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發動機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應用進展

2021-02-19 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

現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運轉時可能承受約100t離心載荷。離心載荷隨風扇直徑、旋轉速度和葉片質量的增加而增大。使用樹脂基複合材料降低風扇葉片質量可以增加風扇葉片尺寸及轉速的設計裕度。基於複合材料優異的可設計性,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具有S形後掠寬弦的高效氣動外形,因而使用較少的葉片數量仍有較高的進氣效率。同時相比鈦合金中空結構風扇葉片,可實現10%~15%的減重。

隨著複合材料風扇葉片設計水平的進步和材料性能的提升,經過GE90,GEnx,GE9X數個代次發展,GE公司發動機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呈現數目降低、厚度變薄、性能更強的趨勢。GE90,GEnx,GE9X三型發動機分別有22,18,16片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其中最新型GE9X發動機風扇葉片採用剛度更高的碳纖維作為增強體,可使風扇葉片長度更長、厚度更薄,進氣效率更高。此外該葉片使用抗衝擊性能更為優異的合金鋼替代了GE90、GEnx發動機風扇葉片的鈦合金前緣包邊,後緣為特殊結構的玻璃纖維複合材料,通過葉片前後緣局部加強措施風扇葉片抗衝擊性能進一步提升,可使葉片整體厚度更薄。因此儘管GE9X風扇直徑達3.4m,但發動機風扇更輕、轉速更快、氣動效率更高,綜合性能更為優異。複合材料風扇葉片的應用促使碳纖維織物/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包容機匣的產生。全複合材料包容機匣不僅質量輕,而且兼具較高的結構剛度和較好的彈性變形,可實現對複合材料葉片的良好包容。

材料和結構同時成型是樹脂基複合材料區別於金屬材料的特點之一。這為航空發動機大型複雜部件的整體化設計、一體化製造提供了可能。美國奈賽公司摒棄了傳統的分離式子系統設計理念,在中國商飛公司C919大型客機裝備的LEAP-1C發動機上開發了集成式推進系統。其中包括一體式複合材料進氣整流罩和整體複合材料「O型」滑動反推裝置(圖5)。此外變傳統發動機進氣道拼接式聲襯為環形無拼接式聲襯也是複合材料整體成型工藝應用的典型案例。

圖5 LEAP 1C發動機一體式整流罩和「O型」滑動反推裝置

減輕發動機質量是航空發動機提高燃油效率和推重比的重要途徑。樹脂基複合材料質輕高強,應用於風扇葉片、包容機匣等部件有效降低了發動機結構質量。例如CFM56-7B發動機24片鈦合金風扇葉片總質量118kg,而LEAP系列發動機18片複合材料風扇葉片總質量僅76kg。相比同尺寸金屬材質葉片和機匣,使用樹脂基複合材料製備可實現整體減重455kg。

採用複合材料共固化、共膠接等整體成型技術製備大型複雜結構件,一方面可以通過結構優化提升發動機性能,另一方面可減少子部件數目,降低因部件裝配連接引起結構增重及性能損失。與傳統發動機多塊式拼接鋁合金唇口及進氣道相比,LEAP-1C發動機一體式無縫複合材料進氣整流罩,可避免流場不連續性造成的進氣效率降低。整體化複合材料「O型」滑動反推裝置替代典型兩片式「D型」門設計,不僅提高了反推效率,而且實現了原有笨重液壓驅動系統到先進電控驅動系統的轉變,解決了「D型」門聯鎖機構需持續性維護的問題。總的來看,集成式推進系統增強了發動機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通過結構優化整合減少發動機質量、降低燃油消耗、可靠性更高、更易於維護,這些都將有效提高發動機的經濟性,降低飛機運營成本。

從製造及檢測的機械化自動化角度看,現階段機械自動化預浸料裁剪、雷射定位鋪覆及纖維三維預成型體編織技術已得到較為成熟的應用。近期在羅·羅公司「超級風扇」發動機原型機製造計劃中,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和機匣分別採用了自動鋪絲(圖6(a))及自動鋪帶工藝(圖6(b))製造。而三維雷射測量技術(圖6(c))和水下超聲探傷技術(圖6(d))也應用於風扇葉片葉形、尺寸測量和內部缺陷探測等檢驗過程中。機械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證了複合材料部件製造檢測過程的標準化、準確化,同時降低了廢品率和人工費用,有利於縮減航空發動機製造成本。

圖6 羅爾斯·羅伊斯「超級風扇」發動機原型自動化製造及檢測

複合材料優異的抗疲勞耐久性能可顯著降低服役過程中部件的修理維護成本。數據顯示已裝機使用的GE90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在總計750萬個飛行小時裡無須專門檢查和現場特別維護。儘管在服役期間經歷了多達100次的鳥撞衝擊,但僅有三片複合材料葉片需徹底更換,顯示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經濟性。此外複合材料風扇葉片葉根處具有自潤滑特氟龍耐磨層,當葉片裝入燕尾槽後無需加入潤滑劑,免去了定期潤滑維護成本。

在當今世界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要求下,航空發動機尾氣排放及噪聲級別已成為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關注的重點。樹脂基複合材料可有效減輕發動機結構質量、減少燃油消耗、降低航空發動機尾氣排放量,有利於提高其環保性。相比CFM56系列發動機,應用大量複合材料部件的LEAP系列發動機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5%,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了60%。

發動機噪聲是飛機噪聲的主要來源。隨著渦扇發動機涵道比增大,進氣風扇噪聲在發動機噪聲中佔比逐漸增加。傳統進氣道消聲板為拼接分片式設計,拼接造成進氣道壁面聲阻抗不連續,削弱了消聲效果。如圖7所示,歐洲空中巴士公司早期A320飛機發動機進氣道聲襯拼縫為3片15cm,之後A340 600飛機發動機為2片7.5cm寬。採用樹脂基複合材料整體成型工藝後,A380飛機發動機為環形無拼接聲襯。

圖7 民用航空發動機進氣道拼接式與無拼接式消聲板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於1972年首次在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6第二章對飛行器噪聲控制提出要求,稱之為第二章噪聲控制標準。在1977年實施第三章噪聲控制標準,該標準中對不同起飛質量飛行器飛越、橫側、進近及上述三者累積噪聲均提出了要求。之後ICAO分別提出了要求更為嚴格的第四章和第十四章噪聲控制標準,其累積噪聲比第三章噪聲分別低了10dB和17dB。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依據ICAO各章噪聲標準分別定義了第二、三、四、五階段噪聲控制標準(Stage2/3/4/5)(如圖8所示)。

圖8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各階段噪聲控制標準

受益於複合材料進氣道無拼接聲襯及進氣風扇葉片高效率低噪聲設計,GE9X發動機運轉噪聲低於第五階段噪聲要求且有8dB裕量。此外歐洲航空安全局對安裝LEAP-1A發動機的空客A321neo飛機開展了飛行噪聲測試。數據顯示A321neo飛機飛越、橫側及進近噪聲分別為83.3,88.3dB和94.7dB,均低於裝配CFM56發動機的空客A321飛機,滿足第四階段噪聲控制要求。

相關焦點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質量輕、比強度高,有著優異的耐腐蝕及耐高溫等綜合性能[1],在飛行器及航空航天發動機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從20世紀50年代首次應用到現在,鈦合金在其服役條件下已經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仍有很多工程化應用問題難以解決,如高溫鈦合金存在的「熱障」溫度,高強韌鈦合金難以同時達到較高的強度及優異的斷裂韌度,航空發動機用鈦合金在高速摩擦下發生的「鈦火」等問題。
  • 期刊在線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質量輕、比強度高,有著優異的耐腐蝕及耐高溫等綜合性能[1],在飛行器及航空航天發動機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從20世紀50年代首次應用到現在,鈦合金在其服役條件下已經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仍有很多工程化應用問題難以解決,如高溫鈦合金存在的「熱障」溫度,高強韌鈦合金難以同時達到較高的強度及優異的斷裂韌度,航空發動機用鈦合金在高速摩擦下發生的「鈦火」等問題。
  • 軍工複合材料產業鏈深度研究報告
    隨著國內外複合材料的設計與加工能力逐步上升,成本進一步下降,未來複合材料在武器裝備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升。美國與日本是較早開展復材製備與應用的國家,技術較成熟,在武器裝備與民用航空中應用比例較高。隨著國內裝備不斷發展,復材製備技術的逐步成熟,裝備中復材應用比例也在不斷提升,但總體水平與國外仍存在差距,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航空工程材料及應用
    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材料層出不窮,傳統的航空金屬材料的應用領域正逐步被一些先進的非金屬材料所替代,已經由過去的金屬材料佔絕對優勢發展到現在的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複合材料並用的局面。高性能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實現高可靠性、長壽命和低成本的保障。
  • 複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用分析
    複合材料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有效降低塔克裝甲車輛自身質量,完善坦克裝甲車輛性能,有效降低坦克裝甲車成本。坦克裝甲車數量及類型顯著增加及複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用,使坦克裝甲車輛與傳統坦克裝甲車輛相比質量降低1/3左右,發動機體積有效減少。複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應用取得了顯著研究成果,這也表示複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輕量化發展中已奠定堅實基礎。
  • 高分子複合材料在裝甲防護上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具有高比強度、高比模量、正向的複合效應、性能和功能的可設計性等特點,其密度只有裝甲鋼的1/8~1/4,比強度是裝甲鋼的(4~10)倍;其防護機理不同於裝甲鋼和陶瓷主要依靠高硬度抵禦彈丸侵徹,而主要是能量吸收機制,即通過材料塑性變形和斷裂吸收能量,不僅具有良好的防穿甲性能,還具有優異的防碎片、防爆轟波性能。
  • 國外抗彈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並向陸軍研究實驗室提交了報告。其製備了基於S-2GF/SC-15環氧樹脂的複合材料;研究了由正交平織GF氈布和環氧樹脂基體構成的複合材料的尺寸效應對高壓載荷下行為的影響;開發了基於GF的高抗衝三軸準三維機織複合材料,並對其進行衝擊測試表明,三軸準三維複合材料的剛度比二維機織和層壓樣品分別高出12.5%和20%;通過樹脂傳遞模塑工藝製備了車輛防護板用玻璃纖維氈增強的SC-15環氧樹脂複合板,平均拉伸模量和拉伸強度分別為
  •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深度解析航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關鍵零部件(1)先進大涵道比風扇系統寬弦彎掠設計的鈦合金/樹脂基複合材料風扇和複合材料風扇機匣,涵道比>8,級壓比達到1.6。 (2)先進高級壓比高壓壓氣機 級數9-11、壓比>20 的多級軸流式高壓壓氣機。
  • 表面塗層: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鐵布衫」
    航空發動機高能束技術塗層系列航空發動機不同部件由於工作環境的差別需要不同的塗層,按功能可以分為:熱障塗層、高溫抗氧化塗層、阻燃塗層、環境障礙塗層、封嚴塗層、耐磨塗層、耐腐蝕塗層、抗衝刷塗層、抗微動磨損塗層、憎水塗層、隱身塗層等,它們在航空發動機中的應用情況如圖1所示。
  • 近半世紀中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的變遷 複合材料風扇葉片介紹 陳光談航空211
    ,抗振動性能好,但最終卻沒能通過抗鳥擊的考驗,不得不在後期攺為採用鈦合金來做風扇葉片,加上它是第1種採用三轉子結構的發動機,研製中遇到多個技術難題,又遇到英磅貶值的打擊等,不僅研製周期長,是三種第1代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中最後投入使用的發動機,而且造成羅羅公司宣布破產的境地,最後是英國政府接管(相當中國的公私合營)才使得世界上著名的這家公司繼續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工作。
  • 深耕基礎技術 助力武器裝備發展 ——記航空基礎技術砥礪奮進的五年
    活動結構/機構可靠性試驗不斷完善,陶瓷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體系逐步建立,低、中、高應變率材料力學性能表徵體系逐步完善。突破了國產T800級碳纖維高韌環氧樹脂合成及其複合材料製備、高韌雙馬樹脂合成及其複合材料製備、SiC基體快速緻密化和複雜結構的精確定型、纖維織物表面塗層的製備和基體的低溫緻密化燒結、國產高強高模芳綸纖維表面物理/化學形態重構和芳綸複合材料界面性能快速表徵、耐高溫液態成型聚醯亞胺專用定型織物及其預成型體製備、液態成型聚醯亞胺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模擬與優化、民機機身曲面壁板自動鋪絲和長桁自動化成型、民用發動機風扇葉片製造等多項複雜關鍵技術
  • 全球先進纖維複合材料研發熱點匯總!
    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作為典型的先進纖維複合材料,無論在軍用還是民用領域都擁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和重點。7.帝人公司研發出一種新型碳纖維增強BMI預浸料2019 年3月4 日,帝人公司宣布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碳纖維增強雙馬來醯亞胺樹脂(BMI)預浸料,這種預浸料具 有高達280℃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及較高的衝擊後抗壓強度和較小的線性熱膨脹係數,是日本首個兼具高耐熱性和高耐衝擊性的BMI 預浸料,為航空航天發動機零部件的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
  • 植物纖維在綠色複合材料中的應用及發展
    這些複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增強的複合材料、芳綸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和玻纖增強的複合材料。目前這些複合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航空、火車、汽車、建築、休閒用品和體育器材等領域。然而,這幾類複合材料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點,比如這些複合材料的回收問題、後處理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的原材料都屬於石油基材料,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玻纖屬於高能耗材料,這些缺點對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是致命的。
  • 【發動機講堂】WS15--殲20的心臟
    「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又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研製我國第四代中型戰鬥機的徵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驗證機的交付。保節點是2020年完成研製。其實大家也很想知道,這臺發動機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
  • 我國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發展戰略研究
    美國明尼蘇達礦業及機器製造公司(3M公司)發明Nextel312氧化鋁纖維之後,陸續開發了Nextel550、Nextel720等更高性能的纖維;此外,以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為代表的國家已實現氮化硼、氮化矽、矽硼氮等新型陶瓷纖維的批量研製與應用,陶瓷基複合材料基體也由單一基體發展到複合基體、超高溫基體,在航空發動機、航天飛行器、空間相機及核能等領域的應用逐步深入。
  • 【航空科普】世界十大軍用戰鬥機航空發動機排名,中國三款型號上榜
    此外,還採用了耐溫1070~1100℃的第三代單晶渦輪葉片材料、雙性能熱處理渦輪盤、阻燃鈦合金Alloy C、高溫樹脂基材料外涵機匣以及用陶瓷基複合材料或碳-碳材料的一些靜止結構。「峨眉」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在2006年5月首次臺架運轉試車成功。
  • 西南航空引擎事件 | 航空發動機事故「第一殺手」——葉片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它的製造量佔整機製造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航空發動機葉片屬於薄壁易變形零件。如何控制其變形並高效、高質量地加工是目前葉片製造行業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數控工具機的出現,葉片製造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採用精密數控加工技術加工的葉片精度高,製造周期短,國內一般6~12個月(半精加工);國外一般3~6個月(無餘量加工)。
  • 航空發動機美圖,拿走不謝!
    ,並將大大提高原有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壓氣葉片)和高溫合金(渦輪葉片),較為普遍的壓氣葉片多以Ti-6Al-4V中等強度高損傷容限型鈦合金為主,在鈦合金譜系中,Ti-6Al-4V由於在耐熱、強韌、耐腐蝕、抗疲勞及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應用的最為廣泛,約佔到了全部鈦合金應用的75%以上。
  • 【先進測量技術】光纖光柵在航空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前景
    國內研究現狀 光纖光柵傳感技術自產生以來,在國內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特別是高校和研究機構在前沿技術的跟蹤和探索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工程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土木結構、大型管路等民用領域,在航空應用的研究相對比較少,下面主要結合航空領域,在光纖光柵刻制、傳感器封裝、波長解調儀表和應用研究等方面的進展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