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國際軍事新聞」評選結果公布啦

2021-02-19 解放軍報


變化中澎湃和平力量

——2018年世界軍事形勢綜述

■陳航輝

2018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

這一年,世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大國間競爭博弈日趨激烈,大國關係時緊時松,似近又疏;這一年,局部衝突時而劍拔弩張,時而風平浪靜;這一年,國際恐怖主義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回潮。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格局,不同國家給出了不同對策,有的積極進取、順勢而為,有的驚慌迷茫、舉止失措,有的甚至逆勢而動。


中國軍隊繼續展現大國擔當,積極提供公共安全產品,成為國際與地區和平與穩定之錨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安全形勢,中國軍隊開放自信、勇於擔當,奮戰在聯合國維和、亞丁灣護航、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一線,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6月起,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療船啟航執行「和諧使命-2018」任務,先後到訪10個國家,累計診療5萬餘人次,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閃亮名片」。10月,中國13支維和待命分隊一次性高標準通過聯合國考核評估,晉升為二級待命部隊,標誌著我軍維和待命部隊建設取得重要成果。12月,中國海軍第31批護航編隊奔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過去10年,中國海軍累計派出31批護航編隊、26000餘名官兵,安全護送6500餘艘中外船舶,成功解救、接護和救助70餘艘遇險中外船舶,為維護國際重要水道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大國戰略競爭趨於顯性,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力量布勢針鋒相對,衝突對抗風險增加

1月,美國出臺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俄羅斯、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在該戰略指引下,美軍加快調整全球兵力部署,縮減中東和非洲駐軍規模,優先保障亞太和歐洲兵力需求,並以退出《中導條約》向中俄施壓,亞太和歐洲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持續升溫。

亞太方向,美軍繼續加強海空軍力量,維持雙航母戰鬥群部署,鞏固聯盟體系,發展新型夥伴,特別是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意圖將印度納入其戰略軌道。美軍艦機多番進入南海,其飛彈驅逐艦還在時隔31年後再次進入彼得大帝灣附近水域,故意激化大國地緣政治矛盾。為維護遠東利益,俄軍今年在東部軍區多次組織大規模軍演,特別是「東方-2018」戰略演習,以顯示戰略決心,提升部隊戰備水平。此外,俄羅斯還積極介入朝鮮、阿富汗等熱點問題,作為與美博弈的槓桿。

歐洲方向,美軍宣布重建第二艦隊,在時隔5年後重新增兵歐洲戰區,加強武器裝備戰略預置,敦促北約盟友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並與前蘇聯國家頻繁開展大型軍演並提供軍援,逐步加大對俄戰略壓力。作為回應,俄軍加強裏海、波羅的海等戰略方向軍事部署,靠前配置新型戰略武器,派遣圖-160戰略轟炸機飛赴美國拉美後院,針鋒相對地開展軍事演習。此外,俄繼續利用敘利亞牽制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強俄伊合作,破壞土耳其與北約關係。

可以想見,隨著大國戰略競爭全方位展開,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可能向全球蔓延,各種風險顯著上升。

熱點、難點問題走勢急劇變化,畫風轉換頻繁,總體趨於緩和

在敘利亞,政府軍先後收復大馬士革周邊及敘西南部地區,全面掌控戰局主導權。8月以來,政府軍對西北部伊德利卜地區形成圍攻態勢,準備與反對派武裝一決勝負,但因土耳其反對、國際社會施壓等原因遲遲沒有發動進攻。

在葉門,沙特聯軍和葉門政府軍從6月開始圍攻紅海重要港口荷臺達,企圖給胡塞武裝致命一擊。胡塞武裝也做好了誓死一戰的準備。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荷臺達之戰打打停停、進展緩慢,強度與血腥度低於預期,尚未造成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主持的新一輪葉門和談在年底舉行,葉門和平迎來機會之窗。

在阿富汗,美軍意圖通過適度增兵、增加空襲強度迫使塔利班接受政治和解,體面地結束美國歷史上「最漫長的戰爭」。9月以來,塔利班以一連串的反攻回敬川普的阿富汗新戰略。當前,美軍在阿富汗陷入了「打不贏、輸不起、走不了」的尷尬境地。

朝核問題無疑是2018年的一大看點。6月,美朝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會晤,一舉打破僵局。隨後,朝韓領導人三次會晤推動南北關係解凍,半島局勢從延續多年的戰爭邊緣徘徊重回緩和向好軌道。然而,在經歷一連串急劇變化後,朝美無核化談判迎來真正的難點,半島形勢走向尚待觀察。

此外,全球反恐鬥爭保持高壓態勢,但恐怖主義有很強的頑固性,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8月,聯合國報告顯示,「伊斯蘭國」組織似已恢復元氣,未來或將捲土重來。

世界主要國家繼續推進軍事轉型,更加倚重軍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軍備競賽持續升溫

川普政府強勢推進「重建美軍」計劃,2019財年國防預算達7170億美元,連續兩個財年超過7000億美元;大規模更新老舊裝備,增加軍事訓練強度,提升軍隊戰備水平;連續第二年擴軍,2019財年美軍現役部隊規模近134萬;強力推動組建太空軍,意圖通過力量整合維持太空主導權;加快發展高超音速、人工智慧、定向能等顛覆性技術,確保美軍長期競爭優勢。

俄軍依據敘利亞戰場作戰經驗持續推進結構編成改革,突出快反精兵力量建設,為空降兵增編陸航、電子戰、防空反導等力量,提升空降兵綜合作戰能力。重視發展「撒手鐧」武器,率先部署「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和反衛星雷射武器,加快發展「先鋒」高超音速飛彈和「薩馬爾特」洲際彈道飛彈等戰略武器。

印軍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陸軍正醞釀啟動獨立後規模最大的編制體制改革,大幅壓縮陸軍總部規模,改善作戰與後勤力量比例,優先發展網絡戰、信息戰、心理戰等新型作戰力量,計劃在未來3至5年裁軍10萬。海軍謀求大幅擴大艦艇規模,計劃到2027年將軍艦數量從117艘增至200艘。

日本繼續謀求突破專守防衛政策,連續第六年增加軍費,推動「出雲」號護衛艦航母化,採購F-35戰機等先進裝備,將太空、網絡和電磁域作戰能力建設寫入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積極備戰「新戰爭方式」。

(作者單位:陸軍指揮學院)

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海上閱兵舉行

事件回放: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我海軍48艘戰艦、76架戰機和1萬餘名官兵參加了此次閱兵,展示了人民海軍的嶄新面貌,也展示了人民軍隊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入圍理由: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是新時代人民海軍的豪邁亮相,宣示了人民海軍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巨大成就。

中國軍隊參加俄「東方-2018」演習

事件回顧: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共識,中國軍隊於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赴俄羅斯參加俄軍「東方-2018」戰略演習,9月11日至15日雙方在俄後貝加爾邊疆區楚戈爾訓練場共同組織聯合戰役行動演練。中俄兩軍戰略指揮機構共同組建導演部,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分別由我北部戰區、俄聯邦武裝力量東部軍區派出。

入圍理由:此次演習,是俄軍近年來組織的最大規模戰略演習;此次受邀參加,也是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參演。演習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兩軍共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

朝鮮半島局勢迎來緩和

事件回顧:2018年,在各方努力下,朝鮮半島局勢明顯回暖。6月,美國總統川普在新加坡同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舉行會晤。9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朝期間與金正恩舉行會晤並籤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中方作為贏得國際社會稱讚。半島軍事形勢也開始緩和。12月,韓國和朝鮮軍方順利完成對非軍事區內互撤警備哨所狀況的相互檢驗工作。

入圍理由:和平與繁榮、和解與合作是半島和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夙願。朝鮮半島和平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各方都應凝聚智慧,相向而行,讓半島和平之窗越開越大。

美國揚言退出《中導條約》

事件回顧:美國總統川普10月20日在內華達州參加集會活動後說,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並指責俄羅斯長期違反該條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2月4日在布魯塞爾表示,除非俄羅斯恢復全面履行《中導條約》,否則美國將在60天後暫停履行該條約義務。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還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等多邊合作框架和機制。

入圍理由: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將會加劇美俄之間的核力量失衡,今後美俄再次籤署軍控協議難上加難。「退群」成癮,是「美國優先」和「美國例外主義」思維在作祟,將對國際多邊合作體製造成嚴重衝擊。

俄烏對峙刻赤海峽

事件回顧:11月25日上午,烏克蘭海軍2艘裝甲炮艇和1艘武裝拖船組成的海上編隊,在試圖通過刻赤海峽進入亞速海時,俄方以烏克蘭艦艇侵犯俄羅斯領海為由對其進行攔截。對峙期間,俄方艦艇撞擊了烏海軍拖船,並向烏海軍一艘炮艇開火。此後,俄烏局勢持續緊張。

入圍理由:這次對峙事件再次反映出俄烏在克裡米亞問題上的深層次矛盾。在這一事件中,俄羅斯向西方展示了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能力;烏克蘭則利用此事件向西方證明了其牽制俄羅斯的價值,重回西方視野。

日本政府批准新版防衛大綱

事件回顧:日本政府12月18日舉行內閣會議,批准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及與之配套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內容包含實現自衛隊「跨域」防衛體制構建、現有艦艇航母化、大量採購新裝備等內容。這是安倍政府自2013年以來,再度對防衛大綱進行修訂。

入圍理由:新版防衛大綱具有更加濃重的外向性、進攻性和突破性,不僅嚴重偏離了和平憲法規定的和平主義發展路線,也遠遠超出了戰後日本歷屆政府堅守的「專守防衛」政策底線。

美國開始從敘利亞撤軍

事件回顧:12月19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發表聲明說,隨著在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事取得成果,美國已開始撤回駐敘美軍。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發文說,美國「已經擊敗」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勢力,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是本屆政府駐軍敘利亞的「唯一原因」。

入圍理由:美國軍事介入給敘利亞留下的爛攤子由誰收拾、撤軍後由誰負責填補治理和安全空白等問題,都將持續影響敘利亞和中東局勢發展。

北約舉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軍演

事件回顧:10月25日至11月7日,北約在挪威及其周邊地區舉行「三叉戟接點2018」聯合軍事演習。來自北約29個成員國以及瑞典、芬蘭兩個夥伴國約5萬人參加演習。北約稱,此次軍演意在測試北約在一個成員國遭到武裝入侵後幫助其恢復主權的能力。

入圍理由:此次演習是北約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軍演,是北約首次實踐集體防禦核心任務、首次全面測試高級戒備聯合特遣部隊能力的標誌性事件。

敘局勢懸在「最後一戰」

事件回顧:2018年,敘利亞境內大部分恐怖分子被消滅,95%的領土被解放。伊德利卜成為敘反對派武裝佔據的最後一塊主要地盤。敘政府軍從8月下旬開始在伊德利卜省周邊密集部署兵力,準備發動總攻,「最後一戰」一觸即發。9月17日,俄土兩國商定在伊德利卜省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建立非軍事區。

入圍理由:敘利亞已成為多方博弈的戰場,局勢敏感而脆弱。相關各方應抓住當前敘局勢緩和的難得機會,推進敘利亞和平進程。

馬克龍呼籲打造「歐洲軍隊」

事件回顧:11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凡爾登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紀念活動時再次呼籲打造「歐洲軍隊」。馬克龍之所以想要建設「歐洲軍隊」,與法國及歐盟目前面臨的安全困境密不可分。恐怖襲擊、難民潮、網絡攻擊等問題,也讓建設「歐洲軍隊」顯得更加迫切。

入圍理由:馬克龍設想的「歐洲軍隊」是在北約框架之外進行建設的,是探索歐洲防務獨立的一條新路徑。但其建立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能走多遠還要拭目以待。

本文刊於2019年1月3日《解放軍報》

第5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編輯:龐清傑、張文文、王雲苗;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新華軍網、世界軍事評出2018年十大國際軍事新聞
    原標題:新華軍網、《世界軍事》雜誌社評出2018年十大國際軍事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
  • 投票啦!「2019十大國際軍事新聞」由你來選
    年關歲尾,解放軍報社國際新聞編輯室聯合中國軍網發布2019十大國際軍事新聞備選條目。您認為哪些新聞可以入選「2019十大國際軍事新聞」?請從以下選項中選出不超過10條。熱切期盼您的積極參與,最終評選結果將在解放軍報和中國軍網發布。
  • 美聯社公布2015十大新聞
    美聯社22日公布了其根據對100名美國新聞主編及主管所做調查評選出的2015年十大新聞,IS高居榜首。
  • 2018年十大國際軍事新聞
    這一年,世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大國間競爭博弈日趨激烈,大國關係時緊時松,似近又疏;這一年,局部衝突時而劍拔弩張,時而風平浪靜;這一年,國際恐怖主義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回潮。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格局,不同國家給出了不同對策,有的積極進取、順勢而為,有的驚慌迷茫、舉止失措,有的甚至逆勢而動。美國公布《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
  • 解放軍報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
    解放軍報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羅錚、張文文報導:近日,在系統梳理2020年國際軍事熱點基礎上,本報國際新聞編輯室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權威媒體人士,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參與評選的專家和媒體人士普遍認為,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軍事形勢複雜動蕩;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謀求全球霸權,對全球戰略穩定造成嚴重衝擊;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堅持和平發展,成為維護世界局勢穩定的堅強力量。
  • 軍情 新華軍網評出2015國際十大軍事新聞
    2015年即將結束之際,新華軍網回顧梳理了一年來國內國際發生的關注度較高、話題性較強的軍事新聞,根據新聞意義、社會影響以及國際局勢變化等多種因素
  • 【虎評官宣】2020年「防爆開關十大品牌」評選結果揭曉!
    由電老虎網旗下虎評工業排行榜平臺主辦的2020年中國電力電氣行業「
  • 珠海市2021年「十大消防新聞」評選
    珠海市2021年「十大消防新聞」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021年註定是一個充滿收穫的一年。回望逝去的365個日夜,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提升「防範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及時科學有效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能力水平。我們不斷的學習,只為普及消防安全的知識!
  • 2021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公眾評選等獎項揭曉 ,14所多個項目獲獎
    4月23日,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發布活動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會上揭曉了「2021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公眾評選活動」結果。(圖為:世界十大明星雷達產品產品發布會)本次活動由主辦方中國雷達行業協會發起,自2018年以來,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已成功舉辦兩屆,評選活動旨在聚焦當前熱點,勾勒未來趨勢,遴選出2018-2021年期間全球雷達領域具有關注熱度、技術引領、戰略意義的十大明星雷達產品。
  • 2018年度十佳記者放榜啦!以新聞情懷書寫國防擔當!
    >十佳記者傳播貢獻獎特別貢獻獎優秀特約記者優秀特約通訊員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啦~本報訊 記者徐晶晶、佟欣雨報導:日前,《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2018年度十佳記者、傳播貢獻獎、特別貢獻獎、優秀特約記者、優秀特約通訊員評選結果在京揭曉。《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雜誌自創辦以來,每年都表彰一批優秀記者、優秀通訊員。
  • 2018國際電子戰重大事件回顧及十大事件評選
    ‍誠摯邀請您以專業的眼光、從行業的視角參與評選202018年國際電子戰十大事件。認知電子戰進入平臺應用階段2018年4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獲得美國海軍合同,為「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開發機器學習算法並應用於EA-18G電子戰飛機,以實現「應對靈活、自適應、未知的敵方雷達「的目標。
  • 2018年十大國際軍事新聞回顧
    2018年,這是紛繁熱鬧的一年,也是風雲突變的一年。
  • 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山東農業大學有一項!!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其他9項分別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科學研究啟動;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深潛再傳捷報,我國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均取得新突破;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科學家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科學家重現地球3億多年生物多樣性變化歷史
  • 新華軍網評出2016年國際十大軍事新聞
    同年9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安保法,法案將在公布後6個月內實施。新安保法標誌著日本戰後「專守防衛」的安保政策發生重大轉變,日本放棄戰後堅持多年的和平國家路線,積極投身全球軍事活動。新安保法生效後,從法律上講,只要美軍提出要求,即可由日本防衛相判斷是否出動自衛隊對美軍給予防護。
  • 【評選】第二期《一日體驗營》「最帥小小兵」網絡評選開始啦!
    近期營期安排期   數日  期星期第五期2018年3月31日周六第六期2018年4月1日周日第七期2018年4月5日周四第八期2018年4月6日周五第九期2018年4月7日周六活動詳情請見投票下方內容♡
  • 西媒盤點歐美十大防務新聞:歐美現前所未有軍事分歧
    西班牙媒體近日盤點了歐美十大防務新聞。
  • 2018十大國際軍事新聞,你投票的那條上榜了嗎?
    2018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這一年,世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大國間競爭博弈日趨激烈,大國關係時緊時松,似近又疏;這一年,局部衝突時而劍拔弩張,時而風平浪靜;這一年,國際恐怖主義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回潮。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格局,不同國家給出了不同對策,有的積極進取、順勢而為,有的驚慌迷茫、舉止失措,有的甚至逆勢而動。
  • 陸軍第74集團軍第四屆「十大強軍標兵」評選,請您投票!
    」評選表彰。此次評選活動,經部隊推薦、集團軍審查、評審委員會審核、組織公示,共遴選確定34個參評對象(33名個人和1個團體)。今天,我們正式開啟網上投票(順序不分前後)。投票結果將作為標兵評選的重要依據,最終評選出陸軍第74集團軍第四屆 「十大強軍標兵」。
  • 2018年最受軍迷關注的十大軍事事件!哪一件最令你心動?
    軍武優選重磅防寒裝備到貨從頭到腳裝備齊全,99即可包郵,還有更多頂尖好貨等你發現2018年十大軍事新聞,還記得哪些?2018,如同過去的許多年一樣,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有些新聞卻在一年中備受軍迷關注。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過去一年裡最受關注的十大事件。 1、國產電磁炮初露崢嶸
  • 「最喜歡的動漫母親」結果公布!
    於是應廣大二次元愛好者的內心渴求,二次元大評選的欄目騰空出世啦!上期我們評選了「你最喜歡的動漫母親」,下面就公布本次評選的結果!另外請注意,在「你最喜歡的動漫母親」評選結果的後面,還有下一期評選的主題和候選人,不要錯過哦!另外,如果你有想玩的評選題目,也可以給企鵝娘留言哦!說不定之後的評選就能看到你想看的內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