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啊,軍工

2021-03-02 北航老胡之閒話

最近,看了一部網絡小說,小說名為《重生軍工子弟》。一看「重生」二字,一般我就會放棄閱讀。這類東西實在太無聊了。正如什麼穿越、玄幻之類,都感覺很無聊。不過,這部小說,我開始讀了以後,不僅不覺得無聊,而且覺得很有趣,同時也有很深的感觸。

書中的主人公從21世紀的今天穿越回20世紀的八十年代。一個在大漠深處的軍工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家要求軍隊忍耐,給軍隊的投入大大地減少。那麼靠軍隊訂單吃飯的軍工企業日子就更難過了。軍工企業中有不少人才離開了軍工單位,企業發不出工資。好幾萬人等著要吃飯。那麼企業就必須自己找飯轍。軍工企業與軍工企業的員工對於國防事業,對於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都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們不願意眼睜睜看著企業走向沒落,而且他們自己的未來都希望與企業緊密聯繫在一起,不願意讓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

小說的情節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在網上找來看。只是我對當年這類軍工企業的艱苦處境的了解,真的是讓人扼腕不已。這讓我想起1960年,由於經濟困難,有不少1958年剛剛從農村進入到城市工業企業的員工,又不得不被下放回農村。他們那一代人吃了很多的苦,也實在是沒有辦法。那時國家窮啊。儘管這些人受了委屈,國家也無力對他們進行補償。城市裡供應緊張,在有些農村,可能生活上還能有那麼一點保障。

軍工企業在那個時候的遭遇,國家也是出於無奈,讓企業自己想辦法。企業那時的困難真是難以想像。只是這個困難時期的具體時間,我以為書裡所寫成八十年代初期,可能並不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八十年代初期,企業的日子一般來說還不是太難過。至少與高等學校相比,企業的日子算是還能過得去的。那時,企業獎金髮得多,工人還時不時會浮動一級半級的工資。國家還沒有完全實行市場經濟,計劃經濟還佔有較大的比例。真正困難的時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1996年,我去齊齊哈爾,那裡的一個國防工廠十分困難,雖然也生產了一些民品,而且銷售得還不錯,但一次非產品質量所造成的事故,給企業幾乎帶來滅頂之災。那時的企業員工好幾個月都沒有拿到工資。只是偶爾能拿到一點加班費。企業裡很多技術人員與技術工人離開了企業,被南方的私營企業挖走了。但有些員工對企業還是有感情的,對於國防工業還是有感情的。他們寧可好幾個月拿不到工資,但是他們相信,這樣的狀態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所以,沒有工資,也堅持按點上下班。

到了2006年,我再去齊齊哈爾做調研時,情況已經有了較大的好轉,但好多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當時一個1999年的炸館事件,一個2000年的民進黨上臺執政,讓國家改變了繼續讓軍隊過苦日子的政策,開始加大對軍隊的投入。軍隊有了錢,當然要立刻改進裝備,把十多年來虧空給補上來。於是,國防工業企業有了生氣,訂單增加了,工資也能按時發放了。企業開始顯現出一種活力來。但企業員工的收入還是一種較低水平的,這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過程才能得到改善。

那幾年,我每年都到一個軍工企業進行調研。2002年,我去貴州011基地調研,那裡的情況很不樂觀。一個企業中層領導幹部,每月工資僅500元,可見基層員工的工資就會更低一些。但是,企業通過自行籌資,一定要上一個新的型號。國家沒有投資,企業找銀行貸款。貸款的利息還是有所優惠,但這仍然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如果型號沒有搞成,企業根本就無力償還貸款。型號不僅必須要搞成功,而且軍方必須還要給訂單,企業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這種苦撐苦熬的日子,今天的人們真是難以想像。

2003年,我去漢中012基地調研。這時,軍工企業的情況比之前已經有所好轉。主要的原因,是企業在最困難的時候,一天都沒有放棄過研發。國家沒有給錢,自己想辦法找項目。他們瞄準國家亟需的國防短板,自行研發一些不需要太多投資,而企業的能力又可以做到的項目。而國家一旦需要,他們立刻就能投入生產。這給企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走出困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小時候,生活在北京工業學院(當時簡稱為京工,即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那是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後來上中學的時候,由於幹部子弟比較集中,學校裡的高中畢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第一志願是報考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再有一所為學生們所吸引的就是北京航空學院。哈軍工是中央軍委直屬,所以通常被列為我的學長們的首選,北航與京工則同屬於聶榮臻元帥領導的國防科技工作委員會,雖然聽上去比哈軍工稍遜一籌,但也是學生們很嚮往的學校。北航與京工在五十年代,日子很好過,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到了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分別歸屬於三機部和五機部,國家投入大幅度減少。而到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與軍隊和國防工業企業一樣,這兩所高校也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

雖然那個時候,學校的日子不好過,也有不少人離開了學校。但是留下來的老師們沒有情緒低落,他們還是想方設法找項目為國家繼續做貢獻。等到了1999年與2000年這兩個時間點,形勢開始好轉,學校開始重新起步騰飛。

看到這部網絡小說,雖然它是以一種所謂玄幻的超現實的寫法,但書中那種反映人們在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的描寫,反映軍工人艱苦奮鬥的精神,反映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腔熱血撲在國防工業事業上的熱情,還是很能打動人的。當然,軍工單位有他們自己的弱點。包括像北航或者京工這樣的院校,也有一些被外人看作是有某種僵化的東西。至於是不是真的僵化,這裡不做論斷。但其中的那種為國家為國防勇於奉獻的精神,恰恰就是這類軍工企業和軍工院校的靈魂。而這樣的靈魂是最高貴的,是令人敬仰的。

相關焦點

  • 央視劇評|《軍工記憶》:為國鑄劍的軍工情懷
    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選取了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作的軍工人為採訪對象,講述了武器裝備研製背後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軍工人曾經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無私大愛的軍工情懷。
  • 軍工核心賽道!
    第二,軍工新採購模式不僅提升了一次訂單的採購量,還大幅提升了預付款比例,這不僅加提升軍工企業業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還將大幅改善軍工企業的經營現金流,軍工企業的估值體系有望迎來重塑。關於第二點邏輯,補充兩個新事件:1)之前有消息稱成飛的J-20機型採購降價20%,市場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軍工行業也會出現像醫藥行業一樣的集採壓價,軍企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
  • 美國,軍工複合體失控!
    對於軍工複合體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 這就是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強大能量,它不僅體現在國會、體現在五角大樓、體現在智庫,還體現在主流媒體上。 「這些天來,我似乎只聽到人們在爭吵拜登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擔心它將花費多少錢,以及它將刺激通貨膨脹,害怕國債擴大。
  • 熱血鑄就軍工魂 ——紀錄片 《軍工記憶》7月27日起播出
    是的,「軍工人」以他們的赤子之心和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抒寫了國防科研史上的傳奇。7月27日,一部聚焦國防科技前沿「軍工人」的六集高清紀錄片《軍工記憶》,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為您講述那一幕幕鮮為人知的故事。
  • 智人殺戮與軍工的瘋狂
    當軍事實力成為美國得以為所欲為的拳頭後,軍工企業股價也就走上一條只漲不跌的道路。 在2013-2018Q1期間,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動力、諾斯羅普格魯曼、雷神美國5大軍工企業均大幅上漲,平均漲幅達到356%,比同期標普500漲幅還多85%。當大家都沉浸在科技股的大漲行情之時,軍工板塊默默地扶搖直上,走出一個個翻倍神話。
  • 軍工裡的快消品!
    結合此前在十四五相關文件中的表述——「加強練兵備戰」、「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我們重申軍工產業在十四五期間的中線邏輯:第一,在十四五期間,由於加強練兵備戰的需要,日常消耗型的軍品需求將大幅提升,同時,國防建設將迎來新一輪升級,加強武器裝備現代化,不斷提升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
  • 潛伏隊長:國防軍工概念股
    今天來說一個細分方向:國防軍工概念。
  • 【國盛軍工 | 深度】航天電器:軍工連接器龍頭,智能製造煥發新機
    點擊上方藍色「毅軍凸起」,關注國盛軍工公眾號【國盛軍工:張潤毅/張高豔/陳鑫】軍工電子元件領軍企業,智能製造再煥新機,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軍工訂單波動較大的風險。1.1 軍工電子元器件核心骨幹,航天連接器龍頭航天電器是國內軍工電子元器件骨幹企業,歷史積澱深厚。
  • 【行業快訊】紀錄片《軍工記憶》將登陸央視 講述中國軍工逐夢之旅
    此次即將登陸央視紀錄片頻道的系列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講述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幾代科研人員突破國防尖端科技,成功研製軍工重大型號裝備的精彩故事。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 副總監史巖介紹說,紀錄片《軍工記憶》中的每一集都會通過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來呈現軍工人的執著與堅守,「《軍工記憶》這套片子呢,每一集講一個具體的型號的尖端武器的研製過程,它是通過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來體現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它的故事性也非常強。最重要的我還是認為這個行業幾百萬人默默地奉獻,確實他們的所有努力都是我們應該抒寫的。」
  • 【尺度】中國軍工行業基本分類:十二大軍工集團產業介紹
    :軍工匯,文:阿晨軍工行業是國家安全的支柱,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以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發集團成立為標誌,中國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已達12家。巧合的是,這12家軍工企業均為"雙胞胎「企業,即同一領域裡的兩個企業,且多為同「卵」。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
  • 【軍工投行】軍工行業動態(3.2-3.8)
    會議要求,一是全力確保軍工核心能力體系效能型建設推進;二是集中打好自主可控攻堅戰;三是加快實施重大專項重大工程;四是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五是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六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七是堅持不懈築牢軍工安全防線。(來源:國防科工局官網)2.
  • 【長知識】中國軍工發展史
    導讀:中國十大軍工企業是由國務院出資並直接管理,承擔國家國防建設重大項目的生產經營職能及國防科研生產任務,從事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軍費中的裝備費用是軍工產業供給側的主要收入來源,直接對供給端的發展起到持續性的支撐作用,同時,「十四五」期間,軍費有望加大對航空航天等武器裝備重點建設領域的投入支持。資本市場助力軍工行業大發展,其中,一級市場有望回暖,「國家隊」入場支撐軍工發展;二級市場融資復甦,對軍工行業進行有效補充。在我國,軍工行業供給側的國企包括了軍工央企、科研事業單位以及地方國企等。
  • 軍工:內循環加速景氣度上行
    從軍工晶片環節來看,在軍工企業中,中電科13所、38所、47所、58所,航天科技771所及陝西電子信息產業集團871廠均涉及晶片封裝測試業務。眾多「民參軍」企業與軍工集團上市公司共同構成了軍工電子行業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從軍工新材料方面來看,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軍工新材料中鈦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和高溫合金三個品種入選。國內高端鈦材的生產集中於寶鈦股份、西部超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少數企業。
  • 軍工股連續上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軍工板塊該如何投資?
    9月16日下午,我們請到了中航證券的張超老師為我們剖析軍工行業在第二次發展大機遇下的投資機會,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作為全球第二大軍費預算大國,軍費都流向了哪裡?軍工的混改、院所改制的成效如何?民營軍工企業有哪些發展機會?推動軍工行業7月大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軍工板塊該如何投資?
  • 軍工高景氣度,北向資金增持軍工概念股名單曝光!
    在國產替代、裝備信息化、先進武器列裝浪潮席捲下,軍工發展基石較為穩健,未來成長確定性高。「我國國防建設三步走戰略正全方位落實,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剪鐵如發,防指甲飛濺,雙立人德國軍工指甲刀
    德國人的天分,似乎都用來研究兵器了,同時,他們也有著一流的軍工技藝,他們對兵器的熱愛,已經延伸到所有金屬能涉及到的領域,凡是用德國軍工標準做出來的工具,幾乎是被貼上了金字標籤。即便是一把小小的指甲刀,也能做到精益求精,剪銅如發品牌是以品質著稱的:雙立人,德國軍工材質,剪起指甲那叫一個乾脆利落!
  • 軍工|三菱重工——明治維新年間建立起來的日本最大軍工集團
    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如F-2和F-15J型戰鬥機,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衛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其在日本軍工行業的地位可見一斑。陸海空天無所不造啊2014年12月15日,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世界武器銷售額前100名企業。
  • 【華泰軍工】軍工復材產業鏈深度報告:軍工復材需求旺盛,投資價值凸顯
    根據裝備建設五年規劃前低後高的規律,十三五後期軍工裝備生產及列裝有望繼續增長,且過去兩年受軍改和改革落地慢影響,軍工下遊裝備批產及列裝不及預期,我們認為未來兩年下遊軍工裝備可能會有補償性增長。另外,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碳纖維及復材用量也高於老裝備,如四代機復材佔結構件比例已達20%,比三代機高一倍,這批新裝備的批產上量有望帶動國產碳纖維需求的大幅提升。
  • 軍工產品批量生產質量的監督控制
    筆者通過闡述軍工產品批量化生產的特點及質量控制監督措施,分析了軍工產品批量生產質量監督和檢查必要性,提出了軍工產品質量的有效性控制措施。軍工產品批量生產的特點是生產規模範圍有限定、批次不完全分割。軍工產品對於質量的要求比普通民用產品嚴格的多,必須保證軍工產品從設計到製造到售後整個生產流程中的質量。因此,軍工企業必須加強對批量生產過程的質量監督檢驗,生產出滿足我國國防建設需要的軍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