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航"要來?兩大千億級軍工集團大動作,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兩年前高管換防,軍工風再起?

2021-02-10 證券時報網

在中國神車、中國神船、中國神網之後,誰將成為下一個?

8月28日,兩家總資產皆達千億級別的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據悉,這次籤約是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在2014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的深化合作,也是結合新的形勢要求、新的時代背景拓展合作空間、加強合作深度的重要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兩大集團在兩年前出現過高管換防的情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航天科技共有13家上市公司,而航天科工共9家上市公司。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關於「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表述十分罕見,這可能會給予市場一個預期: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將合併,一個世界級的航天軍工集團即將誕生,上述22隻股票可能存在機會。當然,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兩家企業於21年前由航天工業總公司拆分而成,現在要合併可能並不容易 。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微,8月2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這一消息並未引起太高的關注度,投資界也未對這則消息給予過多的解讀。然而,這則消息的重要性可能超過市場認知。

來看一下這個表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這一表述以前是沒有過的,這可能會給市場一個預期,即兩大集團存在整合或者合併的可能性。

在很多人眼裡,其實是分不清楚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家集團公司的。據航天科工網站資料顯示,其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併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7年11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而據航天科技網站顯示,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可見兩家公司的前身就是航天工業總公司。

分立之後,航天科技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我們所熟知的神舟飛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空間站、北鬥導航衛星等都是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則重點從事國有資產投資經營管理,軍用、航天、民用產品研製生產服務,信息技術、網絡平臺開發與應用服務,建築、金融、衛生、工程承包、國際化經營等業務。我國各類型的防空飛彈和飛航飛彈大都出自航天科工。所以也有個段子說:「科技是把人送上藍天,科工是把人送上西天!」

截至目前,航天科技集團有中國衛星、航天機電、航天動力、航天電子、中國航天萬源、航天控股、亞太衛星、樂凱膠片、航天工程、樂凱新材、康拓紅外、航天彩虹和中國衛通等13家上市公司;而航天科工則主要有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工業發展、宏華集團、航天長峰、航天科技控股、航天電器、銳科雷射等9家上市公司。

據澎湃新聞,2018年10月31日上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黨組會議,通報了中央組織部關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和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任職的決定:方向明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職務;李洪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同一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召開會議,通報了中央組織部關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和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任職的決定:徐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職務;龔波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這意味著,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各有一名高管奔赴對方公司,出任其黨組副書記。

事實上,航天兩大集團有著共同的歷史沿革和深厚的歷史淵源,多年以來,在科技創新、科研生產、人才交流、產業發展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動了國家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上述這次籤約,也是航天兩大集團在2014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的深化合作,是結合新的形勢要求、新的時代背景拓展合作空間、加強合作深度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航天強國建設、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深化戰略合併給了市場一些想像力,雖然這可能也只是一個開始,但這個開始已經經歷了6年時間。兩大航天集團發源於同一個集團,分分合合可能也會發生,但難度可能比較大,時間上也不好推測。畢竟,此前央企合併都會經歷許多年才能成行。但這可能也不影響市場的預期。

今年以來,國防壓力不斷加大。綜合新聞和研報顯示,美軍針對中國的挑釁行動愈演愈烈。美國海軍艦艇不僅頻繁闖入我國南海島礁領海,還不斷在東海黃海等鄰近海域遊蕩,美國空軍飛機也頻繁進入我國鄰近海域空域。此外,6月15日晚,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加勒萬河谷地區實控線非法活動,引發中印邊防部隊肢體衝突並造成人員傷亡,使得中印邊境局勢形勢加劇。可以說,進入2020年,中國的地緣安全突然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這使得此前軍工股的炒作進入到一個相對較為有利的氛圍當中。

其實,引領軍工的並非只有事件,今年不少軍工股的業績也有較大起色。按剛剛臨近結束的中報顯示,中信航空軍工成份股的業績表現相當強勁,整個板塊加權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在疫情影響嚴重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績,已屬不俗。

2019年11月兩船集團合併完成,中國海防完成資產注入,中國船舶、中船防務等資產整合方案持續推進。華泰證券認為,兩船集團的合併和資產整合推進,有望刺激軍工行業資產證券化進度加速。軍工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但隨著各類軍工改革的持續推進,改革邏輯正在逐步兌現。

申萬宏源則表示,回看歷史,國防軍工行業多年來持續跑贏大盤,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為過去20年板塊整體性行情核心驅動力。

相關焦點

  • 【國盛軍工 | 深度】航天電器:軍工連接器龍頭,智能製造煥發新機
    軍工連接器龍頭,軍品延續高增長,民品靜待通信5G風起。1)軍品:公司連接器的航天市佔率長期穩居第一,且憑藉在航天系統50餘年所積累的高精密電子元件的質量穩定性及高可靠性,已拓展至航空、電子等武器裝備全領域。
  • 【尺度】中國軍工行業基本分類:十二大軍工集團產業介紹
    以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發集團成立為標誌,中國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已達12家。巧合的是,這12家軍工企業均為"雙胞胎「企業,即同一領域裡的兩個企業,且多為同「卵」。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
  • 中美歐軍工深度分析報告
    隨著我國國防工業改革加速推進,軍民深度融合趨勢明顯,我們預計2025年我國國防工業整體利潤將突破2000億元,屆時軍工總市值有望達到6萬億,相當於目前的十倍!目前裝備採購約佔國防費用的1/3,我們預計未來這一比例會逐步提升至40%左右。據我們情景分析,預計到2015年我國國防裝備採購費用將達到1.16萬億/年左右。
  • 軍工:內循環加速景氣度上行
    根據國防部官網數據顯示,新時代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軍工行業深度報告:三「軍」過後盡開顏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等計算機 技術在民用領域的快速成熟,也將迅速滲透並應用於軍工行業,軍工行業逐步迎來智能化時代,戰爭形態 同時也會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速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 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我國「十四五」規劃首提軍事智能化,充分說明已意識到武器裝備智能化的 重要意義。
  • 深度剖析軍工產業十大變化,「賽道+卡位」把握歷史性機遇
    2)脖子以上調整:集團軍裁軍整編,由 18 個軍變為 13 個軍;軍隊院校整合縮減;新調 整組建 84 個軍級單位;武警部隊改由軍委管理。3)深入調整(2017 年 6 月至今):改革調整、優化和完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 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圓滿收官,深圳軍工凱旋而歸
    5月9日,為期三天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落下帷幕,跟隨我會參展的60家來自軍工電子領域的深圳中小企業碩果纍纍,凱旋而歸。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相較「十三五」規劃強調信息化,「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促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在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的趨勢下,國防軍工建設將向作戰範圍跨域聯合、裝備體系互融互通、武器裝備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基於以上國防軍工建設的新需求,2020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十四五」的方向是跨越式武器裝備的發展。
  • 【招商軍工|深度報告】中航光電(002179):軍用連接器龍頭,軍工央企市場化經營典範
    公司以「為防務及高端製造提供優互連解決方案」為使命,踐行軍民融合發展,在進一 步鞏固軍工行業地位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國內國際高端市場份額。目前,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用電子、艦船、通訊與數據中心、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力、 石油裝備、醫療設備、智能裝備等防務及高端製造領域。其中軍工、通訊與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是公司產品目前最主要的下遊應用方向。
  • 軍工行業研究與年度策略:聚焦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
    2、未來幾年,國防軍工資產證券化、核心軍品重組上市預計將掀起新一輪高潮。中 船集團旗下公司已啟動重組,十大軍工集團重組預期將顯著升溫,關注中船集團、航天 科技、中電科、中航工業、航天科工、兵器工業等集團的重組進程。
  • 2021年軍工行業:三「軍」過後盡開顏
    八一建軍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明確提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格局產生深刻影響,我國安全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大」,強調「要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11月初,中央軍委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提出和界定了解放軍聯合作戰的基本概念、制度和權責,使得指揮體制向聯合作戰方向邁出關鍵性一步,強化備戰打仗的鮮明導向。
  • 【龍馬研究】國防軍工:「十四五」期間將步入高景氣周期
    在此前提下建議關注與此兩大方向關聯密切的無人機、軍工通信、軟體以及與裝備生產密切相關的高端材料領域,其中重點應關注機制靈活、效率較高的民參軍企業。實戰化訓練將在三個方面為軍工企業帶來長期的業績支撐:一是加速裝備更新換代,實戰化訓練對武器裝備各項指標提出更高要求,落後裝備將加速淘汰,新裝備加速列裝;二是加快武器、靶標等耗材消耗,實戰化訓練將更多的採用實彈射擊,加大了對飛彈、彈藥等武器耗材的消耗,也提升了靶標等藍軍耗材的需求;三是提升武器裝備維修保障需求,實戰化練兵大幅提高了我軍武器裝備使用率,「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則對武器裝備完好率提出了較高要求
  • 大國重器背後的人們:中國軍工25大國寶級人物
    中國軍工在2017年取得很多突破性進展,國產001A航母下水、C919大飛機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AG600兩棲飛機首飛等等,這些偉大成果的背後是無數中國軍工者們的付出與心血。為英雄們自豪,為祖國驕傲。
  • 林左鳴在中國軍事文化講壇演講,呼籲加快推進軍工強國建設
    最後,林左鳴強調,要徹底突破「重謀略、輕器物」的傳統軍事文化,兼收並蓄、傳承創新,全力打造強大的中國軍工和武器裝備,強力支撐偉大中國夢、強軍夢。而如何建設先進的軍事工業?林左鳴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美國市場主導、政策支持的「商辦官助」管理體制;軍民融合,通過軍事高科技向民用產業轉化、通過商業成功「反哺」軍工產業的運行機制。
  • 【華泰軍工】軍工復材產業鏈深度報告:軍工復材需求旺盛,投資價值凸顯
    無人機具有低成本、輕結構、高機動、大過載、長航程、高隱身的鮮明技術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對減重有迫切的需求,複合材料的出現使無人機的減重要求得以實現。據2013年發表的《先進複合材料在軍用無人機上的應用動向》文獻,各種無人機上複合材料的用量較大,普遍要高於有人機,一般在60%~80%之間,有的甚至全結構均使用複合材料。
  • 【權威發布】2017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加快推動國防科技工業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切實履行好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項職責
  • 軍工產業排頭兵,軍用飛機更新列裝迎高峰
    高溫合金應用廣泛,全球每年消費高溫合金材料約 28 萬噸,其中航空航天等軍工領域需求佔 55%,民用領域如電力、機械、汽車、石油石化等領域佔 45%左右。由於高溫合金具有極強的高溫抗氧化性、良好的冷熱疲勞性及良好的塑型和韌性,在航空發動機中,高溫合金主要用於燃燒室、導向葉片、渦輪葉片和渦輪盤等,我國軍工用量佔比高達 80%。碳纖維:未來材料發展方向。
  • 軍工股連續上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軍工板塊該如何投資?
    9月16日下午,我們請到了中航證券的張超老師為我們剖析軍工行業在第二次發展大機遇下的投資機會,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作為全球第二大軍費預算大國,軍費都流向了哪裡?軍工的混改、院所改制的成效如何?民營軍工企業有哪些發展機會?推動軍工行業7月大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軍工板塊該如何投資?
  • 軍工高景氣度,北向資金增持軍工概念股名單曝光!
    在各國博弈的大背景之下,國防預算支出增速要高於GDP的增長,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持續認證。在國產替代、裝備信息化、先進武器列裝浪潮席捲下,軍工發展基石較為穩健,未來成長確定性高。「我國國防建設三步走戰略正全方位落實,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軍工企業:如何跨越戰略與執行的鴻溝!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軍工企業應該通過戰略規劃成為成為高管團隊的共識,通過戰略解碼成為員工層面的行動與責任,通過戰略監控不斷提升戰略效率,強化戰略執行效果,並打造不斷優化的領導力,才能推動戰略在運營執行中的高效落地。目前很多軍工企業的的高管都是「救火隊員」,日常管理工作、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必要和不必要的會議和審批等佔滿了日程表,導致「虛假忙碌」。