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拐杖使用常識

2021-02-23 佰佰安全網

老年人,特別是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要有使用支具的意識,而拐杖就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工具。今天小編將為大家講解一下老年人拐杖的使用常識。

老人什麼情況下該用拐杖

老人本身就屬於弱勢群體的存在,他們的身體條件相對是較差的,很多時候則會選擇外力來支撐自己,比如拐杖。那老人在什麼情況下應使用拐杖呢?

1、視力不好。有些老人會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現象,外出時可以拄一根拐杖,用來探知前方道路表面的積水和障礙物,有利於保證外出活動的安全。這些老人一般不存在握力差、上肢支撐力不強的問題,建議使用單足手杖,即外形像問號的手杖。視力特別差的,可以挑選杖身在夜間可以發光的,能夠引起他人注意。

2、關節不好。對嚴重骨質疏鬆和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來說,用拐杖可以減少腰椎和關節負重的時間和力度,保護骨骼和關節免受損傷或減小關節的磨損。最佳選擇是腋下拐杖,可減少下肢 80% 的負重。但腋拐最好成對使用,只用一邊時容易有肌力不均等問題。如果使用者只需要單支拐杖足以支撐,可以換成單支前臂拐杖或手杖。

3、平衡力差。老年人運動機能明顯減退,平衡功能減弱,即使靜止站立時也容易晃動和跌倒,拄拐杖可以提高在較小的支撐面上,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防止被走路匆忙的人碰撞摔倒。這樣的老人依自己情況選擇腋拐或多足拐杖,容易疲勞或步行能力差的老人可以選擇帶座拐杖,隨時休息。

4、中風患者。多足拐杖有助於支持中風患者的平衡功能、承重功能和穩定性,適合有一定站立能力和行走能力,但又需要在移動過程中獲得平衡幫助的中風患者。市面上有三腳、四腳拐杖,多足拐杖支撐面廣且穩定性好,除中風患者外,也適用於所有用單足手杖不夠安全的老人。

老人如何正確使用拐杖

有一部分老人由於身體條件較差,則會選擇食用拐杖來支撐自己的行動,但是你知道老人應如何正確使用拐杖嗎?

1. 拐杖的選擇。拐杖是骨折病人離床活動的支撐工具,選擇質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調試、拐頭有防滑裝置的輕便拐杖,通常鋁合金製品最佳。

2.扶拐行走的原則與時機。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鍛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時機很重要,下地過早過晚都會對骨折的癒合及康復造成不良影響。下地時機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腫脹消退,軟組織已修復,骨折斷端已初步穩定,內外骨痂已開始形成,特別是病人經過幾周的床上鍛鍊,肌肉收縮有力,當踝關節背伸時,患肢抬高足不發顫,即可以讓病人開始離床扶拐練習步行。

3.扶拐的方法。扶拐的方法對骨折的癒合很重要,因此護理人員現場示範扶拐的方法。拐杖的高度應根據病人的身高調適,一般高度是病人雙手扶拐,拐頂距離腋窩5~10cm,與肩同寬。因為扶拐的力在雙手而不是靠腋窩支撐身體,否則容易造成臂叢神經麻痺,一旦發生雖經休息可以恢復,但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及功能鍛鍊的進程。

老人如何挑選適合的拐杖

拐杖的長度

長度合適的拐杖,可以讓您行走起來更舒服、更安全,也讓您的手臂、肩膀、背部得到充分鍛鍊。

拐杖的材質

一般拐杖大多為木頭、藤、竹或鋁合金制的,高級的拐杖還有碳纖維材料的。材料的種類雖然多,但所有的拐杖必須又輕又靈活,這樣用起來才不會感到累。選擇時還要注意,拐杖材料的承重性能也要特別好。

拐杖的「尖頭」

拐杖底部有個「尖頭」,好的尖頭觸到地面,形成的角度會讓使用者很舒服,而且也防滑。不論是何種材料的手杖,在與地面接觸的部位都必須加防滑墊,這樣才能避免打滑。

拐杖的握柄拐杖的握柄部分不宜太小,否則對使用者的手關節不利;如果手掌容易出汗,避免使用塑料的握柄,軟木或乳膠質的手杖最好抓。

老人拄拐注意什麼?

身體健康的老人最好不要使用拐杖,以免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培養平衡感和保持健康的行走姿勢。

實際上,拄拐解決的往往都是表面問題,過多依賴甚至耽誤了最佳的診斷疾病時間。比如說,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脊柱變形等脊髓疾病,從而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不要僅僅拄拐了事,最好能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才能避免損害健康。

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為了防止走路匆忙的人碰撞,老人可以拄拐杖增加安全係數,也有助於給對方一個提示。對嚴重骨質疏鬆和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來說,用拐杖可以減少腰椎和關節負重的時間和力度,對腰椎和關節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老年人拄拐杖講究多,小編提醒您,需要拄拐的老年人不要猶豫自卑心理,放棄拄拐,影響身體健康。不需要的老年人,不要隨意拄拐,以免產生依賴,危害身體健康。更多老人出行安全小知識,請多多關注佰佰安全網。

相關焦點

  • 【知識大講堂】拐杖、手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可是拐杖的使用,並不像你想的那樣,跟平常走路一樣。拐杖應該拄在哪側?行走時先邁哪條腿?如何用力?怎麼上下樓?拄拐都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般來說,拐杖腋託應距腋窩下 1.5 ~ 2 個手指寬度,拐杖長度應為身高減去 41 cm 的長度;握柄高度為雙臂自然下垂時的手腕水平,當使用拐杖支撐時,肘關節應可以適當彎曲。
  • 乾貨丨老年人防跌倒是重中之重!常練這七個動作促平衡,防摔跤(圖文)
    可以先藉助拐杖;若熟練動作後不藉助拐杖了,則需要注意安全。腳掌要完全踩在矮凳上,千萬不能只把前半個腳掌放在凳上,會很容易滑倒。如果家裡的臺階兩邊都有扶梯,老人也可以扶著兩邊的扶梯做這個動作。當身體習慣了這樣抬腿的高度後,爬樓梯就不容易摔倒了!單腿站立後要注意閉眼,此動作難度較大,練習時最好有人在旁邊虛扶一下。晚上邊刷牙邊練習,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方式!
  • 關於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討論
    所以,即便有教母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想法,也沒認真去做。  母親不識字是有原因的。母親兄妹六人,她是大姐,所以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姥姥照看弟弟妹妹。再後來成為民兵,一名戰士,刺殺、射擊、投彈等大量訓練讓她離開了課堂。雖然母親不識字但民兵的經歷仍然讓我十分敬佩。
  • 可以當拐杖?這樣的手杖劍果真奇特!
    手杖劍相對於今天大家對於精緻拐杖的認識,它其實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被人所應用於防身所用。故名思意,手杖劍即是一種外形類似於手杖的劍。其形制與如今的手杖類似,手柄有直柄與曲柄。其由於隱蔽行的需要,手柄與劍體通常使用彈簧進行固定,輕輕一摁開關,劍體即彈出。所以往往此種武器在他人慾要爭奪你的手杖之時,劍可輕鬆除鞘,達到出其不意,從而迅速傷敵的作用。
  • 「身邊的榜樣」—位盲人的「拐杖」
    一般來說, 盲人走路是這樣的:手拿一根拐杖或導盲棍往前慢慢地伸出, 在地下左右試探著點來點去,確定前路沒有大小石塊或其他障礙物,才小步小步地往前挪一點。但有位盲人,外出行走時不需試探著艱難地挪步,他要去哪兒,無論遠近,只需喊一聲他的妻子,友珍!「友珍便出現在丈夫的身旁。人們說,劉友珍常伴丈夫左右,是丈夫的"拐杖」!劉友珍是誰呢?
  • 無線麥克使用常識
    無線麥克使用常識 一如何防止外信號對無線話筒的幹擾,電臺,電視臺,發射頻率。
  • 老年人照護需求評估標準;可參考!(內附步驟以及詳細評估表格)
    2.1照護需求評估 care needs assessment通過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精神狀態、視聽覺與溝通、健康狀況等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指標進行評估,明確老年人目前存在的功能缺陷和缺陷程度,確定老年人照護需求及照護等級。
  • 人民空軍可以扔掉拐杖了
    太行曾經不太行 國產戰鬥機需要拄著別人拐杖WS-10(渦扇十)——「太行」發動機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結束了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的空白。但長期以來,國產航空發動機方面的落後嚴重製約了我國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國產「太行」發動機的發展進度更是遠遠低於配套自主三代機殲-10。
  • 新研究發現電流刺激無助改善老年人認知能力
    此前有研究證明大腦功能訓練疊加電流刺激有助於提升年輕人的認知能力,但新研究發現該訓練方式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提升不大。研究人員之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保羅·杜克斯說,此前對年輕人的研究表明,將認知訓練與非侵入性腦刺激相結合——即在個體完成任務時將溫和的電流傳送至頭皮,可持續改善大腦功能。
  • 老年人要預防性做一下這個檢查
    老齡化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伴隨著老年人群體基數的擴大,老年病發病率的提升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其中,骨質疏鬆症及由其導致的骨折更因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和帶來沉重的社會醫療負擔而受到廣泛關注。
  • 俄國太子訪問日本,逛街時買了根拐杖,30分鐘後,拐杖救了他一命
    兩位皇子邊走邊看,不一會一根竹製的拐杖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希臘王子非常喜歡,尼古拉便買了下來送給了希臘王子。當他們逛了30分鐘後覺得有些乏累,正好路邊有人力車,他們就座上車子在街道上觀光。就在此時,警察和隨行醫生也趕到了現場,醫生馬上給驚魂未定的尼古拉包紮傷口。
  • 105歲老兵逝世,曾用拐杖演繹刺刀拼殺
    威武,馬定新老人拐杖演繹刺刀拼殺來自四川廣漢的馬定新老人就是一位抗日老兵,走上過抗日戰場,打了八年的抗戰老兵。2019年1月10日,老英雄用拐杖為我們演繹刺刀拼殺「鬼子」。馬定新用拐杖代替刺刀可以看到,當時馬定新老英雄雖然已經104歲高齡,可是背挺得筆直。步伐帶勁兒,聲音鏗鏘有力。雖用的是拐杖,可是卻仿佛手持刺刀一樣勇猛。
  • 移動式升降機的維護常識
    移動式升降機作為高空作業的常用工具,具有效率高、安全性能好、操作簡單等特點,在作業過程中偶爾會碰到故障,為了不耽擱使用,我們應當掌握一些維修小常識
  • 臺灣107歲老翁叫囂:若大陸打來,我拿拐杖拼命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叫囂,兩岸若真的開戰,「有支掃把,我都拿起來,絕不投降」;如今臺灣又出現一個「更狠的」,一名107歲的老翁則聲稱,如果大陸打來,我要拿拐杖跟他們拼。據臺媒報導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到嘉義縣拜訪人瑞黃德成(如上圖),當著蔡的面,已107歲的他聲稱,「存錢買武器是對的,因為中國一直壓迫臺灣,如果對岸打來,我要拿拐杖跟他拼!」臺媒還披露了黃德成的背景,稱其在1943年(日據時期)曾被日軍徵兵,前往菲律賓當了兩年軍夫。無獨有偶,前一段時間,桃園一個91歲的老人發表《參戰聲明書》,聲稱「一旦兩岸發生戰爭,願為臺灣盡一己之力」。
  • 【常識積累】 世界地理
    今天常識積累主要總結部分世界地理及世界之最,如有遺漏,請大家留言分享,謝謝~1)四大洋(按面積):太平洋(有世界海洋最深點:馬裡亞納海溝2.下列關於地理常識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D.長江是僅次於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的世界第三長河4.下列關於地理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5.下列有關世界地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 常識|佛教唄器——金剛杵
    金剛杵▲常識|佛教唄器——鍾▲常識|佛教唄器——鼓
  • 助行器的正確使用
    一、什麼是助行器助行器是輔助人體支撐體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通過器械的支撐讓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或者病人能夠下地行走,進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用時先向前移動一側,然後再移動餘下的一側向前,如此來回交替移動前進。適用於立位平衡差,下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年人。
  • 每個現代人都應具備的常識
    「洛克文明底線」每個現代人都應具備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