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中國軍工行業基本分類:十二大軍工集團產業介紹

2021-02-18 學術plus

本文轉載自:軍工匯,文:阿晨

軍工行業是國家安全的支柱,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以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發集團成立為標誌,中國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已達12家。巧合的是,這12家軍工企業均為"雙胞胎「企業,即同一領域裡的兩個企業,且多為同「卵」。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


一、核工業  

代表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為基礎,改制組建成立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核集團),主要承擔核軍工、核電、核燃料、核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國家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核建集團),主業為「軍工工程,核電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術研究、服務」等。承建了我國大陸所有核武器研究生產基地和核燃料生產設施、所有在建核電站核島部分的建造任務。

從事核燃料研究、生產、加工,核能開發利用,核武器研製、生產的軍民結合型工業。

主要產品:核原料、核燃料、核動力裝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核電力、應用核技術等。

涉及領域:地質勘探、採礦、冶金、化工、電力、機械製造、建築、電機和精密儀表等工業部門和物理、化學、電子學、半導體、計算技術、自動控制、材料學、傳熱學、醫學和生物學等學科領域。一個國家的核工業發展水平,能集中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個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水平。

發展歷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又爆炸試驗成功。

1971年9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

1991年12月,秦山核電站首次併網發電。

2003年1月,嶺澳核電站建成投入商業運行。

2014年7月,貴州銅仁等地開建兩座核電站。

核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核工業能利用核能使之轉變為電能、熱能和機械動力,與有機燃料相比,核燃料具有異常高的熱值,單位質量核燃料產生的熱量為有機燃料的2.8兆倍。

2.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產品、同位素儀器儀表以及輻射技術等核技術,在輻射加工、食品保鮮、輻射育種、滅菌消毒、醫療診斷、示蹤探測、分析測量和科技生產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核工業的發展需要冶金、化工、機械製造、電子等工業的支持,從而也促進了它們的發展。

二、航天工業

代表企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基礎上,改制組建成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目前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1家專業公司、12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飛彈和部分戰術飛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提供衛星應用設備及運營服務,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是其兩大裡程碑式工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目前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構成。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飛彈系統、飛航飛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其系統總體技術、控制技術、精確制導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目標識別技術等處國內領先水平,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在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

從事研製與生產太空飛行器、航天運載器及其所載設備和地面保障設備的工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軍民結合型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主要產品:包括火箭發動機生產、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空對空和地對空飛彈、衛星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等。

涉及領域:電子、計算機、冶金、材料、機械、特種工藝、低溫與真空技術、測試、控制、測控、氣象、船舶、生物、農業等。

發展歷程

1958年4月,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6年11月,「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1967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點35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首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號」搭載三名太空人進入太空,翟志剛完成首次出艙行走。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飛向太空,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航天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航天工業是綜合國力的象徵,兩彈一星促進了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航天部門在電子工業系統建設了相當規模的外測、測控、電子元器件等專門研究機構,集中了一批專業人才,推動電子技術水平的提高。

2.航天工業帶動了中國許多行業的科研發展,特別是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航天部向有關部門輻射出4800多項科研、試製和生產項目,有關協作單位研製開發了395種新材料。我國開發的1100餘種新材料中,約80%是因航天需求而誕生的。

3.航天工業引導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導致產業結構向高層次轉化。航天工業是軍民結合的重要領域,研究所、企業、高校建立了緊密的業務聯繫,優化產業結構。

三、航空工業

代表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集團),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金融、工程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140餘家成員單位、近30家上市公司,是中國航空工業名符其實的「巨無霸。可以說,中航工業集團幾乎函蓋了中國航空工業(尤其是軍用航空工業)從發動機研發、設計、製造,到飛機的研發、設計、製造,以及飛機和發動機的維修服務等全過程。中國航發成立後,這兩家公司面臨重新分割中國航空企業資源的現實。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航發集團),2016年8月28日在京成立。中國航發由國務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中航工業集團、中國商飛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是國有控股的集團公司。中國航發是實施航空發動機專項的責任主體,立足自主創新解決中國航空動力,致力於發動機設計、製造、試驗、相關材料研製等方面。經營範圍包括,軍民用飛行器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技術衍生等產品的設計、研製、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及其他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領域先進材料的研製等.。

 

航空工業是研製、生產和修理航空器的軍民結合型工業。通常包括航空飛行器、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機載武器等多種產品製造和修理行業。

主要產品:固定翼飛機、旋轉翼飛機、偏轉翼飛機、地面效應飛行器、飛艇、氣球、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機載武器、地面保障設備等。

涉及領域:冶金化工、先進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訓、金融服務等。

發展歷程

1953年,建起南昌飛機廠、株洲發動機廠、瀋陽飛機廠、瀋陽航空發動機廠。

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國產飛機初教5完成試飛。

1960年,能夠成批生產殲擊機、教練機、直升機和小型運輸機,並開始自行設計。

1969年7月5日,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首飛成功。

1984年6月,自行研製的殲-8Ⅱ飛機首飛,並成為新一代殲擊機。

1998年3月23日,自行研製的殲-10戰機成功首飛。

2014年3月1日,中國最新版2011號殲-20戰機成功首飛。

航空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航空工業是建設獨立自主鞏固國防的重要基礎。現代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航空武器裝備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都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世界軍事大國把航空武器的發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美國的國防預算中,1/3以上的投資是用於飛機項目的。

2.航空工業是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歷史表明,先進航空產品的研製生產有力地促進了冶金、化工、材料、電子和機械加工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從而在技術層面上提升了國民經濟。

3.航空技術用途廣泛。航空高技術可以轉移應用於廣闊的非航空領域,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60%的新技術源於航空工業。

四、船舶工業

代表企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及所屬企事業單位基礎上,改制組建成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集團,俗稱南船),以軍工船舶研製生產為核心主線,是我國海軍艦艇以及警用船舶研製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生產製造我國各類民用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船舶配套產品以及船舶維修服務等。目前擁有56家下屬企事業單位,3家上市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俗稱北船),以艦船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研製各類水面水下戰鬥艦艇、軍輔船舶以及各類水中兵器。各類民用船舶、海洋工程產品、船舶修理與改裝及船用配套產品。。現擁有46家船舶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

 

船舶工業,亦稱「造船工業」或「造船業」,是承擔各種軍民用艦船及其他浮動工具的設計、建造、維修和試驗及其配套設備生產的重工業。

主要產品: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和艦群、各類軍、民用水面艦船、水下艦艇。

涉及領域:鋼鐵、石化、輕工、紡織、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

發展歷程

1951年,成立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

1952年,組建船舶科技機構,研製萬噸輪。

1963年,成立六機部,造船從仿製改進到自行研製,貫徹戰略部署重點建設三線。文革中遭到創傷。

1979年,以5種軍船(飛彈驅逐艦、核潛艇、常規潛艇、飛彈快艇、護衛艦)為重點,研製完成兩項重大工程(彈道飛彈核潛艇和遠洋測量船隊)。

1982年,成立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以後又分為中國船舶北方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南方重工集團。

1999年7月1日,十大軍工集團公司之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8月,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一舉奪得伊朗船東5艘VLCC訂單,並於2004年6月前全部交付,打破了日、韓等造船強國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

2007年6月19日,我國第一根完全國產化低速機曲軸成功交付,實現了我國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國產化的重大突破。

2012年9月25號,遼寧號航母正式交接入列,舉國歡騰。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

船舶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船舶工業為下遊各產業部門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一方面為海軍建設提供全套現代化艦船裝備,另一方面又為國民經濟中的水運交通、能源運輸、水產漁業和海洋開發等提供必需的物質手段,在確保國家的國防安全和推動我國交通運輸業、海洋開發業等重要國民經濟部門的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船舶工業通過軍轉民和發展非船產品,可為國民經濟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提供服務;通過出口船舶和各種機電產品,可為國家創收外匯並為我國外貿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對鋼鐵、機械、電子、化工等上遊產業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3.船舶工業的發展對其周圍地區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由於工人區形成而對地區交通、建築、商業的需求,以及對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五、兵器工業

代表企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基礎上,改制組建成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兵工集團、對外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現有子集團和直管單位46家。該公司面向陸、海、空、天以及各軍兵種研發生產精確打擊、兩棲突擊、遠程壓制、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等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是陸軍武器裝備研製發展主體和三軍毀傷與信息化裝備研製發展的骨幹力量,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經營範圍包括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火箭炮、火箭彈、飛彈、炮彈、槍彈、炸彈、航空炸彈、深水炸彈、引信、火工品、火炸藥、推進劑、戰鬥部、火控指控設備、單兵武器、民用槍枝彈藥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等。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擁有特種產品、車輛、新能源、裝備製造四大產業板塊。在國防建設領域,面向國內所有武裝力量提供輕武器、裝甲車輛、特種車輛等,在機動壓制、光電信息和反恐特裝方面也佔有重要地位。在民品領域,發揮軍工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培育出了「長安汽車」、「天威變壓器」等一批知名品牌,成為國防科技工業中市場化程度高、民品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軍民結合型軍工集團。

現代常規兵器包括坦克、裝甲戰鬥車輛、槍械、火炮、火箭、戰術飛彈、彈藥、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兵器工業又分成坦克、槍械、火炮、彈藥、火藥與炸藥和戰術飛彈等行業。

主要產品: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火箭炮、火箭彈、飛彈、炮彈、槍彈、炸彈、航空炸彈、深水炸彈、引信、火工品、火炸藥、推進劑、戰鬥部、火控指揮設備、單兵武器、夜視器材等。

涉及領域:電子信息、冶金、化工、電力、機械、精密儀表等。

發展歷程

1951年,中國同蘇聯達成了「156項」重點工業項目的引進,蘇方以成本價提供大炮、坦克等武器裝備的生產線。

1964年,三線建設在西部的偏遠地區形成龐大獨立的軍工體系。

1965年, wz111重型坦克研製成功。

1982年,常規潛艇水下發射彈道飛彈成功。

1992年,617廠進一步推出4輛第三代坦克原型車。

1996年,99式主戰坦克定型。

2007年1月,成功進行了反衛星試驗。

2014年,成功進行陸基反導試驗。

兵器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發展兵器工業可以提升產業結構,現代科學技術許多來源於軍事武器的研發,比如電腦技術。

2.兵器工業是高科技密集產業,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業。往往可以拉動科技,教育,重工業,輕工業,各行各業,每投一元人民幣可以產生15元左右效益。

3.軍工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人員,促進產品技術升級進步。現在科學技術往往與民用互通,對軍工的投入也促進了民用企業的進步,並分擔了其部分科研經費,減少了企業的負擔。

六、電子信息產業

代表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電子工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2002年3月1日正式掛牌運營。中國電科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以及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的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進出口貿易、國內外投融資業務、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及其它相關業務,成為國內覆蓋電子信息全部領域的大型科技集團。現有二級單位66家,三級及以下單位543家,上市公司8家。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1989年5月,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骨幹企業,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主營業務涵蓋新型顯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集成電路、信息服務等領域,是中國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目前擁有二級企業23家,控股上市公司14家。

「電子信息」是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個詞,它是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高密度存儲技術的迅速發展並在各個領域裡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成為信息學的詞彙。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主要產品:智能交通、半導體照明、光伏電池、電子器件、電子材料、交通系統、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軟體服務等 

涉及領域軍隊、 政府信息化領域、公共安全領域、空中交通領域、衛星應用領域、核心軟體產品與服務領域、集成電路核心裝備領域、能源電子領域等

 

發展歷程

1989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註冊成立。

2000年中國電子上交中央企業工委管理,被列為44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

2002年3月1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成立,是以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為基礎、組建而成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

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中國電子實行董事會試點,集團公司第一屆董事會成立。

2008年中國電科完成北京奧運會安保指揮中心系統

2009首都60周年國慶閱兵活動中,中國電科研製生產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預警機為代表的7型裝備首次分別組成空中方陣、雷達方陣、通信方陣的三個獨立方陣接受檢閱

2013年1月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彩虹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電子工業戰略地位和意義:

1.發展電子工業可以提升產業結構,現代科學技術許多來源於電子信息的研發,比如電腦技術。

2.電子工業是高科技密集產業,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業。往往可以拉動科技,軍工、教育,重工業,輕工業,各行各業。

3.軍工行業培養高素質信息化人員,促進信息化設備升級進步。現代化戰爭往往是信息化得戰爭,對軍工信息化的投入也促進了軍工發展,加強軍民融合,並分擔了其部分軍工科研經費,減少了企業的負擔。

歡迎大家評論


《 召 集 令 

身懷學術絕技的你速速前來!


1,有學術水準:一定的專業學術水準是必須的!

2,有獨到思想:具深度,廣度,銳度者為最佳!

3,內容範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不設限!

4,資訊或翻譯類文章:符合上述條件的均可以。


學術plus諮詢/投稿郵箱

xueshuplus@163.com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相關焦點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外部形勢倒逼和內部基本面向好的內外雙重促進下,在練兵備戰和技術升級緊迫需求的雙重牽引下,在當前我國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還不匹配的現實矛盾下,我國國防建設和軍工行業發展將迎來規模性快速增長和結構性轉型升級,軍工行業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三個維度都將迎來實質性的重大變化和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 軍工:內循環加速景氣度上行
    根據國防部官網數據顯示,新時代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軍工行業蓄勢已久 6股潛力無限(名單)
    尤其是在在重大項目和工程規劃方面,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將成為三大主攻方向;政府將以打造創新示範區的方式,推進先進技術和產品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而基於產業趨勢、市場空間及技術儲備等維度考慮,看好海洋信息化、北鬥導航、衛星通信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前景。此外,十三五規劃還重點提出加強國防海邊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我國周邊海上安全形勢,從而帶動海洋防務信息化領域的新技術發展。
  • 2021年軍工行業:三「軍」過後盡開顏
    2020年,雖經歷了疫情和中美博弈,軍工行業「剛需」優勢已凸顯,中高速增長的業績足夠亮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距離2027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7年,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5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經過幾十年積澱與投入,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基本具備了「內循環」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條件,未來10到15年將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
  • 軍工產業排頭兵,軍用飛機更新列裝迎高峰
    我軍戰鬥機數量佔比最大,符合國防火力基本需求;美軍由於國土地形特點及海外軍事基地需求,直升機數目最多。目前我軍總體水平還與美軍有著明顯代差,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及國家大力支持投入,未來軍用飛機將成為軍工產業增長的領頭羊。上遊:航空工業集團下屬院所。
  • 軍工行業深度報告:三「軍」過後盡開顏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21 年是「十四五」 的開局之年,距離 2027 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7 年,距離 2035 年基本實現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15 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經過幾十年積澱與投入, 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基本具備了「內循環」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條件,未來 10 到 15 年將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軍工行業迎來了黃金時代 和紅利期,將真正顯現出其成長價值。
  • 軍工行業研究與年度策略:聚焦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
    2、未來幾年,國防軍工資產證券化、核心軍品重組上市預計將掀起新一輪高潮。中 船集團旗下公司已啟動重組,十大軍工集團重組預期將顯著升溫,關注中船集團、航天 科技、中電科、中航工業、航天科工、兵器工業等集團的重組進程。
  • 平戎 產業深度觀察:中國軍工正在進入「自由王國」!
    至於某些「網絡評論家」自己連現場都不到,只是看著屏幕就開始腦補,寫的東西和實際情況風馬牛不相及還沾沾自喜,無端「黑」某些中國軍工企業,卻以為掌握了真理,在下也是佩服。抒情部分到此為止,我們來談一些「實在」的觀感。進入坦克設計的「自由王國」首先,我們從中國兵工集團的展品說起。
  • 【中航軍工】深度 | 新時代的中國航天 :(一)航天產業概述
    2020年8月,我國航天產業「國家隊」的主體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籤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兩大航天央企深化戰略合作,更加充分表明了我國航天「國家隊」將率先形成合力,引領我國航天產業的高景氣發展。
  • 深度剖析軍工產業十大變化,「賽道+卡位」把握歷史性機遇
    軍工技術 是很多先進技術的源泉,發展軍工不僅是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更 重要的是軍工技術突破隨之牽引的是萬億級別市場空間的民用產業,如大飛機、 航空發動機等行業,給軍工企業帶來長足、巨大的成長空間。投資建議:面對軍工產業未來可能長達 7 年的高景氣時期,但應考慮產能釋放不及預期、軍品降價等風險,我們建議從「賽道」、「卡位」兩維度優選核心資產。
  • "中國神航"要來?兩大千億級軍工集團大動作,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兩年前高管換防,軍工風再起?
    值得注意的是,兩大集團在兩年前出現過高管換防的情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航天科技共有13家上市公司,而航天科工共9家上市公司。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關於「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表述十分罕見,這可能會給予市場一個預期: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將合併,一個世界級的航天軍工集團即將誕生,上述22隻股票可能存在機會。
  • 【軍工投行】軍工行業動態(3.2-3.8)
    會議要求,一是全力確保軍工核心能力體系效能型建設推進;二是集中打好自主可控攻堅戰;三是加快實施重大專項重大工程;四是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五是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六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七是堅持不懈築牢軍工安全防線。(來源:國防科工局官網)2.
  • 中國十大軍校和十大軍工研究院與公司
    在做大做強造船主業的同時,CSSC積極發展壯大 修船業、船用配套以及鋼結構等非船業務。目前,CSSC已進入航運、航天、建築、電力、石化、水利、環保、冶金、鐵路、輕工等二十多個行業,形成貨櫃、 大型鋼結構、冶金設備、陸用柴油機組、壓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點產品。
  • 【長知識】中國軍工發展史
    1999年,在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組建十個軍工集團公司。2002年,中國軍工企業實現扭虧為盈。2003年,軍工企業開始股份制改革,部分企業開始謀求上市。十大軍工企業中核集團(CNNC)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並拓展了核技術在醫療、生物、農業、環保等領域應用。
  • 2019中國11大軍工集團最新解析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回復關鍵字,獲取相關主題精選文章熱點聚焦:軍民融合  |  一帶一路  |  電磁武器  |  網絡戰  |  臺海局勢  |  朝鮮半島  |  南海問題  |  中美關係大政方針:十三五  |  兩會  |  國家戰略  |  經濟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產業  |  政策
  • 軍工行業:三菱重工,日本最大的軍工武器生產商
    歷史沿革及概要  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年間。其中,以部門銷售額佔總銷售額比例計算,船舶·海洋部門佔8%,核能部門佔23%,機械和鋼結構部門佔20%,航空·宇宙部門佔17%,車輛、工具機等產業部門佔29%,其它產業佔3%。  三菱重工屬於三菱財閥的成員。今天的日本財閥,是以所謂keiretsu(日文漢字「系列」的發音)的形式出現的。
  • 【國盛軍工 | 深度】航天電器:軍工連接器龍頭,智能製造煥發新機
    當前全球各行業對產品技術水平要求逐步提高,我們判斷未來大型連接器廠商因為具備較強的研發實力,將獲取更多市場份額。下面我們通過表格形式,對比分析了全球主要的20大連接器廠商的基本情況和產品市場。 美日佔據產業頭部,中國連接器企業迅速成長。
  • 中美歐軍工深度分析報告
    其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是軍工電子國家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如飛機基本分配給中航工業;衛星、飛船、飛彈、火箭、飛行器基本分配給航天;艦船基本分配給中國重工和船舶工業;雷達基本分配給電科集團。未來海空軍和信息化發展加速,需求端牽引業務持續向好,重點看好四集團:中航工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電子科技。
  • 劃重點 : 「最新國防白皮書」傳遞軍工產業利好信息
    這是中國政府自1998年以來發表的第10部國防白皮書,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表的首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 「白皮書是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際發表的,全面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軍事戰略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高度的綜合性和突出的創新性。」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曹延中說。
  • 軍工|三菱重工——明治維新年間建立起來的日本最大軍工集團
    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如F-2和F-15J型戰鬥機,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衛隊,三菱重工則建造了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其在日本軍工行業的地位可見一斑。陸海空天無所不造啊2014年12月15日,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世界武器銷售額前100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