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年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當時日本提了三個陰險條件

2021-02-23 有理胡說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

日本當年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當時日本提了三個陰險條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參戰國眾多,並且戰爭時間長,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極具意義的,因為在正午時分,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告全世界:日本將無條件停止戰爭,這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了。

日本在投降前夕經歷了什麼,日本真的像教科書寫的那樣是無條件投降的嗎?在二戰後期,日本人的抵抗意識還是很強烈的,提出了玉碎的計劃,寧願本土化為焦土也不願意投降,當時日本的神風特戰隊更是以自殺式的攻擊來進行反抗。美國士兵在與日軍作戰中損傷比較嚴重,於是在1945年8月6號,美國在廣島投下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日本廣島從此生靈塗炭。

美國給予日本最後的通牒,日本卻仍然抱著僥倖心理不願投降。美國徹底地惱怒了,僅僅時隔三天,又在長崎投下代號「小胖子」的原子彈,兩顆原子彈可謂是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極大地摧殘了日本人們的精神,並且令日本內閣不少主戰派亂了陣腳,開始主張投降,但是即便如此,日本國內主戰派的吼聲依舊不絕於耳,聲稱:完全可以在日本本土作戰,不戰至最後一人,決不罷休。

當時日本裕仁天皇在面對投降以及死戰的兩面呼聲中,最終選擇了保全自己,表示願意接受投降,但是當時向盟軍提出了3大條件。

最為核心的第一條就是,保障日本天皇制度,不能追究天皇的責任。其實二戰最大的戰犯,也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精神支柱——天皇。那麼保留天皇,其實就是保留了日本的軍國主義,這為其死灰復燃奠定了基礎。而且,二戰軍國主義打的旗號是為天皇而戰,罪魁禍首的天皇卻得不到處置,以後一旦有時機,天皇一聲令下,日本軍國主義還會東山再起。

第二,自行處理戰犯,因為當時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犯級別都沒那麼高。而大部分的日本最高的戰犯都在本土,但是日本人提出要自己處置戰犯,那最後可想而知,都不了了之。這使得日本最為主體的軍國主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第三,不接受給日本派兵。這一條主要在於避免日本跟德國、朝鮮一樣被肢解的命運,也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日本的實力。

所以說日本無條件投降,都是無稽之談,日本這三個條件,個個陰險,為軍國主義的復活埋下了伏筆。

如果同盟國不答應的話,那麼日本境內的幾百萬日軍將會反撲,出於和平考慮,同盟國最終還是答應了日本人的要求。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國內發表講話,宣布日本將無條件停止戰爭。但是在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及兩個詞:戰敗以及投降。

9月2日,日本高官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了由杜魯門批准的正式投降文件,美軍上將麥克阿瑟代表中、美、英、蘇等眾多參戰國接受了日本方面的投降。

在此後,美國也對日本履行承諾,在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上,釋放了大量的日本甲級戰犯,並且將日本裕仁天皇的罪責全部轉移到前首相東條英機身上,裕仁這才免遭審判。如此看來,日本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條件投降。

相關焦點

  • 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提了3個條件,不答應死戰到底!
    而引起這一次戰爭的,最主要的侵略國有三個國家,其中最讓中國人痛恨的就是日本了。日本在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痛。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促使了日本最後的投降。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是當時的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提了3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到底決不投降!第一,保留天皇制度,天皇必須無罪。
  •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其實是有條件的
    他之所以得以逃過制裁,是因為在日本無條件投降之下,提出了維護天皇體制的條件,這是日本無條件投降之下的有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儀式 在探討日本無條件投降中的有條件投降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一個概念,什麼叫無條件投降?
  • 日本真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大家都被騙了,還有三個無恥條件!
    在納粹德國戰敗後3個月之後,盟軍將全部主力都壓向了日本周邊,實際上那時是的日本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但日本高層深知一旦輕率投降必定會遭到盟軍正義的審判
  • 日本當年並非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決不投降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軍的野獸面目全部暴露出來,他們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防疫給水部隊」的活體實驗等,他們的罪惡行徑將永遠被篆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公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施無條件投降。很多人都非常氣憤,為何當年日本投降時,不趁機對他們實施報復,這一點只能留給歷史來述說。
  • 美國獨佔日本內幕:軍隊無條件投降,國家「有條件投降」
    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 無條件投降這是「無條件投降」原則第一次被提出,目的是根除德日法西斯主義的政治基礎,而瓦解德日法西斯,是美國主導重建國際秩序的要點所在。日本對盟國無條件投降和放棄所有佔領地的要求惶恐萬分,這樣的條件實際上意味著日本的國土範圍回到明治維新以前的狀態,也就是說,日本近代以來的所有「成就」將被一掃而光,因此,日本當局決定,即便最後被迫投降,也絕不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並以此為目標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準備。在美國內部,也有一些人對無條件投降原則持有異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
  • 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幾百萬日本兵回國有多慘?
    提及當代國人心中的日軍,大家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抗日戰場上他們醜惡的嘴臉,不過你知道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兵回國後的生活狀況嗎?二戰的日本,全國都遭受到了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日本是什麼品性,其實大家都清楚,可以說是驕傲到自負,在前線戰場上,日軍全部都被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衝昏了頭腦。
  •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直接原因並非原子彈,而是這個歷史事件!
    「就算美國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也會在當時投降」的觀點後,歷史界關於「原子彈是否是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最直接原因」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其實,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最直接原因並非原子彈爆炸,原子彈爆炸僅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次要原因。
  • 軍隊無條件投降,國家「有條件投降」:四國佔領日本計劃為何流產?
    當時的內閣對關閉工廠一項頗為躊躇,因為按照規定,稍與軍需有關的工廠,必須全部停工,若按日本式來理解,那麼幾乎全國工廠都得關閉。最後內閣為忠實履行投降手續,不節外生枝,全部執行。儘管國內存在著不同意見,羅斯福仍始終堅持著無條件投降原則,鑑於日本敗局已定,美國於1945年2月7日出臺了題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文件,用以明確美國內部各部門在日本投降時和投降後的職責和權限並協調美國和其他盟國間的行動,該文件包括了五個附件,其中明確規定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書要由日本天皇和帝國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籤署。
  • 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實是有條件的,不答應的話二戰就得再打幾年
    大家都知道,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裕仁天皇人通過無線電向所有日本人投降。長期以來,日本投降前一直有五個字「無條件投降」。所謂的「無條件投降」,英語是無條件投降,意味著在戰爭結束時被擊敗的黨允許勝利者完全控制他們的政治和社會並處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非常激烈,盟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如何理解「日本無條件投降」之說? | 短史記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一種習慣性說法,不能算錯。但與德國相比,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有一些區別。>對同盟國無條件投降」這樣的句子;在給中國的投降書上,也寫有「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
  • 日本為何無條件投降?媒體得到6個答案,每個答案都使人眼睛一亮
    ,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結果有一家媒體別出心裁,他們推出了一個燈謎:日本無條件宣告投降的原因?請答一中國古代的名人,你知道謎底嗎?原子彈的巨大威力,給日本帶來巨大的震懾,直接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因如此,美國人認為答案是屈原。第2個答案是蘇武。這個答案當然是蘇聯記者給出的,蘇武的意思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人才投降。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會上討論了結束對日作戰的條件和對日戰後處理方針等,史達林向杜魯門表示,蘇聯會在8月15日對日作戰。
  •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布330萬日軍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美聯社在這一天向全球發出的電文是:「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的匯集,今天隨著日本投降而告終。」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
  • 深解歷史: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我們被日本騙了70年
    根據會議記錄,當時歐洲戰事已結束,英美在歐洲進行戰爭罪審判,而天皇和下面的軍國主義分子擔心,一旦日本無條件投降,英美會以同樣方法對天皇進行審判但天皇在日本是「神」,一旦天皇被審判,那神性徹底喪失,這將徹底擊毀日本人的傳統信仰和生活方式。那麼有人會認為,這不就是8月9號長崎被轟炸後,日本才開始第一次討論無條件投降的嗎?
  • 無條件投降
    1945年的今天,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大公報》頭版用超大號的五個鉛字「日本投降矣!」
  • 日本無條件投降前的30天經歷了什麼?
    中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5月2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8日,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在同盟國軍隊於各戰場陸續轉入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後,中國戰場於1943年秋季起逐步轉入戰略反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佔領的點線包圍得越來越緊,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繫,逐步實現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為轉入全面反攻創造了重要條件。
  • 70年前的8月15日 我們迎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史。這一天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闢了道路。  這是一個豐碑般砌滿血淚與歡呼的日子。
  • 從「一億玉碎」再到無條件投降,短短十幾天日本為何慫的那麼快?
    文|智客 杜昊戰爭的結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微妙的話題,而日本在二戰中的投降也可以說是令人大跌眼鏡。從「一億玉碎」再到無條件投降,日本人只花了幾天就轉過了這個彎子。同盟各國早在大西洋宣言和聯合國家宣言頒布之時,就表明了作戰到底的意圖,而1943年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更是明確說明只會接受軸心國的無條件投降,一定要「犁庭掃穴」。而日本的太平洋戰爭只有前六個月還算順利。1942年6月,海軍就在中途島丟掉了航母部隊的主力。
  • 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晚,日本皇宮死傷無數,只因日本天皇要演一齣戲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如果從它的近代發展痕跡來看,日本無疑是一個軍國主義思想十分濃鬱的國家。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以同盟國全面勝利為結局,落幕了半個多世紀。然而時至今日,在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想的浪潮也並未真正的消聲滅跡,這一方面是提醒我國時刻不能放鬆警惕。
  • 獨家︱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短短十幾天日本為何慫得那麼快?
    從「一億玉碎」再到無條件投降,日本人只花了幾天就轉過了這個彎子。這不由得讓人大吃一驚,本文要講述的就是日本人在發動戰爭前是如何考慮怎樣結束戰爭,隨著戰事不利,日本人是如何調整其戰爭目標的,原子彈和蘇聯對日宣戰是如何讓日本人馴服的當了戰敗者這一日本投降全過程的。
  • 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並非害怕美國的原子彈
    當時日本海軍主力也幾乎已被美軍消滅,失敗在所難免,堅決不承認失敗。日本大本營提出「一億人玉碎」的口號,號召國民都要成為「特攻隊員」,在盟軍登陸本土時,人人參與戰鬥,直至戰死。連裕仁天皇都認可,於是多數日本民眾像打了雞血似的,積極響應天皇號召。1945年2月,元山海軍航空隊的零式52丙型戰鬥機在九州基地進行整備,準備參加特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