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太子訪問日本,逛街時買了根拐杖,30分鐘後,拐杖救了他一命

2021-03-05 背城一戰1

1904年,在中國遼東半島發生了可笑至極,又可怕至極的「日俄戰爭」,可笑的是,日俄發生戰爭,居然是為了爭奪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勢力範圍。

而可怕,是因為日本最終獲得了勝利,從此日本就擠進了列強「俱樂部」,開始對我國實施更加瘋狂的侵略計劃。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日俄戰爭」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更希望誰可以獲勝呢?

當然這個思考只是題外話,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日俄戰爭」的起源:湖南事件。

這裡的湖南並非是我國湖南省,而是日本琵琶湖南邊,因為這裡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刺殺事件,而這次刺殺事件,讓日俄關係降至冰點,為後來的「日俄戰爭」埋下種子。

1、俄國皇子的奇特之旅

1891年,俄國太子尼古拉和希臘王子格奧爾基準備訪問日本,當時的日本發起明治維新不久,國力尚弱。所以明治天皇聽聞兩位皇子要來訪問,那真是喜出望外,正可以藉此機會加強和強國之間的聯繫。

圖:尼古拉照片

日本上下對此也是非常重視,擺出高規格的接待儀式,特別是在安保方面,日本抽調了國內最精英的警察,組成了特別保安隊。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兩位皇子如約而至,於4月27日抵達長崎。

尼古拉是俄國歷史上第一個踏上東方土地的皇族子弟,因此這裡的一切都讓他十分的新奇,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到處都有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怪裡怪氣的和服,走起路來咯噠咯噠的木屐,都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後兩位皇子都沉浸在這次奇特之旅中,他們一路訪問了長崎、東京、大津等等城市。

先後體驗了日本藝伎的表演,還有日本舉行的「五山送火」儀式等日本特色文化,可謂是大開眼界。

5月11日,兩位皇子到達大津城,雖然這是一座小城,但交通位置非常特殊,是京都的咽喉要道,因此這裡聚集了全國的商賈,熱鬧非凡。

而街道的兩邊,更是有著各種奇奇怪怪的物品出售,此情此景讓兩位王子不覺得下了專車,前往商販雲集之地,去購買一些日本的特色產品。

保護他們的警察們也不敢懈怠,都跟了上去。

兩位皇子邊走邊看,不一會一根竹製的拐杖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希臘王子非常喜歡,尼古拉便買了下來送給了希臘王子。

當他們逛了30分鐘後覺得有些乏累,正好路邊有人力車,他們就座上車子在街道上觀光。

2、厄運來臨

然而厄運也隨之而來,當人力車行駛到一處人群聚集地時,尼古拉突然感覺後背發涼,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劇痛和鮮血的湧出,原來身後有一個面目猙獰的人拿著刀在砍他,等到尼古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被砍了兩刀。

其他民眾看到此狀都四散而逃,把前來拯救尼古拉的警察衝散開來,而尼古拉被砍之後頓感頭暈目眩分不清方向,但他也顧不得這些,瞅準一個方向就使勁的跑,然而他越用力的跑,血流得越多越快,不一會他就被刺殺者追上,眼看第三刀就要砍到自己的身上,尼古拉下意識地用雙臂擋住面部,去接擋對方的刀砍。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希臘王子狂奔而上,用剛才尼古拉送他的竹製拐杖狠狠地砸向了刺客的頭部,刺客「噗通」一聲倒地不起。

就在此時,警察和隨行醫生也趕到了現場,醫生馬上給驚魂未定的尼古拉包紮傷口。

這個時候尼古拉才看清楚,那個面目猙獰砍殺他的人,竟然是隨行保護他的一名日本警察。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大津事件」,也被稱為「湖南事件」。

3、出爾反爾,惹惱太子

事情發生之後震驚世界,俄國態度強硬,聲稱日本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件事情,那麼俄國的軍隊將蕩平日本。

明治天皇親自看望俄國太子,並表示,肯定會給俄國一個滿意的答覆。

然而日本這麼說卻沒有這麼做,他們保住了這名刺客的性命,僅判處了終身監禁的刑罰。

這件事情顯然惹惱了尼古拉,他身為俄國的太子,出於對日本的尊敬和好奇前來訪問,結果差點把命搭上。

然而日本竟然這樣姑息兇手,這讓他無法接受。

但是俄國方面卻無可奈何,因為在之前和歐洲各國的戰事中,俄國損失慘重,此時無法實施大規模的戰役,特別是這種跨海的軍事行動。

而尼古拉則咽不下這口氣,他對日本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非常感到不恥,所以他在回國之後就私下痛罵日本為「東方獼猴」。

4、開始報復行動

不久後老沙皇去世,尼古拉登基為皇帝,史稱尼古拉二世。

本來就主張「東進」的尼古拉,在被刺殺之後,就更加堅定了這個計劃,特別是對日本,只要給他時間,他決心將日本剷平。

所以尼古拉登基之後,兩國關係降至冰點,多次差點引發戰爭,直到1904年,日本公然挑戰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時,「日俄戰爭」爆發了。

經過了一年的對戰之後,俄國敗給了日本,雖然尼古拉並不甘心,但是國內日益高漲的革命熱潮,以及世界形勢的嚴峻,讓他不得不放棄對山高路遠的日本的作戰計劃,轉而投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熱潮中。

然而尼古拉極度而野蠻的領土擴張以及獨斷專行的做法,引起了俄國民眾的強烈不滿,1917年,列寧領導二月革命並推翻了統治了俄國374年的沙皇統治。而尼古拉以及家人也在這場革命者喪生。

5、小結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日俄之間的那場戰役,雖然結局是俄國戰敗,但他不是受害者,最終受害者其實是中國。

他們在中國的地盤打架,把這片土地轟炸的和月球表面一樣坑坑窪窪,讓中國的百姓流離失所無法生存,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不忍又能怎樣呢?看看當時的大清朝,還在愚昧無知的做著天朝大夢,殊不知幾年之後,「中日甲午戰爭」會讓清朝痛到骨髓。

參考資料:《俄國近代史》、《日本近代史》、《清史稿》

相關焦點

  • 老年人拐杖使用常識
    老人什麼情況下該用拐杖 老人本身就屬於弱勢群體的存在,他們的身體條件相對是較差的,很多時候則會選擇外力來支撐自己,比如拐杖。那老人在什麼情況下應使用拐杖呢? 1、視力不好。有些老人會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現象,外出時可以拄一根拐杖,用來探知前方道路表面的積水和障礙物,有利於保證外出活動的安全。
  • 「身邊的榜樣」—位盲人的「拐杖」
    一般來說, 盲人走路是這樣的:手拿一根拐杖或導盲棍往前慢慢地伸出, 在地下左右試探著點來點去,確定前路沒有大小石塊或其他障礙物,才小步小步地往前挪一點。但有位盲人,外出行走時不需試探著艱難地挪步,他要去哪兒,無論遠近,只需喊一聲他的妻子,友珍!「友珍便出現在丈夫的身旁。人們說,劉友珍常伴丈夫左右,是丈夫的"拐杖」!劉友珍是誰呢?
  • 臺灣107歲老翁叫囂:若大陸打來,我拿拐杖拼命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叫囂,兩岸若真的開戰,「有支掃把,我都拿起來,絕不投降」;如今臺灣又出現一個「更狠的」,一名107歲的老翁則聲稱,如果大陸打來,我要拿拐杖跟他們拼。據臺媒報導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到嘉義縣拜訪人瑞黃德成(如上圖),當著蔡的面,已107歲的他聲稱,「存錢買武器是對的,因為中國一直壓迫臺灣,如果對岸打來,我要拿拐杖跟他拼!」臺媒還披露了黃德成的背景,稱其在1943年(日據時期)曾被日軍徵兵,前往菲律賓當了兩年軍夫。無獨有偶,前一段時間,桃園一個91歲的老人發表《參戰聲明書》,聲稱「一旦兩岸發生戰爭,願為臺灣盡一己之力」。
  • 【知識大講堂】拐杖、手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可是拐杖的使用,並不像你想的那樣,跟平常走路一樣。拐杖應該拄在哪側?行走時先邁哪條腿?如何用力?怎麼上下樓?拄拐都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般來說,拐杖腋託應距腋窩下 1.5 ~ 2 個手指寬度,拐杖長度應為身高減去 41 cm 的長度;握柄高度為雙臂自然下垂時的手腕水平,當使用拐杖支撐時,肘關節應可以適當彎曲。
  • 可以當拐杖?這樣的手杖劍果真奇特!
    手杖劍相對於今天大家對於精緻拐杖的認識,它其實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被人所應用於防身所用。故名思意,手杖劍即是一種外形類似於手杖的劍。其形制與如今的手杖類似,手柄有直柄與曲柄。其由於隱蔽行的需要,手柄與劍體通常使用彈簧進行固定,輕輕一摁開關,劍體即彈出。所以往往此種武器在他人慾要爭奪你的手杖之時,劍可輕鬆除鞘,達到出其不意,從而迅速傷敵的作用。
  • 105歲老兵逝世,曾用拐杖演繹刺刀拼殺
    威武,馬定新老人拐杖演繹刺刀拼殺來自四川廣漢的馬定新老人就是一位抗日老兵,走上過抗日戰場,打了八年的抗戰老兵。2019年1月10日,老英雄用拐杖為我們演繹刺刀拼殺「鬼子」。馬定新用拐杖代替刺刀可以看到,當時馬定新老英雄雖然已經104歲高齡,可是背挺得筆直。步伐帶勁兒,聲音鏗鏘有力。雖用的是拐杖,可是卻仿佛手持刺刀一樣勇猛。
  • 人民空軍可以扔掉拐杖了
    太行曾經不太行 國產戰鬥機需要拄著別人拐杖WS-10(渦扇十)——「太行」發動機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結束了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的空白。但長期以來,國產航空發動機方面的落後嚴重製約了我國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國產「太行」發動機的發展進度更是遠遠低於配套自主三代機殲-10。
  • BBC紀錄片《廣島》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真實影像!
    75年前,1945年8月6日,日本時間早上8時15分,美國在日本廣島相生橋東南方的醫院上空550米投下人類第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15000噸TNT炸藥。2. 長崎原子彈爆炸的2個月後。
  • 新手攻略(加強版)3分鐘玩轉Hustle Castle
    ,第一個5星難,出來後就容易了。捷徑是氪金18元買第一個5星,男士優先,可以做種馬,讓他不停啪啪啪...2)軍隊只用5星居民,不換人不生娃,N+2全程駐防和訓練。而且女的懷孕就不能參戰,一般生產系一男多女,戰鬥系一女多男。這樣分配比較合理。一種職業先要確保有5星男女隊長各一個,全程訓練戰鬥技能。其它全部女性。
  • 武士的拐杖——日本97式反坦克槍
    日軍研製反坦克步槍頗有跟風的嫌疑,在上世紀30年代,根據日軍的計劃,當時日本陸軍基層步兵部隊在執行反裝甲任務時,主要依靠各種小口徑反坦克炮和其他中大口徑的野炮、山炮和榴彈炮,並沒有反坦克槍什麼事。參與日本軍方競標的主要是名古屋兵工廠和小倉兵工廠,名古屋兵工廠方面推出的是基於日軍當時已有的13毫米重機槍改裝而來的型號,而小倉兵工廠拿出的則是以航炮為基礎改裝而來的20毫米型號,這兩種原型槍都和日本外購的索羅通20毫米反坦克步槍一起參與了競標。
  • 太陽系新知 14 | 日本太空探索史上的奇蹟——九死一生的隼鳥號
    為了節省燃料,隼鳥號並不是直接飛向小行星,而是先進入與地球差不多的繞日軌道。這是為了能儘可能地利用大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來給自己加速。而隼鳥號要利用的大行星不是別人,恰恰就是地球自己。在發射後不久,就有一臺發動機出了故障,罷工了[2]。
  • 蔡英文加速死亡誰也救不了她
    美國的亞太戰略給了蔡英文『臺獨』信心,美國乾爹的這根救命稻草能不能救蔡英文的命,沒有懸念,不能!這不,空心菜為了更快的推行臺獨公投,加緊迫害異己,他開始了對支持兩岸的新黨下手,在臺灣製造了白色恐怖,蔡英文對新黨青年思想氣急敗壞,狗急跳牆的到處抓捕支持兩岸統一的新黨人士王炳忠等人,蔡英文誤判形勢,將會引火燒身,現在的中國不是30年前的中國,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質的飛越,美國是幫不了臺獨的,就在本月8日中國駐美國公使李克新霸氣回應美國朋友: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多麼霸氣啊
  • 蕭山一小夥突然接到領導通知:立即停止工作!
    7月13號,陳曦在為體能訓練做準備時不慎受傷,造成右膝蓋交叉韌帶斷裂、側面韌帶拉傷,進行韌帶重建手術後,醫生要求最少住院15天,出院後也要在家靜養段時間。主治醫生勸他:「你這個腿要好好靜養,最好只躺著不能動!」但陳曦還是堅持要出院,醫生無奈之下,說了一句「不聽醫囑,後果自負」,才放行。出院第二天,陳曦腿上綁著固定器,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派出所上班。
  • 日本文化裡有「兩個日本」
    但此設計,卻隱含了一個「皇、帝二分」的結構,即「以皇道立國,以帝道行政」,故被主張君主專制的法家尤其秦王嬴政本人所斷然拒絕:「秦王掃六合」,豈能無為?沒想到,這個被秦王拋棄的「泰皇」,過了一千年以後,又被日本的聖德太子提出來了,日本其時也面臨同樣的選擇,當聖德太子以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相對應時,他作了與秦始皇相反的選擇。
  • 日本投降後,一鬼子兵在深山裡打了30年遊擊,被發現時形同野獸
    據該新聞報導,在菲律賓盧邦島,當地警察和兩個二戰遺存的日本兵交火,其中一人被警察擊斃,另一人則負傷逃跑。這則報導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很難相信,距離二戰結束已經將近30年,整整一代人過去了,竟然還有日本兵在堅持作戰。而這個日本兵,就是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因為沒有接到投降命令,而躲在東南亞的深山密林裡打了30年遊擊的小野田寬郎。
  • 大腳馬皇后巧借蘭溪大棗,智救朱元璋軍師「劉伯翁」(麗水人)一命!
    有一天,朱元璋對大腳馬皇后說:「劉伯溫飽讀詩書,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無人能比,還是讓他去給太子當老師吧,也好把太子培養成一代明君。」馬皇后雖然感到這樣做有些大材小用,但轉念一想,太子將來要想做個好皇帝,的確需要有個好老師,憑學識和才氣,劉伯溫當之無愧。想到這裡,馬皇后心裡倒也十分歡喜。就這樣,劉伯溫專心致志地給太子當起了老師。可朱元璋還是對他不放心,為了摸清劉伯溫的心思,太子每天學習結束,無論朝事再忙,朱無璋都不忘盤問太子,當天讀了什麼書、寫了什麼字,師傅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