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特別是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要有使用支具的意識,而拐杖就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工具。今天小編將為大家講解一下老年人拐杖的使用常識。
老人什麼情況下該用拐杖
老人本身就屬於弱勢群體的存在,他們的身體條件相對是較差的,很多時候則會選擇外力來支撐自己,比如拐杖。那老人在什麼情況下應使用拐杖呢?
1、視力不好。有些老人會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現象,外出時可以拄一根拐杖,用來探知前方道路表面的積水和障礙物,有利於保證外出活動的安全。這些老人一般不存在握力差、上肢支撐力不強的問題,建議使用單足手杖,即外形像問號的手杖。視力特別差的,可以挑選杖身在夜間可以發光的,能夠引起他人注意。
2、關節不好。對嚴重骨質疏鬆和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來說,用拐杖可以減少腰椎和關節負重的時間和力度,保護骨骼和關節免受損傷或減小關節的磨損。最佳選擇是腋下拐杖,可減少下肢 80% 的負重。但腋拐最好成對使用,只用一邊時容易有肌力不均等問題。如果使用者只需要單支拐杖足以支撐,可以換成單支前臂拐杖或手杖。
3、平衡力差。老年人運動機能明顯減退,平衡功能減弱,即使靜止站立時也容易晃動和跌倒,拄拐杖可以提高在較小的支撐面上,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防止被走路匆忙的人碰撞摔倒。這樣的老人依自己情況選擇腋拐或多足拐杖,容易疲勞或步行能力差的老人可以選擇帶座拐杖,隨時休息。
4、中風患者。多足拐杖有助於支持中風患者的平衡功能、承重功能和穩定性,適合有一定站立能力和行走能力,但又需要在移動過程中獲得平衡幫助的中風患者。市面上有三腳、四腳拐杖,多足拐杖支撐面廣且穩定性好,除中風患者外,也適用於所有用單足手杖不夠安全的老人。
老人如何正確使用拐杖
有一部分老人由於身體條件較差,則會選擇食用拐杖來支撐自己的行動,但是你知道老人應如何正確使用拐杖嗎?
1. 拐杖的選擇。拐杖是骨折病人離床活動的支撐工具,選擇質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調試、拐頭有防滑裝置的輕便拐杖,通常鋁合金製品最佳。
2.扶拐行走的原則與時機。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鍛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時機很重要,下地過早過晚都會對骨折的癒合及康復造成不良影響。下地時機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腫脹消退,軟組織已修復,骨折斷端已初步穩定,內外骨痂已開始形成,特別是病人經過幾周的床上鍛鍊,肌肉收縮有力,當踝關節背伸時,患肢抬高足不發顫,即可以讓病人開始離床扶拐練習步行。
3.扶拐的方法。扶拐的方法對骨折的癒合很重要,因此護理人員現場示範扶拐的方法。拐杖的高度應根據病人的身高調適,一般高度是病人雙手扶拐,拐頂距離腋窩5~10cm,與肩同寬。因為扶拐的力在雙手而不是靠腋窩支撐身體,否則容易造成臂叢神經麻痺,一旦發生雖經休息可以恢復,但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及功能鍛鍊的進程。
老人如何挑選適合的拐杖拐杖的長度
長度合適的拐杖,可以讓您行走起來更舒服、更安全,也讓您的手臂、肩膀、背部得到充分鍛鍊。
拐杖的材質一般拐杖大多為木頭、藤、竹或鋁合金制的,高級的拐杖還有碳纖維材料的。材料的種類雖然多,但所有的拐杖必須又輕又靈活,這樣用起來才不會感到累。選擇時還要注意,拐杖材料的承重性能也要特別好。
拐杖的「尖頭」拐杖底部有個「尖頭」,好的尖頭觸到地面,形成的角度會讓使用者很舒服,而且也防滑。不論是何種材料的手杖,在與地面接觸的部位都必須加防滑墊,這樣才能避免打滑。
拐杖的握柄拐杖的握柄部分不宜太小,否則對使用者的手關節不利;如果手掌容易出汗,避免使用塑料的握柄,軟木或乳膠質的手杖最好抓。
老人拄拐注意什麼?
身體健康的老人最好不要使用拐杖,以免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培養平衡感和保持健康的行走姿勢。
實際上,拄拐解決的往往都是表面問題,過多依賴甚至耽誤了最佳的診斷疾病時間。比如說,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脊柱變形等脊髓疾病,從而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不要僅僅拄拐了事,最好能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才能避免損害健康。
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為了防止走路匆忙的人碰撞,老人可以拄拐杖增加安全係數,也有助於給對方一個提示。對嚴重骨質疏鬆和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來說,用拐杖可以減少腰椎和關節負重的時間和力度,對腰椎和關節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老年人拄拐杖講究多,小編提醒您,需要拄拐的老年人不要猶豫自卑心理,放棄拄拐,影響身體健康。不需要的老年人,不要隨意拄拐,以免產生依賴,危害身體健康。更多老人出行安全小知識,請多多關注佰佰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