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紙能出多少主力艦,讓日本人的八八艦隊來告訴你

2021-03-02 巔峰戰艦

所以今天咱們繼續來講故事,今天這個故事呢,咱們講講關於戰艦設計方面的。咱們都知道,每一艘戰艦,尤其是大型的主力艦,設計起來可以說是難上加難。設計論證過程可能長達數年之久,每一年都要畫出幾十張圖紙來代表不同方案進行論證。

例如,從一個基本設計裡面,誕生出了好幾種不同的戰艦?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咱多了不說,就光說日本人一家,就足夠舉出三個例子來了。

各位知道這事的應該不少。日本海軍第一艘走進超無畏艦時代的,是英國人給他們造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四艘金剛級裡面,第一艘是英國船廠直接造的,第二艘是完全進口英國部件在日本組裝的,後兩艘就成為了日本的國產戰艦。

既然金剛級已經國產了,後面計劃中的四艘戰列艦就也得國產,對不對?哦對了,不光是船的設計功底不夠,炮更是完全沒有自己設計的型號。

那麼,如何讓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變成戰列艦呢?加裝甲師必須的。換更大的炮不可能,因為沒有。解決辦法,就只能是加更多的炮。啊對,扶桑級就是這麼來的——加長了艦體,減了幾座鍋爐和一座煙囪,在金剛級中部多塞進兩個炮塔。

扶桑級本來打算造四艘,因為預算原因,後兩艘耽擱了一年,結果變成了伊勢級。區別是啥?啊,日本人發現扶桑中間的兩座炮塔放得不合理,改成背負式,多少能剩下點地方來。好,伊勢級,就這麼出來了。

畢竟,金剛、扶桑、伊勢三級一脈相承,而作為基礎的金剛級,又是戰列巡洋艦,扶桑和伊勢,自然也就成了當時世界上,防護最弱,但跑得又最快的戰列艦之一。

各位知道不知道,長門級戰列艦,在日本被稱為「第一艘純日本式的戰列艦」,原因就是長門級脫離了金剛-扶桑-伊勢的這一套純英國設計方案,變成了完全出於日本需求,完全按照日本人想法建造的日本式戰列艦。

長門級性能可以說是很優秀了,航速又快,火炮又史無前例的裝了410毫米日本國產巨炮,裝甲水平也並不比其他國家戰列艦差。

日本人自己也很滿意長門級。所以在1919年設立八八艦隊計劃,要求建造六艘新戰列艦和八艘新戰列巡洋艦時,前兩艘加賀級戰列艦的設計,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把長門改成傾斜裝甲,然後加一座炮塔……

加賀+長門,八八艦隊的八艘戰列艦有了一半了,接下來要解決下八艘戰列巡洋艦中的前四艘,也就是天城級。超簡單,把加賀的裝甲削掉25毫米,然後把船體拉長,懟進一大堆新的鍋爐去,再取消佔用重量的艏樓甲板。

不不不,讓老王跟你說,還有更簡單的。不是八八艦隊嗎,不是還有四艘紀伊級戰列艦要設計嗎?這四艘戰列艦不是要面面俱到嗎?得,最近好運氣,有了新輪機。直接把天城的輪機換掉,把加賀的裝甲裝回來,航速雖然從天城的30節,降到29.5節,但根本沒差啊對吧?最絕的是啥你猜?紀伊長得和天城一模一樣,外觀誰能看出差別,誰就是……愛是啥是啥吧,反正紀伊沒看空,設計圖的外觀是真·一模一樣。

啥?你問最後那四艘戰列巡洋艦怎麼設計的?那位被稱為13號巡洋戰艦的玩意,真的是新東西了。因為日本人本打算給它裝8門460毫米炮……

不要在意天城和紀伊的煙囪不一樣,人家畫圖的只是實在想找點區別第三條線緊接著第二條線,只不過不是主力艦。1922年《華盛頓條約》一籤,主力艦全部停工,加賀、天城改航母,紀伊就沒得到開工機會。

但咱不造戰列艦,不能就不發展海軍了對不對?發展方向,就跑到萬噸級巡洋艦上了。第一級,四艘妙高級。火力強大、航速超快、防護也比別人更強,除了偷偷超了1600噸排水量,簡直完美。第二級高雄級,完全用的就是與妙高一模一樣的圖紙,唯一的區別,妙高在指揮設施上,只要求能指揮一個戰隊,高雄級要求能指揮一個艦隊。艦橋大兩圈,其餘完全一樣。哦好吧,其實炮塔也換了新型號,但那不重要,因為數據、性能、重量完全一樣,只是生產方便多了。

到第三級,最上級變化就出來了,上層建築配置變化超大,裝甲布置也變了。但是,如果你把最上的艦體投影和高雄、妙高比對一樣,仍然是,咳、咳,一模一樣……對,老王當年做模型時,對這點影響實在太深刻了。

啥,最後的利根級?不就是最上級去掉一座炮塔、全懟到艦首,然後其餘東西整體往後挪嘛!

Yes,最後一條線,妙高—高雄—最上—利根,也出來了。好了好了,今天故事就講到這了。其實這些發展脈絡,各國都有。美國人北卡—南達—衣阿華—蒙大拿也是一樣(只不過那幾位變化還挺大的),英國人也是一樣。

【遊戲官方資訊】

《巔峰戰艦》官網:dfzj.yingxiong.com

玩家貼吧:巔峰戰艦吧

官方微博公眾號:巔峰戰艦

官方客服電話:4009393333

官方QQ群:445038792 、552900332 、199289294

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舊日本海軍未成戰列艦計劃經緯:頗具野心的八八艦隊
    1920年,日本海軍的「八八艦隊計劃」最終定型,計劃到1927年時,建成規模龐大的主力艦隊,屆時扶桑級和伊勢級的艦齡也將將滿8年,所以該計劃準備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四艘13號型戰列艦:13號艦~16號艦(名稱未定)1920年7月,日本國會正式批准了八八艦隊計劃,然而日本海軍此前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的造艦計劃,所以日本對這一海軍軍備擴充計劃的預估嚴重不足,建造這樣龐大的艦隊,對日本的經濟和工業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雖然當時日本的國力處於一個急劇膨脹的階段,但是其仍然無法支撐這一龐大的造艦計劃,最終,在1921年,也就是八八艦隊計劃批准後僅一年
  • 從八八艦隊邁向九十艦隊:日本直升機護衛艦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中期,日本海上自衛隊完成了4個護衛隊群的組建工作,每個護衛隊群配備1艘直升機護衛艦,同時編有2艘防空型護衛艦和5艘通用型護衛艦,形成八八艦隊雛形。防空型護衛艦主要有「太刀風」「旗風」和「天津風」3種型號,通用護衛艦為「初雪」型和「朝雪」型。平均艦齡短,裝備先進,人員訓練有素,八八艦隊在20世紀90年代具有極強的遠海作戰能力。
  • 多少國人曾經羨慕的日本八八艦隊,現在實力咋樣了?
    自從二戰結束後,日本嚴格說沒有海軍,只有自衛隊。而且,鑑於美日關係,日本的自衛隊外號是美國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海軍自衛隊的定位和本質。只是近年來美國在背後鼓動,日本這才多發展了一些兩棲登陸之類的,以前都很弱的。
  • 你為什麼還活在「八八艦隊」的陰影裡?
    在日本海上自衛隊中,最為國人所熟知,也最精銳的,就是被稱為「八八艦隊」的4個隸屬於護衛艦隊的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1艘直升機驅逐艦,2艘防空飛彈驅逐艦和5艘通用驅逐艦組成,上述各艦共搭載8架反潛直升機,因此得名。
  • 日本萬噸「宙斯盾」艦不簡單,「八八艦隊」走向巔峰
    ,日本新一代"八八艦隊"規劃也終於達到當初預想的理想狀態。那麼問題來了,"羽黑"到底是什麼來頭?聽上去霸氣側漏的"八八艦隊"又指的是什麼呢?下水儀式上的"羽黑"號DDG-180"羽黑"號屬於日本第三代宙斯盾驅逐艦"摩耶"級的第二艘,由於海自的宙斯盾級驅逐艦都是用二戰舊日本海軍的艦名命名,"羽黑"號同樣不例外,因此這裡就有必要先介紹下歷史上的"羽黑"號。
  • 日本最怕中國「造艦狂潮」:2025年被新「八八艦隊」淹沒
    ,在替換原有8艘老舊051型、053型驅護艦艇的前提下,全部達到八艘驅逐艦+八艘護衛艦的水平,成為亞洲戰後歷史上最先進的「八八艦隊」。在歷史上,日本在日俄戰爭勝利後,曾經投資建設過一支「八八艦隊」,即以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但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出現,導致「八八艦隊」計劃最終終止。
  • "八八艦隊"在顫抖,國產海軍"大八盾"或成為主流
    "說起"八八艦隊"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上世紀8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主力軍艦擴充計劃的一個簡稱,這個計劃中將沒有航母的常規驅逐艦編隊定義為
  • 東瀛666666666的艦隊夢
    舉個例子,甲午戰爭前用於克制北洋海軍「定遠」和「鎮遠」的「三景艦」,其實是法國和日本海軍一次不成功的嘗試,存在明顯問題。就算加上戰後從清朝那裡得來的「鎮遠」等軍艦,日本海軍對比西歐強國艦隊,仍然像叫花子一樣。
  • 將來日本造的航母噸位會有多大?
    2009年3月份,日向號服役;2011年3月份,伊勢號服役;2015年3月份,出雲號服役;不出意外,2017年3月份,加賀號就要服役了.對此,大貝很自然地想說一句話:關門!放圖!↓↓↓不過感覺這日本也有點厲害,咋算的那麼準呢,咋該服役的時候還就真服役了呢,中間咋也不出點啥差錯耽擱下?
  • 蟄伏中的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改建開放在即,先來了解一下?
    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從這時起,日本人對高速重火力戰艦,就變得極為痴迷了。而日本人從國外訂購的最後一種主力戰艦金剛級,也是當時整個世界最為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 二戰日本沉得最窩囊的戰列艦,比叡號戰列艦
    1911年,日本內閣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海軍大臣以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海軍軍備的計劃。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加賀和赤城都是「八四艦隊」計劃下的產物,這個「八四艦隊」是「八八艦隊」計劃的改版。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打趴下了滿清後,腰包瞬間就鼓了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國幹涉還遼」事件中受了毛熊海軍的刺激,日本以毛熊太平洋艦隊為對手鼓搗出了一個「六六艦隊」的方案:用還沒在懷裡捂熱的滿清的賠款打造六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去和毛熊太平洋艦隊比劃兩下。
  • 日本海軍歷史上沒能實現的強大"黑科技"
    加賀級:加賀級戰列艦計劃建造兩艘,加賀號與土佐號,是八八艦隊案中長門級的改進型,裝備10門雙聯裝41釐米/45倍口徑主炮,20門14釐米/50倍口徑副炮
  • 舊日本海軍最後的國外訂購主力艦: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始末
    190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一個國防方針,即「八八」艦隊,以8艘艦齡不足8年的戰列艦與裝甲巡洋艦為核心,再加上各類輕型艦艇組成的海軍建造計劃。
  • 那些長得好像黃瓜一樣的日本輕巡洋艦,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一場水面戰鬥中,什麼武器最能令對方威武雄壯的主力艦感到膽寒呢?
  • 四處「砸場」的日本金剛級戰列艦,為何最終都成了廢銅爛鐵?
    今天,本期節目就帶你了解金剛級戰列艦,以及它背後日本帝國的歷史。日俄戰爭中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全軍覆沒,讓日本從甲午戰爭時期的海軍新秀一躍成為了當時世界的海軍強國。在擊敗俄羅斯艦隊後的第六年,日本內閣便通過了新一輪海軍擴充軍備的提案,在這份提案中,日本海軍提出要將此前的「六六艦隊」,擴充至「八八艦隊」,也就是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所組成的主力艦隊。
  • 日本為軍國主義招魂!二戰軍艦壽司模型被瘋搶......
    壽司算得上日本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把壽司做成二戰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各種艦船,小小的壽司反映了一個民族中部分人的心態,這種紀念軍國主義兵器的行動正說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該艦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好運氣聞名日本聯合艦隊,是著名的聯合艦隊中的「祥瑞」之一「功勳艦」、「奇蹟之幸運艦」(因為每次輪到雪風出擊總是撈回一大批艦船被擊沉的落水友軍,也被譽為掃把星)。並有「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之稱。它參加了太平洋戰役大部分戰鬥,自身未受嚴重損傷,陣亡不到10人。日本投降後被改名丹陽號,編號DD-12,加入中華民國海軍。1966年11月16日退役,1971年拆毀。
  • 長門號戰艦:舊日本海軍的榮耀與落寞
    縱觀「長門號」與舊日本海軍的歷史,既能看到日本曾經在謀求發展中臥薪嘗膽的辛酸與堅韌,也能看到日本最終在軍國主義浪潮中窮兵黷武並走向衰敗的魯莽和愚昧。1945年4月7日,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大和號」戰列艦試圖親自出擊以阻止美軍在衝繩方面發起的登陸戰。
  • 戰力十足,不可小覷-簡析日本海上自衛隊88艦隊編制
    由於現行日本憲法的限制,因此編制上跟武器都是偏重防衛,原則上不配備具侵略性的艦種(如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核子動力潛艇等)以及兵種(如海軍陸戰隊)。其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領海,但近年來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主要基地5座(橫須賀、佐世保、吳(日語:呉基地)、舞鶴(日語:舞鶴基地)、大湊(日語:大湊基地))。
  • 北洋艦隊人多船好,為何卻輸給了日本?
    在當時看,是一個奇蹟,讓世界驚嘆,更讓日本人打起十二分精神對付的奇蹟。在甲午戰後,有人說,這支裝備精良,噸位巨大的艦隊,只是一個泥足巨人。其實,就戰爭表現而言,它並非一無是處,及格線肯定達到了。只是日本海軍表現更好,他們是英國海軍學校的優等生,而中國的北洋海軍,則是中等生。中等優等,不是說他們在留學時的成績,而是後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