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和大陸有什麼不同?

2021-02-20 兩岸商匯

教科書是個很小的天地,它長寬不過十幾二十釐米,但方寸間卻能主導一個民族的精神走向和價值判斷。正因為如此,美國在佔領菲律賓50年間,可以放棄財政部、內政部,唯獨不放棄的是教育部。

而日本也長期以來在歷史教科書裡曖昧無常,使得周邊國家因此大為光火。

臺灣歷史教科書和大陸有什麼不同?

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古代歷史由於較少牽涉當下,雙方的敘述都有一種輕鬆感,甚至豪邁感。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敘述歷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雙方的政治生態。

大陸和臺灣在敘述中國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評價上。臺灣對於農民起義有種特別的敏感,基本上評價都是負面的,而大陸對此往往高唱凱歌。

商周三代

臺灣版:堯和舜都是大公無私的人,他們都把帝位傳給賢能的人,不傳給兒子。

這種傳賢不傳子的方式,很受後世的讚美,史稱禪讓政治。禹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他不僅消除水患,而且大興水利,使百姓過著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時,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禪讓給幫助治水有功的益。但他死後,四方諸侯不擁戴益,而擁戴禹的兒子啟。這是因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啟也很賢能,所以獲得諸侯的擁戴。

從此,君主成為世襲,開了傳子或傳弟的局面。夏朝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與後來的商、周,合稱三代。

大陸版:相傳堯、舜、禹先後成為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都是由部落推舉生的。這種公共推舉首領的制度,後人把它叫做禪讓制。

傳說的堯、舜、禹時期,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那時候部落首領逐漸取得了特殊地位,貧富分化明顯。傳說舜的家裡有了儲藏糧食的倉庫,禹的父親曾築城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

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建立和發展時期,共1300年左右。奴隸社會是階級社會的第一階段。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階級社會門檻上的人。

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舉的首領,但噎擁有凌駕於各部落之上的權力。有一次,召開部落聯盟會議,一個部落首領遲到了,禹竟然把他處死。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自稱為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國家——夏朝。

異同比較:對於禪讓政治的解釋上,臺灣版與大陸版有很大的不同,臺灣版是說「把帝位傳給賢能的人,不傳給兒子」,

而大陸版卻強調「由部落推舉產生的」,由此可以感覺出大陸版認同這種共同推舉的方式。臺灣版則非常讚揚這一種政治概念。

臺灣版對於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敘述,並認為堯、舜、禹是歷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們的重要性,但大陸版卻說夏、商、周是我國奴隸制的王朝,其中對禹更是大肆批評,

例如:臺灣版「禹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使百姓過著安定的生活」,而大陸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階級社會門檻上的人……有一次,召開部落聯盟會議,一個部落首領遲到了,禹竟然把他處死」。

臺灣版認為啟的繼位是,因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啟也很賢能,所以獲得諸侯的擁戴,但大陸版卻說啟是自稱為王,並在小字的部份說啟和益為王位相互戰爭,結果啟勝利了。

秦的滅亡

臺灣版:秦始皇在統一後的第十二年,死於東巡途中。於是,李斯和趙高擁立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即位,是為二世皇帝。二世皇帝信任趙高,統治更為殘暴,人民更加痛苦,終於爆發了陳勝等的抗暴運動。

大陸版: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位萬世相傳,但他萬萬沒有料到,威勢喧赫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暫的15年。

首先高舉反秦大旗,點燃農民戰爭的烈火的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從揭竿而起到失敗只有幾個月時間。

但他們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朝統治,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礎。他們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異同比較:對於陳勝、吳廣的事件,臺灣版只是簡單的用幾個字敘述,而大陸版對這一類農民戰爭非常讚頌,花了二頁的篇幅來敘述此事,

充分的感受出大陸強調農民起義。兩岸對於秦王朝的評價是一致的,都屬於負面的;對於陳勝等人的評價也是一致的,只是大陸特別強調「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三國鼎立

臺灣版:曹操,少好兵法,有雄才,多權詐,為影響三國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劉備是漢景帝的後裔。他和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最為後人所樂道。

大陸版:曹操統一北方以後,南方的軍閥孫權和劉備,成為他的主要對手。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寫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故事。

但小說「三分史實,七分虛構」不能當真正的歷史書讀。例如:劉、關、張桃園結義、諸葛亮草船借箭、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都不是歷史事實……

曹操原是三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但小說卻誇大了他奸詐狡猾的一面。

異同比較:臺灣版在課文中較為推崇劉備。但大陸版卻較推崇曹操,讚揚他重視農業發展,及政治、經濟上的改革,而稱孫權和劉備為軍閥,還對三國演義作了負面性的批判。大陸版特別提醒,不要誤將「三國演義」當成真正歷史來讀。

黃巢之亂與唐的滅亡

臺灣版:唐朝後期,政治日益惡化,受害最深的還是一般人民,動亂因此時有所聞。僖宗時,水旱災加深人民的痛苦,終於爆發黃巢之亂。

大亂起自山東,大江南北繼之廣遭劫掠,東南富庶地區,在此次大亂中也慘遭破壞;洛陽、長安又先後淪陷,全國騷動。唐朝重用黃巢降將朱溫,勉強平定亂事,國力則從此衰竭。

大陸版:黃巢起義——唐朝後期,土地集中少數貴族和官僚中,許多失去土地的人民成為流民,而統治階級卻過著奢侈的生活……

唐僖宗初年,黃河中下遊又發生了旱災,農民以草籽、槐樹汁充飢,而官府照舊催租逼稅,廣大農民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這次起義歷時十年,行軍數萬裡,席捲大半個中國,這在過去的農民起義中是沒有出現過的。

異同比較:臺灣版認為黃巢的事件是一場國家的內亂,稱為黃巢之亂,但大陸版卻稱它為黃巢起義,對於黃巢本人的介紹,

起義的發生原因、戰爭、結果均有詳述,並在最後一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大陸版肯定它對時代的影響、意義,而臺灣版並無敘述黃巢本人,對於過程也簡單說明。

明的滅亡

臺灣版:明末,陝西發生嚴重饑荒,邊防軍也因欠餉、欠糧而譁變。災民與飢兵結合,四處劫掠,流寇大起。

其中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勢力最強,屠戮也最慘,張獻忠後來進入四川;李自成則攻陷北京。

大陸版:1627年,陝北澄城縣地方官向人民催租逼稅,數百饑民衝進縣衙門,殺死縣官,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接著,各地紛紛響應,形成幾十支起義軍,其中勢力較大的有高迎祥、張獻忠等。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繼續領導起義軍進行戰鬥。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轉戰十幾個省區,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農民軍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把鬥爭鋒芒直接指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這在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異同比較:張獻忠、李自成在臺灣版被視為流寇,但在大陸版卻被視為農民起義的英雄。對於兩岸敘述的方式如同前面黃巢之亂,

大陸版肯定此種抗爭改革,並詳細敘述事件發生的原因、李自成的生平,他所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以及失敗的結果,而臺灣版則視其為內亂。

鴉片戰爭

臺灣版:道光二年,英國政府派兵來華,其預定戰略是將壓力加於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廣州,逕自北上,佔據定海。

大陸版:1840年2月英政府任命喬治;懿律為英國東方遠徵軍總司令和談判全權代表,義律為副,率兵1.5萬人侵略中國。

由於林則徐在廣州已有準備,英軍也不想在廣州決戰,轉而進攻廈門,被閩浙總督劉廷楨率軍擊退。英軍便沿海北上,進攻定海。

異同比較:在鴉片戰爭中大陸版將英軍戰爭視為侵略中國的行為,也說明因為林則徐在廣州已有準備,英軍也不想在廣州決戰,轉而進攻廈門,但被閩浙總督劉廷楨率軍擊退。

所以只有沿海北上,進攻定海。而臺灣版簡略說英國政府派兵來華,其預定戰略是將壓力加於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廣州,逕自北上,佔據定海。

美國門戶開放政策

臺灣版:英國本來在我國的商業利益最大,各國畫定勢力範圍後,英國的商業活動反而大受限制,於是慫恿美國出面斡旋。……於光緒25年,分別照會各列強,主張開放中國門戶,使各國在華的經濟利益機會均等。

這就是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次年,美國再度照會各國,添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權完整的原則,門戶開放才算完備,使我國倖免於瓜分之禍;但是列強的經濟侵略,卻使我國國計民生愈陷困難。

大陸版:19世紀末,美國加緊了對東亞的擴張和滲透。從1840年以來,列強的每次侵華行動,都與美國有關係。……1899年秋,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政府提出了所謂「門戶開放」的照會。……要求中國內地全部開放,使列強都享有投資的權利。

英國首先支持美國的 「門戶開放」政策,其它國家也先後表示同意。從此以後,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了。

異同比較:美國門戶開放政策臺灣版是說英國為了自身利益慫恿美國出面,大陸版認為是因為美國怕少分了一杯羹而主動提出。

由文中可發現大陸版有強烈反美情結,強調從1840年以來,列強的每次侵華行動,都與美國有關係、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了,而臺灣版則略有讚揚之意「美國再度照會各國,添入維持中國領土與行政權完整的原則,門戶開放才算完備,使我國倖免於瓜分之禍」。

庚子拳亂

臺灣版:義和團原名義和拳,盛行這些拳民各有神壇,自稱祈禱後神靈附體,口誦咒語,能御槍炮。後併入鄉團,改名義和團。於是高揭「扶清滅洋」的口號,勢力日益擴張,經常對外人滋事。

大陸版: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在戊戍變法失敗後一年,爆發了以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這是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產物,也是長期以來遍及全國的群眾反對外國傳教士和教會侵略的鬥爭的總匯合。

義和團的失敗,說明舊式的農民反抗鬥爭無法改變中國的命運。但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感情和無畏的勇氣,使列強感到「瓜分實為下策」。義和團運動的失敗,也進一步揭露清朝的極端腐朽,從而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

異同比較:臺灣版對義和團看法較為負面,認為它怪力亂神、經常對外人滋事,故稱為庚子拳亂。大陸版則視其為民族運動,在課文內容多強調其義行,並肯定它對中國的影響,民族的貢獻,對於怪力亂神的部分並未提起。

清帝宣布退位

臺灣版: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手握重兵,陰持兩端,一方面向革命軍勒索,意圖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一方面利用革命軍的聲威,逼迫清帝退位。

孫中山先生為了顧全大局,慨然允諾將大總統職位讓予袁世凱,袁世凱與臨時政府妥協,清帝遂於民國元年2月12日宣布退位。

大陸版:由於帝國主義的幹涉,同時封建勢力鑽入革命隊伍內部向革命派施加壓力,革命黨內部也有人主張向袁世凱妥協,於是臨時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凱真正贊成共和,待清帝退位後,一定保舉他為大總統。

異同比較: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兩岸敘述很大的不同,臺灣版認為是「袁世凱手握重兵,陰持兩端,一方面向革命軍勒索,意圖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一方面利用革命軍的聲威,逼迫清帝退位」,

同時「以孫中山先生為了顧全大局,慨然允諾將大總統職位讓予袁世凱」來突顯袁世凱的負面評價。大陸版則認為是受帝國主義的幹涉、封建勢力鑽入,造成革命黨內部有人主張妥協。

……

按下面二維碼識別,進去關注《臺商總匯》!  ↓

想到臺灣來個不一樣的旅行,可以按二維碼識別進去直接購買醫美及商務的服務項目!

臺灣的醫美技術世界有名,

此醫美籤證僅含身體檢查,

至於治療,整容,微調均不包含在這些費用,

你可以按以下圖片二維碼識別進去可以直接購買所標示的服務,

若在服務人員與你聯繫時,

沒法達成你所要求的時間與服務的要求時可全額退款,

若與服務人員達成訂單確認時,

因其他因素不能成行則由旅行社與消費者的退款協議進行,

《臺商總匯》平臺將無權處理!

一個值得你信賴的平臺【臺商總匯】用最優惠的價格提供給你:


金門高梁酒及臺灣茶葉,各式水果禮盒隨你挑,


臺灣各式伴手禮,各種優質保健養生品,健康送,


團購,送禮,返鄉,讓你享受不一樣的十一長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臺商總匯商城吧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教科書裡的抗戰:國軍正面戰場描寫遠少於大陸教材
    近年來,大陸方面逐漸肯定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積極作用,民政部在日前也為國民黨抗日將領許國璋頒發了烈士證書。與此同時,不少大陸網友也對海峽對岸對抗戰的態度感到好奇。對此,觀察者網小編整理了1998年、2004年這兩個版本的臺灣歷史教科書中有關抗戰的章節,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 《觀察》第89期(2021/01)-從劉永福看歷史教科書的意識形態轉變
    ,但兩次抗擊列強的表現讓他在歷史教科書佔一席之地。所以,課綱乃至於教科書內容的改變,對學生而言,影響力毋庸置疑。「八八課綱」前的劉永福臺灣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有過多次變革。1945年,長官公署成立「臺灣省中等、國民學校教材編輯委員會」編訂教科書,來年改組為「臺灣省編譯館」;國府遷臺之後改名「國立編譯館」,隸屬教育部。實施義務教育後,臺灣所有教科書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輯並供應,直到1989年。
  • 臺灣與大陸:因為我們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
    我經常在思考兩個問題:其一,如果1895割讓的不是臺灣,假如是山東、或許是江浙、福建,這些地方的居民會有什麼樣的歷史記憶?對日本會有什麼看法?現在一般大陸批評臺灣「親日」、「媚日」的聲音,會不會同樣用在形容這些地方上。
  • 國外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敘述
    而從東京書籍版歷史教科書來看,「(日本)接 近了法西斯各國」這樣的表述顯然是將「日本」和「法西斯各國」作為兩個對立關係的概念來對待。日本是在「接近」法西斯各國,因而日本同法西斯各國是不同的。東京書籍版歷史教科書並不願意承認日本是一個法西斯國家,似乎在努力地從特殊性的敘述入手來強調自己同義大利和德國之間的距離。
  • 武器般的教科書——山東昌邑四維中學教科書
    比如共產黨根據地創造性的自製了「簡易油印機」,創造了巡迴印刷的方法,許多教科書直接用毛頭紙(糊窗戶紙)或土紙刻印、印刷,有的教科書一本書甚至由幾種不同的雜色紙、雜色油墨印成。由於紙張質量低,印刷條件差,教科書往往用不了幾天就破損。為了儘可能延長教科書壽命,根據地教育者創造性的把使用一學期的一冊教科書分兩冊印刷,每冊只用半個學期,基本上能夠保證教科書不至於完全散架破損。
  • 「島嶼」是不是就是縮小版的「大陸」,兩者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什麼是大陸?什麼是島嶼?我們先來看看兩者的定義,「大陸」是指廣大陸地的簡稱,是指地球上的大塊陸地區域;「島嶼」是指分布在海洋、湖泊或河流中四面環水,漲潮時露出水面的陸地,一般是多是指自然形成的面積較小的陸地。從定義來看大陸和島嶼都是指四面環水的陸地,的差別就是面積的大小,至於如何定義大陸和島嶼,只是按照我們人類的標準而定。
  • 後冷戰時期的歷史教育和教科書敘述——韓國冷戰史研究與教育應用可能性
    但是由強大國之間的競爭所形成的世界冷戰和作為個別民族國家的韓國的冷戰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並且其展現的現象也很特殊。而且這一點,始終左右有關研究和教科書上的敘述。首先,二次大戰結束後,韓國從日本的殖民地得到解放。作為新生的獨立國家,建設正常的民族國家成為核心課題。但是沒過多久韓半島就以三八線為警戒線,由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從而國際性的冷戰牽涉到國內戰爭(韓戰)。
  • 【6月23日】鄭成功:不同的歷史定位
    今天我們來看鄭成功最大的歷史功績,無疑就是收復臺灣,但他歷史定位非常有意思,一個人的歷史定位是基於這個人的歷史功績以及他代表歷史精神,但歷史最詭異的地方也在此,歷史精神本身就是有歷史性,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主體所主張和堅持精神價值不同,導致對歷史人物功績的敘述次序和邏輯不同隨著歷史不斷變化,使得歷史人物的歷史定位隨著歷史也發生不同,這個在鄭成功身上,屬於經典的教科式案例,歷經300多年,臺灣政權幾經易手
  • 是什麼力量讓英國和歐洲大陸走上不同的歷史道路?
    19世紀的歷史學者對於國民的民族身份意識是非常敏感的。事實上,一直到最近,學者們才慢慢轉向從一個更寬容的民族視角來看待歷史,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例子:葉卡捷琳娜女皇曾打趣法國革命說,「高盧人正在把法蘭克人趕出去」。這樣的評價現在看來,當然是相當不合時宜的,因為它讓後代人搞不清楚那個年代的重心所在。 英吉利身份在諾曼徵服之後被強勁地保留了下來。
  • 大陸到底什麼時候打臺灣?
    有一件事,我每年都想,都快想瘋了,那就是大陸打臺灣。
  •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這期間,琉球、朝鮮半島、中國、東南亞、太平洋諸島等國家和地區都飽受日本的蹂躪。而為了更好地榨取佔領地的價值,日本也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和意識形態上的同化政策,妄圖讓更多的人為帝國的春秋大夢效勞。日本對待被佔領區的民眾的政策多變,依據不同情境所採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 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透過近代歷史風雲,兩岸同胞深刻體會到,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後,臺灣同胞認識到,「覆巢無完卵」「唇亡齒必寒」,只有祖國抗戰勝利了,臺灣才可能光復,遂積極參加和支援大陸人民抗戰。
  • 那些年,臺灣對大陸的空飄和廣播
    後來國民黨逐漸在臺灣站穩了腳步,隨著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的改善,從金門空飄大陸的氣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陸施放氣球甚至演變成某種政治儀式,譬如有外國「使節」或訪客參訪金門時,金門防衛司令部都要安排他們親手施放空飄氣球到大陸,作為某種「娛賓」項目。當這些外賓得知經自己的手放出的氣球能飄至中國內陸時,興奮莫名,彷佛在重溫童年時手拿氣球的欣悅。
  • 兩岸各界代表: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我們要銘記臺灣同胞抗日歷史,深刻認識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光榮,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歷史榮耀。兩岸同胞要牢記臺灣光復歷史,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 臺灣可以在美國有「大使」?大陸和美國:啪啪!
    >日前,臺灣地區新領導人任命高碩泰為新任臺方駐美代表,並稱其為「大使」。對於這一稱呼,大陸和美國一眼就看穿了。  現任臺灣當局「駐美代表」沈呂巡在蔡英文上任後第一天就被要求於最遲6月5日去職,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一直到23日下午都不願證實,當日晚間則發布「總統令」稱:「『駐美國大使』沈呂巡已準退職,應予免職。特任高碩泰為『駐美國大使』。」
  • 大陸會武統臺灣嗎?
    其一、中國改革開放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兩岸分治是內戰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可以通過一國二制來實現國家的統一;其二、臺灣的主流民意不是臺獨,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可以增強兩岸互信。鄧小平和統臺灣的終極目標是統,途徑是和。換言之,一旦臺灣要獨立,武統是大陸的唯一選項。1999年李登輝提出二國論,大陸立刻在臺灣海峽進行大規模軍演;陳水扁搞法理公投,大陸於2005年3月4日頒布《反國家分裂法》。
  • 臺灣有明白人,大陸有內奸!
    臺灣退役陸軍中將羅吉源日前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臺海最好不要發生戰爭,《孫子兵法》所謂「上兵伐謀」,只是不幸發生臺海戰役,現在的軍隊能夠誓死保衛臺灣到什麼程度?真的不敢講。 (臺灣退休中將羅吉源)針對臺灣對美採購108輛M1A2T戰車,卻是要等到2023年派員赴美受訓一事,羅吉源表示,如果現在爆發臺海戰爭,恐怕緩不濟急。
  • 揭秘中國臺灣「拼音大戰」的歷史 兩岸拼音為何不同
    插圖前兩條新聞和後一條之間,似乎沒什麼聯繫,但如果聽過了臺灣「拼音大戰」的來龍去脈,你或許會對臺灣和漢語拼音之間的淵源有一些新認識。但凡去過臺灣、或者熟悉臺灣的人都知道,不同於大陸一套漢語拼音走天下,臺灣存在著多種拼音系統。為漢字注音的職能由注音符號承擔(就是那套看起來有點像日語片假名的系統)。而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則為誰來承擔漢字拉丁化(即將以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職能展開了爭奪。尤其是後兩者之間的較量超出了語言學範疇,上升到政治鬥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激烈的討論,故被稱為「拼音大戰」。
  • 臺灣歷史教育的失敗 學生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為了重現二戰德軍的「軍威」,他們還用紙箱自製了一臺虎式坦克……臺媒感嘆「臺灣歷史教育失敗再添一例」。這些高舉納粹旗的學生將照片發到了網絡上,引發爭議後,他們將相關文章刪除,但圖片早已傳播開來,引發輿論激烈批評。「幸好不是在歐洲,這些中學生知道歷史嘛?」、「這就是臺灣全球無知第三名的原因了」。
  • 【悟石觀察】大陸火箭「從臺灣上空飛過」,誰在驚恐?接下來三個月,註定臺海不平靜!
    而在此次發射前後,就有不少臺灣媒體在炒作大陸發射火箭特地標註「從臺灣上空飛過」的話題。臺灣方面對於一張網傳圖的表現就如此緊張,未免有點太小題大做。不過也有臺灣媒體的反應比較理智。據「中時電子報」的報導,臺灣「國安院」先進科技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舒孝煌表示,其實,每天各國上空飛過的太空飛行器多到數不勝數,因為發射衛星、火箭很難不經過其他國家上空。尤其是大陸與多國相鄰,不管把火箭往哪個地方打,一定會經過別的國家或地區,所以大陸火箭經過臺灣上空,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