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纖維在綠色複合材料中的應用及發展

2021-02-17 中國國際複合材料展覽會

核心提示: 目前這些複合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航空、火車、汽車、建築、休閒用品和體育器材等領域。然而,這幾類複合材料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點,比如這些複合材料的回收問題、後處理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

 

 

 

圖1為植物纖維圖

 

 

 

圖2為複合材料飛機內飾件。

 

 

 

圖3為複合材料結構裝飾一體化板材。

 

  在過去幾十年,高分材料的研究和工程應用領域逐漸向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轉變。這些複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增強的複合材料、芳綸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和玻纖增強的複合材料。目前這些複合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航空、火車、汽車、建築、休閒用品和體育器材等領域。然而,這幾類複合材料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點,比如這些複合材料的回收問題、後處理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的原材料都屬於石油基材料,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玻纖屬於高能耗材料,這些缺點對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是致命的。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消耗,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於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材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世界各國的許多複合材料領域的科研人員對天然纖維在複合材料領域的應用特別感興趣,尤其怎樣用天然纖維替代玻纖和碳纖。大量研究表明天然纖維能有效增強複合材料,比如劍麻纖維,黃麻纖維,亞麻纖維等。我國麻資源十分豐富,如何提高其應用效率和附加值,不僅對綠色複合材料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麻的紡織行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結構調整、效益增加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麻纖維的特點及在我國的種植情況

 

  麻纖維是從各種植物提取的纖維的統稱。它與棉纖維都屬於天然纖維,所不同的是麻纖維的非纖維素成分含量較高,這些非纖維素成分統稱為膠質,膠質內含有半纖維素、果膠、木質素、水溶物、脂蠟質、灰分等物質。麻纖維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各異,導致其組成不同,其結構和形態也不相同。橫節是麻纖維共有的特徵之一。

 

  麻纖維特有的中腔結構使其比一般纖維素纖維具有更高的力學性能。麻纖維具有高強低伸、低密度的特點,不利於紡織服裝用,但適合作為複合材料增強體。薴麻最早產於我國,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我國的麻纖維資源極其豐富,品種達百餘種。世界上常見的麻類作物在我國都種植有,如薴麻、劍麻、亞麻、漢麻、紅麻、黃麻和羅布麻等,其中薴麻在我國是特有的麻資源之一,產量接近世界總產量的90%,薴麻紡織加工能力位居世界之首。因此,薴麻纖維在植物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領域也是一種非常有開發潛力的纖維原材料。

 

植物纖維的特性及麻纖維在複合材料領域應用的優勢

 

  麻纖維除了成本和強度不及玻纖,其他幾項特性都是植物纖維所特有的,比如植物纖維相對較輕、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對人體無危害等。在天然纖維中,麻纖維有很多優異的性能,強度高、模量大、質硬、耐摩擦、耐腐蝕、耐水泡,在我國分布廣泛。另外,植物纖維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和聲學特性。這些特性使得植物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能在汽車領域、包裝領域和建築領域獲得應用。

 

  儘管植物纖維相對傳統的玻纖材料有那麼多優越的特性,但是植物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粘結性和阻燃性能是其在複合材料領域應用中兩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此,為了達到使用要求,植物纖維在使用之前需要做一些改性處理。

 

麻纖維與樹脂界面相容性的改性處理方法及纖維阻燃處理

 

  有人用不飽和聚酯、環氧樹脂及一些熱塑性樹脂等作為植物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基質,但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主要的問題是植物纖維的高吸水率,與樹脂的浸潤性不好,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相容性不好。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改善植物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粘結性,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改性麻纖維的方法,比如鹼洗改性,去木質素,烷基化改性,乙醯化改性,氰基化改性等。研究人員用不同的粗麻纖維布增強聚酯,研究了不同纖維的表面改性和預處理對植物纖維增強聚酯複合材料的影響。用鹼法改性薴麻纖維已在工業化生產得到應用。大部分現行的改性工藝都是在濃鹼中溶脹生成鹼纖維素,然後選擇不同的消晶方式。研究結果表明,薴麻纖維在燒鹼溶液中,溶脹效果和伸長效果最好。植物纖維在溶脹時引入乙醯化學基團,可避免纖維素的重結晶。乙醯基的引入阻止了纖維素鏈的重新聚集。總之,改善植物纖維與樹脂的界面粘結性的手段多種多樣,但主要都離不開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改善纖維與基質的界面相容性還有另一種辦法,就是用化學改性的方法對基質進行改性,實驗表明這種辦法也很有效。

 

  另外,植物纖維是一種易燃材料,作為複合材料應用,易燃無疑是植物纖維的一個很大的缺陷。複合材料不僅需要很好的力學性能,而且還需要很好的阻燃性能才能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植物纖維的阻燃處理主要也分為兩種:物理改性阻燃和化學改性阻燃。在複合材料的阻燃處理中可以對纖維進行阻燃,基質進行阻燃和纖維基質同時阻燃。目前,對複合材料的阻燃處理也是一個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中航復材(北京)科技公司在提高植物纖維的阻燃性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阻燃效果。沒加阻燃劑的植物纖維織物用打火機能直接點著,並且水平放置也能迅速燃燒。加了阻燃劑的植物纖維織物用打火機點不著,只能碳化。

 

  科研人員在麻纖維改性方面已經取得許多非常有用的成就,這對麻纖維在複合材料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加工製備工藝。目前,植物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已經在一些領域得到了應用。

 

麻纖維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應用

 

  近年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環境、資源、低碳和減排問題,而航空運輸業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選用更加輕質高強的材料,特別是複合材料,並用天然原料部分替代現有的材料,如用植物纖維部分替代玻璃纖維。作為增強纖維材料,植物纖維特有的結構賦予材料獨特的低密度和吸聲降噪及隔熱保溫功能。經中航復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測試,麻纖維在一般環境溫度下穩定,可以勝任在100℃溫度下的使用。由於麻纖維特殊的空心或多孔結構, 這些材料的吸聲阻尼性能一般均優於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工業纖維材料。

 

  航空發展史上,早期飛機是用麻纖維織物與木材製造的。在今天的運動飛機或業餘飛機製造中,還可以見到這樣的飛機結構。麻纖維織物增強綠色複合材料應用於飛機的典型產品為內飾壁板,採用真空吸鑄成型工藝完成,所裝機型為目前在研水上飛機「蛟龍」600。

 

  麻纖維織物以及預浸料可以與玻璃纖維織物或預浸料交錯疊層製備混雜複合材料層合板,利用這個技術製備的複合材料壁板具有較好的結構-阻尼-降噪特性,賦予複合材料製件多功能的特性。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於多種飛機的多功能內飾結構。

來源:中國航空報


相關焦點

  • 我國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發展戰略研究
    (四)產業規模逐年擴大,國外廠商積極重組聯合,提前布局大工業應用 航空航天、體育休閒等傳統產業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需求保持穩定增長,以輸電與風電為主的能源領域、以汽車與軌道運輸為主的交通領域為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低碳、綠色經濟對碳纖維應用的拉動效益顯著,推動產業跨入到以工業應用為主的新階段
  • 複合材料中的高性能纖維,助力C919起航
    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具備了自主研發生產大型客機的能力,也標誌著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到了一個全新高度。這是歷史性的突破!據悉,2021年,上海將推動國產大飛機C919取得適航證並交付首架。C919採用了大量的先進複合材料、先進鋁鋰合金等,其中複合材料使用量達到20%,並通過飛機內部結構的細節設計,把飛機重量往下壓縮。
  • 全球先進纖維複合材料研發熱點匯總!
    例如,芳綸纖維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時經常與碳纖維複合材料配合使用,除了在飛機翼盒、壁板和蒙皮,波音系列飛機結構的輕量零部件,以及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中應用外,在太空飛行器的太陽翼基板、天線和隔熱結構中也有應用。
  • 國外抗彈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市場發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抗彈材料。以美國為代表的軍事發達國家特別關注高性能抗彈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發展,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等國防科研機構和受國防部資助的大學近些年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紹玻璃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碳纖維、PBO和M5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國外的研發、應用現狀與性能水平。玻璃纖維(GF)的拉伸強度高、斷裂伸長率大、衝擊性能好、抗疲勞、化學穩定,
  • 淺談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與結構的失效機理
    圖1 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應用領域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基本構成有三相:增強相、基體相和界面相(如圖2所示)。增強相為纖維材料,主要有玻璃纖維、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等,直徑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不等;基體相有樹脂基體、陶瓷基體和金屬基體等,目前樹脂基複合材料應用最為廣泛,樹脂有環氧樹脂、雙馬樹脂和聚醯亞胺樹脂等類型;界面相為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製造成型過程中,纖維與基體間形成的過渡區,具有納米以上尺寸的厚度並與基體相和增強相在結構上有著明顯差別。
  • 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FRTP)預浸料含浸製程
    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 CFRTP)已研究發展超過25年,CFRTP所使用的增強纖維種類主要有碳纖維
  • 【預浸料】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FRTP)預浸料含浸製程簡介
    , CFRTP)已研究發展超過25年,CFRTP所使用的增強纖維種類主要有碳纖維、玻璃纖維以及克維拉縴維,基材種類包括PP、PA、PC、PEI、PPS以及PEEK等熱可塑性基材,早期著重於航空及軍事應用,2002年開始大幅度成長,並逐步應用於汽車、運動器材、運輸、工業以及其他領域。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為克服傳統鈦合金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鈦合金在不同服役條件下微觀組織對性能的影響,同時對鈦基複合材料及其工程化應用已成為研究熱點。本文對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現狀進行總結,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多維度分析,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展望,並指出相應的研究重點。1.
  • 【全國首創】 高性能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3D印表機即將上市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航天、軍工、電子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是航空航天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常用於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內部骨架以及發動機等零件的固定支架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業進入了平常人的生活中,小到羽毛球拍,大到汽車無處不見到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身影。
  • 高分子複合材料在裝甲防護上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輕量化與強防護是裝甲裝備發展的永恆主題,而同時又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矛盾。
  • 期刊在線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為克服傳統鈦合金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鈦合金在不同服役條件下微觀組織對性能的影響,同時對鈦基複合材料及其工程化應用已成為研究熱點。本文對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現狀進行總結,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多維度分析,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展望,並指出相應的研究重點。
  • 產學研政軍金共推玄武巖纖維產業創新發展
    努力建設全國尖端新材料產業和複合材料製品重要輸出基地,力爭用5年時間,將廣安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玄武巖連續纖維高端製品製造基地。會上,與會專家、企業紛紛點讚廣安玄武巖產業發展,並表達出強烈合作意向。
  • 試驗|典型大氣環境下新型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環境適應性分析
    在現代高技術戰爭和反恐防突中,武器裝備的輕量化是實現快速反應、高機動突防和火力機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何達到高的作戰效能和裝備重量之間的完美結合,採用更加輕質的材料是目前裝備有效減重的首選途徑之一。為了滿足裝備部件物理機械性能和輕量化的要求,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比剛度大、比模量突出、耐腐蝕等優良的性能的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已經逐步在輕武器研製中獲得應用。
  • 民用航空發動機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應用進展
    使用樹脂基複合材料降低風扇葉片質量可以增加風扇葉片尺寸及轉速的設計裕度。基於複合材料優異的可設計性,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具有S形後掠寬弦的高效氣動外形,因而使用較少的葉片數量仍有較高的進氣效率。同時相比鈦合金中空結構風扇葉片,可實現10%~15%的減重。
  • 軍工複合材料產業鏈深度研究報告
    軍工復材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突破國外封鎖的過程,是國家近年重點支持、鼓勵發展的產業之一。我國軍用復材技術發展多年,已經具備較好基礎,未來伴隨著這些專項計劃的逐步實施,有望進一步加快複合材料的技術提升以及應用推廣。
  • 談談中國玄武巖連續纖維產業發展
    今天,玄武巖纖維的研究、生產和市場應用大部分都是基於前蘇聯研究成果。 綜觀當前國內玄武巖纖維當前發展形勢,玄武巖連續纖維生產工藝技術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四川航天拓鑫為代表的電氣結合單元爐,一種是浙江石金公司為代表全電熔單元爐,一種是鄭州登電集團玄武石纖為代表全電熔池窯。
  • 納米隱身材料發展與應用
    導讀:隨著探測技術與預警系統的發展,隱身技術成為現代作戰體系與軍事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與應用水平已經成為制式裝備的評價標準之一。在目前的塗覆型隱身材料中,納米材料在碳系、鐵氧體和碳化矽體系中應用較為常見,國內外對此均有研究。
  • 軍民兩用功能纖維與納米纖維新進展(上)
    邊遠海島守衛戰士的飲用水要想自給,只有靠中空纖維超濾和反滲透膜的組合裝置,體積和耗電都較其他海水淡化裝置小。核電站和核武器用的鈾原料,除鈾礦提取外,從長遠看將由海水靠離子交換纖維濃縮提鈾。現代國防的通信系統,離不開石英和塑料光纖,信息傳輸容量大,保密性好。軍港若出現漏油,需要用吸油纖維的非織造布捕集和清除。
  • 芳綸纖維增強聚氨酯彈性體複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由表 1 可知,隨著纖維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和撕裂強度明顯增大,斷裂伸長率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纖維本身的硬度、模量遠高於聚氨酯彈性體,材料經過纖維複合後硬度明顯增大。分散在聚氨酯基體中的纖維雜亂堆疊,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起到傳遞分擔應力的作用。
  • 增強複合材料:「生死線」上的捍衛者(上)
    今天的戰鬥場所已經從露天戰場轉為城市戰爭,需要裝甲來防護更致命的彈藥,抵抗多發子彈的打擊。從狙擊手射擊到劣質簡易爆炸設備的危險已經在傳統的增強聚合物複合材料裝甲領域促進了裝甲系統的快速發展。材料一定是優化了重量、彈道防禦能力和成本的活動目標。 纖維化學領域的創新同時影響了軟、硬裝甲的發展,儘管每種裝甲對複合材料的需求是不同的。軟裝甲通常是柔軟、堅固和輕質的,具有高彈性模量,可以在儘可能大的裝甲面積上分散衝擊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