇-25在俄軍內部被稱為「白嘴鴉」,但其爪牙銳利、皮糙肉厚,更像是一隻猛獸。
▲蘇-25具有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
自1975年首飛以來,蘇-25一直是蘇聯/俄羅斯攻擊機的絕對主力,還出口到阿爾及利亞、伊朗、伊拉克、朝鮮、安哥拉等十幾個國家,經歷了蘇軍入侵阿富汗、兩伊戰爭、海灣戰爭、喬治亞戰爭等多場戰爭。
作為提供近距空中支援的攻擊機,蘇-25在實戰中多次被擊落。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從1981年6月到1987年3月,共有23架蘇-25在戰鬥中損失;2008年8月喬治亞戰爭期間,俄軍有3架蘇-25被格軍的防空火力擊落。
▲阿富汗戰爭中被擊落的蘇-25
但這次的「白嘴鴉」之死還是很不尋常。
首先,被擊落的蘇-25應是俄軍2006年以後改進升級的蘇-25SM型,採用「額爾齊斯河」M電子戰系統,包括新型的「蠟筆」雷達告警接收機和飛彈來襲告警設備,能自動投放箔條和曳光彈;被擊落時蘇-25正在薩拉基卜市執行空襲任務,這套電子戰系統肯定處於工作狀態,但還是沒能防住飛彈攻擊。
▲蘇-25SM3
其次,網上出現了俄軍飛行員成功跳傘後的下落視頻,雖然真實性存疑,但飛行員落地後遭「解放敘利亞聯盟」攻擊而陣亡是俄國防部確認的事實,這說明「解放敘利亞聯盟」對俄軍空襲早有準備,掌握了蘇-25的飛行航線、攻擊模式,併合理配置了兵力,守株待兔。
第三,按照俄國防部的消息,雖然俄駐敘利亞部隊立即對飛機被擊落區域發動了精確打擊,擊斃了30多名武裝分子,但還是必須依靠負責監督伊德利卜省「衝突降級區」事務的土耳其軍方協作,才能尋找飛行員的遺體。這說明即便在低烈度衝突中,要尋找落入敵方控制區的己方飛行員,都是一項極為困難的任務。
▲二戰中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攻擊機曾在二戰中大放異彩,斯圖卡、伊爾-2、颱風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大王牌魯德爾駕駛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擊毀了500多輛蘇軍坦克,創下了可能永遠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但輝煌背後,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即便是在二戰中,面對日益成熟的野戰防空體系,駕駛攻擊機進行近距空中支援都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魯德爾一共被擊落過30多次,全部是地面防空火力的「戰果」。
▲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
二戰以後航空技術快速發展,多用途戰鬥機大行其道,在優秀的原型機設計基礎上,以「一機多型」滿足奪取制空權、轟炸、近距空中支援等不同任務的需要逐漸成為主流。實際上這一趨勢在二戰中就已經初現端倪,美軍就曾經大量運用P-38、P-47、F-4U等戰鬥機執行低空掃射、轟炸任務。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成熟,又嚴重擠壓了原本主要由攻擊機承擔的反坦克任務。
▲攻擊機的很多作戰任務
武裝直升機也可以做到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蘇聯和美國的兩型主力攻擊機產量低的可憐,蘇-25一共生產了1320架,A-10更少只有700架,比它們貴得多的F-16生產了4500架以上,AH-64的產量也超過1000架。而A-4、A-6、A-7等攻擊機都已經從美軍中退役。
▲A-10機群
實際上,真正壓死攻擊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制導方式衛星化、體積重量小型化、採購價格白菜化。攻擊機傳統的目視判別、臨空攻擊的作戰模式,與在敵方防空火力殺傷範圍之外投射精確制導武器、載機隨即脫離的作戰模式相比,危險太大,效能也不見得能高到哪裡去。這次蘇-25被擊落,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研發和裝備上乏善可陳。
▲駐敘利亞俄軍為蘇-25掛彈
明顯為非制導炸彈
有人提出,近距空中支援在未來的戰爭中仍然必不可少,所以,攻擊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保留在航空裝備序列之內,美軍內部支持保留A-10攻擊機的力量就持這種觀點。
▲美軍A-10攻擊機掃地
確實,只要地面戰鬥這種戰爭形態仍然存在,近距空中支援就不可或缺,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由攻擊機來承擔這種任務。
阿富汗戰爭中,美國空軍已經實踐過這樣的空地支援戰術:充分發揮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大、續航時間長的優勢,以1架B-1B轟炸機掛載JDAM炸彈,在目標區域高空巡邏,一旦地面部隊接敵並發來目標坐標,B-1B轟炸機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就完成JDAM炸彈的坐標裝定,從接收坐標到投射彈藥,一般不會超過12分鐘,實際上達到了實時空中支援的效果。同時,得益於不斷提高的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制導精度,只要地面部隊提供的目標坐標準確,精確摧毀目標肯定不是問題,目視判別已經完全不需要了。
▲B-1B戰略轟炸機
以戰略轟炸機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可能有些「浪費」,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無人機提供了另外的解決方案。既可以用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攜帶對地精確制導武器在高空巡航、提供支援;也可以由地面部隊掌控無人機「蜂群」,對目標直接發起攻擊。
▲軍用無人機發射飛彈摧毀目標
▲哈薩克斯坦裝備的中國翼龍無人機
現役的蘇-25、A-10等攻擊機經過延壽和升級,還將繼續服役一段時間,甚至在小國空軍中仍能保留一席之地,但其在大國空軍裝備體系中的地位只會持續下降,不遠的將來,它們就將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人攻擊機終將成為歷史。這或許也是我國仍在繼續使用強五攻擊機和殲轟七等老舊機型,而沒有大力研製新型攻擊機的原因吧。
▲2012年我國最後一架新型強五生產結束
算起來,它也並不是太老
參考文獻:
《世界飛機手冊》(2011版)
《世界航空發動機手冊》(2012版)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觀看軍武精選視頻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軍武優選商品
明日軍武日曆:只有「能」和「馬上能」
限時秒殺,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