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核武能力到底有多強

2021-02-23 何方讀書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原子彈的國家之一。二戰中,德國有秘密原子彈計劃,美國有曼哈頓工程,二者都是集中力量於一點,以儘快搞出原子彈。而日本則不然,覺得一個原子彈計劃根本無法彰顯皇軍的威風,決定一口氣搞了兩個,於是二戰中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分別搞起了自己的原子彈計劃,陸軍的計劃取名比較傳統,稱之為「仁計劃」,海軍計劃的名字則較洋氣,謂之「F計劃」。

 

名字雖然好聽,但是日本原子彈計劃卻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剛開始日本是自力更生,但是搞來幾年連濃縮鈾技術都沒有掌握,後來與德國結盟後,求助德國,但是運輸鈾材料的潛水艇中途卻被盟軍擊沉,斷了日本的外援。雖然屢敗屢戰,但日本人對原子彈一直有著強烈的渴望,直到1945年6月,整個國家都被打殘,準備「玉碎」的時候,日本才不得已終止了上述兩個核計劃。

 

事實上,二戰中的日本在原子彈技術上基本沒有取得進展,屬於空有理想而無能力的那種。日本投降後,雖然被美國從裡到外修理了一頓,但是控制日本政壇的,依然是二戰前的政客以及他們的後代。在廣島和長崎的核爆中,這些人體會到了核武器力量的強大,對核武器的渴求甚至比二戰前更加強烈。

 

二戰後,多位日本首相公開表示日本渴望擁有核武器。

 

1957年,時任首相岸信介致信美國政府,稱「如果日本認為有必要,將進行核武裝」。

 

岸信介

1961年,時任首相池田勇人公開對美國國務卿表示「我這個內閣中有很多核武裝論者」。事實上這個「很多」就包括他自己。

 

1964年,時任首相佐藤榮作對美國總統詹森表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我們日本也得有。」諷刺的是,這位佐藤首相,正是日本「無核三原則」的提出者。事實上,這位佐藤首相提出無核三原則不久就開始反悔,並私下表示「無核三原則就是個玩笑」。

 

佐藤榮作對核的態度最具代表性,也給後來歷屆日本首相發表對核談話時樹立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在公開場合,極力支持無核三原則和世界無核化,以獲取群眾支持和國際同情,但是在私下,卻堅定表明自己擁核的態度,並用行動為日本擁核創造條件。

 

對於擁核,日本吃相最難看的一次發生在1969年。這一年,聯合國通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日本眾多政客認為該條約剝奪了日本核武裝的權利,挑起了日本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漲的反美民族主義情緒,用以威脅美國,表達不滿。然並卵,1970年,受美國控制的日本政府乖乖的在條約上簽字了。不過這並沒完,條約籤字後需要日本國會批准,整個國會突然變得空前團結,一致拒絕該條約生效,這一堅持就是6年,直到1976年,日本政客發現反對無望的時候,才不得不勉強讓條約生效。

 

聯合國審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國會的態度代表了整個日本對於核武的態度,即日本主流是支持日本擁核的。而那些日媒的反核觀點以及日本的反核遊行,不過是一場騙騙文藝青年和道德聖母的作秀而已。

 

就像日本公開表明了「無核三原則」後,依然天天念叨著擁核一樣。日本雖然籤署了《核不擴散條約》,但是並沒有終止擁核的步伐。相反的,日本加快核武步伐,和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一樣,開始玩起了先斬後奏的遊戲,即讓自己具備事實上的核武能力,待生米煮成熟飯之時,誰都拿他沒辦法。

 

日本的核武能力

 

核電和核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二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從核燃料循環產業鏈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核電和核武其實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分析日本的核燃料循環產業鏈,我們就可以知道日本的核武能力到底有多強。

 

核燃料循環可以簡單分為上中下遊三個部分。上遊是核燃料的製作。由於目前絕大部分核電機組使用濃縮鈾做燃料,所以,一個國家若要製造核燃料,那這個國家必須掌握鈾濃縮技術。而鈾濃縮技術,也是製作原子彈的基礎技術,擁有了鈾濃縮技術,基本上等於擁有了製造鈾原子彈的能力。

 

例如巴基斯坦的原子彈,就是以濃縮鈾為基礎製作的。這也是為何美國如此關注伊朗的鈾濃縮工廠,儘管伊朗一再表示自己生產濃縮鈾只是為了製作核燃料,但是美國明白,濃縮鈾濃縮再濃縮,就能做炸彈了。

 

核燃料循環的中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核電。核電是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重要成就,但是反應堆在釋放能量的時候,還會生成鈽等裂變元素。鈽和鈾一樣,是天使還是魔鬼,就看人們如何利用它了。

 

核燃料循環的下遊,主要是從乏燃料中分離鈽。上文說過,鈽也是一種裂變元素,提取出來後製造混合燃料,可以再次進入反應堆發電。但是,鈽同樣是一種比鈾更適合製造原子彈的元素,它的臨界質量比鈾小,比鈾更適合做原子彈。比如印度,朝鮮的原子彈都屬於鈽彈。

 

也就是說,只要在核燃料循環體系中,掌握鈾濃縮技術或鈽提取技術其中一種,就事實上擁有了製造原子彈的能力。而事實上,日本是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鏈的唯一的非核武國家。日本的鈾濃縮技術和鈽分離技術都相當發達,不輸聯合國五常中任何一家。另外那些所謂擁核國如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在這方面的能力,根本連日本的腳趾頭都比不上。

 

日本鈾濃縮和鈽分離工廠分布圖

現在,我們再看看日本的核循環產業鏈有多強大。

 

從60年代開始,日本就大力發展核電,但是日本核電的核心技術都在美國手中,自身的核電技術並不高。照理來說,日本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應該大力提升核電技術,形成品牌,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支點。但是詭異的是,日本從來沒有心思在這方面努力,卻對核產業鏈的上下遊技術(鈾濃縮和鈽提取技術)十分上心。

 

剛開始,日本民間對於核循環技術並不感興趣,畢竟這個玩意兒不賺錢。這讓致力於擁核的日本政府焦急萬分,於是將核燃料循環作為「國家計劃」,由國家投巨額資金,並由科技廳和動燃事業部進行研發。

 

若是一般的國家,公開說發展核循環產業,美國肯定馬上掄著棒子揍過來了,這樣的先例比比皆是。例如巴基斯坦,雖然美巴是盟友,但是美國得知巴基斯坦要建核燃料後處理(鈽提取,下同)工廠時,又是經濟制裁又是政治顛覆,差點將巴基斯坦搞殘。比如伊朗,自從美國發現他們搞鈾濃縮之後,一直制裁到今天;朝鮮就更不用說了,就連最喜感,國際人緣最好的印度,在得知印度建立了核燃料後處理廠後,美國也是毫不留情地揮起了制裁大棒。

 

但是日本不一樣,日本不僅公開說要搞鈾濃縮,還要建立核燃料後處理工廠,而美國不僅沒有一句廢話,而且還默許英國和法國幫助日本。

 

日本核燃料海運

在美國的護翼下,日本開始埋頭搞起來鈾濃縮。從60年代開始,日本動燃事業部在人形峠(qia)建設了鈾濃縮工廠,這個工廠1982年投產,雖然年分離能力很小,遠遠不能為日本眾多核電站提供燃料,但是日本初步掌握了鈾濃縮技術。

 

此後,由眾多「愛國」民企投資,日本又在六所村建設了一座大型的鈾濃縮工廠,經過三次擴大產能後,這座工廠的鈾濃縮能力達到了600噸SWU每年,每年可以提取濃度3%的濃縮鈾150噸。若反覆分離,大量生產武器級的鈾235易如反掌,而理論上,製造一顆鈾彈只需要25千克。

 

鈾濃縮工廠

而對於鈽提取技術,日本的能力更是驚人。1969年,日本已經掌握了鈽分離技術,第一次從乏燃料中分離出208克鈽。日本打著製造鈾鈽混合燃料和研究快堆的旗號,大力發展鈽分離技術。

 

剛開始,日本由於鈽分離能力有限,將乏燃料運往英法處理。後來,日本鈽提取技術能力上來後,開始自己進行鈽生產。到2012年年末,日本國內貯存的鈽已經達到了9.3噸,且還在英法兩國存放了34.9噸,共計44.2噸。而理論上,製造一顆鈽彈,只需要9千克鈽。

 

日本生產鈽的藉口是製造鈾鈽混合燃料和用於快堆研究。但是實際上,日本僅僅有4座反應堆使用了混合燃料,而普賢快堆早已退役,文殊快堆在1995年事故後一直沒有運行。因此,日本這麼多年來生產的鈽,基本上都存在那裡,而且在目前40多噸的基礎上,日本鈽存量依然在不斷增加。

 

2014年,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過去兩年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本國貯存的鈽存量時,漏報了640千克濃度為62%的鈽。這些鈽去哪了,明眼人一看便知。

 

事實上,日本核電錶面上發電,暗中研究核電的企圖,國際社會早有共論,連美國有時候都覺得害怕,前幾年,美國曾多次要求日本公開鈽存量,歸還屬於美國的鈽。

 

事實上,在上世界90年代,日本已經具備了製造原子彈的能力,這從日本政要的公開演講中可以明顯看出來。

 

1991年,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在公開表示:「對於日本來說,核武裝在技術上沒有問題,財政上更沒有問題。」(我有技術有錢,只要想做,隨時可以做出來)

 

2002年,安倍晉三表示,「憲法不禁止日本擁有核武器」,「日本需要小型核武器」。(我們製造核武沒有法律限制,我實在想造幾個出來了)

 

上述兩人的表態,已經毫無顧及的告訴世界:日本通過發展鈾濃縮技術和鈽分離技術,不僅完全具備製造原子彈的能力,而且具備了大量製造原子彈的能力。

 

日本不僅具有製造核彈的能力,而且還有成熟的核彈投送能力。日本在上世界90年代就已經掌握了獨立發生衛星的固體火箭技術,這意味著日本已經掌握了可以轉為開發洲際彈道飛彈的固體火箭技術。在戰爭中,日本可以迅速建立全球化的核威懾力量。

 

日本新型火箭「艾普斯龍」發射升空

目前,日本的核威懾戰略類似於以色列80年代的核威懾戰略,即「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自己擁有核武器,從而讓對手投鼠忌器。而當前,很多跡象表明,日本有意放棄這種威懾戰略,轉而將這種核威懾拿到檯面上。2015年,在廣島核爆70周年紀念活動中,安倍晉三已經不提「無核三原則」了,而日本新安保法已經強行通過,現在又致力於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日本以核威懾為後盾,軍事上轉守為攻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了。雖然日本強調發展核武器是針對朝鮮,但是真正的目標是誰?大家都知道。

 

日本核武應用唯一有效的限制是美國,雖然美國也擔心日本事實擁核後可能反戈一擊,但是在美國國力相對衰落的今天,也不排除美國利用日本擁核來威懾我國的可能。 

所以,對於日本,決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完)

----

1、日本「無核三原則」提出歷史背景請閱讀:

從日美核密約看日本擁核的野心

2、勘誤:

上一篇文章(連結)關於法國氫彈技術來源我國的說法有誤,法國解密資料顯示,法國氫彈技術來源於英國,當年英國為換取法國支持其加入歐共體,從而向法國轉讓了氫彈技術。

---

關注 國際核電的那些事ID:hedianguoji最有趣的核科普公眾號

核電趣事,歷史內幕,前沿技術,盡在國際核電的那些事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軍力到底有多強?自衛隊有一項天下第一,就連美軍也甘拜下風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從未放棄發展自己武裝實力,不僅一直在試圖突破《和平憲法》,還積極發展自己「防衛」實力,自衛隊武裝實力一點都不比他國軍隊差。日本軍力到底有多強?自衛隊有一項能力天下第一,就連美軍也甘拜下風。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掃雷作業上實力最強,不僅效率超級高,還能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好戰果,就連美軍也比不上。
  • 伊朗核武首席被暗殺,誰是主謀?以色列摩薩德到底有多狠
    從網絡上流傳的現場視頻可以看到,一輛尼桑汽車的擋風玻璃上有多處彈孔,側窗被炸開,路上還有血跡、玻璃和金屬碎片。事發時,法赫裡扎德所乘坐的汽車遭到了伏擊。據現場目擊者稱,他們在聽到爆炸聲後,接著是猛烈的機關槍掃射。
  • 6.23鹽城龍捲到底有多強?
    1、到底是不是龍捲風?是。
  • 臺灣為什麼不發展核武?有核武才能牛逼!
    點擊藍字 見山博物 加關注  更多閱讀臺灣有經濟和科技能力
  • 一旦這事發生,日本可能真會擁有核武
    他指出:「雖然這可能並不是美國政府整體的意見,但是在這個時期公布這一文件,可能是美國國防部在東亞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希望顯示美國有可能會再度將核武器運入日本。」文/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呂寧思日本是否有製造核武的能力,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也是一個老話題。那麼,拜登為什麼又舊話重提,是不是有意重提的,先不管他。
  • 日本三個月就能造出核武?我扒了扒這個「神話」的源頭
    這一論調通常被稱為日本核武裝論,即圍繞日本是否應該成為有核國家這一問題而產生的諸多議論。目前為止,日本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打擊的國家,對於核武器的恐懼已經成為日本民族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慘痛的戰爭記憶一直都是日本民間反戰思潮的觸點,也是許多擁有戰爭記憶的日本人反對核武器的現實依據。不過在右翼保守勢力一邊,對核武的恐懼同樣成為他們炒作日本擁核論的工具,美其名曰安全保障。
  • 超級火箭土星五號到底有多強?
    #人類登月50年# 50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靠的就是超級火箭土星五號,這貨到底有多強,寫一些數據看一看好了。
  • 鎮香港的「定海神針」到底有多強?
    從兵力到裝備都很精銳的駐港部隊實力究竟有多強?他們又將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香港繁榮穩定方面承擔哪些重要職責呢?近期駐港部隊的一舉一動受到外界高度關注。他們也通過近期的多個高光場合表達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決心。
  • 中國周邊有世界一半以上核武國家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所以核武器對一個國家力量的提升是非常大的,所以造成了很多國家冒著美國等國的封鎖和制裁也要大力發展核武器。目前中國周邊承認的核武國家有,俄羅斯,朝鮮,印度,巴基斯坦,還有中國。日本雖然有這個能力但是介於日本在二戰的所作所為「老大哥」美國是不會同意的。俄羅斯我們先說一下北方鄰國俄羅斯,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和美國一樣是最先獲得核武器的國家之一。
  • 臺灣核武「終結者」張憲義:不願看到兩岸自相殘殺
    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初,張憲義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攬時擔任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負責發展核武。他是臺灣重要的核科學家,薪水豐厚、生活優裕。同時,美國與臺灣關係緊密,張憲義叛逃看似令人費解。不過,大陸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引發臺灣人擔心大陸會對臺使用核武。1986年,前蘇聯發生車諾比核事故。張憲義說,就在那時他開始懷疑臺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
  • 《臺灣新聞臉》張憲義:臺灣核武「終結者」
    (圖右1:張憲義)實際上,臺灣當局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即下令進行核武研究,以核電廠做掩護。蔣介石1975年病逝後,蔣經國繼續支持臺灣中科院的核武計劃。而美國一直試圖阻止臺灣擁有獨立的核武研發能力。根據張憲義的說法,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臺灣當時的人力、技術能力還有設施物料的儲備,臺灣在一至兩年之內就可以製造出核武器。而臺灣「中科院」更在1986年向臺軍「參謀總長」郝柏村簡報,表示有能力進一步精進核武研發能力,期盼能在三至六個月內成功生產實用化的核彈,郝柏村點頭默許了這個方案。臺灣的做法觸碰了美國的「底線」,張憲義叛逃之後,美國真正掌握了臺灣繼續研發核武器的確鑿證據。
  • 臺灣叛逃核武專家張憲義:不願看到兩岸自相殘殺
    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初,張憲義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攬時擔任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負責發展核武。他是臺灣重要的核科學家,薪水豐厚、生活優裕。同時,美國與臺灣關係緊密,張憲義叛逃看似令人費解。不過,大陸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引發臺灣人擔心大陸會對臺使用核武。1986年,前蘇聯發生車諾比核事故。張憲義說,就在那時他開始懷疑臺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
  • 日本天皇到底有多神?
    意思是,日本是天皇的國家,這一仗要是打輸了,日本這個國家也就滅亡了。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寧可玉碎,不可瓦全。這句話可讓早期尊崇儒術的日本人學會了,於是便創造了一個詞彙叫做「玉碎」。這就有問題了,所謂神裔就是根據神話傳說產生了日本天皇,這後來的天皇到底是人還是神呢?考察發現,原來公元7世紀之前,日本只有大王沒有天皇。以後經歷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天皇有職無權,被那些幕府將軍們冷落了1000年,天皇只有一個名號,沒有任何權力,且不得幹政,甚至連頓飽飯也吃不上,衣食拮据。當時的天皇,是真實的人,幕府和老百姓沒人把他當回事兒。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和戰列艦號有多強?
    在科曼多斯海戰中,一發從鹽湖城號尾部外側入水的203mm九一式彈,在102-103號肋骨處油艙D4F穿入船體,一直前進到98-98號肋骨的D2F油艙爆炸,滲入艦體達28英尺,期間還碰歪了4號主軸,造成鹽湖城左傾4度,3號和4號主軸艙進水,陀螺儀艙進水進油。
  • 【第一軍情】日本核武潛力巨大,正借半島亂局蠢蠢欲動,不得不防!
    戰略博弈的關鍵在於找到「受力點」,那麼,可否以解決朝鮮核問題為契機,推動聯合國清查清理日本的核能力,以消除日本企圖擁有核武的隱患?半島局勢水深火熱,漁利最大的當屬兩個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就是日本。朝鮮再次試射飛彈,跳的最兇的仍然是日本。安倍大力渲染朝鮮「核威脅論」,要求美國重新將朝鮮列為支恐國家,聲稱朝鮮發射能力的提高,使預測變得困難,有必要加強威懾力!
  • 最強百年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有多強?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創建於1912年,距今已經108年,可謂是百年企業。當時為了應付日本的號稱全球最強的「零」式戰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投入巨資研發了p-38閃電型戰鬥機,成功打破了日軍的神話,成為了「零」式戰機的終結者。此外,P-38戰機還在戰場上成功擊落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機,結束了這位傳奇將領的一生。
  • csgo的AWP到底有多強?被削了那麼N次,還是這麼強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V社沒有取得軍火商的授權,於是,打了個擦邊球,叫AWP,但大家不知道的是AWP這把槍也是遊戲裡面被削得最慘的一把武器,到底有多慘呢?往下看。以前還有一個盲狙的設定,瞬狙更是遍地走,V社眼見這樣的情況,於是,大刀闊斧來了一個平衡「削弱」,增加了準心恢復的設定,從而極大地削弱了狙擊槍的瞬狙能力,不僅如此,V社覺得這樣還不夠,然後,又再次大刀闊斧進行了平衡「削弱」,V社是怎麼做的呢
  • 一旦爆發戰爭,日本軍事實力有多強,又有多少「隱藏力量」被釋放
    日本的軍事發展一直都受到制約,只能保留自衛隊保護本國的安全,不能發展核武器之類威懾性非常強的進攻性武器。二戰剛結束的日本,國內資源消耗殆盡,軍事力量大受打擊,經濟大廈即將崩塌,在美國的幫助下才度過難關。今天的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工業水平在世界上排得上號,其自衛隊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已經脫離「自衛」這個範疇。假如突然爆發一場戰爭,日本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又有多少隱藏的軍事力量被釋放呢?
  • B2到底有多強?三大優勢讓其傲視群雄
    隱身性賦予了B2超強的突防能力,這是其他轟炸機無法做到的,但這些年各國發現隱身戰機在對付釐米波、毫米波效果很好,可反而對米波警戒雷達沒有作用,因此B2到底能不能依靠隱身性成功突防?而且美國還能依靠自己在全球建造的軍事基地對B2實施前沿部署,讓B2擁有更靈活的部署,分散對手的偵查能力,加強突然打擊能力,這些都是美國全球部署的優勢所在。
  • 價值近300萬的飛行員頭盔到底有多強
    每個頭盔都有一個定製的插件,環繞飛行的頭部進行實時3D掃描來捕獲戰場環境。頭盔內有降噪耳機、夜視儀、頭部電腦系統以及影像投視。飛行員安德烈奧塔在老式F-16上有2000小時的飛行記錄,現在升級成F-35的駕駛員,他表示:「F-35上飛機和頭盔完全是一對一配套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